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从卡车司机开始 第116节

  把钱放好后,江娟也是扛起了大包小包的。她睡觉的被子,洗漱用的东西,衣服,鞋子。还有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和书包文具等等。

  回老家的话,江娟最少要在老家待二十天。这些东西都是要带上的,过完年又要带回来。

  而江成他们是一天都不住,早上过去下午就回来。要去南京的事情也没跟江长河他们说,这次主要是回去说一下,然后带了一些肉和糖果糕点什么的,到了那边再给一点钱。

  这些年江成是一直不愿意搭理他爹这边的亲戚,但也算是默许他爹把他孝敬的东西和钱在孝敬爷爷奶奶。

  另外可能是这个年代的男人更劳累还是本来男人就活不过女人,江成的爷爷江三田在三年前去世了。

  这死者为大,那一年江成是带着周灵莹去祭拜了一下的,但没有待多久就走了。

  不是说江成的爷爷走了,他祭拜一下还不耐烦。而是他的出现,让那边很多堂亲找他套交情,他是不想应对那些所谓的亲戚,才离开的。

第250章 补票

  江成带着一家人,在七点四十多到达了汽车站那边。

  这转眼六年多过去了,汽车站倒是比以前好多了。不管是货运和是客运,车辆都比当年江成刚入职的时候多。

  只不过六年的时间,城市之间的道路还是不怎么样。好是比以前好了点,但依然没有通水泥马路。

  江成曾经还在这边的时候收过一个叫冯华的徒弟,因为他父亲以前也是这边单位里的驾驶员,这冯华学徒只学了四年就成为了汽车站这边的正式司机。

  不过冯华没有成为货运司机,而是因为客运站扩张,他就被调到客运站这边当了班车司机。

  在这个年代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通铁路的,昌城附近的城市有人要坐火车,不少都是要坐长途班车到这边,再转火车的。

  这几年因为长途班车的需求,所以客运站增加了一批长途班车,因此也新增了一些司机过来。

  江成以前带冯华的时候,只让他跟过一次车,去的是九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什么,这冯华现在就是在跑九江的班车。

  这跑长途班车,江成觉得再过一两年,他跟这个徒弟可能还会有新的交集。这曾经江成看不惯的事情,现在他打算自己干。

  江成在香江经营的‘江东来’只是项目之一,这以后长途汽车高速路上的服务区他也打算参上一脚。

  这服务区可能是后世很多城市都有了高速路才逐渐多了起来,甚至第一个高速服务区都是在十年之后才有的。

  但江成一直觉得不是那样的,他觉得最早的服务区其实就是在改革开放后的第二年。那些长途司机经常带着一车乘客,专门在饭点的时候到一个偏僻的饭店。

  那些偏僻的地方,附近没有小卖部,也没有其他饭店。司机是管你吃不吃,跟售票员一起先赶你下车再说。

  在那时候那些饭店的价格就不便宜,很多人坐长途班车,身上都是带鸡蛋馒头或者饼干的。但也有不少人肚子饿了想吃饭的,并且不在乎贵那么一点钱的。

  江成可是在汽车站算是有关系的,这汽车站可倒闭不了,不存在让他承包的可能。但江成带着整个客运站的司机增加收入,凭证件还能免费在饭店吃饭,他不相信在赣省,这块肉还能让别人给吃了。

  当然了,江成没想着去坑大家的钱。很多事情大家都能理解,明白司机那样干,只是想增加的收入。

  但很多人痛恨的是那些偏僻的饭店,服务不好,价格贵还不好吃。江成没想过价格弄的便宜,他是打算味道和卫生方面一定要搞好。挣多点钱没有关系,起码让人家吃完觉得还过的去。

  这后来那些饭店也就是被无数人举报和投诉司机,才导致逐渐消失的。

  只不过高速服务区好像完美的‘连接’了,以前大家还能投诉举报,说司机故意绕路带去一些偏僻的饭店,甚至还有电视台的暗访。

  而服务区的出现,直接明着来了。高速路边上搞服务区,想不偏僻也不行。

  只不过以前是私人私下搞,现在还多了一个官方背景,依然是私人在搞,只不过私人要交承包费,司机也没啥钱挣了。

  江成他们上车的时候只有售票员在,一直到八点钟班车司机才拿着一个保温杯上车,那架势神气的很。没的办法,这年代的司机就是这样牛。

  这也就是冬天,如果是五六月份,这班车司机开车要是路过一些河边道路。看见野鸡野鸭子什么的,能把一车乘客丢下,拿枪去打几枪再回来。

  司机上车后喝着茶也没立刻出发,而售票员则是立刻上前跟他说了一些什么话。然后~~。

  “那个带几个小孩的,再补一张票~。”

