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从卡车司机开始 第9节

  这心态蹦了后,继续待在知青队里干活周灵莹就感觉有点煎熬了。所以这一两天周灵莹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自己跟江成都抱在一起够没羞没臊的了。就光这一点,她不嫁江成还能嫁谁。

  这早嫁晚嫁不一个样嘛,所以周灵莹在想要不下次江成回来,两个人就成亲,成亲后就可以脱离知青队了。

  又是新的一天,江成住的院子里一大早就热闹的很。

  上学的小孩还没放假,得早起刷牙洗漱,女人得早起做饭洗衣服。年龄大的也早早的坐在院子里乘凉,现在天气热,早晨屋外凉爽。

  再过一些时日,晚上可能在屋内都睡不着觉,都得搬一个竹席弄一个蚊帐睡屋外。

  大家用水都得到院子中间的水池来用,一户一个水池,水龙头是那种需要带把的钥匙才能拧开的。钥匙也就是水龙头的开关,拔了钥匙,人家也用不了你的水龙头。

  现在自来水一毛四分钱一吨,很多年龄大的又没收入的人为了省水,洗衣服都去附近的井边或者河边洗。

  “江师傅,早呀。”

  “你好,你也早。”

  江成一出门,就有人跟他打招呼了,可他才刚搬进院子,就算见过的邻居也不知道姓什么,只能有人打招呼他就回应一下。

  端着脸盆,脸盆里装着毛巾和牙刷,江成就拿着属于自己水龙头的钥匙去水池边洗漱了。今天得去汽车站正式开工了,江成内心有点期待。主要是作为一名正式的司机,一般情况下都会分一辆车归司机使用。

  在很多单位汽车的使用都是如此,不会让你今天开这辆车,下次又换一辆车给你开。而是每辆车对应一个司机,这样一来也就不存在磨合期了。

  这年头的汽车的确容易出故障,一个司机专门开一辆车,这样的话汽车哪里有些小问题司机心里都清楚。路上出了故障,能快速的找到原因给解决了。

  而今天江成基本也要有自己的专属汽车了,到时候车子的维护包养都得他自己上心,基本上就得是当成自己的车看待。

  洗漱后,江成带着水壶和水杯就去汽车站上班了。当司机就这样,开车都带水壶,水杯是在车站喝水用的。甚至跑长途,还得准备一个水桶装水用。

  走路将近二十分钟到汽车站,还是得先去一趟人事科报导。得听从汽车这边安排的工作,另外就是来上班了,得给江成发放新入职职工福利,跟很多单位一样,得发两套工作服好换洗。

  另外司机跟其他单位发的不一样的一些东西,雨衣雨鞋还有线手套。这还是因为现在是夏天,冬天还要发帽子,保暖的白茬皮袄,皮裤和皮手套。

  “江师傅你来了,赶紧跟我去站长室,今天有趟货得麻烦你跑一趟了。”

  “江师傅先跟我去站长室,领工作服的事情等会就过去。昨天下午许站长特意交代你来了先去他那边一趟,今天有一趟麻城的货要送过去。”

  赵峰是这边汽车站的人事科科长,江成一出现在人事科,他是先迎了上来。货物运输方面在各城市都一直是处于吃紧状态,司机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江成能来昌成当司机,其实他部队领导出力不小。

  基本上每个运输站的运输单子都能排上好几天甚至半个月,除了一些紧急单子外,车站领导会插手安排一下。其他运输单,说是说归调度员来调度,但调度员跟司机可不是上下级关系,一般工厂里自身有运输车辆的,才会听从调度员安排如何配送厂里自身的货物。

  在汽车站的运输处,调度员可不敢命令司机先送哪里的货,都是商量着来的。每次司机没出车或者刚从外面跑车回来的时候,调度员都是拿一些要跑的单子给司机师傅选的。

  只有一些拖的久了的运输单子,必须得安排了,调度员才会告知一下必须得去跑一趟了。

  所以在运输站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好几个厂或者一些单位的人,就蹲守在运输站这边,专门巴结一些司机。而且有些司机喜欢跑熟悉的路线,所以司机跑什么路线,人家都打听的清楚。

  江成跟随着赵科长来到了站长室,见到许站长后,赵科长开口道:“站长,江师傅来了,有事你交代,我去找后勤部的给江师傅安排一下工作服的事情。”

