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动作巨星:从好莱坞开始 第219节

  如果他不知道后来索尼在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时,动作有多么的不光彩,还真的可能相信它们真是情比金坚的兄弟公司。

  果然在商场上,兄弟就是拿来卖的。

  摩根士丹利背刺米高梅。

  索尼背刺哥伦比亚。

  都是如此。

  其实索尼的行为非常好理解,索尼之所以需要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合作,就说明对方手中,有索尼所迫切需要的资源。

  但是资源在兄弟的手中,哪有直接掌握在自己手中舒服?

  捋清了索尼公司的真实意图,林源就不担心对方会不接招,只是开价多少的问题罢了。

  于是他笑着问道:“索尼公司有什么顾虑吗?”

  “我们毕竟是一家科技公司,没有经营过电影公司。就算是拿下了,也担心运作不好。这样面对董事会我也不好交代。”出井伸之说道。

  真是太猥琐了。

  想吃肉又怕挨打。

  出井伸之的意思很明确:虽然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我很想要,但是我怕拿手上没运作好,反而会背锅,你帮我解决一下这个隐患。

  这要怎么解决?

  简直是赤裸裸的要林源给他保底。

  不过出井伸之抛出的这个要求,正是林源求之不得的事情。

  林源笑着说道:“这个完全不用担心,我有一个建议。”

  “您请说。”出井伸之正襟危坐。

  “索尼担心运作不好电影公司,其实是多虑了。因为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原本的人才储备,是能够支撑这家公司良性运作的。

  至于刚接手时的磨合期,我名下的电影公司完全可以介入进来,帮助索尼更好的度过这段时期。”林源说道。

  “敢问如何介入?”出井伸之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非要问个明明白白。

  “在索尼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初期,可以和我的电影公司一起合拍电影,我有信心确保每一部电影都能稳健的盈利。”林源说道。

  “我还是有些担心,万一亏损了怎么办?”出井伸之接着问道。

  听到这话,林源的眉头一皱。

  商业行为必然伴随着风险,什么叫万一亏损了怎么办?

  不就是希望自己能够给出稳赚不赔的保底承诺吗?

  真是吃相太难看了!

  但风险和利益永远是相伴相生的,很多时候拒绝了风险,也就躲开了利益。

  林源笑着答道:“只要项目支配权归我,那么我完全可以和索尼签订保底销售协议。这样出井社长就不用担心了吧?”

  “林先生真大气!我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了,祝我们合作愉快!”出井伸之伸出手。

  林源和他握手,两人都笑的极为灿烂,像是占了天大的便宜似的。

  哈哈哈!

  林源在心中狂笑。

  出井伸之在担心风险,要求保底承诺时,把项目的主导权交到了林源的手中。

  未来的索尼电影部门,将拥有索尼的资金支持,以及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团队和IP。

  通过这样一个合作,他就可以把索尼公司的电影部门牢牢抓在手中。

  这意味着林源只要能不断的成功,就能不断扩大自己在索尼内部的影响力。

  从入股索尼的第一天起,林源就不想当个只是举手表决的吉祥物,他希望能真正影响,甚至支配这家公司。

  此时,林源又想起了艾森先生和他谈过的权力:资源的支配权,而非一定要直接占有。

  他想支配索尼公司,并不代表一定要拿到51%以上股权,那样反而变成了吃独食走不远了。

  在林源的设想中,他在索尼的最高持股比例也不应该超过8%,但是只要通过证明自己能为绝大多数股东带来利益,那么获得持股比51%以上的股东支持,从而控制索尼,也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可想要证明自己,就必须有实际的业务作为抓手。只在董事会上举手表决,可是做不出成绩的。

  林源选的这个抓手就是电影,既然索尼要进军电影行业了,那么自己想法控制索尼的电影部门不香吗?

  当然,此时的他还不合适以直接出任电影部门负责人的方式,来控制电影部门,这样太突兀了。

  自己毕竟只是刚刚入股索尼,直接空降高层,会导致内外部的反感,这样反而出不了成绩。

  所以林源才会提出这个保底方案,让索尼乖乖的自己交出电影部门主导权。

  林源不是直接担任索尼电影部门的领导,而是通过合作的方式,以外部公司“指导”索尼电影部门的项目,来获得掌控权。

  毕竟项目决定权在他手中,那么拍什么电影,怎么拍,启用谁这些关键事项都由他决定,那么索尼的电影部门哪怕名义上不属于他,也处在他的实际控制之下了。

  等他带着索尼电影部门盈利了,自然就树立了威信,那时影响力也就渗透进去。

  这一切唯一的代价,就是林源只能赢不能输。

  只有他赢了,才能获得股东和公司成员的信任,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一旦输了,他就要自掏腰包,来给索尼的亏损承担保底责任。

  但是他会输吗?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这些年不断亏损,并不是因为没有好电影,而是因为病急乱投医,拍了太多粗制滥造的电影。

  因而陷入了越着急,就拍的越多,结果亏的越多的负循环中。

  林源只需要根据后世的记忆,挑出那些赚钱的电影拍摄,剔除掉剩下所有的赔钱货,那就一定是稳赚不赔啊。

  事实上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也是有像《蜘蛛侠》这样超级赚钱的电影,稳步经营不会有任何问题。

  当出井伸之愿意让出影视项目的主导权后,林源此行的目的就已经基本达成了。

  最后一个商谈事项,也被他抛了出去。

  “不知出井社长是怎么看待未来的液晶屏市场?”

