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后面一个月最多二块钱的费用就够了,算上路费都不会超过三块。而且可能也就是再推拿两次,就完全可以在家里调养,不用再治疗了。
这一次要二十块,对于小富婆周灵莹来说不多。但她可以装败家,不能真显得有钱呀。
“爹,二十块钱太多了,我做不了主,要不等江成回来,我跟他说一下。你要是身上没钱了,我可以先给你几块。”周灵莹说道。
“二十块钱你都做不了主?我听人说,你弄那个照相机,随便拍一拍,就要花好几块钱。”听到儿媳拿儿子江成来推脱,江长河有些不高兴的说道。
前些天,也就是江成去广州的当天,周灵莹也带了不少东西回金河公社了。
带了红糖,还有两只鸡回去让婆婆赵玉霞养。下蛋的母鸡,可以下蛋给侄子侄女补充营养。
当天,周灵莹就拿照相机给他们都拍了照片。然后在中午的时候,带了一些红糖和照相机去了知青队。
知青队的人,看见周灵莹弄了一个照相机来。都想拍照片给家里寄去,然后周灵莹带着很多人在知青宿舍,乡村田地里,小河边拍照,男女知青都有。
如果不是大家知道周灵莹的情况,这年头拿照相机到处乱拍,很容易就会被举报的。而且拍照片对农村人来说太稀罕了,所以周灵莹在那边拍照片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了。
周灵莹回市区后,那边很多农村人都多了一个话题,照相机要多少钱呀,拍一个照片得浪费多少钱。
周灵莹没有想到江长河会拿拍照片的事情来说事,但越是这样,她越感觉江长河要二十块不对劲。
“爹,那照相机和拍相片的胶卷都是江成在沪城买回来的。而且我跟其他人拍照片,也是算了钱的。给别人拍照片,我也不敢贴钱。就是给你们和嫂子还有阿娟他们拍,才会浪费钱。反正你要二十块,我做不了主。”周灵莹回应道。
江长河见儿媳这样的态度,加上解释了一下照相机的情况。思考了一会说道:“那你今天给我十块钱行不。这钱除了看病,老家多少要有点开销。”
周灵莹听到要十块,本来想答应算了的。可听到江长河后面补充的一句话,她又犹豫了。
公婆才四十多,还没到养老的年龄。这粮食和一些东西,周灵莹回去的时候哪次没带过去。而且过节的时候,是额外给了钱的。
这问要开销,反而让周灵莹不愿意答应了,哪怕江长河说自己想买什么,她也会立刻给。
第183章 在垦殖场外建仓库
中午吃过饭,江长河拿着五块钱和一只鸡走了。
农村人结婚的早,哪怕江成是二儿子,都二十二岁了。但江长河其实也就四十三岁,十七岁不到结婚的。
因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人四十多岁样子就显得老。但四十多岁绝对没到养老的地步,就算江长河身子不好,但江成也花钱给他快治好了。
所以江长河不好意思问江成要什么养老钱,但他现在要给自己爹娘一些钱养老。
江成的爷爷奶奶偏心是没错,但江长河的确没报答养育之恩。于情于理,哪怕是不往来,也要江长河也要给他爹娘承担一部分养老。
前一阵江长河被江成接到城里看病,那时候看江成在城里找人做家具,光人工费都几十块了。加材料和乱七八糟的,花了几百块。
这给他看病的时候,一开始治疗也频繁,一天两块多。
再加上吃喝都不错,搞的江长河跟赵玉霞都觉得几块钱也不算什么钱了。
可上次跟江成提过他爷爷奶奶的事情,江成直接给冷处理了,没一点回应。
现在江长河回农村了,还不能干重活。回到农村时间久了,又感觉钱值钱了。
之前他娘刘莲花说要一个月孝敬三块钱和十斤粮,江长河还觉得没什么。但在农村,三块钱就算是壮劳力最少得在地里干五六天,再加上十斤粮,就算有粗有细。但整体算下来,一个人得白干十天左右。
大儿子江全没了,留下了一孙女两个孙子。上学费用都是江成给的,按照道理说,江长河这个当爷爷的,得先顾小再顾老。
如果江成在帮忙分担家里的责任,江长河也的确不该问江成要其他方面的钱了。
可偏偏儿媳周灵莹,每次回去都是风风光光的,带这个带那个。
江长河跟他爹娘提要求,要减少养老的费用。但他爹娘直接说他没良心,他儿子过的那么好,让他去问儿子一个月要几块钱都要不到嘛。
而且前几天周灵莹带照相机在农村拍照片,村里人都说了,就她那样咔咔几下。给家里人和知青队那些人拍照,得不少钱。
所以江长河的儿子儿媳不可能没有钱,但关键是江长河也知道儿子有钱,可他这个儿子不想给爷爷奶奶尽孝呀。
而孙子不孝顺,村里人最多说几句,但真没有养爷爷奶奶的例子。除非是那种从小就依靠爷爷奶奶带大的那种。