  “嗯,老赵麻烦你了。”许站长起身点了点头说着,然后从桌子抽屉里拿出一张单子对着江成继续说道“江师傅,这是我们昌城机械设备厂的加急单子,送到麻城那边一家厂里的。为了不影响那边厂里的生产,这单子昨天下午送来的,今天就得去机械厂拉货,其他师傅早就安排好了单子,这单子就只能麻烦你跑一趟了。”

  “站长,这本来就是我的工作,谈不上麻烦。”江成接过许站长递过来的运输单说道,然后看了一下单子,他还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还感觉挺稀奇的。

  单子上面有送货单位的名字和地址,还有联系电话。这收货单位也是一样,不过中间有填写送货物品内容,跟后世的物流订单形式差不多。

  这单子送货到达后,收货方得签字验收的,所以货品肯定是不能少的,中途出现什么问题,司机得及时汇报情况,否则是要担责的。

  许站长也知道江成是第一次拉货送货,带着他一边往外走,一边交代一些细节。这往外走,就是带他去看车。

  车站前些天能多一辆货车,上面说就是江成部队的领导跟省里一位局长认识,否则省里每年也就那么一些汽车的名额,下面市区竞争的话,可不一定能分给昌城。

  许站长带江成到运输站的停车场后,拿了几把汽车门的钥匙给江成说道:“江师傅,这车不错吧,我可是顶着压力没给其他司机师傅的。”

  江成看着眼前的车,他怎么也没想到竟然是一辆新的黄河牌JN150重卡。在他想来,自己一个新入职的司机,能给他一辆故障不多的解放卡车开开就不错了。

  解放卡车,载重量四吨。而黄河卡车,直接翻了一倍是八吨。另外就是两种卡车的车头构造,解放车的车头发动机占很大一截位置,导致驾驶室其实不大,就只有正副驾驶座位。

  而黄河卡车的驾驶室是直接在最前排,跟后世的货车车头构造差不多,这除了驾驶室,后面还有一排位置可以直接睡在车上呢。

第23章 第一次送

  解放卡车不管是车型还是载重量都无法跟黄河重卡比,不过这也很正常,要是能比的过的话,那也就没必要设计和生产出黄河重卡了。

  可黄河重卡虽然在各种性能上超越解放卡车,但也有一个比较不好的地方。那就是这年头的汽车都没有方向助力泵,转弯的时候那是车子越大越费力。

  所以开黄河汽车的跟开解放车的,驾驶员工资可能是一样,但每个月额外补助的口粮不一样。开解放车的司机是一个月三十六斤定量,而开黄河汽车的是四十斤定量。司机在这个年代又是技术活又是体力活。

  江成用车钥匙打开汽车门,然后在座位上找到了发动机钥匙,也就是汽车真正的钥匙,一个Z型手摇杆钥匙。许站长给江成的钥匙只是车门钥匙,这年代汽车依然还是靠手摇杆钥匙来启动。

  运输站的停车场足够大,江成直接启动了汽车,在停车场转了两圈,不得不说这年头的车比较难开。这还没装什么货物呢,方向盘转动就挺费力气的。

  江成想到这车起码要开到国内开放以后,最少六七年。他打算以后有机会简单改造一下这黄河汽车,不说弄一个液压方向助力泵,弄个机械的也行呀。

  但现在江成得出车了,在试车的时候,赵科长直接和后勤部的人带着工作服和手套之类过来了,带了几套大小不一样的衣服让江成试,试到觉得的合身的衣服就留下两套来。

  江成试过衣服,带上手套就直接出发了,第一站前往机械厂。虽然不熟悉路,但知道大概方向就行,一路上多问问。

  这年头哪怕是市区,也没有多少特别平整的马路,但依然比后世好开多了。没有什么阻碍,大马路上没什么汽车,也没红绿灯,更不需要因为有行人就要停车,直接大喇叭一按,行人都是让汽车的。加上现在的十字路口也没那么多,路上江成也没耽误多少时间就到了机械厂门口。

  “师傅,是来我们厂拉货的嘛。”

  “对,这是运输单,你查看一下。”

  “师傅你抽烟,我这就去开门,让人通知一下。”

  车子停在机械厂大门口,没有熄火,熄火的话重新启动太麻烦了。江成还没下车,机械厂的门卫就出来人了,还是小跑过来的。跟江成说话那叫一个客气,而且确认是来厂里帮忙送货的,立刻从口袋掏出香烟给散了一根给江成。

