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从卡车司机开始 第155节

  可能相声是传统文化,本来就一直有传承。小品的话,表演也占很大的成分,在周灵莹看来小品也很有意思,但对于江成来说,演的小品,没后来陈佩斯和赵本山他们的搞笑。

  不管怎么说,家里有电视剧的,这以后过年都有一个让人期待的节目了。

  而到了八四年年初,江成的财富又因为汇率的问题爆增了。

  这怎么说呢,其实江成的财富没怎么增加,就是香江那边结束了银笨位制度。香江币直接跟美刀挂钩,而本来之前香江币跟美刀的汇率就是7.8左右,现在也没有变。

  关键是人民币跟美刀汇率又下降了,导致现在香江币换人民币的比例是1.21比1。

  八零年,还是5比1,后来实行双汇率政策了,变成2.7:1左右。现在又腰斩一次,当然这次之后,算是真正的实际比例了。

  毕竟在黑市,美刀就已经被炒到七块钱以上了。而香江币换美刀,也是七块八。两者货品在黑市的差距本来就不大,在香江那边,人民币根本就没有那么值钱。

  而人民币的贬值,其实也是有好有坏,按照江成来说,用外钞购买东西,更便宜了。国内生产的东西拿到香江去卖,利润更大了。

  但是在国内挣的钱,如果不出国感觉不到什么,可有对比的话,又会觉得国内挣的钱少了。

  也是因为人民币的贬值,深圳那边的工人工资又涨了。普通工人工资都一百八十多块了,稍微有点技术,水电工什么的都三百左右的工资了。

  而深圳的国有企业单位,也逼着涨了几次工资。但只有外企的三分之二左右,普通职工一百二十块,领导干部也没有外企的技术人员工资高。

  不过这汇率虽然跌了,但国内的物价没有什么波动,对于深圳那边的人来说,经常涨工资,日子是真有奔头。

  可实际上是之前一百出头的工资,那些只做出口生意的外企,其实要付三百多香江币的工资。

  现在涨到了一百八左右,实际上香江币也就二百多,反而是降工资了。反正是职工高兴,老板也高兴。

  江成的财富主要就是香江币和美刀,对于他来说,如果是换成人民币。过一个年,他的资产翻倍了。

  这除了汇率方面的事情,今年年初还有一件事情也值得江成关注。

  在汽车站那边,客运和货运终于是分开了。两边本来就有矛盾,收益又差距大。在一起经常要争吵,还不如早点分开。

  客运和货运分开后,基本上是货运站搬离出去,因为汽车站的选址最初都是考虑大家坐车方便的地方。属于很多地方的汽车站都是属于中心地段。

  而货运的话,需要大场地,场地大就可以,地里位置倒是不太讲究。说白了,现在的货运站是很吃香没错,可等一些司机能自己买到货车做生意后。货运站的利润下滑,以后货运站就是后世的物流中心。

  货运站要跟客运分开,这本来也没什么。关键是供销总社的司机宋维找到了江成,随着改革的发展,这些年已经没有了什么出口转内销的货拉了。

  很多东西在深圳那边都不用票证就可以买到了,以前是物品紧俏,才会拉回来。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东西算是特别紧俏的。

