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从卡车司机开始 第54节

  “冯华,这西瓜你拿着,在路上跟你师傅一起吃。”周灵莹是直接把西瓜给了冯华说道。

  江成没说什么,用钥匙开了车门,然后让周灵莹回去。

  这次去九江江成熟悉,上次去盐城的时候就是走九江这边路线的。

  那次送货江成还是上午装货耽误了不少时间,又路过中正大桥,在那边捞鱼又停留了很久。否则也不会到了傍晚才到九江城郊区。

  这次的订单又是一个中转站的单子,这也很正常,像这种日用品,又是运输站的汽车来送货的,基本都是中转站。

  这一车货的提货单是九江那边一个县城的,但除了上次那种化肥产品直接送到场地的,很多民生用品东西都是运往当地中转站。到了中转站,县城那边可能就会安排车子去拉货。

  周灵莹没有听江成的立刻回去,是等他发动机发动,然后和冯华上了车才回院子的。

  昌成汽车站坐班车到义安县要八点多才有一班车,班车司机也是八点上班的。去早了也没用,江成走后,周灵莹和江成爹娘也正好可以出发。

  这次回去,江成的爹娘东西也没带多少,主要是来的时候也没多少,就是换洗的衣服。赵玉霞背着江长河去车站,东西都给周灵莹拿着。

  周灵莹是用江成带回来的化肥袋装的东西,并且也把江成从南京带来的化肥袋子都带上了。带回去给小孩做衣服,不光是嫂子家的小孩,江成妹妹江燕那边也要给两个。

  因为江长河早年跟家人有争执,分家后就没了来往。而江长河爹娘的亲戚就算有什么意见,都还是站江长河爹娘那边的。

  这道理也很简单,就比如江成以后有了小孩,也因为一些事情断了关系。江成的妹妹,还有周灵莹那边的哥哥,一般情况下不可能不跟江成和周灵莹不来往了,就算对错什么的,也是跟江成和周灵莹商谈,不会跟他们小孩去谈。

  江成这边等于堂亲都断了,就一个亲妹妹了,肯定要照应。侄子侄女这边有的,外甥外甥女也会有。

  金河公社,开阳村。

  江燕拿着计分册,在田间地头记录着。但此时她身边跟着一个老太婆,让她有点苦恼。

  作为一个生产小队的记分员,江燕也是要每天跟大家一样一大早出工到生产队的。由生产队安排人员干什么活,计分员就要记录下来,不同的活不同的工分。

  有些临时加入的,还有中途有事走了的都要记录。

  记分员是不用干活,但每天基本上是最后收工的。因为生产队的社员每天干完活了,就跟下班打卡一样要到记分员那边汇报一下。

  记分员会当社员的面把对方今天挣了多少工分记录上去,让社员可以核对。要是少工分了,得跟对方解释为什么。

  记分员其实还要负责监督工作,在田间地头、工地等劳动场所巡视,观察社员们的工作态度、劳动强度和工作质量。

  但一般情况,要偷懒的人,看见记分员出现,都会装作认真干活。所以很多记分员也不会去得罪人,在地里巡查也就是做个样子,跟人聊聊天。

  真要扣谁分什么的,其实还是生产队的队长来交代的。而作为一个生产队队长,有些人也享受扣人工分的权力。

  因此记分员表明看上去职责蛮多,实际上是很轻松的,别得罪人,生产队队长不交代。基本上干什么活拿什么工分。

  但在生产队也不要以为记分员是一个摆设,他们只是有权力不用,你真得罪他们了,盯着你干活。不积极就扣分,队长来了最多调解也不能强制记分员什么。

  现在江燕有些烦恼,她娘家爹娘跟亲人闹矛盾分家不来往了是没错。分家也只是一个村东头一个村西头的那种,还是一个村里。

  而且只是分家,不是死了爹娘,爹娘还在的呢。

  此时在江燕身边的是人是她亲奶奶刘花莲,已经不是第一次来找她了。江燕当上记分员后,就无法避免跟大伯江大海不见面。因为都是同一个生产队的,以前干活的时候,生产队长知道两家有矛盾,干活的时候也不会安排到一起。

