刘浩很想说他的声音很小的,明明是乔喻声音放大了,但没办法,对面那位他也不熟,只能礼貌的笑了笑,然后收回了目光。
不过大概明白了自家老板让他来看热闹大概是个什么意思。
心里想着,这位招惹谁不好,招惹乔喻这位爷干嘛?毕竟从他的视角看来,乔喻这家伙简直一身都是BUFF。
“对了,刘师兄,你们课题进展得怎么样了,都两天没发新的数据来了。”
“还在做疲劳度测试,你知道的,这个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哦,我感觉也差不多了。我正在想办法把你们两边的技术结合一下,不过现在还没找到头绪,回头你再给我推荐几篇文章呗。”
“嗯,我们这个方向的没问题。不过马教授那边你就得问他了。”
“不是刘师兄,你声音怎么这么小?我都听不到你说什么。咱们聊文献又没说其他的,干嘛还要跟说悄悄话一样啊?”
“嗯……”
刘浩明白了,乔喻压根就不是想跟他聊实验室的情况,这让他也觉得颇为难熬起来……
这热闹看的,有点难受了。
……
“大家都来了,不好意思,刚刚一个重要会议耽误了。刚刚讨论完,我就赶紧过来了。”
终于在刘浩也开始觉得有些尴尬时,这次会面的召集人于延光走进了会议室。
又是一阵简单的寒暄。
不过当看到这位大佬时,刚刚还感觉颇为尴尬的刘浩还是觉得值了。
虽然这位只是登月计划的副总设计师之一,上面还有总师,总指挥,但这位大佬当年可是还主持了问天计划。
包括了将嫦娥探测器成功送上月球,然后又让探测器顺利返回地球,并带来宝贵的月壤。
这次登月计划有两位副总设计师,这位于总主要负责各种飞行器的设计工作。另一位则是载人航天工程的副总,主要负责的就是如何把人送到月球上去。
载人能不能成功,还有待时间验证。但送探测器到月球上并回收,却是已经完成了的事情。
真的,科研人能走到这一步,足以自傲了!
毕竟他们申请的项目到了百万级别就已经是巨款了!人家主持的项目,资金量是以亿为单位来计算的。
随便从手缝里漏一点给他这种小卡拉米,都能感觉到人生就要圆满了。
这也让刘浩有些感激乔喻了。
如果不是这家伙闹腾,他还真没这个机会跟这种大人物见面,甚至握手。
此时于延光正在跟乔喻握手。毕竟现场他年纪最小,田言真特意让乔喻最后再出来,甚至排在刘浩后面。
“你肯定就是乔喻了,没办法太好认了!言真兄,这孩子看着应该比我孙子大不了几岁吧?哈哈……”
田言真笑而不语,不过乔喻听到这句话,便立刻顺势叫了句:“于爷爷好,没错,我就是那个乔喻,今年十六岁。不对,我下个月就十七了,也不算小孩子了!”
嗯,人家都是称呼于总工,只有乔喻开口就叫爷爷,偏偏叫的还特别自然,甚至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的……
除了刘浩……
他现在是真太羡慕乔喻的年纪了。尤其是在一群老男人中间,怎么称呼都只能让人觉得亲切。他算是大概明白乔喻是怎么搞定袁老的了。
讲真,这个年纪有了跟这些大佬直接对话的资格,靠的还不是血统,这简直就是作弊。
果不其然于延光怔了怔后,乐了。笑容都没收住。
“哈哈,好小子,我之前还想着袁老怎么越来越好说话了。今天我算是了解了。言真啊有这个徒孙在,怕是袁老看在这小家伙的面子上,现在都不跟你说重话了吧?”
