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从卡车司机开始 第37节

  今天下午李红梅看见赵玉霞在洗衣服,就特意上前搭话的。说自来水洗衣服费钱,不远处有口井能洗衣服,要不要一起去。

  赵玉霞一直生活在农村,很多东西是能省就省,就和李红梅来这边洗衣服。这给了李红梅背后说周灵莹的机会,希望赵玉霞这个当婆婆的好好管一下儿媳。

  现在李红梅家儿媳动不动就说周灵莹如何日子过的好,说她家儿子自己挣不到钱,就知道天天让她省这省那的。

  此时的周灵莹正在厨房外鸡笼子边喂鸡,不知道有人在背后诋毁她。

  喂鸡的烂菜叶是她在菜市场好不容易捡回来的,在菜市场捡烂叶子的不只她一个人。也有养鸡的人在菜市场捡烂菜叶子,捡个烂菜叶子也得眼观六路。

  而王书记送的两只母鸡本来就是正在下蛋的鸡,这几天已经下了好几个鸡蛋了。

  木匠李师傅这边,已经把大部分要做的家具都做出来了。橱柜,衣柜,桌凳什么的都完工了。

  今天干完活,就差一张书桌和一张梳妆台了。应该有一些边角料多,李师傅会做成几个小板凳。

  其实木匠在别人那干活,多一丁点木料,都会自己带走的。带走的木料有时候给人修补家具,比如凳子断了一个腿。要是没修补的,积累多了也可以自己做一个凳子什么的。

  但江成这个雇主招待的好,李师傅也就不会贪这一两根短木料。加上一点边角料,给雇主东家多做两个小板凳也是好的。

  喂完鸡,就在周灵莹准备去看看窝窝头的棒子面发酵如何的时候,她看见赵玉霞和邻居大妈提在洗好的衣服回来了。

  衣服没几件,主要是出汗了,简单的搓洗两下。

  这两天去医院,都是赵玉霞背着江长河去的。去医院后只要医生来了,也就针灸和推拿一个多小时。剩余的时间就可以回家了,不想来回跑,可以住院。但都舍不得一天两毛多的住院费。

  而且住院的话,还要来送饭,要人陪着。真不如每天跑一趟,就是每天这一趟背过来,得出不少汗。

  如果是李香兰在,可能就会背江长河来医院,也不怕人说什么闲话的。

  但周灵莹不想背江长河,除非是没办法的情况下。如果是自己的男人生病,动弹不得,就算上厕所要帮忙擦屁股她都愿意。但周灵莹毕竟十八岁多点,背公公去医院,脸皮还是太薄了。

  至于洗衣服,现在周灵莹和公婆也是分开洗的。不是她不愿意给长辈洗衣服,她只是不愿意给江长河洗裤头。长裤和上衣她是愿意洗的。

  但留一个裤头不洗,还不是得赵玉霞来洗,赵玉霞干脆就没要周灵莹洗他们两人的衣服。而在老家,大儿媳李香兰是不会嫌弃这个的。

  “娘,你回来了,衣服洗我来晒吧。”周灵莹直接朝赵玉霞走去,接过她手中装了衣服的木桶。

  “莹莹,我跟你说件事,就出院子右边那边过去一条街。那里有一口井,以后你洗衣服去那边洗。这自来水毕竟是要钱的,成子他一个人挣钱不容易,要养着你还要给他爹治病。那可怜的侄子侄女也指望着他呢,这过日子能省一点是一点。”赵玉霞语气稍微有点生硬的说道。

