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易达成了共识,两人在海边闲聊了一会就回部队了,张队长是准备回去睡觉。江成也找理由要‘告辞’了。
两人回到部队后就分开了,江成也离开了。
实际上是趁没人注意的时候,又躲在防线内的海边了。
这又要去香江了,江成也不知道自己的虾丸生意有没有做起来。毕竟虾丸是跟市场差不多价格的,在品牌没起来之前,同样的价格没优势,只能依靠来买鱼丸的顺道买虾丸走。
~~
香江,哪怕现在还没有回归,但都是中国同胞。跟国内一样,都过年,甚至因为经济好,过年的氛围比国内都浓烈。
起码很多商铺都挂着红灯笼,小孩也不像国内的那样,还是到处捡没点燃的爆竹玩。虽然有压岁钱能买一点玩,但那点压岁钱很难玩的尽兴。
同样也因为过年,在香江大家也是平时舍不得用钱,过年的时候还是要消费的。
本来物价就一直在上涨,加上大家的消费刺激,物价更是一天一个价。不过很多人认为最近高涨的物价是因为过年的原因,像拉黄包车的,以前可能一块钱的,过年直接翻倍了。
毕竟过年期间嘛,谁不想在家里过年,如果挣的钱跟平时一样,那不如休息几天算了。
但一些中上层的人感觉到了不对劲,这过年要是涉及到年货之类的物品,又或者食品价格上涨的确很正常。
关键是很多可有可无的东西也在上涨,这就有问题了。
通货依然在膨胀,物价依然在不断上涨,只是因为现在在过年,普通人察觉不到。
但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很多技术人才觉得生活开销大了,不涨工资准备跳槽。又或者选择离开香江。
所以很多有一技之长的人,工资也在涨。底层人的工资也一样在涨,但底层人的工资涨不过物价膨胀。
江成的‘江东来’食品厂在这一个月内产品卖爆了,不光是他的食品厂,香江很多食品工厂都是如此。
这就跟后世说的那样,人要是坐在风口上,换成一头猪上去也能挣钱。
不过香江虽然物价膨胀,但在国际上货币的汇率目前没有什么波动。很多进口产品在香江变成便宜货了。
就比如在香江日产的汽车,一辆普通的代步车也就一万块左右。之前大家七百一个月的工资,不吃不喝得一年至一年半才能买的到一辆。现在大家的工资都在朝一千的关口发展,一年的工资就够买一辆车了。
特别是一些管理人才和高端人才,工资涨的更多,买一辆汽车比国内的人买一辆自行车还轻松了。
第240章 继续扩张
深夜,江成还是跟上次那样,先去了一趟加工厂,放了很多淡水鱼后才回的住处。
这基本上是江成最后一次这样‘配送’淡水鱼了,不是说空间里没有鱼,而是没有分类好了的鱼。
国内那么多河流,别说只是用来加工成鱼丸的鱼,就算是供应整个香江的淡水鱼都没有问题。
但江成捕捞容易,可分类麻烦,经常是用空间捞一下,鱼虾还有螃蟹以及各种东西都会捞进空间。
江成每次都是找空地释放出来,再分拣放入空间里,就算有空间配合,分拣个几百斤上千斤很轻松。但现在补充一次货就是以吨为单位。
加上适合做鱼丸的淡水鱼,价格还便宜的并不多。总不可能拿鲈鱼和刀鱼去做鱼丸,而扁鱼的刺又太多,让工人给鳊鱼和一些其他鱼刺多的鱼去刺,这人工成本得增加不少。
所以这次弄完,江成打算再租一个工厂,哪怕是买地自己建一个工厂都可以。
到时候招点工人,专门给他捞的鱼虾进行分类。然后适合做成鱼丸的就当场宰杀,弄成原材料。
另外跟附近那个签了合同的渔业公司也可以直接把产品送到新的工厂里,到时候原材料生产,跟产品加工直接分开。
这样搞主要还是现在租用的工厂太小,要有存放鱼的地方,还要有杀鱼的场地,加上加工车间。
江成的鱼丸可是打算卖到全香江的,现在连新界这边的市场还没完全占领。这挣的钱必须投入到扩张中去。
而且鱼丸虾丸什么的,也只不过是江成要做的项目之一,他可不想自己弄的‘江东来’品牌只是一个卖丸子的。
夜晚,江成骑着自行车来到上次租的新住处。房子虽然还是老旧的,但起码是独立的。
江成走到门口,用放在空间里的钥匙打开了房门。上下两层,一层有卫生间,厨房和客厅,也有杂物间。但也就这样了,按照香江的单位尺来算,这一层就四百几十尺了。
但实际上就四十多个平方,楼下不住人,扣除厨房卫生间杂物间,客厅也不会有多大。而二楼,哪怕是住人,有楼梯走廊,有一个小书房。剩余的两个住人房间,也不过是十多个平方一间。
江成在一楼简单的冲洗了一下,从国内过来,滑过来跟游过来没什么区别。上岸后也就是用毛巾擦干了一下,身上其实还是有一点咸的海水味。
