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从卡车司机开始 第56节

  “刘姐,你是知道的,我是外地来这边下乡的。我现在吃的用的都是我靠我男人,我一分钱不挣~~。”周灵莹为难的说道。

  周灵莹这样说,其实有点不想借,她跟刘翠娥真的不算熟。刘翠娥是后院住的人,就聊过几次天而已。

  跟前院的人,周灵莹基本都跟她们一起出门买过菜什么的。洗衣服也是一起洗,聊天也是聊的话题多。跟刘翠娥,基本就是在聊她男人,然后周灵莹偶尔显摆一下自己的男人。

  可能也就是周灵莹太显摆了,跟别人说虽然在家里她不是管钱的,但他男人给钱一下就是几十块。不像院子里一些没工作的人,生活开销问男人要,都是几毛一给。多就也就是一次给一块。

  当然也的确给不了多少,每个月发下来三十多块,立刻去购买粮食,油盐酱醋也要买齐,日用品添置一点,然后就没多少钱了。每个月存几块钱,还要留着给孩子交学费,过节改善一下伙食。

  而且过年要买衣服,办年货总要存点钱。

  不是男人小气,工资发下来规划的必须开销除去,本来就没多少钱。女人没工作的话,一次给几毛一块的已经可以了。

  刘翠娥想找院子里其他人借,也得人家拿的出。而且她家男人喜欢打牌,这借了一次就算还了,还会有第二次。

  以前院子的人不是没借钱给过刘翠娥家,毕竟一个院的邻居,能帮还是会帮一下的。

  “周灵莹,下个月发工资也就十多天了,我知道让你为难了,可我真的没办法了。”刘翠娥说道。

  因为摊上一个爱打牌的男人,以前能问亲戚借钱的都借过,一些外亲都还了。但陈向东的哥哥那边,还有刘翠娥娘家那边,其实还有钱没还。亲戚也早就不借钱给她们了。

  听到刘翠娥的话,周灵莹还是犹豫着。然后刘翠娥在她面前卖可怜许久,说自己男人如何如何不好,她要不是有三个小孩早不跟他过了。在周灵莹面前吹捧她的男人多优先多好。

  夸周灵莹的男人好,这算是拍马屁拍到周灵莹的点上了。周灵莹没忍住,借了五块钱给她,让刘翠娥写了个欠条。

  刘翠娥借到钱后,感谢了一下就走了。留下周灵莹在房间里有些烦躁,坐到了梳妆台的镜子面前。

  她感觉很奇怪,在知青队的时候,老是有人问她借钱借粮票。这结婚了住到城里了,怎么还是有人问她借钱,看这镜子里的自己,难道自己的样子像很容易被借到东西的人嘛。

  ~~

  次日,五点半,九江招待所。

  江成和冯华把钥匙退给了这边的工作人员,然后就直接离开了。

  在这个年代住招待所是不要押金的,但会登记你的工作证,如果住的房间有损坏的东西。是会打电话去你单位,然后有可能被单位通报批评。

  没押金,所以退房很简单,在后世一些电视剧里,也经常会看见公安办案住招待所。一发现情况,就立刻全部离开,在服务台要是没有看见人,把钥匙丢一个专门放钥匙的盒子里都是可以的。

第135章 在豆腐坊打秋风

  这样早离开招待所,不是为了急着去交货。而是想去郊区外的豆腐坊溜达一下,豆腐坊那边的工人凌晨三点左右就开工了。现在过去,如果给面子,能买到刚做好的豆腐。

  其实江成空间里还有不少豆腐,但这东西多多益善,新鲜的豆腐其实生吃味道都不错的。

  半个多小时后,江成车子开到了豆腐坊。还真有不少人记得他,主要是这年代开解放车的经常见,开黄河的少。一看见江成开的汽车就想起来了。

  “师傅,你这是去市区?不过来的晚了,这都六点了,我们挑豆腐的这个点可能都到市区了。”一位豆腐坊的老职工对江成打趣道。

  “大叔你抽烟,我这可不是去市区,我是从市区拉回头货回昌城呢。路过这边,来看看嘛。”江成掏出香烟厚着脸皮说道。

  “看样子我们这豆腐坊是被人惦记上了,烟我抽,但你想买什么东西,我可办不了,我就一职工。”老职工接过香烟说道,然直接往外走去,豆腐坊里面不能抽烟,毕竟是加工食品的地方。

