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阳穿上衣服,来到院子里,几个人的铁锨已经准备好了,另外还带了一些干粮,热水壶、炸丸子和馒头。
看来是想要干道天黑了。
苏阳上了车,打响了火。
大壮就在门口放了一挂鞭炮,回头冲苏阳一笑:“出入平安嘛。”
“不错,上车。”
几个人上了车,坐在车里暖和多了。
路过村里,大街上有很多人都在烤火聊天,初一不干活,所以大家都比较闲。
“顺子,你们干啥去啊这是?”
顺子赶紧把窗户给摇了上去:“没事,去集上溜溜。”
国道上人烟稀少,就是车子都没有几辆。
在开了将尽一个小时后,车子来到了海沧村附近的黄河故道,把车子停在林子附近,几个人步行前往荒地里。
现在地面上多了一些脚印,来到那片荒废的土地时,有的坟头上多了一些碎纸,估计是祭祖后剩下的。
大家伙来到地方也不再怕了,身上一股子干劲。
“阳子,咱开始干吧!”顺子把铁锨往地上一插,往自己手上呸了两口。
大壮在四处扒拉着干草,小心的看着周围:“顺子,不是说大年初一鬼到坟头上拾钱花嘛,咱这么挖没事吧?”
“都是人吓人,啥都没有穷可怕,赶紧挖吧!”
苏阳扛着铁锨笑笑:“顺子说的没错,大家伙赶紧时间吧。”
很快,几个人就开始叮叮咣咣的挖了起来,这次按照苏阳说的,并没有四处刨坑,而是沿着一个坑为中心,逐渐向四周扩展。
这样才有几率碰到一些石头。
苏阳继续在附近转悠,来到那片沙土地附近,上次挖出了两块不错的料子,这次想再碰碰运气。
在苏阳来回的走动下,系统的光点时明时暗,不过亮度有限,苏阳也没有着急出手。
几十块钱不值得的费半小时去挖坑刨土。
只好继续朝着黄河故道的深处走去,既然这块地方产料,说明这条故道的具备石料形成的矿物质,不会局限于单个地方,这故道会成为中原版的玛丽艳河床也说不准。
顺子他们看着苏阳越走越远,直至完全看不到影子。
“你说阳子跑这么远干啥?”
“人家有经验,啥地方有货,一眼就能看到,咱可比不了。”
正说着,大壮嘿嘿一笑:“挖到了挖到了!”
大家伙立刻围了过去,左右看了看,一块白色的石头握在手里,手感光滑。
“这就是白玉吧?”大壮捏着子啊手里搓着。
顺子皱着眉头仔细看了看:“这特娘的骨头啊!”
“啥?”大壮赶紧松手往地上一扔,“卧槽,脏东西!”
顺子和大民在一旁哈哈大笑。
大年初一就挖到骨头,还真够晦气的,等下只能用玉石来压压惊了。
现在他们挖了半个小时,也没什么收获,多少都有些失望,不过想起苏阳跟他们说的话,挖玉就是一个耐心活,不可能每次都能挖到玉,就是在和田也经常挖一天什么都挖不到。
所以他们并没有放弃,几个人热了一身汗,开始脱掉棉袄,身上就麻利多了,挖起来的速度也更快了。
没多久,壮子又叫了一声,小心的从土里找出一块白色的玉石:“你们看,这块是不是白玉?”
顺子和大民凑过来看两眼:“你别说,这块还真是!”