在二楼卧室睡觉的沈莉听到楼下的动静醒了过来,内心猜想肯定是江成来了。否则也不会弄出这样明显的动静。
但沈莉没有选择起床,她反而是在几分钟后,从被子里把内衣都丢到了床头边,然后躺在被子里等待着。
其实她也有点害怕,上次租这套房子的时候,就感觉的出江成有分床睡的打算。隔壁房子里也是有被子之类的床上用品的。
至于楼下来的人有没有可能不是江成,是歹人。不能保证没有这个可能,但真要那样,沈莉觉得她在被子里面是光的,跟不是光的也没多少区别。
十几分钟后,江成上楼了,还真在两个房门口犹豫了一下。但男人~~,也就几秒的犹豫时间而已。
江成打开了主卧的门,在没有明确不能沈莉睡一起之前,她还是睡在主卧的。江成没有开灯,在房子没有安装那种门口和床头连控的电灯。
房间是有窗户的,窗户外的月色能让江成很轻易的走到床边。
在床边脱了外衣就钻进了被子里,能感觉到被子里的温度,这让江成觉得在香江有一个暖床的也不错。
习惯性的在被子里伸手去抱沈莉,只不过刚抱住就感觉不对。
这得要江成的老命了,每次来香江,跟沈莉睡一起,对于他来说最刺激的就是这个。一边克制这个,一边又不阻挡这种刺激,他感觉自己有种病态。
次日清晨,江成和沈莉都醒的挺早的,也没打算去吃早饭什么的。两人的手都放在了不该放的地方,就这样躺在床上闲聊着。
‘江东来’直营店还没弄好,毕竟是建一栋两层楼的房子,虽然每层只有十多个平方,地基都可以简单弄一下。但也不可能一个月搞定,还要粉刷,装水电什么的。
不过也快了,下个月肯定能把直营店开出来,江成不在的时候,沈莉是一有空就去那边看进度。人都是自己招的,在香江一些街道上,有些会技术活的,会跟后世九十年代内地一样。
很多人会拿一个纸板写上自己是什么工种,每天蹲在一些地方等雇主来招人。
在香江已经有装潢公司,但不多。很多人自己建房子的,都是找人来建的。
另外在跟沈莉的聊天中,江成也知道最近香江的物价涨了很多。
在江成看来也认为是过年的原因,因为他在后世经历的多了,每次过年物价都飞涨。
在后世的昌城,很多人喜欢吃油炸和水煮。平时一串青菜就一块钱,过年能翻倍。菜市场里平时一两块钱的豆芽,过年能卖四五块钱。
这涨价对于江成来说好呀,房租水电还有人工工资成本不变,利润却是能翻一倍以上。
鱼丸批发价格,一个月的时间从两块四涨到了四块多,依然好卖的很。那是因为大家都觉得现在是过年,价格贵也会欣然接受。
而两块四的时候,如果不是江成一直拿空间里的鱼在供货,其实利润很低。比如说一斤只挣两三毛钱。
这卖多四块多,从价格上来看,还没翻一倍呢。但从利润上来看,之前一斤挣二三毛,现在有接近两块的利润。那可不是利润翻一倍,是翻好几倍了。
当然了,过年期间工厂要一直开工,基础工资虽然没变,但奖金什么的,可是要给不少。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增加一点成本。
至于进货成本,跟渔业公司签的合同。因为江成有租用的冷库,在过年前十多天的时候就进了一大批货过来。算是完美的避过了原材料涨价的第一波。
不过签约的合同是那种调整性合约,就是规定十天或者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也好。比如合约是一个月调整一次,那么在合约内,这一个月市场产品涨价也好,跌价也好,都是同一个价格供应。
要想调价,也只能到下一个月,而且这种调价依然是低于市场价格多少百分比的。
江成这边定的是一个月一调整,他肯定看好香江的市场。甚至巴不得一年一调整,但渔业公司那边不会签那么长的时间。
反正就是江成在过年这一个月的期间内,能多挣一笔不少的财富。
江成跟沈莉聊到八点多,江成是打算起床洗漱吃点东西去加工厂那边看看了。看一下账户上有多少资金,准备继续扩张下去,只有钱滚钱才能快速积累财富。
把‘易推倒’的沈莉从身推开,这小丫头在青春期,对异性处于好奇的年龄。
“成哥,你再帮我一下行不。”
“晚上再说,我去工厂看看,你上午去房产中介那边看看附近还有没有时候开工厂的地方。”
“知道了,成哥。”
江成点了点头,其实对于沈莉的能力他还是满意的。
在后世可能让一个娇生惯养的姑娘去租房子都不敢,更别说能独自去大桥那边,或者一些地方招工,还敢一个人去中介那边交涉租仓库厂房什么的。
