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学霸 第314节

  真要跟乔喻谈出个董事会认为不可能接受的条件,就是他替桑达尔皮查伊背锅了。

  所以这件事情就放权给了约翰马丁尼斯。科学家去跟数学家谈,这就很合理。

  当然对于这种高级技术大佬,托马斯库里安肯定不会说出“不计代价”这四个字。

  他怕约翰马丁尼斯真的不计代价了。所以他跟约翰马丁尼斯交代的是可以照目前谷歌最高薪资福利待遇结构跟标准再提升百分之十左右的幅度去谈。

  诚意拉满,但也有了上限,只要能谈成,待遇不会太离谱,基本上会跟之前他和桑达尔皮查伊商量的差不多。

  谷歌重要科学家的待遇构成本身就是以奖金跟长期激励股票期权为主。相对那些激励措施,工资之类的不过是意思一下。

  当然乔喻还能有更灵活的工作条件,托马斯甚至暗示约翰马丁尼斯,能允许乔喻使用谷歌X实验室。

  如果这都不能吸引到乔喻加盟,托马斯相信董事会也不会怪他了。

  而且经历过这段时间资本市场的恐慌之后,背后的资本大佬也都商量好了。

  不管是IBM、又或者微软、英特尔、英伟达,大家能开出的价码都是差不多的。

  显然这对于约翰马丁尼斯来说这是个挑战。

  老板们不愿意开出更高的价码,就意味着他需要靠个人魅力争取到未来能跟乔喻共事的机会。

  从某种意义上说约翰马丁尼斯跟郑泽峰,以及那些想要加入乔喻项目组的教授们的想法都差不多。

  想要矗立在科学界的前沿,自然要跟着最新的理论走。更别提学术界本身就一直有天才崇拜的传统。

  尤其是数学,对于天才的崇拜跟追捧,是所有学科中跨界的第一,唯一能跟其媲美的也就只有理论物理。但能玩得转理论物理的,数学肯定都不会差。

  这一点从教材上就能看出来。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随便找一所大学,去搜集学生用过的旧教材。

  只要是非数学专业,数学相关的教科书绝对是最新的,甚至很多人的高数教材都是全新的。

  从这一点就知道数学有多不受欢迎。巧的是,人性又往往会让人对学不懂的东西心生向往……

  这大概也是各种信仰在人类社会盛行的原因,反正搞不懂的东西推给神就够了。

  高等数学恰好就属于这样的神之领域。不懂没关系,懂崇拜就行了。总有些智商不太正常的人,会为人类指路的。

  这就好像现代社会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但完全不需要关心智能手机中那一系列的技术原理一样。

  好在约翰马丁尼斯觉得跟乔喻谈的还挺愉快的。他甚至觉得乔喻很幽默。

  事实上,一个华夏少年能让一个纯正的美国人觉得幽默其实不太容易。毕竟东西方的文化有着极大差异。

  “哈哈,约翰,知道我们在什么地方达成一致了吗?那就是我们都认为没有付出的回报是毫无意义的。

  就好像我们都不会去祈祷希望上帝保佑我们能够赚大钱一样。钱本身并不能带给我们任何满足感。

  我们所追求的无非是科研创造的价值。只是很遗憾,这些价值需要通过钱来衡量而已。你同意我这个观点吗?”

  经过了初步的交流之后,乔喻看着屏幕,很轻松的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视频中约翰马丁尼斯微笑着给出了回答:“当然,乔博士,实际上我非常赞同你的看法。”

  “看来我们达成一致意见了。那么问题来了,你真觉得能够影响全球千万亿市值的技术就只值你提出的条件?

  这很不现实。我的研究非常前沿,可以说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发展的格局。如果谷歌真的希望聘请我为科学顾问……

  嗯,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为你们的量子计算项目做出有效指导的话,你给出的条件并没有体现出应该有的诚意。”

  听了乔喻的话,约翰马丁尼斯笑了笑,说道:“好吧,那么你有什么要求?当然我的权力没有那么大。

  不过你的要求超出我的权限不太多,我觉得咱们一定能达成合作的。请相信我,也请相信谷歌,我是带着诚意而来的。”

  乔喻显然早已经想好了该如何应对,立刻答道:“事实上,如果真要照你说的那样,签订严格的知识产权协议,我觉得不太现实。

  你应该也知道,我最近申请了一个关于量子计算的项目,而且已经通过了审核,这意味着所有相关的技术资料都会有严格的监管。

  所以我即便承诺了,未来后续发展谁也说不好。而且我人在华夏,就算签订了合同,也无法完全保证贵方的利益。所以我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想法,你想听听吗?”