  司机坐在驾驶室位置,转着头对着江成他们说道。

  因为江成他们七个人就买了就买了三张票,按照规定是没有超过一米一的小孩免票,超过了一米一,没到一米四要半票。

  现在是周灵莹抱了老三老四,江招娣坐江成腿上,而江盼娣是坐江娟身上。也就是占用了三个位置。

  “司机师傅,这几个都是几岁的小孩,还要买车票呀。”周灵莹回应道。

  “你这小孩太多了,得加一张票。”司机一脸不耐烦的说道。

  “这再多也是小孩呀,不是规定小孩免票的嘛,何况我们又没有占座位。”周灵莹气愤的说道。

  “不补票就下车,这样多小孩,才让你补一张票,还罗里吧嗦的。”司机皱着眉头说道,他感觉自己的权威被挑战了。

  其实是售票员认出周灵莹来了,虽然不知道周灵莹叫什么名字,但以前周灵莹有过一个人带三个小孩去义安县的。

  那时候周灵莹还没生怀里那个吃奶的呢,因为一个人带三个小孩,不好全部让小孩坐身上。都是主动多买个半票让江招娣坐一个位置。

  但今天都买了三张票了,一个人带一个小孩怎么了。

  “我就不下车,你敢赶我们下车,我立马就去投诉你。”周灵莹强硬的说道。

  江成坐在一边,其实他一开始想开口,人家让补一张票就补一张的。这六年的时间里,车票从两毛涨到了三毛钱了。

  但江成是知道的,虽然很多东西没涨价,大家的工资也没涨。但柴油涨价了,还有就是汽车站的开销大了不少,不涨价不行。

  现在既然是周灵莹先开了口,夫妻在外,如果不是真正的知道对方不占理。那么江成肯定不会拆周灵莹的台,他不在乎那几毛钱,但得跟媳妇站一条线。

  这司机真要敢赶他们下车,江成不介意给对方一点教训。

  此时班车司机看着江成一行人,他倒是不怕投诉,但也不想为了几毛钱被投诉。关键现在也不是几毛钱的事情了,他没面子了。

  “那个最大的小姑娘,让她去量一下身高。”司机对着江成身上的江招娣说道。

  对于这个要求,江成和周灵莹也没办法拒绝,汽车车内门口边就有固定的刻尺的,不需要拿卷尺去量。

  江招娣走到车门口背靠着站在刻尺边,然后让周灵莹和江成尴尬的一幕出现了。

  江招娣刚好超过了一米一多一点,得补票。但就算如此,只要补个半票就可以了。而且还可以多坐一个位置,不需要坐江成腿上。

  不过就算能多坐一个位置,江招娣也只想坐江成的腿上,让爸爸抱着更暖和。

  这补了半张票,其实也算让司机有台阶下了。否则以司机在这年代的地位,犯起浑来,还真能让人头大。

第251章 大侄子江林

  金河公社,开阳村,江家。

  赵玉霞和李香兰她们是不知道江成他们今天会回来。

  现在天冷了,也是农闲的时候。江长河身子骨还算硬朗,跟着村里的小队去挖田沟了。

  两个孙子,现在一个十一岁的降临读五年级,下半年就要读初中了。另外一个九岁江杨读三年级。只不过两人都不是读书的料,成绩很一般。

  “娘,林子今年下半年就要上初中了,江成会带他去城里读书嘛。”

  在房间里,李香兰穿的有些厚实的说询问道。

  “应该会带去吧,娟子那丫头都带去城里读书两年了,难道亲侄子不带呀。何况~~。”赵玉霞说到这停顿了一下,哪怕是在屋子里,她还是小声的说道:“老二媳妇肚子不争气,生四个丫头片子,说不定老二以后还得指望林子和杨子。”

  这不是赵玉霞这个当娘的要算计自己老二儿子,以前她和江长河的确有点偏爱老大江全。但江全在出事走后,老二江成回来了。这当爹娘的就江成一个儿子了,自然这心也是向着他的。

  但老一辈的真的是跟隔一代的亲,加上江林和江杨两个孙子都是在他们身边长大的。这私下跟老大媳妇盘算着让老二怎么照应两个孙子,也算是人之常情。

  赵玉霞是觉得江成应该会把侄子也接去城里读书,她现在其实在操心的是把江林接去城里读书,怎么住才是一个问题。

  江成他们那边的就两间屋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周灵莹上次生江思娣坐月子的时候,赵玉霞和江长河是去城里探望了的。

  在正房里,有一个木桶摇床,是让婴儿睡的。而二岁的江念娣是跟着周灵莹和江成睡一张床。

  江娟和招娣还有盼娣是睡觉偏房,这要是把江林接去城里读书,还真不好住。

  李香兰现在听到赵玉霞这样说,笑容是直接挂在脸上。她去城里去的少,但这些年也是去过城里几趟的。自己这小叔子在城里的条件,那是村里人想都不敢想的。

  缝纫机,收音机,自行车都两辆了,还有手表,各种家具。

  起初李香兰也没什么想法,这小叔子能帮衬自己的儿女,就已经谢天谢地了。但随着周灵莹一次次怀孕,一次次都是没带把的。

  这不多想都不行了呀,这传宗接代,就没听说过女儿能传宗接代的。毕竟女儿嫁出去了,生的娃可是跟别人姓的。

  现在李香兰也二十八了,这年轻的女人哪有不想男人的。甚至前几年公婆还怕耽误了她,没要求她为死去的老大守寡,还打算让她改嫁,找一个好人家。

  李香兰其实也是起了那心思的,但现在没想那事了,何况不改嫁不代表不能有男人,只要~~。

  反正李香兰没改嫁,也跟周灵莹只生女儿有关联。因为没有改嫁出去,李香兰永远是江成货真价实的亲嫂子。要是改嫁了,那以后见到面最多客套的继续喊一句嫂子,但绝对没有了叔嫂的情分。

