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从卡车司机开始 第119节

  关键是在火车上这个季节能有好几个品种的蔬菜,在菜市场只有萝卜土豆白菜卖了。

  米饭是大碗的一毛钱,小碗的五分钱,都是有量的。

  这饭菜价格怎么说呢,跟饭店里的差不多,但分量跟饭店里的没的比。口味的话,那倒是很不错的,因为能到火车上当厨师的,水平都不能差。

  火车上可是有专门的外宾车厢的,厨师水平差,怎么招待老外。

  在火车餐厅这边还有啤酒和面包卖,很多人哪怕自己不舍得吃面包,也会买些带回去给家里人吃。不过这面包有限定,一个人只可以买四个面包。

  江成他们要了三碗小份的米饭,两碗大份的。然后荤素搭配的点了四个菜。总共花了二块八毛钱。

  然后周灵莹又拿火车票给售餐员做了一个标记,买了二十个面包,一毛钱一个。

  等于在火车餐厅一会的工夫,就消费了将近五块钱。

  这对于江成他们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他们除了开销,一个月可能十块钱都存不下来。

  从餐车那边回来,哪怕江昭昭和江盼盼吃了不少,可还惦记着鸡蛋。依然把鸡蛋给吃了,这胃口放在后世,谁带孩子的都会喜欢。

  其实江成在餐车那边吃饭快吃完的时候,就看见列车员在用铝盒装盒饭了。这超过五点半就很少有乘客来餐厅这边吃饭,列车员会把一些剩余的菜跟饭装铝盒里面当盒饭卖。

  这菜的分量跟餐厅这边五毛钱的套餐要少一点,荤菜也不会那么多。但人家打包成盒饭装进布袋里去车厢里售卖,才三毛钱一份。

  饭量大的,买两份盒饭,还有不同的菜,才六毛钱。

  就算跟江成这样有大人有小孩的,一块多钱肯定都能吃的舒舒服服。但江成他们却是消费了将近三块钱了,最多就是可挑性更强,用餐环境更舒适。

  火车是开开停停,江成他们是卧铺票躺着还比较舒服。而且小孩也不晕车,这倒是一件好事。

  江成以前开汽车的时候,就经常开车带女儿坐车玩。这带习惯了,就算有晕车的也不会晕了。

  几乎是半小时左右停一次站台,偶尔会遇到距离远的能有一个多小时才停一次。

  在这个年代,铁路部门是有一个火车售货部的。

  在七十年代,坐火车的人除了在火车上购买吃食,在很多站台都能买到吃的东西。

  站台平时就有不少吃食卖,每逢过节什么的,还会弄一些特殊的食品。

  像大年初一站台会有水饺卖,十五元宵会有两毛钱一碗的元宵卖。八月十五卖月饼,五月单五卖粽子。

  不过平时都是卖一些烧饼零食小吃,有不少地方都有扒鸡卖。这扒鸡类似于叫花鸡,用的是子鸡做的。

  意思就是鸡不会特别大,两块多一只。如果是老母鸡或者能下蛋的鸡那么大,两块钱肯定不贵。但子鸡的话,这价格算是有一点小奢侈了。

  江成是在上半夜去了几次站台买东西吃,冰糖葫芦和大包子。扒鸡也买了,但一只鸡太小,真要当饭吃,饭量大的能一次吃五六只。

  在十多点的时候,第一次坐火车的江昭昭和江盼盼都抗不住睡觉了。不过她们都是有自己的床不睡,穿着内衣跟江成挤在一起睡。

  江盼盼都是直接趴在江成胸前睡着的,这冬天的小棉袄,江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开始叛逆。