于延光随口开了句玩笑。
换了以前大概没人会在这种场合提袁老跟田言真之前那些事。毕竟当时是真闹得很不愉快。
不过现在两边合作得挺好,经常一起发表各种共同意见,所以提一提完全就是图一乐了。
田言真苦笑,嗯,这次是真苦笑,不掺半点假那种……
乔喻还想着要不要给帮自家导师找补两句的时候,于延光开口了:“既然大家都到齐了,咱们先开个小会吧。”
乔喻果断的闭上了嘴巴,正打算跟刘师兄一起坐到后面去,却被于延光一把抓住:“乔喻,你往哪跑?就坐我旁边。”
“哦,好的,于爷爷。”乔喻乖巧的应了一句,然后坐到了于延光的旁边,自家导师的对面。
也正是因为于延光这句话,刘钊元只能坐在了乔喻旁边下手的位置。
嗯……
刘钊元此时也有了罗静仁的感觉,乔喻这个年纪,是真的太赖皮了!
换了其他场合,这种安排他还真无所谓。不至于这点度量都没有,但田言真就坐在对面,他却在田言真学生的后面,那种感觉他不想说。
好在这个时候没人探究刘院士心里的内心活动,大家很默契的坐到了各自的位置上。
刘浩则内心毫无波澜甚至还很兴奋的跟着自己的老板坐在了最后的位置上。毕竟他能来这种高端局就已经感觉很赚了。
这大概也再次说明了,人类百分之九十九的烦恼都来自于无法清晰定位自己的位置。
更朴素的民间说法大概就是人类的烦恼大都来自于心里没点B数……
等到所有人都坐好后,于延光也很自然的开始主持会议。
“今天也不是什么很正式的会议,不过既然大家都是我请来的,就由我来主持了。田院士,刘院士,大家都没意见吧?”
“于总客气了。”刘钊元随口回了句。
“哈哈,我们这是客随主便,这里你是主人,你说了算。”田言真则直接开了句玩笑。
“那我就不客气了。这次请大家来主要是我听到一个消息,这次我们委托北疆航空重工集团研发的一款重要材料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
这种材料对于我们载人登月项目非常的重要。同样也包括天空站项目,未来不管是外涂层,还是主干结构都需要这种材料。
而且我听说在研究这款材料的过程中,用到了一种新的算法。在实验室数据不足,且指向并不明确的情况下,做出了有效的分析。也想确认一下有没有这种情况。
相对于材料开发来说,这种新的算法可以说更加重要。大家应该都知道载人登月计划是个极为复杂的多线程工作。
不只是我们的材料工程,从轨道建模开始,到优化、调整、分析,尤其是扰动分析,等等都需要引入高效的计算跟数值优化方法。
所以我希望能了解新的算法是否真正有效,以及它是否可以扩展到其他领域。比如能够在复杂的航天任务中有效提高计算精度,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轨道、优化路径,甚至预测可能出现的扰动。
大家都是参与了这个项目的研究者,也不用避讳保密的问题,我刚才也说了,这不是正式会议,都可以畅所欲言。”
听到于总工那句畅所欲言,情绪本就一直在亢奋中的刘浩,差点就打算率先发言了。
真的,如果他不是坐在老板旁边,想说话的时候又恰好下意识的先看了眼身边的张左琳,然后被老板用眼神制止的话,他已经开始汇报了。
只是被老板瞪了一眼后熄了心思,不过刘浩完全没想明白,为什么老板不让他首先发言。
毕竟他又可以在于总工面前露个脸,顺便还能帮乔喻的新方法宣传一波,明明是双赢的事情。而且老板还专门让他把几份报告都带过来了……
不过很快他就回过了味来,对面的马博涛也没率先回答,一直盯着老板看呢。
好吧,只能说大佬的世界太复杂了。刘浩打算等会回去的车上,再好好问问这里头是不是还有什么讲究。
果然马博涛等了一会,发现张左琳这边完全不打算接话,只能无奈的率先开口了。
“于总师,我是这次温响型凝胶智能材料具体研发的负责人,就由我先来做个汇报吧。”
“好,马教授请说。”于延光立刻说道。
“首先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这次我们的实验室进度的确要感谢新的计算分析方法。我相信这一点计算数学所的罗教授也能帮我作证。”
说到这里,马博涛侧头看了就坐在他旁边的罗静仁一眼。