  “哦,娘,我知道了。我不知道那边有井,明天洗衣服我就去那边洗。”周灵莹回答道,赵玉霞的语气让她有点不舒服,但能节约点洗衣服的水她是愿意的。

  回应完赵玉霞的话,周灵莹就去晾衣服了。现在这天气,哪怕是下午洗的衣服,不用等到明天,晚上九点就能干。

  而赵玉霞也没再说什么,晚上得再弄一个白菜,她去切白菜了。

  傍晚一家人吃过饭,等天要黑的时候木匠师傅也回去了。

  夜里,周灵莹想江成了,想他应该到哪里了,什么时候到她南京的爸妈家里。这要是到了她家里,江成会被她爸妈怎么对待。

  上次写信的时候还只是在信里说只是跟江成处了对象,但现在都成亲了,而且还做了很害羞的事情。对于那样的事情,没跟江成在一起,她连那样的画面都单纯不知道怎么去想。

  而现在的周灵莹在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能主动去脱她男人裤子了。

  周灵莹想到了家人,她家人这些天又何尝不是心思都挂记在她身上。

  上次周灵莹的信件寄出,因为交通问题,加上又碰上天气不好。过了十多天才寄到她家里,而她父母看到女儿的来信,一开始是很高兴的。可看到来信内容,愁了起来。

  南京,秦淮区白下路,某职工平顶楼房顶楼。

  天气热,有些职工楼顶顶面是水泥平顶的。一些职工可以通过楼梯到顶楼晾晒一些东西。而这天热的时候,有人直接把竹床搬到楼顶乘凉睡觉。

  “老周,我们女儿怎么就跟农村人处对象了。哎,听说有些地方农村乱的很,你说女儿在农村找对象会不会被欺负。”

  “哎,你别老瞎猜好不好。女儿信里不是说了嘛,她处的对象是当过兵有工作安排的。你也就是听人瞎说,农村人本分的很。何况就算她找的对象不好,我们能有什么办法。”

  此时在职工楼平顶一角落坐在竹床上乘凉对话的两人就是周灵莹的父母,周灵莹的父亲叫周东明,母亲叫刘晓芳。

  周灵莹寄的信,他们收到没多少天。作为父亲周东明,也就当天愁了一下。

  可能是男人比女人想的开吧,想到女儿十八岁多了,虚岁其实十九。在没有办法让她回来的情况下,难得跟她说哪怕成老姑娘也别找对象嘛。

  所以周东明是愁了许久,想到自己又改变不了什么,这事就这样了。

  最多在心里希望一下女儿千万得眼光好点,找的对象能对她好。而且信里说对方是会参加工作的,起码以后在吃饭方面不用担心。

  周灵莹的父亲是半天不到的时间就想开了,但她母亲刘晓芳最近是每天都在想这事。加上也听别人说知青到农村去后,好多嫁人了给家里写信说日子过的不好的。

第93章 不要票的葱包桧

  “那是你女儿呀,你就不关心关心。”刘晓芳看着自己丈夫一脸无所谓的样子就来气,对他忍不住有点抱怨了。

  “我能怎么关心,我倒是想请假去看看,但单位里根本就不批。你单位要是批假,你去昌城那边找你女儿呀。现在她信里都说换住的地方了,等下次写信来才告诉我们新地址,我们寄信都寄不了。”周东明烦躁的说道,他就想不通了,一些没办法的事情,她媳妇老纠结这个干嘛。

  “你去找你大哥出面,跟单位领导打个招呼看看,说不定就给你批假了呢。哪怕就是去看一下莹莹的对象是个什么人也好呀。”李晓芳也知道目前的情况,但还是不死心道。

  “没有用的,等下次女儿再寄信过来,我们回信问问情况就是了。现在你该关心的是老二兴才的事,他也二十了,该成家了。”周东明强行结束关于他女儿周灵莹的话题说道。

  “兴才的事情有什么好操心的,我们儿子女儿都遗传我,长的好看。兴才又有工作,找媳妇还不容易呀。”刘晓芳说道,不过想了想,还是得操心一下,补充道:“明天我去找媒人问问,得找一个有工作的。别像老大那样娶了一个没工作的,孩子都一岁了还是安排不上工作。”

  “现在的工作多难安排呀,我们要有办法给安排,莹莹能让她去昌城那边下乡嘛。”周东明反驳到。

  “是呀,我可怜的莹莹呀。”

  得了,周东明想抽自己一嘴巴子,话题又绕到自己女儿身上了。

  被自己媳妇烦的,周东明也很想知道女儿到底找了一个什么样的对象,然后好跟她交代。

  ~~

  “还是湖边凉爽呀,睡觉也安全。啊~啊~啊,啊~啊啊,西湖美景三月天哪,春雨如酒柳如烟哪,有缘千里来相会~~。”