  要知道各厂和各单位的门卫那可都是抽别人烟的主,但面对拉货的司机,敢怠慢了,司机送货的时候使绊子,那有你好受的了。

  机械厂的大门很快就被打开,江成把车开进了厂内,依旧没有熄火,停在厂内的大道上抽着烟。

  反正烧的柴油是有报销的,江成想到以前跑滴滴,有时候为了省油空调都不舍得开。现在免费的,就是任性。

  没多久,机械厂的办公楼就出来了两人,小跑到汽车车门前。

  “师傅你可算来了,辛苦你了,你抽烟。”

  “不辛苦,为人民服务嘛。”

  给江成发烟的是一身穿白色衬衫的人,文质彬彬的,看上去就不是普通职工。而且给江成发的可不是散烟,直接两包烟,烟中好像还夹了两张票证。

  哪怕是第一次送货,江成也没一点客套,该收的收。他没想到第一次送货这样快就捞到油水了,两包红梅香烟,江成不知道这个年代香烟的价格,票的话也没仔细看,先窜兜里了。

  这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烟和票也不是白拿的。人家厂里也不是第一次招待司机拉货了,碰到好说话的司机不打点也没什么。碰到你不意思一下我就给你意思一下的,故意把车停在要送的货物远一些,让你喊人抬过去搬到车上,耽误时间不说,还累死人。

  江成收了香烟,人家指挥停到什么地方,他就开到什么地方停就是了。这停车的位置停好了,人家马上就是又一只烟递给江成感谢他。

  难怪都说司机从来不缺烟抽,就这一会的工夫,江成烟就没停过。

  而且搬货也不用江成操劳,躺在车里或者在人家厂里的招待休息室坐一会都行,厂里的人根本就不会让司机动手搬东西。

  半个多小时后,所有要运到麻城去的设备都装车上了。然后这边机械厂有三人是要坐车一起去那边的,江成打开了车门,让三人上车。

  有人跟车去也好,起码怎么去麻城,不需要问路了,人有认得路。江成带着三人和一车货物出发了,这装了货后,汽车打方向盘明显吃力了一些,不过对于身强力壮的江成来说不算什么。

  也不用刻意去锻炼,就这开车费力的强度,不锻炼都能有一身肌肉。

  车子很快开出了昌城市区,到麻城的路程也就一百五十公里左右。如果是在后世,上高速最多两个小时到达。但这黄河卡车的最快车速只有六七十码,加上道路还不是水泥路,出了市区一段距离后,路就不那么好了。

  一百五十公里的路,没有一上午的时间到达不了。开了半天江成发现去麻城的路也好记,毕竟是市区与市区之间的道路,就那么一两个分叉口,还有路牌提示。

  开了三个来小时,中午才到达麻城。江成出了不少汗,倒不是累的,而是天气热。天热加上开车还费点力气,自然容易出汗。车子里面没空调,这要再热一点,就难受了。

  这次来麻城是一家玻璃制造厂送一些生产机器配件的,现在已经到了七十年代,玻璃的需要逐渐增大。光在民用方面,以前大家窗户还可能用窗户纸,现在都用明亮的玻璃了。

  车子直接开到了玻璃厂,然后下车吃饭,跟车来的都是设备安装技术人员,玻璃厂得招待。江成这个司机,那就更不用说。就算玻璃厂的人不招待江成,跟车来的同志也得招待。

  江成早上车子开到机械厂装设备的时候,机械厂就通知了玻璃厂这边,已经安排货车送设备过去了,所以玻璃厂这边早就准备好了招待餐。

  四菜一汤,有荤有素,这吃饭前,玻璃厂这边的人还给大家一人发了一包香烟,饭桌上还有一瓶酒。游泳牌子的香烟,江成对这个时代的香烟真的不了解,但人家厂里用来招待人的烟,起码不会太差。

第24章

  这年头的司机,大部分是烟鬼,而且还是酒鬼。

  出门在外,抽烟是应酬。但喝酒真的是自身的需要,天热的话,喝点酒身体会舒坦一些。天冷暖身,南方的司机还好点,北方司机出门大部分都先喝一口酒。

  在玻璃厂吃过饭,剩余的小半瓶酒人家都塞给了江成。二十一世纪的江成其实不咋会喝酒,喝啤的也就是一瓶多点的量。而身体原主农村人出身,就算到了部队,也最是偶尔喝一点酒。

  所以在喝酒方面,江成能喝一小杯,没什么量。但剩余的酒不要白不要,他随身空间里还有河虾呢,白酒烧虾,再加点配料爆炒,那味道一绝。

  酒足饭饱后,江成把车子按照玻璃厂这边工作人员的要求停好了位置,就坐一边休息了。装货卸货跟司机没关系,中午要是没招待好江成,想要车子开进生产车间里面,就算开的进去都不开,直接停外面。

