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还请他吃了顿饭。决赛的时候他受邀来潇湖参加比赛的选手之一。我正好在这边看了一眼。”
“那他的辅导老师呢?能辅导出这样的学生,水平很高吧?”
“带他来的老师叫兰杰,双旦大学的本硕,我在知网上查了他的硕士毕业论文,《组合设计与实验优化:基于响应面方法的研究》你去看看就知道水平怎么样了,反正我的评价是最基本的双旦硕士毕业水平。”
“不是,那他代数数论这方面的积累怎么来的?别说是自学啊。”
“不然呢?别什么都问我,你自己想办法去查查这些年星城铁路一中的升学率跟清北率不就知道了?行了,我知道的就这么多,先挂了。”
说完薛松直接挂了电话。
对这种明显想趁着对方不懂事的时候,赶紧捡便宜的同行,他都懒得说太多。
他在余江大学担任教职也有整整五年了,学术界各种狗屁烂造的事情,自然也知道不少。哪怕不刻意去打听,许多事情也会自动往耳朵里钻。
各种传承、派系,甚至就因为某导跟某导之间在某个项目上有那么点明争暗斗的竞争关系,已经毕业且不知情的学生跟对方有些简单的合作都会被同门视作叛逆……
许多已经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高知分子,那心眼能比针尖还小,而薛松向来是不愿意掺和进这些破事的。
至于争抢成果的事情就更多了。表面一团和气,背地里大概都恨不得对方去死。
为此薛松已经得罪了不少人,自然不在乎再多得罪些人。
大概知道了是个什么情况后,薛松并没有给每个人都回个电话,而是直接用手机登录了论坛。
果然入目又看到乔喻的帖子,嗯,还有一条私信。
薛松先看了眼私信,没理会乔喻那些小心思,又点开了乔喻的帖子。
看到都是一帮学生在那里怨声载道后便退出了浏览器,打开了微信。
跟他想像中差不多,之前为了猜出菜鸟是谁聊得热火朝天的教授群压根没人说话,冷清的很。
不由得冷笑了两声,然后调出通讯录正打算给乔喻打电话,又犹豫了一下,然后走进了放映室,找到了今天相亲的妹纸,说道:“不好意思,学校刚打电话来,有点急事,今天必须先走了。我们再联系?”
“哦,好的,薛教授,还是工作要紧。”
“谢谢理解。”
薛松饱含歉意的笑了笑,让转身朝外走出放映室便直接拨通了乔喻的电话。
没办法,薛松有感觉这个电话打的时间会比较长,总不能让人家妹纸一直在放映厅里等着吧,可以不喜欢,但不能不尊重。
……
正在论坛上玩的不亦乐乎的乔喻看到手机来电时立刻接了起来。
该如何狡辩,乔喻心底早已经打好了腹稿,毕竟有些事迟早是要面对的,幸运的是,这通电话压根不是来兴师问罪的。
“喂,薛教授,您好。”
“嗯,乔喻,那个喻见小钱钱真是你,对吧?”
“嘿嘿……”
乔喻干笑了两声,正打算开始狡辩,对面却直接问道:“方程的解法你跟其他人说过吗?”
“额,我就给兰老师讲过,不过兰老师说没太听懂。”乔喻诚实的说道。
“他听不懂很正常。如果论坛上有人问起,你暂时也不要去讲,你的解法可以用来写一篇有资格投稿一区的论文。”
听了这句话,乔喻立刻答道:“兰老师也是这么跟我说的,不过他说得先确定我的解法需要具备普适性。”
“不需要确定,你既然能求解出这个方程的数值解,这一类的丢番图方程肯定都能解出来,无非是消耗多少算力罢了,我出的题,这一点我很肯定。”
“这样啊……”乔喻感慨了句,看来大学教授跟高中老师的差别的确是很大的。
“所以你暂时不要跟任何人提,如果有其他教授打电话问起来,你也别提。”
“不至于吧?大学教授还会觊觎我这点小技巧?”乔喻诧异的说道。
“你也别把教授们的品德看得有多高尚。我跟你说件事吧,两个教授在一起喝酒,谈到一个观点,两个人较为深入的论证。
其中一位教授回去之后写了文章直接发表了。就为这事,另一个教授跟他打了几年官司,都在争谁才是这个观点的首创者。
一个未被广泛论证的观点都能争成这样,你这种属于直接可以出成绩的论文,你觉得会不会有人觊觎?”