  此时的江成已经来到了杭州西湖边,躺在车厢后面潇洒的唱着歌。不说唱的有多好,起码能着调。

  本来江成到这边是想吟诗一手的,来个烟花三月下杭州,但好像这首诗是说下扬州。

  扬州才有美女,杭州好像只有一个活了二千年的大龄剩女在西湖上偶遇一个叫许仙的小鲜肉故事。

  然后大龄剩女想包养小鲜肉,被人道德谴责了,大龄剩女恼羞成怒,来了一个水漫金山。

  西湖边的风吹的很舒服,杭州到沪城已经没多远了。江成打算明天早上早点起来,然后早点到交货的部队,再去那边海边捞一次海产品。

  这海里的鱼虾什么的,说真的如果只是单纯的烤着吃,比淡水鱼和虾鲜美多了。

  当晚江成睡了一个舒服的好觉,次日一大早洗漱过后,并没有立刻出发前往沪城。

  杭州可是一个大城市,江成得看看这边早餐有没有什么特色的。他来到这个时代,娱乐游戏没了,已经开始把爱好向美食方面转移了。另外就是有空闲的时间去捕猎玩。

  另外空间里的黄瓜和西红柿都吃光了,特别是西红柿,酸酸甜甜的感觉比不少水果都好吃。打算早上去附近的菜市场买点西红柿和黄瓜,而这也是季节性的蔬菜,他打算多屯点。

  很快江成就开车找到了一家早餐铺子,拿着半袋鱼走过去,然后惊喜来了。竟然看见有一种类似手抓饼一样的东西,准确点来讲更类似于鸡肉卷一样的东西。

  一个面饼,包半根油条,再放几根葱,葱是切成比面饼小一点直径长度的。怎么说呢,也有点类似北京烤鸭的吃饭,只不过现在这饼子大一点。

  “师傅,这是什么东西呀,怎么卖的。”江成对着卖早餐的人说道。

  “哟,外地来的司机师傅呀,这叫葱包桧,五分钱一个。”早餐铺的师傅回应道,听江成的口音就知道不是本地人了,本地人也不会不知道葱包桧是什么东西。

  “那要多少粮票呢?”江成继续问道,五分钱一个,在他看来有点贵了。

  只有半根油条加一个饼子还有几根葱而已,算起来其实不如整根油条实在。要是放点萝卜干,再来点土豆丝或者海带丝,那就不错。油条才三分钱,这一个葱包桧要五分钱,有点不划算。

  虽然江成已经不用在乎这一两分钱了,但他感觉就单纯这样搭配,不划算。

  “就五分钱,不要粮票。”早餐店师傅说道。

  “不要粮票?师傅,没跟我开玩笑吧。”江成有点吃惊了,这东西竟然不要粮票。

  早餐店师傅笑了笑,跟江成解释了一下情况。

  这葱包桧用的面粉不是管制的主食面粉,就是说需要粮票购买的主食是大米和小麦面粉之类的。但并不是说只有这几样东西能做成面粉,用其他一些品质相对较次、不适合作为主食供应的面粉做出来的东西,是不需要粮票的。

  而油条是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油等其他成分,并且是经过加工后的食品,与直接的粮食有所区别,这也是属于不是纯粮食的食品。