起床后,江成就出门了,依然是骑着自行车。这一次来香江,江成也打算买车了,不光是自己买,还最少要先给工厂那边买辆小货车。就是不知道让阿力去学开车的,学的怎么样了。
第241章 准备送汽车
在七十年代的香江,当老板的有很多种叫法,而老板本来就是BOSS的意思,很多开公司的人容易被叫成BOSS。
在其他实体行业里,管理者被成为经理的多,老板一般是被称为董事。
而在传统行业中,还有被称为东家或者掌柜的。
江成到达他的食品加工厂,很多工人因为是内地过来的,基本上都是私下喊东家。而坐办公室的见到江成,倒是统一了口径喊江董事。
至于喊老板的,那些是在香江吃过洋墨水的年轻人喜欢那样喊。而江成做的是食品行业,规模现在也不大,只是从最初的小作坊升级为工厂了而已。
因为上次的产品增类,又增加了一些职工。但目前干活的加上办公室内的人员,依然没过百。
并且为了节省成本,每次有鱼虾送来,都让人临时去招一些日结工人。只要把鱼肉和虾肉弄出来就可以,厂里工人的家属在那时候也可以来干活。
江成来工厂这边只是看了一下财务报表,虾丸也早就开始供应了。毕竟只是换了一种原材料,做法其实是一样的。甚至以后要弄牛肉丸,鸡肉丸,流程都是一样的。
不过在香港目前要弄牛肉和鸡肉丸,比鱼丸和虾丸难多了,鱼虾可以在海里捞。肉却只能依靠进口,成本高,也难弄到,没有必要搞那么多。
财务状况很漂亮,一个月收入几十万,不过光人工工资一个月就快支持将近十万了,如果再算上材料价格,房租水电。其实纯利润比例不高。
如果按照江成卖的价格,别的工厂去卖,卖一吨鱼丸,利润最多几百块。江成能发展起来完全是鱼肉的原材料他不用花钱。
但发展几个月,上次买个房子加上翻建,还有采购那边交了一笔定金就没有钱了。否则上次江成就打算买车了。
而这次碰到过年期间,江成也正好扩张,这一个月算是挣翻了。但同样的,新界区这边其他生产丸子的人也得到了一下缓解。
这一笔钱,足够江成扩张了,要知道现在香江可是有四百多万人。而新界这边虽然穷,却是人口最多的一个区。
过年期间才挣销售几十万,平均一个人在一个月在鱼丸上面的消费都没有一块钱。当然这没消费到一块钱是指江成出售的鱼丸当中,整体丸子类的消费那是很庞大的。
江成让财务带着人去银行先取一些现金过来,在香江很多地方购买东西都是现金交易,一些特别大额的,都是去银行转账。
但一些不正规来的钱财,很多人都喜欢用现金交易。
所以在一些港片里,很多情节动不动就是一箱子钱,画面感很直接,很有视觉效果。但现实情况也是如此,不是大家要装13,你以为拿着一箱子钱轻松呀。
江成现在都记得,电影里《插翅难逃》张子豪抢的第一笔钱就是一个骑自行车的老板。让财务带人一起去银行,就是怕单独一个人,在路上被人盯上。
在财务带人去取钱的时候,江成在办公室看报纸。还真巧了,几乎每张报纸都会有汽车的广告。
像美利坚的福特,因为价格不便宜,广告里就介绍一些卖点。
而太子牌的汽车,广告词是车行二十里油费一块钱。然后写这是一辆‘油渣’车,什么叫油渣呢,就是耗油很差劲的意思。在香江的用词和国内区别还是很大的。
另外就是这款车是六人座位的,只要一万二千六百元香江币。按照现在鱼丸的价格,也就是一吨半的鱼丸就可以换一辆车了。
香江这个年代的汽车基本都是进口的,海外商人给汽车定价是看香江币和美刀的汇率。而不是看你的市场是不是物价膨胀,大家感觉钱不值钱。哪怕一斤青菜卖十块钱,只要你货币汇率保持不变,这车依然还是卖这个价格。
还有捷克高达汽车,也是一万二左右的价格。关键是在这个年代,香江这边汽车就在搞以旧换新的销售套路。出售高达汽车的广告竟然写着旧车可换新车。
另外还有福士汽车,也就是国内后来被称为大众这个牌子的,价格也是一万二左右。
而岛国的本田汽车,在香江此时广告做的更离谱。已经搞起分期贷款购买了,只要交两千块就可以拿到手,剩余的每个月还两百块就可以了。
看到本田的汽车销售广告,不是江成想资敌。而是对于做生意刚起步的江成来说,分期贷款太诱惑人了。
而且岛国的车,在质量方面除了薄了一点,有一说一的确是还可以的。
本来江成还打算买三辆车,两辆轿车,一辆皮卡。轿车留给自己开一辆,放单位里一辆。皮卡用来装货用。
现在嘛,以江成后世的思维,他打算大量购买。
直接买一二十辆本田汽车,一开始付的钱也不过是几万块,当然前提是能分期买到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