第129章 奶奶花

  记分员是要面对整个生产小队的社员登记,就算尴尬也要面对。江燕除了要面对大伯这边的人,在开阳村还有很多堂亲呢。很多姓江的堂亲,也都知道江燕现在当了记分员了。

  而姑姑江小溪是因为嫁到外村了,这倒是不用面对。

  其实江燕当上记分员,对于娘家这边不来往的亲戚,人家也不在乎什么。不能因为当上一个记分员就能乱来,关键是大家都知道江燕是怎么当上的记分员。

  公社的王书记让人安排的,而王书记会这样安排,是因为江燕的哥哥江成在市里开大汽车。而且有知情人士说公社书记都邀请江成吃饭呢。

  现在江燕的奶奶找她很简单,也不是今天第一次找。主要是听说自己二儿子江长河和儿媳被接到城里去住了,想知道在城里什么地方。

  但江燕还真不知道,就算是她大嫂李香兰也不知道,知道的只是江成在汽车站那边上班。住的具体位置没问过,也没想问这个。

  “燕子呀,我可是你亲奶奶,你小时候还是我带的呢。”刘花莲对着江燕说道。

  “我是真不知道,你跟我说这个也没有用,我爹娘只是去城里治病了,早晚会回来的。”江燕有些无奈的回复道,她是真不知道如何面对奶奶这辈的关系。

  江长河是五八年进城市去工作的,那时候因为生产需要,大量农民涌入城市。那时候还没有分家,赵玉霞是带着三个娃住一间不大的房间里。

  这江长河去城里找工作挣钱了,家里也没白吃饭。而且知道那一两年情况的人也都知道,全国正好开始搞集体食堂,免费吃饭,积极生产。

  那时候也是金河镇变成金河公社的一年,因为要吃集体饭了,田地也是集体的。锅属于铁器,要求上交支援建设。也不是白上交的,按照废铁回收的价格给大家补了钱的。

  所以江长河走的时候,每月寄回来孝敬父母的钱,是白给。赵玉霞和三个孩子都是在集体食堂吃饭的。

  只过集体食堂就坚持了一年多就没了,有些地方听说还没到一年,也有些地方时间稍微长点。

  金河公社这边反正没撑过六零年,加上那几年也正好国内到处干旱,集体食堂随便吃,有些地方造成了‘浪费’现象。

  但大食堂取消后,赵玉霞又不是没干活挣工分,江长河还额外交了粮食让赵玉霞和孩子在一起吃的。

  只不过六一年,以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原因,‘动员’进城的农村人回去了。

  江长河回去后,存是存了点钱,可也跟普通农村人一样了,只能挣工分换口粮吃。不可能还跟之前一样每个月给爹娘孝敬钱了。

  这习惯了每个月收到江长河的孝敬钱,一下没有了,他爹娘反而有些不适应了。

  而江长河寄给爹娘的钱,有不少是花在大儿子江大海这边。

  后来也不知道具体是江大海对江长河有意见,还是江长河爹娘对他有意见,才有让江长河在城里挣的钱,剩余带回来的拿出一半的事情发生。

  当年是闹的挺凶的,还是老村长出面调解了一下,才分家的。分家后江长河把钱建了房,也就没多少了。

  然后这样多年,江长河一家子也过的并不比大家强多少。特别是前一年多江长河身体不行了,一大家子日子就慢慢开始艰难了。

  二儿子江成去当兵了,大儿子江全在几个月前也因为救人搭进去了。