  别说改嫁了跟小叔子会没有情分,这年头女人改嫁出去,子女可能关系都要断。别说李香兰想不想断,就问哪个男人娶个寡妇还愿意让她跟子女有来往的。

  要么就是一开始带子女跟着一起改嫁,要么不带过去也别有什么来往。在这个年底女人改嫁就是这样残酷。

  现在是李香兰觉得再熬几年,就可以享子女的福了。她只要不改嫁,子女让江成帮衬,可能都能走出农村。那时候李香兰也会有好日子过。

  这要是改嫁了,也只能嫁农村。没生孩子的农村女人都只能嫁农村,这生了三个的难道还能嫁到城里去不成。

  而且李香兰才二十多岁,改嫁肯定还要再生,那再等把小孩熬大得什么时候。

  现在是只要周灵莹不生儿子,李香兰就不会动改嫁的心思。而以后真生儿子了,但她的小孩又快成年了,也不一定会随意改嫁了。

  就在赵玉霞和李香兰说着江林读书的事情时候,江林和江杨也起床出门了。他们两人现在是住江成的房间,其实李香兰的房间里早就对中用木板隔了一下。

  如果只是江娟回来,她是跟李香兰睡一个屋的。但偶尔周灵莹她们要在这边住一两天,江林和江杨还是跟李香兰住一个房间的。

  “娘,奶奶,这都放寒假了,姐姐她怎么还没回来。”江林懒洋洋的说道。

  “你问你姐干嘛,要是没事就去写作业去。”李香兰皱着眉头说道。

  这儿子什么秉信李香兰这个当娘的最清楚,按照农村人的眼光来看,其实有点养废了的感觉。

  农村人不注重文化教育,很多人的思想是读书读不进去就不读了。老老实实的在家里作田,起码种地还能有一口饭吃。

  不是说农村人觉得读书没出息,只是觉得他们的子女应该没有读书的命。所以对子女学习方面都是听天由命的心态,何况让他们去教导也不会呀。

  但江家不管是李香兰,还是江林的爷爷奶奶,都是给他灌输着要好好读书,这样才能去城里跟着他的叔叔江成。

  让江林好好读书,其实大家并没指望他能考上高中,甚至上大学。只是怕他成绩太差,连江成都觉得他读书没有用。

  可就是家里人这种思想的灌输,让江林看不起种地的。甚至家里人经常说他叔叔没儿子的事情,以后要靠他和江杨。

  现在十一岁的江林就已经是一副重男轻女的思想,他跟他姐姐关系并不好。

  也就是这两年关系不好的,以前小的时候,是江娟天天照应着两个弟弟,关系自然好。但这两年,江娟回来竟然还跟他说教起来。

  江林要不是看在江娟是他姐姐,他都想动手打江娟。仗着跟着叔叔婶婶在城里过好日子,回来还‘看不起’他和弟弟江杨。老是说他们这不好那不好,要改这改那。

  嫌他们不讲卫生,说话没礼貌,他娘的在农村大家不都这样过的嘛。几天刷一次牙怎么了,拉屎没洗手吃饭怎么了。

  在江林看来以后姐姐是要嫁出去的,叔叔和婶婶以后只会对他们好。现在江娟吃的好穿的好,江林感觉就是在用他的。

  现在江林在娘和奶奶面前念叨姐姐,的确是想她了。因为他知道姐姐身上有钱,每次回来都会带好吃的,身上还有零用钱。

  江林记得上次偷姐姐的钱,姐姐还以为在哪里弄丢了,一直哭。根本就没想过可能是被偷了,后来听说姐姐还主动找到叔叔那边,说钱被她弄丢了。

  只是江林也没有想到,叔叔听到姐姐钱丢了,又立刻给了她几块钱。

  现在要过年了,江林想买爆竹玩,想买皮筋做弹弓。但江娟没回来,天天只能待在家里没地方玩。

第252章 华侨

  在义安县的汽车站里,江成他们等了二十分钟才坐到了车。

  这去金河公社的站点也涨价了,以前二分钱就可以,现在要三分钱了。不过小孩依然只是江招娣半票,七个人给一毛钱车票钱就可以了。

  到了这边还是合以往一样,回村里的小路还要走十来分钟。

首节上一节116/1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