薛松的回答让乔喻只觉得叹为观止。
老好人口中的教授好像都是好人来着,但听这位薛教授的说法,似乎并不是这样?
不过说起来,薛松的回答似乎更符合他对人的认知,于是立刻认真的答道:“我明白了。”
“嗯,明白就好了,这个事情可以等会谈。我打这个电话是为了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对面开门见山的问道,打了乔喻一个措手不及。
于是只能诚实的答道:“其实我也还没想好。”
“行吧,那我问得更具体点,你打算出国吗?”
这次乔喻回答的很坚决:“不打算,我要在国内照顾我妈呢。”
“那你未来就是在华清跟燕北之间选择了,你打算去哪所?”
乔喻犹豫了一番,然后问道:“嗯……这个我其实也还在犹豫,那个,您觉得我能跟这两所大学谈谈条件什么的吗?比如奖学金什么的?”
“是谁告诉你有资本可以跟大学谈条件的?”
乔喻有些茫然,反问道:“不能的吗?”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如果你只有一个小里巴巴数学竞赛的金牌,还真不太够。”
乔喻追问道:“那如果我还能拿到IMO的金牌呢?”
“等会挂了电话,你去查一下2005年代表华夏参加IMO的成员名单跟成绩。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有一个叫张斌的,当年他是华夏队唯二的满分金牌之一。
当时他告诉我,华清跟燕北大学的确都联系过他,不过也就是浅浅的问了一句有没有去他们那里的意向。在他表示要考虑后,就没下文了,人家甚至没联系过他第二次。
明白了吗?别被外界那些乱七八糟的新闻骗了,都是给家长打鸡血的需要而已。起码在华夏国内,所谓高考状元对于华清跟燕北来说,其实跟地里的大白菜没什么区别。
如果高考状元去了别的学校倒的确可能被高看一眼。现实是高中老师眼中那些宝贵的尖子生,在华夏顶级大学教授的眼里也就是平平常常的渣,懂了吧?”
感谢感谢日月同辉3768、书友20180502233628331的打赏鼓励!
第78章 一通改变认知的电话(下)
薛松电话里说的这一切,让乔喻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的确都太简单了。
当然,这些都跟兰杰之前跟他说的话有关。
不过话又说回来,老好人的确没当过大学教授,所以有些认知偏差似乎是正常的,毕竟高中跟大学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系统。
而电话另一边,薛松依然在孜孜不倦的解释着。
“以我们余江大学为例,招生工作都是直接承包给各个院系的。比如我们数学系今年就负责东山省的招生工作。安排去做招生工作的教授,你觉得会给招生办面子?别傻了!
华清、燕北的招生我虽然没研究过,但应该也大差不差。换句话说负责去招生的老师很可能本来就是以前的高考状元,甚至曾经的竞赛王者,你觉得他会把所谓市状元、省状元放在眼里吗?”
乔喻认真的听着,毕竟这些都是他作为一个初中生、甚至可以说是一般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的信息,从这一点上来说,薛松是真的在无偿分享了,不管他是为了什么。
“所以我让你在没进大学之前,就以一作的身份完成一篇至少能在一区前5%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那又不一样了。不过我让你这么做,并不是让你去跟华清、燕北就奖学金这种破事讲条件。
而是让你有资格挑一位院士当导师,最好还是那种已经近些年不再收学生的资深院士。这点对你很重要,因为你在学术层面不需要有太多的指导,只要有人能帮你扛事,让你能在学生阶段安心做科研就够了。
别以为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就因为嫉妒人家成果,往人家实验室里掺水这种事你能想象吗?有了这样一位导师,起码你在做研究的时候不会碰到这些烂事。
资深院士看重面子,而且为了关门弟子是真能豁出去且说话是真有用的,要知道你的师兄师姐们大都也已经在学术界出人头地了,他们都将是你的助力。
一篇一区的论文,或许在他们看来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刚升入高中阶段就能独立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一区论文,还能同时拿到IMO跟小里巴巴竞赛金牌的学生就不一样了。
这么说吧,当年我的情况跟你其实差不多,所以我去普林斯顿早早就确定了一位知名的数学导师,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啊?资深院士导师啊?那个,余江大学数学系有资深院士吗?”乔喻忍不住问了句。
“有院士,但没有资深院士。而且余江大学抗不了什么事,你别来。”
这说实话,薛松这番话是真让乔喻很意外。
他本以为这位薛教授今天跟他说这么多,最后的目的还是会转到去余江大学去跟他学习,但这一句彻底断绝了这种可能。
乔喻以前也在上网查过,起码在华夏,院士已经是学术界最高荣誉了。
至于院士中的资深院士……那大概就属于BOSS中的顶级BOSS吧?