  三个人挤一张卧铺的小床,江成是连翻身都翻不动。只是在床上抱了一会女儿,他就抽身到另外一张床上抱着两岁的女儿江念念休息了。

  这一睡就睡到第二天天亮,在夜间其实周灵莹一直没睡的安稳。可能是因为环境原因,老四江思思在半夜醒来哭了,又喂了一次奶,又带老三去厕所方便什么的。

  江成这个当爸的,在这个年代真的算是命好。换成后世的女人,可能就是一脚把他踢醒,让他带女儿去上厕所什么的。

  ~~

  南京,依然还是六年前的职工住宅楼。

  这转眼,周灵莹的妈妈刘晓芳都五十了,今年正好退休。而她爸爸周东明也快到退休年龄了,今年五十三了。

  在这个年代,女性退休年龄是五十岁,男性退休年龄是五十五岁。如果是干部或者是一些技术性比较强的岗位,男女都是延后五年退休的。

  周灵莹的哥哥周兴才,也在结婚后第三年分到了房子搬出去住了。

  刘晓芳和周东明现在也算是儿孙满堂了,唯独记挂的也就是他们那下乡后七年多回不来的女儿了。

  好在这两年开始知青返城了,但也不是一下就让下乡的知青全部回到城里来。

  需要申请,需要审核情况,一批一批的调回来。

  这最先回来的,就是参加恢复后高考考上的人,选择回城读大学。

  周灵莹其实也可以参加高考,只要在前两年拿起课本复习就可以。但她那时候刚生下老三没多久,女儿都三个了,根本没高考的心思。

  江成也不会同意她去读什么大学的,她要敢丢下女儿去读大学,那江成真的会动手打人。

  现在也就是周灵莹的大伯在上一年的下半年动用了关系,让周灵莹成为了第二批返乡资格的人。

  昨天刘晓芳接到女儿的电话,说会坐下午五点,昌城出发的火车回来。昨天上午她就去这边的火车站查了班次,如果准时的话,是一点半左右到车站。但不准时的话,延误半个小时左右都很正常。

  这今天都让周东明请了假,中午就去火车站那边等,接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去。

  不过说到外孙女,周灵莹的父母也感觉到一些尴尬。他们的女婿江成每年都要来这边挺多次探望他们,他们女儿生小孩的事情自然是知道的。

  可这报喜,左一个是生了外孙女,右一个有是外孙女。现在是连续四个外孙女,搞的他们面对江成都有些愧疚了。

  女儿不争气,他们当父母的也没办法呀。

第255章 大伯周和旺

  江成一行人,两点多钟才到达的南京。

  因为周灵莹昨天打电话就跟她妈说了坐的是卧铺车厢,江成他们一下车就看见老丈人他们了。

  那场面,又是哭又是抱的。说好的一个女婿半个儿,江成感觉他就是局外人。

  老丈人和丈母娘,两人的心思不是在周灵莹身上,就是在他们外孙女身上。江成这个一年能见到不少次,一见面就好吃好喝招待的女婿,现在成了透明的了。

  从火车站出来,周东明带着大家坐公交车转了两站下车再走回家的。

  “江成呀,今天得麻烦你了,你在供销社有熟人。晚上周兴才和周凡益还有大伯和姑姑他们都会过来,这钱你拿着,帮忙去买两瓶酒和一些肉过来。”