  这一切江大海那边的人都知道,甚至还不念亲情没出手帮忙过不说。私下还会在家里说江长河,说他当年不是有骨气的嘛,为了一点钱,一个亲戚都不要。现在好了,家都要散了。

  江大海是一直对外说,要是当年是他进城工作,江长河留在家里,他挣了钱根本不会像江长河那样。

  可实际上是那时候江长河的爹娘年龄也不大,五十还没到,身体也硬朗。只是江大海自己没见过世面,不敢出去闯。

  谁也没想到,在江长河家,出去当兵了几年的二儿子江成回来了,竟然直接翻转了一家子人的命运。

  原本农村人很难一碗水端平,江长河和赵玉霞偏爱大儿子一点,因为在这边农村甚至城里都是讲究大儿子养老的。

  哪怕是小时候会疼爱小儿子小女儿,但大了后,父母当了一定年龄后,在大环境影响下,就是会有一碗水端不平的情况出现。

  但现在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江燕成为记分员的事,在江大海那边不算什么。而是江成在市里开大汽车了,现在还把江长河和赵玉霞接城里过好日子了。

  现在江长河的爹娘是年龄真大了,干不了地里的活了。来找江长河也简单,毕竟养了他小,养老的话,江长河也有义务。

  不能因为当年吵一架分家了,刘花莲和他丈夫就白养江长河这儿子了。而且就算是偏心了一点如何,在农村有几个因为爹娘偏心一点就不顾爹娘的。

  而且刘花莲觉得现在来找江长河已经算是对得住他了,起码江长河日子过的差的时候,也没来找他们要粮养他们。

  “我要去其他地方查看了,你别跟着我了,我爹娘回来了,嫂子肯定也会告诉他们你来找了他们的。”江燕对着刘花莲说道,现在她都不知道应不应该喊她奶奶,只能说‘你’。

  毕竟这是江燕爹娘跟那边闹的矛盾,没和解之前,她可是怕称呼那边人长辈的身份,会被爹娘说。

  起码这样多年,江燕这边见到大伯和姑姑他们,都是不吭声不交谈,看见了就当没看见。那边大伯的子女见到江长河也是一样,都不吭声。

  都住在一个村的,一年下来总会见到的,躲不掉。

  刘花莲见孙女江燕走了,要追也追不上。她现在也搞不清楚老二和他媳妇到底是去城里治病了,还是就住城里去了。

  大儿子江大海和一些亲戚都说江长河那病没的治,都站不起来了。以前又不是没见过这样的,活不了多少年人就会没了的。就是接去城里享福了,能享福几年算几年。

  像江长河这样的情况农村的确有,农村卫生差,真要瘫痪后。没人专门伺候,保持卫生,还要吃的可以身体健康的。真的会因为身体抵抗力差,又因为卫生问题导致很容易犯病,的确是活不了几年。

  在田地里,刘花莲站了一会,也就回去了。不知道江长河住城里什么地方,她也不好去城里找。但就算江长河是去城里享儿子的福,也是会回来的。

  只不过晚一个月回来,那就得少要一个月的养老费了。

  ~~

第130章 徒弟下子

  十点多,周灵莹和江成爹娘到金河公社外路口上的停靠点了。中午两点半左右周灵莹就又要来这边等去义安县城的车,然后从义安县城坐车回昌城市区。

  所以周灵莹在这边待不了几个小时,但她回来也就只想见见朋友,她想张艳和王芳她们了。也想告诉她们一个惊喜,张艳是绍兴那边的人,说不定她男人开车有可能会路过,她家里人要是想给她带东西都能直接带过来。