  以前还拉棉布和的确良,现在深圳那边都是高价布,根本就不要票。粮站的粮食是有粮票一毛七,没粮票是二毛多的高价粮。

  但面对细粮定量只有十斤左右一个人来算,一斤就是五分钱的差价,最多也就贵了五毛钱。现在在深圳五毛钱算什么,而且还是一个月多五毛。

  算上粗粮不要票的高价粮,在粮食的支出上面,吃高价粮和不吃高价的,也就相差一块钱。

  而深圳普通工人都一百八的工资了,大家基本都直接花高价买粮食了。

  因为粮店自身就有高价粮出售,不需要粮票了。‘江东来’的粮食限购也就取消了,很多类型的粮食可以随意购买。

  另外就是深圳和一些城市,开始出现了个人小卖部了。

  一个是外贸转内销没有了,一个是供销社出现了私人竞争对手。供销社的销售没有以前高了,货品要的少了。

  有一些地方的代销点都直接取消了,供销总社的货物运输压力大量减少。

  车子和司机有多,需要调岗了。调去其他单位当司机去,而货运站现在就需要大量的司机来搞运输。

  宋维没有想到自己会被推荐去货运站那边,而这几年只要是跑运输的,走南闯北都知道深圳那边的情况。

  想起几年前江成还邀请他去深圳当队长,他还拒绝了。这次调单位,宋伟有点不愿意跑不固定的路线了,也想起了江成。

  不知道现在找江成,那边还要不要能,要人的话工资有多少。

第301章 实习名额

  八四年的到来,意味着改革更进一步。农村土地种植只有少数一些地方没有包产到户,其他的地方基本上都分了田地菜地。

  而在今年,又开放了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

  基本上是靠近沿海外围一圈的城市都在开放目标内,江成盘算了一下,十四个城市,干脆把南京和昌城也加进去。

  没有开放的城市不是说就不能做生意了,只不过是没有政策扶持。傻子瓜子都能在安徽建设工厂,江成开一个商超不算什么。

  这样算下来,也就是三四千万香江币,在香港一套豪华别墅的价格而已。之前香江币换人民币要五块换一块,现在一块二就能换一块钱。

  也就意味着之前五六百万香江币建设一个商超,现在就两百万左右就可以了。

  建设商超,其实受影响的是百货大楼和国营商店。供销社也有影响,但很多人图方便,平时依然会在附近的供销社买东西。

  真正影响供销社销售萎缩的是农村的小卖部,‘江东来’商超目前连县城都不去,只开在市区,而且一个城市就开一家,影响有限。

  昌城,财政经济专科学校。现在叫财税学校了,就是上一年年底改的名字,学校也扩建扩招了。

  中专生,一般都是在第三年开春的三月份安排去实习。

  江娟的初中同学刘丽报考了中专后,一直跟江娟还有联系来往。刘丽也很感激当年江家的照顾,在江家蹭了很多顿饭不说,暑假还能去乡下抓黄鳝补贴家用。

  这几年过年的时候都会来江家拜年,算是一个很有礼貌的女孩子。

  刘丽是听从了江成的话,报考了会计专业。这转眼就三年过去了,江娟要考大学,她已经要面临实习。

  这会计专业还是挺吃香的,基本上每一个单位都有财务,需要会计。不过内陆城市工资不高,就算这几年也有涨工资,但普通职工工资也就六七十块。有些效益不好的单位,还不一定有这样多。

  至于会计,比普通人的工资要高一些,可也没有超过一百块。

  可要是去深圳那边,会计人员现在普遍都在三百五十块左右的工资了。当然这是说的外企,国营单位也在二百多。

  这每年学校安排学生去哪里实习,那也是有讲究的。成绩优秀的会推荐去好点的单位,成绩差的,可能安排去下面的县城都很正常。

  也有很多单位是直接来学校招实习生的,基本上毕业了,大家都会去实习的单位工作,除非实习期间人家单位不满意。

  但现在,昌成的财经专科学校面临着一个问题,竟然有一家香江的知名公司主动给学校的学生刘丽发出了实习邀请涵。

  有邀请涵,再通过跟香江那边的公司沟通,可是能去香江实习的,等于是出国。

  为此学校还特意让人打听了一些刘丽的家庭背景,因为在学校里,刘丽成绩是不错。但穿着很普通,看上去也不像是家庭条件不错,有背景关系的人。

  在了解刘丽的家庭背景后,有人动起了这实习名额的念想。

  “刘丽,你坐,在老师面前不用拘束。”

  “老师,你找我有什么事嘛。”

  “跟你谈谈实习的事情,对了,刘丽,你家里是不是在香江有亲戚呀。”

  “啊,我不知道,应该没有吧。”

  听到班主任的询问,刘丽还特意想了一下,她家里没听说过在香江那边有亲戚。

  “那你有没有想去的实习单位,你专业成绩不错,老师可以帮你推荐一下。”班主任说道。

  “我还没想好。”刘丽摇了摇头说道。

  毕竟中专生毕业出来年龄都不大,十七岁左右而已。去什么地方实习,按照流程,是学校推荐一些单位,学生来选,学生选了后,老师又根据情况去推荐。

  这年龄的学生,就算是学的会计专业,知道的单位也不多。什么单位效益好,工资高,都要靠学校帮忙介绍。

  “老师这里有几个不错的单位资料,你看看,有想去的跟老师说就可以。”班主任笑着说道。

  作为班主任,有时候有些事情他也不想的。他只是一个班主任,也就比其他老师多几块钱的带班费。

  上面随便一个什么主任,都能让他在学校不好过。

  要怪就怪刘丽没这个福分,学校这边早就打电话去确认了,的确是香江那边的知名公司发来的实习邀请。

  但具体为什么会发到内地昌城这边来,那边也没有给答复,反正实习岗位是真。

  有邀请涵就可以申请办理出国手续,而且在那边实习,一个月都有二三千的香江币工资拿。要是留在了香江那边,等于是出国参加工作了。

  可以说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实习名额的事,这名额要是交出去,出价上万块,可能都有很多人抢着要。