总之对于一个初中生而言,这个话题似乎有些远了。
但很快,薛松的话便让乔喻意识到,这其实是他一年后就要面临的问题。
“总之首选资深院士导师。所以现在不管谁联系你,你都不用理会,安静的准备你的竞赛跟论文。然后发表论文,拿到IMO金牌,再去跟华清或者燕北签本硕博连读协议。
签署这个协议的时候是可以直接确定导师的,不要去计较其他细枝末节的条件,到了那个时候哪家愿意签你的导师在学术界话语权更强、更合适你,你就选择哪家。
听了这番话,乔喻很真心的说了句:“谢谢你,薛教授。”
“你先别谢我,我帮你规划这么多也是有条件的。你的第一篇论文,你是一作,通讯作者写我的名字,联系单位也要写余江大学。你有没有问题?”
乔喻立刻答道:“没问题!”
这是真没问题,虽然他不太懂论文,但回星城的车上,兰杰跟他聊过一些。
一般学生发论文,通讯作者写导师是惯例。
也不只是导师需要这个通讯作者,很多时候反而是学生需要通讯作者有导师的名字来铺路。
毕竟学生一般都是学术新人,但凡不是那种完全没追求,只想赚钱的水刊,编辑都不会拿正眼看的。更别提华夏科学院认定的一区期刊,一般国际影响力排名都在前30%,一般来说人家根本就不会缺稿子。
一个没名没姓的新人想发期刊难度可想而知。
甚至很多学生的论文,导师真就是硬着头皮在通讯作者上署名的。
写的太差,发布出去丢面儿,但为了学生能达到学校的最低毕业要求,真就只能认了。
就好像流传在导师跟学生之间的一句经典吐槽:“你的文章对我在学术界的地位毫无威胁,但会让我在教育界颜面扫地。”
所以乔喻想了想,觉得能让一个一位余江大学教授如此掏心掏肺说这么多,一个通讯作者似乎还不太够,完全不符合等价交换原则,于是又试探着问了句:“那个,薛教授啊,您就只属个通讯作者的名字吗?”
“呵呵,我现在就算是想从你那里得到更多,你也没那个能力啊。起码你的第一篇论文我是通讯作者,以后你出头了,到时候能念我一分人情,我今天这个电话就没白打。学术层面我也是有追求的。”
对面的语气很坦然,乔喻觉得可信,由衷的说道:“太谢谢你了,薛教授,被您这么指点之后,我真就一点都不迷茫了。”
“我只是给你说一个大概的方向。资深院士的关门弟子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到时候肯定还有其他考核,你要对自己有信心。”
乔喻立刻说道:“放心吧,薛教授。别的东西我可能还挺缺的,但我从不缺少信心。”
“那就行,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这种难得的机会乔喻自然不会错过,立刻问道:“那个,薛教授,兰老师跟我说以后如果我能成为大教授的话,就能享受很多特权,是不是真的啊?”
这次对面沉吟了片刻才开口答道:“这个我不太好说,而且我不知道那位兰老师说的大教授到底有多大。只能就我的情况跟你简单讲讲。
这么说吧,我现在的职称是副教授,但因为入选了学校的百人计划所以在校内能享受正高待遇。相对于我这个年纪来说,在高校内有这个成就已经属于比较强的那一批了。
如果出门的话,比如不管是去潇湖大学,去参加学术会议,又或者受邀去参加行业内的研讨会,大家还是会很尊重我。但回了余江大学,进门的时候就算学校保安给我脸色看,我也只能受着。
懂了吧?相对于学校而言,普通教授其实属于弱势群体。但如果你未来能成为院士就不一样了。所以教授有没有特权,也得看你的位置在哪里。
普通教授就跟其他普通人一样,带学生,找项目,混个生活而已。但如果你评上了院士,能调动的资源就完全跟普通教授不是一个层级了。学校自然也会给予你更多的尊重。”
今天薛松的说话风格,跟平时完全是两回事。
如果让他的学生听到,大概会大跌眼镜。毕竟自家导师平时可是最注意风度的,用词特别有分寸。
今天的说话方式,对于薛松来说,甚至可以用粗俗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