  “当然。”约翰马丁尼斯立刻说道。

  其实这一块乔喻就算不说,他之后也要提出来。

  谷歌甚至后悔之前开创出量子霸权这个概念。

  以如今东大跟西大之间的关系,乔喻如果真的在这块做出了什么成绩,如何有效的规避审查可是个麻烦事。

  当然,如果乔喻配合的话,自然有办法能绕开那些审核。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甚至愿意花大价钱去找人游说白房子里那些人。

  以保证从更高的层面跟华夏这边更高层级达成一些交易,这一点还得到了很多大佬的支持跟承诺。

  没办法,在不打热仗的前提下,想要打击实业有难度。毕竟这个世界终究是物质的。人需要购买各种商品来满足日常所需。

  但打击金融业,太简单了,只需要摧毁掉投资者的信心即可。

  所以为了保证投资者的信心不会因为新技术而崩溃,他们甚至愿意跟华夏共享技术,并在其他一些层面做出让步。

  约翰马丁尼斯虽然并不太了解其中的操作细节,但到了他这个层级,大方向会去如何操作他还是了解的。

  他现在已经开始思考,如果乔喻真有办法能绕开更高层面的审查,也许他应该去劝说高层,开出更好的条件。

  “其实很简单,我只为你们提供理论指导,给你们正确的理论。具体的技术研究工作,则由你们的工程师自行负责。

  当然,鉴于我只是付出了一些正确的理论,所以我也不会贪得无厌的继续抬高价码。可以就按你刚才说的来。

  不过得让你知道的是,这种理论方面的指导,可能不止谷歌一家。但我觉得这对贵方也是利好的,有竞争才有进步嘛,你说呢?”

  这番话,让约翰马丁尼斯皱起了眉头。

  作为负责一个大型项目的科学家,约翰马丁尼斯当然知道理论转化为技术的难度有多大。

  说实话,他还真没太大信心。

  而且理论这东西,难道本身不该是免费的吗?难道他们不买,乔喻就不发表论文了?

  “这……说实话,乔博士,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毕竟没有过这样的先例。”

  “不不不,你明白的。说白了,我可以把指导量子模拟计算的乔喻模态空间极为详尽的数学推导提供给谷歌。

  同时我还会帮助你们培养一批能够吃透这套理论的工程师。至于是远程培养,还是你们把人送到华夏我的项目组来培养都可以。

  这些人将成为谷歌研究量子模拟计算的主力。我猜你肯定在想,为什么不能等我发表论文,然后你们的人也能吃透这套理论。

  但很遗憾,一方面相关论文的发表时间还遥遥无期。起码近两、三年内我还没有发表论文的计划,毕竟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完善。

  另一方面,即便论文发表了,肯定也没有我作为顾问给你们的资料那么详细。其中很多数学推导过程,是进行量子模拟计算的关键思想所在。

  所以我发表的论文会隐去这部分内容。取而代之的是详实的计算数据。所以你懂的,这是一个很划算的选择。

  算下来谷歌每年只需要付出大约两、三千万美元,还不到你们净利润的百分之五,其中大部分还是有三年保护期的股票。

  就能获得最新的理论,以及未来很多年都完全属于你们让理论落地的优秀人才!也许他们很快就能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将这项技术落地!”

  说完,乔喻表情变得柔和,语气更显诚恳的说道:“约翰,不管你是否承认,这都已经是最好的方案了!知道我为什么会这么想吗?

  因为我觉得这个世界路走错了!科学需要交流,需要全人类所有科学家共同努力!就好像我很多的灵感都是跟彼得舒尔茨,皮埃尔德里尼这样的数学家交流中才找到的!

  但现在这个世界却一直在走向封闭!这显然是不对的!我们都应该为这个世界走向融合付出自己的努力!”