  全国粮票不是想弄就能弄到的,其他票类有地域限制。而普通粮食又属于邮政局归类的‘不必要’品,是不给寄的。

  所以这些知青老家要是有东西寄来,就没有差的,要么是钱和全国粮票,要么就是一些副食品,饼干,糖果还有糕点什么的。

  但有多少家庭能弄到那些副食品,江成要是路过谁家老家那边,那普通的所谓‘不必要’品就能带了。

  当然前提是不让江成刻意去绕路,江成去周灵莹家那是必须去一趟的,去别人家他是不会去违规的。

  没多久三人就到了村子回到家了,江成的三个侄子侄女在路口跟邻居家的小孩玩,李香兰是去地里干活还没回来。

  农村小孩就是这样散养的,小孩也不会乱跑,但也有贪玩跑远了不知道回去的。在农村找孩子的事情也经常发生,但基本都能找到。

  真要找不到了,就得去找村长,然后村里很多人都会出动点着煤油灯到处喊名字寻找。

  “娟子,带着弟弟回家吃西瓜。”周灵莹对着大侄女江娟喊道。

  “婶婶。”江娟听到喊声,回头看见是周灵莹立刻喊了一句,然后直接拍了一下还蹲在地上玩什么东西的两个弟弟道:“婶婶和爷爷奶奶回来了,回去吃西瓜了。”

  两个穿开裆裤的弟弟听的有西瓜吃,是直接跟着姐姐江娟走。至于跟她们玩的邻居小孩听到有她们有西瓜吃,也是想吃。

  可这年代的小孩真没有太多分享精神,大家是什么都不够吃,有点吃的真是各顾各家的。只有家里兄弟姐妹才会留着分享,不可能给外面人吃的,哪怕是玩的好的朋友。

  在城里也就一些家庭条件好的人,可能会分享点零食给朋友。就周灵莹住的院子里,经常看到的情况就是一个小孩有东西吃,很多小孩盯着,但只是馋,也不会去要。等吃东西的小孩吃完了,大家也就不看了。

  几个小屁孩很快就跟上了周灵莹,周灵莹给他们一人一颗奶糖,然后到家后直接先回房间把东西放好。

  然后拿着西瓜和一些东西进厨房了,带了一些猪油和猪油渣回来。弄点青菜炒个猪油渣,再炒一个西瓜皮,中午一顿就解决了。

  切好西瓜,周灵莹给侄子侄女一人一块,然后又切了两块要给爹娘送去的时候嫂子李香兰回来了。

  十一点没到,现在天气就很热了,早上去上工现在又提前了点,收工也早收工点。下午也是一样,不到将近六点不回收工,而六点的时候天都很亮。

  周灵莹见李香兰回来了,知道知青队那边也差不到收工了。不过她没有立刻走,而是和李香兰一起先到正屋,先听一些生产队有没有分粮。

  这也算来的巧,昨天生产队刚分的粮,李香兰把江家所有工分都换了粮。但工分并不多,加上之前还欠生产队里一些粮,扣除一下就更少了。

  粮食也是大米,红薯和玉米。南方也种玉米,但不多,都是种在一些山地上。所以玉米在南方种水稻的这边,分粮只占比例百分之十五左右,然后就是红薯也会占比百分之三四十。

  大米能占到分粮的一半左右,但农村人一般舍不得吃大米,很多城里人会拿粗粮到农村换大米吃。

  这分粮了,如何去买工分换粮就不是周灵莹关心的事情了,她可以去知青队找人还粮了。而且她在知青队挣的工分上次是委托分粮的时候让张艳帮她领,也要去看看怎么样了。

  ~~

  此时江成和冯华已经到了德安县,如果早上再早一点出发,昌城到九江也就一百五十公里,这时候可能已经到了。

  现在虽然就差四十多公里就能到九江,如果继续行驶,中午十二点左右就能到。但江成是真不想开了,应该是方位问题,一上午阳光都是对着照的。

  车上已经跟蒸笼一样了,再这样开下去,身体差点的能直接中暑。

  江成到了德安县这边,让冯华下车询问了这边的人,找到了一个饭店。

  一个县城基本就二三个饭店,面对底层的职工,出差来这边的人员,还有一些领导。

  你要是跑到大点的饭店只吃一碗面条,穿的要是还不咋样,也不会说不接待,直接告诉你面条卖光了。

  虽然是冯华问的饭店位置,人家看到旁边跟着辆大汽车,直接告诉了一家菜品多但价格也高一点的饭店。

  江成找了一个阴凉的地方把车停好,觉得什么地方好停就停什么地方,哪怕把一条路口堵住一半,也没人来管。

首节上一节54/8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