“你小子今天运气可以啊,让你给先挖到了。”
而另一边,系统也发出强烈的提示音“滴滴...滴滴...”。
第148章 挖玉不是盗墓
苏阳沿着黄河故道已经走了一公里,停在了一处水汪汪的淤地旁,小水坑不大,但是结上了浅浅一层冰,有一些小鱼虾被冻在里面,顺便还能捡上一些,回到家在油锅里一炸,就是难得的一道美味。
旁边的淤地也被冻上了,铁锨插下去的时候,需要全力的往下踩。
不过从系统面板上来看,这个光点的价值在三百往上,就算是费一番功夫也是值得的。
苏阳在淤泥里一踩一抛,将淤泥挖出了几十公分的深度,好在这边的莱芜料埋的不是很深,就算是难挖,基本都是半小时内搞定。
累了就坐在旁边歇会,缓一缓继续往下掘。以前还没迁户口的时候,苏阳跟着苏老汉经常挖树根烧柴,所以挖起来也很顺手。
很快,铁锨便铲到了一块硬物,发出“锵”的一声,苏阳当即弯腰从淤泥里找到一块石料子,抹去淤泥发现是一个淡黄色的石块。
【种类:莱芜黄玉】
【特点:色泽淡黄,表面鲜亮】
【价值:400】
【产地:莱芜】
苏阳顿时心中一喜,价值四百的料子就算是在和田也不多见,而且这还是一块莱芜黄玉。体型和大碗差不多,有个三四斤的重量,由于黄玉产量希少,所以价值相比其他就高一些,算是莱芜料中的“羊脂玉”了。
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被大量的采用,用作祭祀和皇家的礼仪用品,但是和田玉过于稀少,所以当时便寻找一种能够代替和田玉的玉种,当时的齐国便从当时的莱州境内,发现了这种黄玉,大量替代了和田羊脂玉的使用。
据野史记载,当年齐国君主还用黄玉仿制了一个和氏璧,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苏阳在附近的水坑处打破了一块薄冰,在水里涮了涮,露出了黄玉的淡黄光泽。
随后便以黄玉为中心在四周扫描了一番,又找到了一个亮光点,在如法炮制的挖掘后,找到了一枚价值一百多的土黄色的滑石,体积比较大,足足有十几斤。
就在苏阳紧忙寻找下一个目标时,远处跑来了三个影子,顺子他们着急忙慌的扛着铁锨就来了。
“阳子阳子....”
他们气喘吁吁的来到跟前,几个人额头渗出了汗,弯着腰大喘气:“阳子,他娘的,那边有脏东西!”
“啥脏东西,有鬼?”
“可不咋地,俺们正挖着呢,刚开始挖到了几块骨头,也没在意,后面那地上的炮纸忽然在坟头上转了起来,我寻思这也没风啊,咋打着旋儿呢。”
大壮虽然体格子大,但是胆子贼小,一看到炮纸打璇儿,扔下铁锨就往外跑,顺子和大民也跟着跑了起来。
越跑越害怕,一口气跑了一公里来到苏阳这。
“阳子,你说会不会是什么脏东西?”大壮脸色尚未平静。
苏阳无奈的摇摇头:“卧槽,你们三个男人大白天的吓成这样,说出去都让人笑话。”
“主要是今天大年初一,心里头膈应。”顺子缓着气说道。
眼看着半下午了,苏阳也准备回去休息一下,索性就跟他们回去:“回去看看。”
苏阳拿着料子走在前头,顺子他们小心翼翼的跟在后面,来到刚才的地方时,跟往常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行了,啥也没有,都是自己吓自己,赶紧干活吧。”苏阳也懒的跑那么远找了,便在附近挖了起来。
就在这时,身后感觉凉飕飕的,回头一看,那炮纸忽的一下飞了起来,带动着周围的碎纸屑在坟头上打旋儿。
顺子他们赶紧从坑里跳了出来,指着那炮纸:“阳子,你看后面....”
苏阳回头也是微微一愣,不过接受过现代教育的唯物主义者,还是壮着胆子走了过去,看到那低矮的坟头下面有一个黑色的深坑,应该是有风从底下窜出来,才吹起了上面的炮纸。
“害!这特么是底下的风吹的。”
苏阳松了口气,顺子他们也凑了过来,看到地下黑窟窿眼子,气的用铁锨拍了下去,那窟窿周围的土层稀稀碎碎的落了下去,显得更大了。
“阳子,你看这是什么?”大民好奇的问道。
“八成是个墓。”
苏阳下意识开启系统,仔细发现在五米的深度左右,有几个光点,而且亮度也足够高,价值非比通常。
“搞不好里面有什么陪葬品...”苏阳一说,几个人眼睛就亮了。
“阳子,那咱下去看看?”