  哪怕豆腐坊里面看上去好像老旧,一些地方跟洗不干净一样。但该有的卫生还是有的,不过想要特别卫生也没有,很多职工干活也没什么手套之类的,直接用手操作。

  被人混走一支烟,江成也就笑了笑。让冯华就站门口边,他是继续往里面走。

  很快就见到了这边的坊主,也就是这边的负责人。其实人家也早就看见了他,得知江成是路过想来占点便宜买豆腐的也没有不开心。

  不过六点多过来,对于他们豆腐坊这边的人来说稍微晚了点。豆腐都是五点多送去的,要是不嫌弃,可以到这边喝几碗豆浆。

  “坊主,没豆腐了,卖点腐竹给我也行,我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呀。”江成笑的有些虚假的说道。

  一点点豆浆怎么可能把厚脸皮的江成给打发了,早上没吃早饭就往这边赶过来的,没有豆腐可以卖一点腐竹给他。腐竹烧肉,吸收了肉味的汁水,柔韧的口感,是真的美味。

  “你最多就是顺路路过我们这,不顺路你会一个月才来我们这一次。我也不跟你多说,腐竹不可能再卖你了,这制作起来不容易。豆皮要不要,要的话让你带几斤,也不让你白惦记这一回。”豆腐坊坊主说道。

  腐竹这东西,就算过年都不会有多少。就算不跟肉在一起红烧什么的,单独炒腐竹味道也是很不错的。

  腐竹在这年代真的只能在高档饭店能看到,还有就是供应给了一些领导干部了。江成来这边没给他们豆腐坊办事,还想弄点腐竹走,人家这边还真无法那么大气。

  但江成是一个司机的身份,就跟贼不走空一样,开口了总得意思一下。

  “谢了,下次有机会我早点过来,帮你们送豆腐到市区去。”江成感谢的说道,混到点豆皮也不错,炒着吃也挺香的。

  “那我也谢你了。”坊主笑着说道,不管江成是不是场面话,但能说出这话就行了。

  在豆腐坊这边,一斤豆皮三毛钱。弄到县城去卖,最少四毛,要是弄到市区,五六毛一斤也很正常。

  这年头饭店里煎豆腐都算一个荤菜的价格在卖了,这类相关的价格都不会便宜。

  江成直接付了钱,坊主安排了人去给他称个五斤豆皮。

  在等待的时候,江成回到门口招呼冯华,到车上拿搪瓷杯装豆浆喝。江成也在车上‘拿’了些白糖下来,喝豆浆他得加白糖。

  带着冯华到了有豆浆的地方,人家有勺子盛豆浆的,不会让他们直接用杯子到装豆浆的木桶里弄出来。

  在这豆腐坊里弄出来的豆浆,是真的香浓,不过有沉淀物。

  这豆浆,要是在后世,加三桶水都不为过。甚至后世的豆浆可能就是一些豆浆粉直接倒热水里泡出来的。

  江成直接喝了两杯,搪瓷杯,一杯可不少,而冯华是喝了三杯才停下。

  而江成光自己喝还不行,厚脸皮的把部队的那种水壶拿了过来。把在招待所装的凉开水给倒了,装了一壶豆浆。

  江成算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了,出门遇到什么好东西都想着媳妇。想着周灵莹喝豆浆,喝的太急从嘴角边流出来的样子~~~。

  在豆腐坊也算打了秋风,弄到了豆皮就开车离开了。回去的路线熟悉,而且也就一百四十公里左右。

  江成打算在中午之前赶回去,在家里还是舒服,中午休息还能让媳妇按摩一下。

  而回去的路上,阳光也是从后车厢方向往前照,路上也不会像昨天那样对着人照。

  ~~

  金河公社,开阳村。

  此时江成的家人有些懵,江长河的爹娘找上门了。

  也没什么废话,就问江长河认不认他们这爹和娘,认的话,就跟老大江大海一起给他们养老。

  也不要江长河和赵玉霞伺候,每个月交多少粮给他们。

  当年江长河带着媳妇和孩子分家走,虽然是因为一笔钱闹出来的。但不过往来不往来,这养育之恩就不报啦?