可当初最早没分家的时候,江成他们也的确跟爷爷奶奶还有大伯他们住一起。可江成的爷爷奶奶既然会偏心大儿子江大海,自然对孙子这辈也一样偏心江大海的子女。
说来也惭愧,江长河怪自己爹娘偏心。他自己其实也有些偏心大儿子,如果江全不是意外没了,家里三间房,起码两间是给老大江全的。
这次江长河见儿媳这边也弄不到钱,打算回去跟他爹娘直接说了,孙子归孙子,他归他。孙子只有孝敬一说,没有养老的说法。见江成有钱,以后他们自己找江成去,他江长河以后最多只能保证每个月给十斤粮。
周灵莹只给江长河五块钱,主要是农村用不了什么钱。她在家里用钱虽然江成没管过,但江成要问的话,她都能汇报的出来。关键还是江长河要钱不说干什么用。
最后哪怕是江长河要抓一只母鸡走,说要拿回去送亲戚,周灵莹也让他随意抓了。
~~
抚州黎川县垦殖场。
去广州,江成真的是可以一点都不绕弯的路过这边。
这次回来的时候江成又到垦殖场这边,是想跟候主任深入合作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候主任这边就算捞钱还在坚守底线。起码只是挣点差价而已,并没有狠到直接在产量上做帐,比如养猪场养了一百头猪,直接一改,成为八十头。
“候大哥,我这次可不是过来打秋风混一顿饭的,想跟你商量一个事。”江成在饭桌上说道。
“江老弟,有什么事你说,跟我不用太生分,能办的肯定给你办了。”候主任回复道。
“不是给我办事,是有事想跟这垦殖场合作。我联系上了路子,除了鱼,你这边家禽家畜,还有各种产品我都要。但我想你能不能在这垦殖场外弄一个仓库,就是说其他人过来了,不用到你这垦殖场里来拉货,到仓库去取货就可以。”江成说道。
江成是准备好了去香江搞点事情,但他一个月最多偷偷去那边两趟。
按照后世江成对香江的了解,在香江除了早期还有人种地。现在除了一些偏的地方有人种点菜什么的,粮食和食物都是依靠进口。
因此只要是吃的,在那边都能卖上价格。但也因为香江可以从很多地方进行进口,粮食的价格是可以,但也不算是暴利。
现在香江那边其实很乱,各种帮派。关键是警署跟帮派都是一起的,给钱就不会管你。
但再怎么乱,也是有原则的,你可以在酒吧,棋牌室闹事。就是不允许在粮油店之类的地方闹事,哪怕是有抢劫的,你抢什么行当的老板都可以,就是不能抢卖粮食的。
因为能在香江做粮食出售的老板,基本都是海外有资源的。要是在香江干这行都不稳定,粮食大量依靠进口的地方,没人去干这行,那是要出乱子的。
所以在香江做粮食生意可能不是暴利,但绝对是安稳的行业。江成想买香江的产品,总要有本钱,开店是必然的。
“江老弟,当垦殖场外建仓库,这事我做不了主。不过弄一个仓库费不了多少工夫,我找人去申报一下没问题。不过你说的联系了路子是怎么一回事,我们这垦殖场可操作的产品不少,如果能只跟一个人合作,那是最好了。”候主任听到江成的话,打起了精神来说道。
在垦殖场这边,可不光是养殖和种植有产品。这边可是有大片林地,有大量木材,而有木材在冬天就有木炭。
此时候主任就觉得江成提议不错,如果在垦殖场外面弄一个仓库,哪怕是用木头搭建的,也比一直从里面运出去强。
但候主任只是负责这边垦殖场的一些招待工作,以及垦殖场的产品存放和处理。至于建设,或者养殖与种植,都不是他能掌控的。
就比如一片菜地,是种大白菜还是萝卜,又或者是花生。都是这边抓生产的人负责的,要知道这边除了出售产品给收购站。还要供应内部上万人的吃喝,这里一个垦殖场,内部综合起来可是有二十个厂。
第184章 周灵莹有点势利了
候主任的权力在垦殖场是大,但这边的人还是正直的多。否则的话,想弄点副业增加收入,不是考虑垦殖场里有什么产品好操作,而是你要什么,我们就去弄什么。
“候大哥,你们这边有一个木材厂,这木材我能拉嘛。”江成转移了话题说道,仓库的事情候主任做不了主,但听他意思是问题不大。
“木材你也要,你要那个能干嘛。”候主任听到江成说这个,有些疑惑了。
如果是食材,江成只要随意私下跟某个大工厂合作,全部能处理的掉。候主任是不相信江成会从他们这里买东西去,然后去黑市处理挣那个差价。
不是说去黑市处理挣不到钱,而是风险太大。以江成的身份去弄,不值得。
那些管理者,其实都知道黑市的存在,也知道在哪里。平时也就是监视,并不会去抓,毕竟不光是普通人有需求。一些领导干部,比较清贫的,家属也上黑市买粮之类的。
真正抓的是以挣差价发财的那种人,那些黑市组织者也不过是混口饭吃。要是组织者敢大量收货去卖,专门低买高买,那就别怪带袖章的去抓人了。