  约翰马丁尼斯默然……

  好吧,他承认被乔喻感动了!而且他觉得乔喻说的很对。

  科学需要交流,正如乔喻说的那样,科学家许多的灵感都是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的!

  他虽然没去华夏燕北大学参加乔喻那场改变历史的报告会,但他已经听说了乔喻跟彼得舒尔茨互动的故事。

  更听说了彼得舒尔茨对乔喻近乎逆天的评价以及他在整个报告会期间的表现。

  所以他几乎第一时间就相信了乔喻的话。

  是的,科学需要交流,世界需要融合,封闭对于全人类而言是没有出路的……

  “好吧,乔喻,我觉得你说的对。但现在我还没法承诺你什么。你知道的,毕竟你的建议跟之前我们的想法差距太大了。

  不过请相信我,我马上就会将你的想法跟主管的总裁汇报。我们的想法是一样的!你说的对,这个世界需要融合,而不是对抗。”

  乔喻的笑容更诚恳了。

  只能说十七岁那张脸太有欺骗性,所有的小心思都被隐藏在那张涉世未深的天真脸庞之下了。

  当然乔喻并不觉得他在欺骗老实人。世界大融合本就是个很好的概念,但他又没说以谁主导的?

  以华夏文明为主导的世界人民大融合可是华夏自秦皇汉武就有的梦想!

第236章 又有人的天要塌了

  年轻人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想想看吧,西大区新城市的广大普通劳动人民,也能花几十块钱就能挂到专家号,且不再需要为付不起救护车费而焦虑;

  只需要拿出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就能满足一个月的生活所需,不需要私家车,也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系统;

  方便快捷的两轮电动车,能够穿梭在大街小巷,用无现金支付系统整治各种小偷小摸的行为;

  基础民生价格会有保障,把午餐贷扫入历史的垃圾堆,取而代之的则是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再多一些免费公厕,禁止在地铁内乱撒乱拉……想来普通人应该会更喜欢这种生机勃勃焕然一新的新城市。

  至于那些资本家……这就跟他没什么关系了。乔喻唯一想跟这些大佬扯上些关系的地方就是共富贵,均财产。

  其实从华夏人的视角看来,任何宏大叙事都离不开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又或者说普通人的生活日常才是对所有宏大叙述的真实解构。

  所以哪边融合哪边,最重要的其实就是普通人集体意识投射。换言之,最终的融合就是不自信的被自信的同化。

  显然对面现在已经不那么自信了。

  否则的话,也不会眼巴巴的求上门来。

  所以乔喻虽然说了一堆自己都不太信的话,但并没有任何心理上的负担。

  他从谷歌、微软、IBM等等这样高科技公司手上坑……嗯,不,应该说赚到的钱,能转移支付到老美普通人手中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这一大笔钱最终还是落到那些资本家手中,变成账号上一堆冷冰冰的数字。

  所以还不如他先拿到手上,说不定还能为未来文化自信带来的融合减少阻力。从这一点上考虑,乔喻感觉自己是在做善事。

  为了世界绝大多数人赶紧过上好日子,他不被理解,甚至承担一些骂名,乔喻都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甚至乔喻都被自己感动了,觉得自己做出了如此巨大的牺牲,如果不夹带些私货,会显得他道德水准太高尚了些。

  毕竟他不想当圣人。

  最重要的是,搞技术的都比较单纯。但乔喻觉得等约翰马丁尼斯这么去报告的时候,让那些管理层觉得自己的条件太简单了,可能会不太适应。

  毕竟乔喻自觉给人的印象应该并不是那种特别好说话的。

  于是在约翰马丁尼斯决定暂时结束这次历史性的通话,乔喻又加了一个小小的条件。

  “约翰,差点忘了告诉你,我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

  说完,压根不给约翰马丁尼斯反应过来的机会,乔喻就继续说道:“你可能还不知道,我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一些不愉快。所以如果谷歌真的想跟我合作愉快的话……

  嗯,最好是能在我们正式达成合作之前,先行公开取消或者暂停现在以及未来一系列可能的合作。”

  “这些都是小事……”

首节上一节314/3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