  何况当初江长河强行要分家,最多是那笔前没谈妥,最终也是一分钱没给走的。要是说当初把江长河的钱给留下了,他再带着媳妇和孩子分家走。那还真算江成河爹娘缺德了,不给他们养老就算了。

  现在很简单的话,询问江长河能不能给他们养老,没有合适的理由还不给养老。那就喊江家一些其他长辈和村里的老村长过来了。

  当初要江长河拿一半钱出来,也是没拿成。就算是爹娘偏心,这还真不是不养老的理由。

  江长河的爹娘得知他们回村里来了,是因为赵玉霞昨天下午去生产队买工分换粮了。这很多人都知道,也没有避着谁。所以今天一大早江长河的爹娘就过来了,赵玉霞见到公婆,还真没了在家当婆婆的气势。

  “爹,娘,我没说不认你们。就算再怎么样,你们都是我的爹娘。可我现在这个样子,你们也应该知道,如果不是去市区里治疗,我可能这辈子都站不起来了。我就算想养你们,也没那个能力呀。”江长河说道。

  农村人重孝道,当初分家到现在,也刚好十年了。其实江长河也不是不念恩情,只是性子倔,不愿意低头。以前也想着要是爹娘来找他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还是愿意尽孝道的。

  “长河,现在你家老二可不光是在我们村,就算是在整个公社都知道他在市区里去当司机了。连公社书记都要请他吃饭,你身体不好,他难道不会照顾你嘛,而且我们是他的爷爷奶奶。”此时开口说话的是江长河的爹,他爹叫江三田。

  听到自己的爹说这个,江长河沉默了,赵玉霞也在一边没吱声。他们也算明白爹娘为什么找上门了,还不是看江成在市里当了汽车司机了。

  农村人只是老实,并不是傻。但养育之恩,加上很多亲戚都在一个村里。真一辈子犟下去,有那个必要嘛。

  江长河前不久还白发人送黑发人,自己的大儿子走了。很多事情都看开了,而且看着爹娘的样子,在农村六十多岁就算是高寿了,头发都白了,腰也弯了。

第136章 冯华给的粮票

  有些时候让亲人算计点又如何,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过年或者过节的时候,我们带老二去探望你们。我这身体在市区那边医院治疗,医生说今年能治好,要我跟玉霞孝敬你们也行,你就说个数吧。”江长河说道。

  爹娘偏心,在农村很正常。江长河可以对爹娘妥协,但并不代表跟大哥江大海妥协。

  当年江大海的吃相太难看了,那时候可以让他一起承担养老的责任,哪怕爹娘把东西都留给江大海都没有问题。

  可哪有拿出他在外面存的钱一半出来给江大海道理的,而且那时候爹娘才五十多,身体也硬朗。不光不需要养老,他们还在帮衬大家呢。

  那时候爹娘虽然就已经偏心了,帮衬江大海那边多。但好歹江长河的子女也是他们的亲孙子孙女,也稍微照顾了一下。

  江三田和刘花莲也没有想到这样多年不往来的儿子竟然答应的这样爽快,而且也看的出江长河对他们是有孝心的。毕竟也是他们的亲儿子,今天过来的时候还想着江长河要是跟他们硬顶,就闹起来的。

  “长河,你看这样行不行,一个月给我们三块钱,再给十斤粮。”刘花莲此时开口商量的说到,儿子看重他们,当娘的也不会语气生硬。

  农村人年龄大了,干不了活了,公社也会照顾。但分的粮很少,可以出钱买一些,所以会要一点钱。

  粮食要的算是合理的,但三块钱其实在农村有些多了。但江长河明白爹娘的意思,谁让他们有一个在市区开汽车的儿子呢。

  每个月给三块钱的事情,江长河现在做不了主,得去跟儿子商量一下。

  但是今天江长河让赵玉霞回房间拿五块钱出来,再带上十斤粮。甚至昨天周灵莹带回了一盒肉罐头也拿出来,都给了爹娘。

  给完东西,江长河也直接跟他们说了,每个月三块钱的事情得商量。而且他现在在城里看病,也要花儿子不少钱。这钱就算能答应给,也得他儿子宽裕后。刚参加工作,很多东西要买,哪里有那么多闲钱。