  这回到家里刚坐一会,周东明也没避讳着谁,直接从口袋里掏了十块钱给江成。

  十块钱不少了,何况只是让江成去弄一些荤菜。

  江成是一个谎言骗了老丈人一家六年多了,这些年不说一个月来一次,起码平均两个月来一次总是有的。

  这来一次丈母娘肯定是要去买肉招待的,但他们哪怕是双职工,也是钱够用,肉票却不够。光招待江成了的话,他们存不下肉票照顾孙子孙女。

  江成后来就骗他们说自己是昌城供销总社的司机,在南京的供销社人家也卖面子。可以私下不用肉票买到不少东西,不过就是价格要贵一点。

  让老丈人和丈母娘给钱,那是因为江成每次来本来就是送了礼什么的。总不能送礼过来一趟,每次吃饭招待他的菜都要他准备。

  “爸,你这是什么意思,江成能买到东西就让他去买就是了,都一家人给什么钱。”周灵莹见到她爸让江成去买点东西,竟然还给钱,立刻阻止道。

  这倒不是周灵莹要帮衬娘家不会过日子,关键是周灵莹清楚家里有多少钱呀。光每年她经手的布料交易,每年都要专门拿一个木箱来装钱。

  现在周灵莹花钱,只讲究值不值得,而不是舍不舍得。就像上次坐班车回金河公社,为了一两毛钱的车票跟司机理论。但在火车上吃饭直接去餐车厅,一顿饭吃了将近三块钱她也不在乎。

  江成从单位里辞职不干了,周灵莹从来没有考虑过他那一百块钱不到的工资。只是想着会不会以后弄不到那么多吃喝还有布料,但想着家里那么多钱了,自己男人陪在身边,感觉比什么都好。

  “莹莹,你怎么说话的呢。江成有本事挣的多,那是他的能耐,有些事情一码归一码。你这次回来,我跟你妈在家里办两桌饭,这怎么也轮不到你们出钱。”周东明有点大声的说道。

  如果不是这样多年,才跟女儿周灵莹相聚,就她这不明事理的行为,今天就得好好教导。

  在周东明和刘晓芳看来,他们的女婿江成,一个月的收入虽然高。基础工资加补助再加上平时挣点外快,能有一百好几十。

  但这也不是他们能把女婿江成当大冤种的理由,平时江成那次来不是最少带十块钱以上的东西礼品。就这一点,他们周家人就过意不去。

  周灵莹被她爸这样一说,也没开口了。毕竟家里有很多钱的事情,别说她爸妈不知道了,就连江成那边的爹娘和妹妹都不清楚。

  不光是亲人不知道他们有多少钱,就连江成现在没工作了。这事也不打算告诉大家,不过江成是私下跟周灵莹说过,要不了几个月,他又能开上汽车。

  还是这些年相处的老样子,江成不主动说为什么能开上汽车,周灵莹也不会太追问。只要相信自己男人说的就可以了,就算说的话没做到,作为江成的媳妇,她也会坚定的站他一边。

  “爸,妈。那我去买菜了,自行车我骑走了,要是有好菜,买的太多钱不够可得补上呀。”江成笑着从周东明手上接过钱说道。

  周灵莹是坐在一边,看着自己男人的举动有些哭笑不得。她男人怎么可能在乎十块钱,不过她也清楚家里的条件,也不在乎这十块钱。

  只是周灵莹没有想到自己男人在南京还有关系,能买到不要票的肉之类的。

  江成是拿着钱就走了,江昭昭和江盼盼也想跟着他一起出去的,但这个真不能同意。私下跟女儿玩点‘小魔术’还行,有些东西在她们面前凭空拿出来。这以后暴露出去不太好解释。

  “爸,江成这几年来,帮家里买过很多东西嘛。”

  见江成离开,周灵莹有些忍不住询问道。因为看周东明给钱那样熟练的样子,还有她妈周晓芳也是见怪不怪的情况,这些年好像江成并没有跟她说这些事情。

  听到女儿周灵莹这样询问,周东明和刘晓芳反倒纳闷起来,这个女婿对他们家里多好。难道女儿周灵莹反而不清楚不成,于是就大致的说了起来。

  先不说江成每次来都带的一些礼品,说是说孝敬他们这当长辈的。但一些好东西,基本都被他们照应给周灵莹的两个哥哥了。

  就他们两个儿媳,家里都有下乡的知青,这罐头,糖果还有全国粮票都不知道问江成低价购买多少了。

  江成算是给足了两个大舅哥的面子,基本上那两个嫂子要的东西都会给。

  这些年,周灵莹家这边的这些亲戚,可以不记得周东明家下乡去了的女儿。但每年过年在一起的时候,总会提起周东明的女婿江成,供销总社上班的司机。走难闯北的,要什么都能给弄来。