  中午别人卸货,江成直接躺车里休息,而玻璃厂的人看江成身上有汗没毛巾擦汗,又客气的送了一条毛巾给他。

  在车上简单的睡了一觉,送货单也签收盖章了,两点多的时候设备也调试完了,江成带着三个机械厂的技术人员就回昌城里。

  下午五点多回到的昌城,晚饭倒是没着落了。不过今天这样很不错了,混到了三包烟,半瓶不到的酒,还有一条毛巾,而且中午饭还吃的不错。外加出车一天,跑市区有六毛的补助,这还没给人带货什么的呢。

  不过跑长途的话,有人跟车还好,吃喝人家肯定招待,但没人跟车的话,得自带干粮什么的。

  江成把车子直接开进了运输处的停车场,在运输站这边二十四小时有人值班的。倒不是刻意等司机把汽车停回来,江成完全可以把汽车开回家,但他那院子还要通过一条巷子,车子也只能停外面马路上。

  运输站这边二十四小时有人值班,那是防止有人进去偷东西的。哪怕就是不偷,损坏一些东西也不得了。

  江成把香烟放进了空间里,出运输处的时候,他手里就多了一个袋子,然后袋子里就多了一些鱼。

  袋子是江成在玻璃厂问人要的一个小麻袋,不值钱。鱼也没多放,就二十来斤。

  回到南锣院,江成先回了自己家,把发的工作服放在了床上。然后提着小麻袋就去朱岚家了。

  现在都快六点了,大家基本都在家,而且基本上都吃过饭了。

  “朱姐,在忙呀。”

  “忙啥呀忙,就瞎收拾。”

  来到朱岚家,她家门都是开着的,就在客厅收拾东西,江成也不用敲门了。

  把手中的小麻袋放在地上,江成直接说明来意道:“今天去了一趟麻城,弄了一些鱼回来,现在还新鲜,天热不经放。你这边能帮我处理不,不行的话我就处理给院子里的邻居了。”

  听到江成带了鱼过来,朱岚也连忙走到袋子面前查看。果然很新鲜,还有些能动弹呢,也不知道江成怎么从麻城弄的鱼过来竟然还是半活的。

  这年头买鱼虽然不要票,价格也比肉便宜,四毛左右一斤。但就跟鸡蛋一样,有价无市呀,不是逢年过节才能凭借副食品证买一些,平时根本买不到。

  现在天气热,这半死的鱼养肯定养不活,放家里不处理,第二天可能就臭了。但处理腌制一下的话,放几天都没问题。

  鱼在这年头可是好东西,朱岚稍微思考了一下,就说道:“江成,你看这样,这鱼就交给我处理,六毛钱一斤,等会就给你钱行不。”

  “行呀,那我先过去了。”江成回答道,这有个在供销社当售货员的邻居的确不错,二十多斤鱼,一下就给他打包票处理了。

  而且让江成感到舒心的是朱岚并没有问他具体怎么来的这些鱼,倒是省了他的口舌了。要是卖给院子里的邻居,感觉肯定有很多人询问如何获得的,另外就是价格方面还要讨价还价的。

  六毛钱一斤的价格,已经是比市场价格贵了。但关键是六毛钱买不到江成带过来的几斤重一条的鱼。

  江成没跟朱岚过多闲聊,他还得去外面吃碗面回来。最近这些天,身体是补充了不少油水,饿的没那么快了,但晚上不吃肚子还是挺饿的。

  而朱岚留了一条鱼自家吃,其他鱼拿着就出门了。她认识的人很多,随便找一个有食堂的单位小领导,把鱼送过去给职工加餐。也不找职工太多的单位,太多的厂和单位,这鱼就有点少。

  保证人家会买下,还会连夜去找人简单处理一下。价格朱岚多要个五分一毛的,就能挣一两块钱了,够她一天的工资了,而且别人还得欠她人情。

  而这年头的供销社售货员也是有技能的,讲究一抓准,一口清。一抓准就是在秤东西的时候,顾客要多少,他们东西拿在手里就知道大概有多少。偏差不会太多,这样过年过年买东西人多的时候,就不会出现秤个东西一点一点的加。

  一口清呢,不是说话清楚,而是这年代没扫物品价格条码的机器,卖的东西所有价格基本上都记脑海里,你在供销社拿任何东西,人家都能直接说出价格。

  朱岚拿江成的鱼去处理,她可以不用秤就能大概估算出手里东西大概多重。整体来去不会相差太多,误差肯定是有的。

首节上一节9/8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