不过罗静仁并没看他,像什么都没听到一样。
不过马博涛只是笑了笑,不以为意的继续说道:“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马博涛直接把当时实验室里遇到的麻烦,以及张左琳邀请他去参观实验室数据,然后跟乔喻的一些谈话,稍微有选择性的说了出来……
伴随着马博涛的阐述,乔喻也终于品咂出了有些不对,不时的瞄向对面的田言真。
可惜的是田言真则看着马博涛那边,像是在认真听着对面的发言,完全无视了他求助的目光。
“……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我们实验室一直给罗教授提供同样的数据,没有断过。不过计算所那边给的回馈一直是数据不足。
上周,乔喻给了我一份数据分析报告,我们根据这份分析报告,调整了实验室过程,目前已经生产了三批样品。
乔喻的数据分析报告,之前样品各项参数报告以及最新三批次样品参数报告我都已经带过来了,于总师请过目。”
说完,马博涛将三份早已经准备好的报告取了出来,站起来,递交给了隔着两个人的于延光。
于延光接过报告,从兜里掏出一副眼镜带着看了起来。
等到马博涛回到原位,会议室里也开始窃窃私语。刘浩脑子里还在想着大佬们的想法,自家导师突然在桌台下用脚踢了他两下。
随后身边老板的低不可查的声音强势插入他的大脑。
“别发呆了,赶紧准备一下,等会于总工看完报告,我会让你发言,你帮我把乔喻往死了吹!懂了没?”
“啊?懂了!”
第171章 只要他有这个本事!
事情果然就如张左琳分析的那样。大概十来分钟后,主位上的于延江便快速看完了报告,将这几页报告放到桌上。
然后目光看向坐在下手位的张左琳说道:“张教授,你们的实验室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张左琳立刻答道:“于总工,我们实验室课题这块主要是刘浩负责的,不如就让他来向您汇报一下情况吧?”
已经拿出材料的刘浩此时大概明白了自家老板专门带他来这一趟的用意。
把乔喻往死里吹……
说的简单,但这事儿还真只适合他来做。毕竟自家老板还得要脸。
有些话,老板在这些大佬面前不好说,但他能随便说。反正出了门,起码十年内,他都没机会跟这些大佬直接交流,而且他还能代表自家老板……
果然老板能吃得开,到处能拉到项目是有原因的。
心里这么想着,刘浩也丝毫不含糊,他没有像马博涛那样先汇报然后才把实验室的各项报告递交给于总工。
而是直接先站起来,将整理好的资料都先递交了过去。
“于总工,这是我们实验室在乔喻指导前跟指导后的各项样品数据报告。”
“嗯,麻烦了啊,小同志。”
“不麻烦。”
回到自己位置上后,刘浩才正式开始向大佬们做起了汇报。
“各位领导,老师,在做具体的回报前,我想先简单描述一下我们在这个项目上所面临的困难,也让各位专家了解我们为什么要寻求新的方法。
在前期的实验中,我们多次尝试调整材料的单体和交联剂比例,同时改进实验条件,比如温度和时间参数。
但很遗憾结果显示,材料的性能波动很大,尤其是在断裂强度恢复和自修复效率上,始终没有突破70%这一关。
说实话,当时实验室里气氛很低落。而我们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团队。再加上这是一个有竞争性的项目,尤其是马教授本就是相关行业的翘楚。
这也导致带给我们的压力非常大。当时我们也求助了学校包括陆华舟在内许多数学教授,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积累了半年的数据,帮助我们做一些有效分析。
但正如罗教授跟计算所的专家所说的那样,学校里的其他教授给出的意见也是数据的指向性不足,没法找到清晰的规律。这个问题一度让我们非常被动。”
说到这里,刘浩抬起头下意识的看了眼坐在于延江旁边的乔喻,声音稍微放大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