  毕竟在香江,一个月就能挣几千。在那边要是留下来了,一万块算个屁。

  而班主任也再三询问了刘丽,她应该是真的在香江没亲戚。甚至学校方面也派人去偷偷家访了一下,也是什么都没问到。

  既然这样,那也就别怪他这个班主任了。学校里姓刘的很多,刘丽这个名字重复的也多。

  真要有什么问题,最多就是一个工作失误。

  而且国内还没有身份证一说,去香江需要的是学校开具的证明。另外就是户籍证明了,但一个户籍证明~~而已。

  刘丽在办公室待了一会,从办公室离开后很开心。因为她感觉班主任对她挺好的,推荐的单位都是昌城很不错的单位。

  现在大家的工资不是死的,效益好的单位是有偏差的。以前是八级制,级别没上前,干十年跟干一年的人工资是一个样的。

  这实习的邀请涵自然是江成让香江那边发过来的,在国内又要开十几家商超。每家商超都需要不少会计不说,还得在深圳那边设立一个国内总公司了。总公司那边直接弄一个财务部都可以。

  江成的确有点任人唯亲的毛病,就因为觉得刘丽人不错,就想培养她。让她去香江那边的总公司实习,看看那边是如何统计其他十几家商超各种账目和收入的。

  等那边实习完了后,依然还会留在那边一年左右。因为十六家商超光建设和准备时间,没有一年完成不了。

  到时候再调回国内,让她年纪轻轻就当上总公司的会计师。

  至于侄女江娟,江成也是跟她谈过的,报考管理专业。当然也会考虑她的兴趣爱好,要是她自己没这方面的志向,江成也不会去为难她什么。

  但江娟对于江成的推荐没有任何异议,所以过几年,她就会先是一家商超的总经理,然后慢慢变成更高的管理。

  至于侄子江林那边,今年过年在老家的时候,江成的爹娘提了一下这个事情。今天江林就要初中毕业了,高中和中专都别指望,成绩差的一塌糊涂。

  农村有很多读书不行的,十几岁就下地干活了。江林倒是没怎么吃过苦,包产到户后,田地就那么一点。

  农忙的时候,江长河和李香兰下地都够了。而且江成那妹夫现在挺会做人,一到农忙的时候,特意从深圳那边请假跑过来帮老丈人种地。

  现在妹妹和妹夫两人在深圳一年的工资都上万,这有钱了就有更多的想法。江燕在管理工厂的宿舍楼,现在她也想额外做点生意,在宿舍楼下面,也就是她管理的办公室空出一个房间出来。

  把房间改成小卖部,做宿舍楼职工的生意。江成对此自然是没有意见,这小打小闹,他看不上。

  江成说妹妹和妹夫能力不行,但也没差到弄个小卖部都搞不了。只不过无法帮他管理整个商超什么的,他们要是真有能力,一年就不是挣这样一点了。

  但就算是如此,江燕家上一年年底也在老家起房子,跟她哥哥江成一样,在农村盖楼房,买各种家电什么的。

  现在在农村,江长河可神气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在农村盖起了楼房。这走到哪里别人都对他客客气气的。

  不过让江长河苦恼的是,他那些侄子侄女厚脸皮找上了门,也就是江大海的子女。

  江长河的爹娘离世后,他这边是不打算在跟江大海和江小溪扯什么关系。可侄子侄女跑过来,说他们那辈的恩怨别牵扯到小辈上面来。

  希望江成也照应照应他们,带他们也去外地挣大钱。

  ~~

  江成家里现在一家九口人,虽然小孩很多,吃不了多少。但平时每餐都要弄不少饭菜,而且这个年代的小孩运动量大一些,胃口也好一些。

  这要是再来两个客人,饭菜就要弄的更多了。

  “老表,不要客气,米饭锅里还有,来我这里,可得吃饱了。”

  “哎,表哥,表嫂,你们就吃这样一点就不吃了嘛。”

  “我们都吃饱了,你们多吃点。”

  江成客气的招呼道,这老家的亲戚终于是找上门来了。不过不是江家这边的亲戚,是江成他娘那边赵家的亲戚。

  舅舅的儿子,喊江成他娘姑姑的。算是表兄弟,加上昌城这边的人,到了外地的话,为了表示同一个省的人,都喊‘老表’来表示关系亲切。

  农村人,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皮肤一年到头都是黑黝黝的那种。眼前两个老表虽说是江成的表弟,年龄比江成小一点,但三十岁没到的人,看上去跟四十岁左右一样。

  不过现在已经如此显老了,再往后形象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不变。等到了一定岁数,又会突然又显老下去。

首节上一节155/1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