“滚,咱们是挖玉的,不是特么盗墓的,赶紧把窟窿埋上。”
“阳子,这不就是野坟嘛,万一里面有啥值钱的东西,咱不就发财了。”
苏阳拿起铁锨站了起来,指着下面黑布隆冬的地洞:“要不你下去看看?”
几个人顺着看了过去,想想就算了,忒特么吓人了。几个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这玩意搞不好要进局子的,再说了他们是真的不敢下。
随后,便用土把窟窿给重新埋上,算是做了件好事吧,他们在旁边歇了一会,吃了一些炸丸子,喝了碗水,便继续挖坑了。
一下午的功夫,出了不少力气,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少都有了一块两块的收获,四五十块钱还是有的。
直到天色傍黑,他们才停下来歇歇,晾晾汗,穿上了衣服。
苏阳将挖的料子装进了化肥袋子,大家伙看了一眼,惊讶的叫了一声:“卧槽阳子,知道你挖的多,没想到这么多啊!”
除了那块黄玉和滑石,小石头也有五六个,比他们三个加起来还多。
“看来经验还是挺重要的!”大民点点头,“咱以后挖多了也行!”
苏阳起身笑笑,看着四周的荒坟地,枯草无边,雪半融,偶尔还有野鸡的声音,如果有枪的话,就可以打两只吃个野味了。
果然中原地区哪哪都限制,不如西北自由,等明天把亲戚走一遍,再把苏明生的钱要过来,就赶紧离开这。
“其实这个地方的零碎料子还是挺多的,虽然挣不了大钱,但是多少比种地强,一个月下来也能挣个七八百的,一年能存不少,盖一个新房没问题。”
几个人听着面露喜色,一个月七八百,以前想都不敢想。
大壮嘿嘿笑着:“对了,阳子,你以后要不就留在这,咱们一块挖玉吧,你这一天比我们三个加起来都多,不老少了。”
“人家阳子有脑子,哪能跟咱们一样出苦力,能在外面挣大钱,就最好不要窝在家里,我要不是拖家带口的,也想跟着阳子去和田发展了!”
不过这话倒是提醒了苏阳,和田的玉石如今也是捉襟见肘了,其实到哪里都差不多,但是挖坑刨玉实在是累啊!
能用脑子挣钱,谁特么想出力气。
等回到和田,把鉴定所和玛丽艳河床的事忙活完,说不定还要过来这边,把这片荒地给包下来,这边的人工成本更便宜,再加上红旗玉器厂的的门路,让庞师傅给加工打磨,就可以大规模走货了。
苏阳思索着,便来到了车子附近,把铁锨绑在了车顶上,大家上了车准备回去。
眼下初一时节,玉器厂也不上班,估计要等几天才开工,只能把石头收起来放进苏阳的化肥袋子里,等过两天一起去厂里交货。
第二天一早,村子里就热闹起来,走亲戚的开始准备礼物了,一般是带上几斤三刀子,两斤苹果,两瓶白酒。条件好的就再带上一箱牛奶,或者一箱八宝粥。
“阳子,赶紧起床收拾收拾,咱们一会就去你姥爷家里。”苏老娘一大早就开始准备东西了,把家里的肉都准备了一份,年前回来的晚,还没来得及去娘家看看,苏老娘脸上一直挂着笑。
“知道了,妈。”苏阳起床刷了个牙,换上了一身干净衣服,初二走亲戚是很隆重的。
初二都是先回娘家,谁家女儿嫁的好,谁家女婿有出息,这拿的礼多礼少很重要。
外人也喜欢站在村口看热闹,尤其是那些头年刚结婚的新亲戚,带的东西都是成双成对的,好看。
苏阳这次开着车,单从这个层面就已经足够有面了。
苏老娘割了十几斤的熊肉,还有一半的猪肉,另外还打了几斤熊胆酒,以及山上采的一些蘑菇菌子,原本给大伯家的牛奶八宝粥也一并带上。
足够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