  这可能就有人要问了,单纯买油条得要钱加粮票。买葱包桧,包含了半根油条却不需要粮票了。按照后时代人的思维,这不是卡bug了嘛。

  如果你要这样想的确是如此,但你得看它的价格,葱包桧的面饼要不是主粮食生产出来的面粉。按理说应该比油条便宜的,但现在都快比油条贵一倍了。

  这就跟四九成的北京烤鸭一样,在全聚德现在一只烤鸭要十四块钱,也是不要票的。如果不是全聚德的烤鸭,也基本都不要票,十块左右一只。

  在六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北京烤鸭要便宜些,八块左右一只。

  而普通人吃不起那么贵的鸭子,想自己弄只鸭子去炖了吃。这又不行了,因为你没有票买不到鸭子,得要家禽票和钱一起才能买到鸭子。

  现在这葱包桧也一样,单纯油条要粮票,但面饼包的就不要。可价格贵,也就江成不在乎这多几分区。其他人偶尔吃一个,这属于有钱人败家吃的玩意。

  一根油条做两个,要一毛钱,其中并没有多少面粉。说白了,就算是小孩,他有一毛钱去买十根一分钱的冰棒吃,也不会吃这个。

  江成听到不要粮票那就不客气了,直接要了二十个,一块钱的。主要这个还是现做的,你买再多也弄不过来。

  早餐店师傅在给江成做葱包桧的时候,江成也当着来这边买早点人的面,把麻袋里的鱼露了出来。直接大着胆子说换东西了。

  只要不说卖,江成通过上次跟魏晟认识,他这司机身份真的不怕查。但也别弄太多太招摇就是。

  (去吃饭了,下午码字看情况不定时更新)

第94章 三家村藕粉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江成是觉得之前还是太死板了,但人总是在不断成长的。

  之前光想着多弄点钱,在外地的时候觉得换一些票证没有用。因为除了全国粮票和一些特殊的票,出了指定范围就无法使用了。

  而作为一个司机,江成光处理鱼,就在很多地方停留了。想着要是再拿一些票证去供销社或者什么地方买东西,太耽误时间了。

  所以之前是想直接换粮食,换不到的话就比市场价格高一些卖了。

  现在江成打算什么都要,最多等积累多了再一次性使用。今天在杭州这边耽误一点时间也没有关系,这边离沪城两百公里不到,不需要太赶了。

  当然到了沪城也要耽误点时间,江城要给单位同事带牙膏牙刷。

  鱼很快处理掉了,江成没称重,都是按照大小论条来处理。比如一条五斤的大鱼,别人来句‘我看最多就四斤多。’

  然后江成也不多跟人家计较,给钱和一些票证什么的,你说四斤多就四斤多。这年代很多人是一分钱都巴不得掰开两半花,有一点便宜沾就疯狂。就跟后世超市搞获得,送点鸡蛋什么的,就能吸引来无数大爷大妈。

  江成就算是促销了,价格也是市场价格,但得拿粮票或者什么的来换。

  处理完了鱼,江成在早餐铺吃了两个包子和一碗粥,然后拿着做好了的二十个葱包桧回了趟车里。

  江成不打算吃这葱包桧,不是不吃,而是不这样吃。他准备去市场买西红柿黄瓜之类的,到时候加点西红柿包里面一起吃,还能当番茄酱呢。

  而且下次在偏僻地方休息煮饭的时候,煮点虾,把虾仁剥出来加里面,想想都美味。

  江成也打算等这次运输完货,回去让周灵莹用面粉给他烫一堆面饼子。以后再出车跑运输,吃饭就方便多了。拿个面饼子,包点黄瓜丝土豆丝或者什么的,奢侈点烤一只大螃蟹把肉和黄全部搞里面,应该味道会不错。

  找人询问了一下菜市场的位置,江成买了不少西红柿和黄瓜。然后发现这边的莲藕很多,价格比他在昌城买的还便宜,品相却是还要好很多。

  江成打算多买些莲藕的时候,人家卖菜的师傅知道他是外地来的司机。倒是推荐他去供销社买他们当地的藕粉,杭州这边池塘多,盛产莲藕。

  这莲藕一多,吃不掉也不能浪费,就加工成藕粉。而杭州藕粉还有一个地方的藕粉是出了名的,也是杭州藕粉主要生产地方。

  三家村藕粉,在杭州名气蛮大。人家用的也是上好的莲藕生产制造的,可以说是藕粉的上品。

  藕粉不要票就可以购买,还是杭州这边的特殊产品。因为运输问题,其他地方是想买还买不到。

  江成没有犹豫,立刻又回了趟车里,装样子把东西都放车上,其实是放空间里。然后就找供销社询问有没有藕粉卖了。

  这一问还真有,三家村藕粉要九毛二一斤,其他的藕粉却只要六毛钱一斤。什么年代都有品牌效应,不过江成闻了一下,这三家村的藕粉比普通的清香很多。

  售货员知道江成是外地来的,还让他适当的品尝了一下。这藕粉一般是用来泡水喝的,跟黑芝麻糊一样,不泡水少量吃一点也能尝出味。

首节上一节37/1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