  江三田和刘花莲也觉得儿子说的有道理,何况他们和一些亲戚是想攀上江成的关系。事情得慢慢的来,不能一开始就去逼他们老二家这边的孙子江成。

  两人在这边又聊了一会,主要是询问江成在城里的情况,大概知道一些情况后。拿着钱,粮食还有罐头就走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他们是走了,江长河还有赵玉霞还得想着怎么去面对江成。

  中午十一点多,江成开着车带着冯华回到了昌城南锣院这边了。

  “今天下午别去运输站了,明天去单位里,就说我们下午回来在供销总社那边卸货卸到五点多,明白了嘛。”江成停好车对冯华说道。

  “知道了,师傅。”冯华立刻回应道。

  这道理江成一说他就懂,其实冯华他爹也这样。老是车子开回来在家门口,要是早上回来的,起码是下午才出门。要是下午回来的,第二天早上才去单位。

  “行了,你走吧。芦席带一席走,这豆皮也带一点回去,别第一次出门,回来什么都没。”江成说道。

  芦席是在拉芦席的那边人家送的,质量也不是上乘的,但也不是最差的。市场价格可能就几毛钱左右,在那边芦席编织厂,可能成本主要就是人工。人家看见开汽车过来的是两个人,就送了两席子芦席。

  豆皮的话,江成是用网兜随意给他装了一点。一斤都不到,就当是送他的了。

  “师傅,谢谢你的照顾,这个给你。”

  “行,这个师傅就收下了,赶快走吧,我也要收拾东西回院子了。”

  江成笑着说道,他是没想到冯华会给他两斤细粮票。不过是市区粮票,只能本市以内使用。昨天总共也就是用了两斤多粮票,但那是省粮票,在单位里换的。只要没出省就可以使用。

  这时代因为大家都是吃定量,粮食基本都不够吃,所以请吃饭的话,被请的人都要给粮票的。请客出的起钱,真出不起粮票。

  别说对外了,有时候请亲戚吃饭,亲戚都会给粮票。

  江成也不装那个大方,冯华给他粮票收着就是了。

  让冯华走,也没喊他到家里吃饭,首先在这个年代属于很正常的事情。一般人不会轻易到别人家吃饭,还是粮食不够吃的原因。另一方面,江成想等冯华走后,弄点东西出来。

  见冯华离开后,江成思考了一会,在垦殖场那边弄的几头猪,只是杀好了,没分解。内脏倒是整理了一下的,弄个猪肝或者猪心炒来吃也不错。

  鱼也打算弄一条,然后肉不能少,猪肉弄不了,可以弄羊肉。空间里还有三只羊呢,弄一只出来,然后留下一部分,剩余的让朱岚去处理。

  上次朱岚还给他弄了一个手电筒,现在江成家里有一个手电筒,空间里也存放了一个手电筒。

  于是在车上,江成弄出了一个麻袋,然后一只杀好的剥了皮去了内脏羊出现在麻袋。羊出现后,麻袋里接着出现了四颗猪心,内脏当时只是分类了,江成也是分类收进空间的。

  四颗猪心出现后,又被江成拿回去了三颗,最后又放进去一条翘嘴鱼。翘嘴鱼还是活蹦乱跳的,江成抓住后在硬的地方敲了一下,让它不动弹了,才带着东西下车的。

  现在还没到吃饭的时候,在小巷子玩耍的小孩不少。倒是有不少小孩看见江成,礼貌的喊江叔叔。

  这年代小孩调皮是调皮,但礼貌也是有礼貌,可惜就是长的不精致,江成喜欢瓷娃娃那样的小孩。要是有那样的,就冲一句叔叔,肯定去给小孩买冰棒了或者给奶糖吃。

首节上一节56/1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