  周灵莹在家里跟父母闲聊着,江成是在外面溜达了一圈,然后躲在一个没人的角落里挑选了半天。

  肉,河虾,淡水鲈鱼什么的都整上了不少,然后再弄了两瓶中档的白酒。肉弄的比较多,现在天冷可以放好几天。江成他们可是要在这边过年的,多弄点肉没有错,价格肯定是超过了十块钱。

  江成回到家,丈母娘刘晓芳一看东西,就知道十块钱肯定不够。只不过是真佩服这个女婿,在南京能耐都能这样大,这一大片的五花肉,起码六七斤。除了做红烧肉,还能留下很多。

  到时候为了孙子孙女,今天晚上肯定会让儿子儿媳带点肉回去的。

  这江成买东西回来了,周灵莹自然是要跟着她妈去厨房里忙。就算是去厨房里帮忙,两个小女儿都是抱着的。

  江成跟老丈人闲聊,倒是聊到周灵莹大伯身上去了。

  现在周灵莹的大伯周和旺是这边文化局的副局长了,如果不是干部身份,在上一年他就要退休了。

  这文化局也算是清水衙门,跟后世完全没有可比性。

  在这个年代,没有网吧,歌舞厅,游戏厅,私人电影院,明星演出等来钱快的产业。文化局也只能管理一些图书管,戏剧,话剧节目,美术,毛笔字画,舞蹈,舞台歌曲等一些事情。

  周和旺混到副局长的位置也基本到头了,不过今年过完年后,单位里倒是给他一次带舞蹈团队去国外演出的机会。

  这可能也算是周和旺在退休前最后的高光时刻了,到了国外,他们还会获得一笔活动经费。让他们在国外消费,不过金额有限,毕竟他们一个月的工资才一百块不到。

  活动经费基本就是白给的,能每人给个两三百就很不错了,要知道给的可是外汇美刀。

  这说到美刀,江成可是深有感触,因为他就是一个很大的受害者。

  江成不了解香江的历史,也没关注过香江币的汇率情况,主要是他也不懂什么金额。他要是知道历史情况,可能早就在香江成为金融巨鳄了。

  在香江,七三年三月份,股灾就出现了。两年不到的时间里,整个股市跌了百分之九十多。意思就是整体市值如果有一百块,在后面就十块钱不到了。

  而出现股灾的后果就是一些企业倒闭,数以万计的市民破产,甚至有跳楼自杀的。

  江成没去炒股什么的,他经营的又是低端食品产业。那两年高端消费行业受到打击,但江成的产业是一直在提升。

  在股灾那两年,很多破产卖房子的,江成也就是知道未来香江房价很高。知道不管是有人跳楼卖房,还是经济稳定的时候去买房,都是不会亏本的。

  但江成在房产行业真的没兴趣,否则在积累到一定资本的时候,也可以转战房产行业。

  所以江成也就是在那两年,买了不少因为股市破产低价出售的房产。

  但不得不说的是,房产真的来钱快。江成只是为了帮一些破产的人,让他们能稍微快点凑集到一点钱才买的一些房产。

  那时候江成购买的时候,每平方尺才一百多。江成最早刚到香江的时候也是一百多一尺,但那时候香江的工资才几百块就能招到一个工人。

  在七四年左右的时候,香江工人工资都将近翻倍了,房子也是涨了不少的。所以江成一百多块买一尺算是很便宜了,虽然跟七二年的价格一样。但七二年江成为了租一个房子还要去卖手表呢,那时候他没钱呀。

  而现在香江的房价,跟江成买的时候对比,已经翻了十倍。

  江成在香江收的房租每年都在涨,但他的食品行业利润也就是在前几年扩张市场的时候利润增长的快。

  现在江成在香江几乎霸占了各种丸子之类的市场,但就跟香江很多人看不上的那样,香江现在就五百多万人,你丸子卖的再好也就那样。

首节上一节119/1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