所以候主任是一直认为江成不会弄东西去黑市处理的,他可是一个司机,还是供销总社的司机。帮某些单位带货,已经干的很大了,但风险可能并不大。去黑市挣钱,真不值当。
可不是去黑市,也有私人来这边要点木材的。那最多也是个人弄点木材去做家具,要不了多少。甚至要那么点东西,都不够候主任出面。
但现在江成用的是‘拉’这个词,那明显就不是要一点了。
“有工厂需要这个。”江成回复道。
候主任沉思了一会,按照道理,现在国内的工厂都是国营企业。如果是要木材,都可以到附近木材厂批条去拉木材的。
看过一些单位在天冷的时候私下来这边要木炭的,但从来没有什么单位私下要木材的。但江成能大量要,对于候主任来说是好事,这树木可不是计划内的东西。
之前木材厂这边,都是下面的人弄一点好处,处理点木材给个人。对于侯主任来说,真看不上那三瓜两枣的。现在江成要整车的拉,那得好好的聊聊。
这一聊又是一个多小时,江成不光是要木材,还要木炭。反正除了鱼,侯主任也不知道他什么不要的。
别看现在才九月下旬,木炭已经开始大量烧制了。现在的木炭烧制还是传统的工艺,制作一批木炭得7~15天。
因为产量的限制,现在开始烧制,然后存放。等过几个月天冷就供应出去,就算如此,也是供应不足的。
一般家庭冬天是用不起木炭的,南方这边都是用煤炉子取暖。烧煤的话,如果房间太密封,就容易出事,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在垦殖场这边待了两个多小时,哪怕是到了下午三点,江成也没打算在这边住宿。早点回去,可以早点跟周灵莹没羞没臊的多待一会。
这次回去他不打算请假,最多在家里待一个晚上,第二天就继续接广州这边的外转内清单。
~~
次日,中午。
周灵莹美滋滋的吃完午饭,中午吃了一个鸡腿和一点鸡肉。稍微弄点鸡汤拌在饭里,她就能很快吃完一碗饭。
不过最近她怀孕的症状开始明显起来,有时候会出现干呕的情况。至于食欲,后世孕妇初期那种食欲不振,吃这也没味那也没有味的,在周灵莹身上是没有那种情况。
应该说这个年代大部分女人怀孕,都没有厌食症状出现。
有些女人平时没得吃,怀孕后家里弄点好的,哪会矫情的说没胃口之类的话。简单煮个面条鸡蛋的,都能一点汤都不浪费。
这除了有时候会干呕,周灵莹也开始出现容易打瞌睡的现象。中午收拾完碗筷,周灵莹基本就会回房间,开着收音机,然后在床上躺着睡一会。
“灵莹,你家男人这次出去也有一个星期了吧,是不是快回来了。”
在院子的水池中间,肖丽看见周灵莹在洗锅,于是上前打招呼询问着。
“嗯,应该这两天就要回来了吧。”周灵莹回应道。
“你说你家男人这次会带什么东西回来,这次又是去海边了吧,要是弄了海带回来。能不能卖一点给我。”肖丽询问道。
上次江成去了一趟沪城,虽然弄了一些红糖来卖给大家。这红糖的确不错,家里有发育了的女人,那个来了之后喝点红糖水真是不错。
就算自家不舍得喝,这要票的东西,卖给亲戚人家都得欠人情的。
而上次江成回来,大家都知道,江成让周灵莹给了后院朱岚不少海带,让朱岚那边给处理。
现在朱岚都是供销社主任了,虽然是副的,但大家都喊她朱主任。
也就周灵莹喊人家朱姐,朱岚喊周灵莹也是喊灵莹妹子。这有利益的关系,人家会主动维护。
起码周灵莹现在没事的时候还能在家磕点瓜子,就是朱岚送过来的。
这说到海带,现在周灵莹家里也有一些,但她不想单独卖给肖丽。
原因也很简单,可能是周灵莹开始势利了,跟人相交也开始看得失了。
肖丽的丈夫张阳,现在在搪瓷厂车间当上组长了。这组长工资比普通职工高两块钱,每月发工资的时候,福利也会多一点,哪怕是多一块肥皂,或者几盒火柴什么的。
人家朱岚起码升职了,还知道送周灵莹一些瓜子,发工资那天,还给了周灵莹一块供销社发的肥皂。
周灵莹不缺一块肥皂,最少人家有态度。她就觉得对门邻居张阳不会做人,光口头感谢的。也不知道送个东西来意思一下,收不收是她的事情,但你不送就是你不对了。
这也难怪张阳参加工作十多年,还是一个普通职工的。
“这我可做不了主,不过你放心,院子里人有的,肯定也不会少了你家的。就是不知道我男人这次会不会带东西回来,总不能每次出差都弄的东西到吧。”周灵莹说道。
听到周灵莹这样的回答,肖丽有点欲言又止,她现在找周灵莹这样说,意思就是让她私下照顾一下。比如给朱岚拿去卖的东西,也可以卖她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