  听到林源的这个问题,出井伸之立刻敏感起来:“林先生,是要帮他们做说客吗?”

  “什么?”

第313章 吃独食者死

  林源对于出井伸之的激烈反应,感到有些意外。

  不就是问一下你怎么看待液晶显示屏市场嘛,为什么反应这么大?

  林源之所以会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索尼在21世纪初,在出井伸之领导下,最大的两个失误就是:错失显示屏,以及数字音乐播放器两大市场。

  因此导致了索尼十多年的低迷期。

  数字音乐这一块,索尼沉溺于过往的辉煌,死死的抱着CD和随身听(walkman)不放,结果就是被苹果的iPod打的溃不成军。

  从未来的角度看,这件事不是必然的吗?

  数字格式的音频文件打败实体播放媒介,是绝不可逆的趋势。

  因此有句话叫:苹果有多成功,索尼就有多失败。

  苹果完全是站在索尼的累累尸骸上,茁壮成长起来的。

  但是对于2003年的索尼来说,它在CD以及随身听上的既得利益实在是太大了,想要抛弃这些转投mp3,就要先割自己的肉。

  这对于一个企业实在是太难了。

  而比起错失mp3的损失,在显示屏的路线之争上的过错,那就更大了。

  有些岁数的人,可能还会记得,以前的电视和显示器,都有一个长长的“屁股”,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绝对统治者:CRT显示器(阴极射线显像管)。

  作为技术的先行者,也是既得利益者,索尼太过于沉溺特丽珑TrinitronCRT的昔日成就,以至于技术迭代晚于其它竞争对手。

  那时的索尼太过自信,认为自己哪怕晚一点起步,也能凭借着技术研发上的效率,超越对手。

  于是,在出井伸之的带领下,索尼的显示器部门,走上了一条歧路:等离子面板,及其图像处理芯片。

  这套技术路线上,索尼砸下了超过50亿美元的重金,也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技术回报。

  整条技术路线上,密密麻麻的都被索尼占据了。

  任何想要进入等离子显示屏领域的企业,都只能向索尼低头,因为你无法绕开索尼的专利保护。

  说实话,单看屏幕的表现力,索尼的等离子屏幕,绝对是强于后来占据市场的LCD液晶屏。

  直到多年后,还流行着一句话:“外行看液晶,内行看等离子”。

  但结果呢?索尼为代表的等离子屏幕联盟,还是一败涂地,连带着盟友松下,日立,先锋一起灰飞烟灭。

  所谓的等离子技术路线,比LCD更昂贵,压不下成本最终导致失败的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

  但不是根本的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你索尼一家把技术路线上,所有的肉都吃完了,别人吃什么?

  全行业都给你打工吗?

  你日本一地的市场,能养活整条产品供应链吗?

  我们北美,欧洲,中韩决定不跟你玩了,我们自己走另一条技术路线!

  因为我们手上有市场,哪怕开始时技术差一点,但是有市场的正向反馈支持,技术的迭代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最终的结果就是LCD为代表的液晶显示屏,全面打败了哪怕画质更好的等离子显示屏。

  在显示屏领域的重大失败,才是索尼一蹶不振的根本原因。

  2000年以后,正是IT时代到来,显示屏需求爆发的井喷期。

  无论是传统“大屁股”电视的更新换代,还是个人电脑普及带来的巨大显示器需求,也包括MP4,PSP等手持屏幕设备,都需要大量的电子显示屏。

  错过这个时代机遇,自然会滑向深渊,被后来者超越。

  索尼犯下的错误,看似是出井伸之的个人过错。

  这其实是日本企业的老传统了。

  日本企业一贯喜欢利用技术壁垒吃独食,它们吃过白电,DVD机等行业的“收过路费”甜头。

  因此总是乐此不疲。

  但却忘了技术并不能决定一切,有时候市场更重要。

  你指望凭借着一条技术路线,就堵死所有人的路,那么结果往往就是拥有庞大市场的国家,选择一起绕过这条技术,自己独立开辟一条新的技术路线。

  后世的新能源车大战中,日系车企也是拼命的堵死了氢能源这条路,结果中国和欧美选择,我们走锂电池之路。

  狭隘的日本民族性,让他们过高的看重竞争和垄断,没有“有钱大家赚才稳”的智慧。

  那能怎么办呢?

  只能是吃独食者死啊!

首节上一节219/74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