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电影投资人来说,可以不在乎口碑,只看票房就可以了。
但对于林源这样的电影人,口碑才是真正的根基。
如果口碑不好,哪怕他这部电影的票房再优秀,那么也只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
口碑崩塌导致的欠债,会反馈在他后面的好几部电影之中的。
当然,对于林源来说,《大唐英歌》的质量摆在这里,口碑崩盘是绝对不可能的。
林源完全不担心电影的口碑会不好,结果只有口碑好和非常好的区别。
但林源的野心更大一些,他希望《大唐英歌》的口碑,不仅仅只是非常好,而是史无前例的好,好到成为一座丰碑,成为好莱坞所有电影都望而不可及的程度。
他以世界首富之身,仍然奋不顾身的拍摄这部电影,不就是为了留下身后之名,成就真正的传奇吗?
此刻,就是他最重要的一步。
以往的电影,他虽然获得了好评,但成功更多的体现在商业成绩上,艺术成就是欠缺的。
因此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时,他的底气总是不够足,觉得自己拿大奖相当的悬。
这一次他不仅要商业成绩,也要艺术成就,他希望《大唐英歌》在明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能都横扫所有的奖项。
他希望奥斯卡组委会,不把大奖颁给他都不行。
霉霉懂得林源的野心,也知道他的期待。
在林源的注视中,霉霉先拿出了一本《时代杂志》摆在了林源的面前。
《时代杂志》?
只见封面上的人物,赫然是身穿黑色明光铠的林源。
图片中的林源,一身血污,但一点都不显得血腥邪恶。
他目光有神,直视远方,仿佛在守护着什么最珍贵的东西,像是在山崩的压力面前,巍然不倒的英雄。
对于上《时代杂志》封面这件事,林源早已不感到狂喜了。
因为这种对其他明星来说是至高褒奖的事,他已经经历太多次了。
别说是《时代杂志》的封面,就算是《时代杂志》的年度人物,他都已经做到蝉联了。
因此,林源不知道霉霉拿出这本《时代杂志》的目的是什么。
“这本杂志的封面,我已经上了很多次了,一点都不意外。”林源说道。
霉霉笑着答道:“你翻开看看。”
林源好奇的拿起杂志,翻开第一页,发现是在介绍《大唐英歌》,不少的文字和配图,详细的向观众介绍这部电影。
看来是当成首版信息来介绍了。
林源继续翻,发现第二页也还是《大唐英歌》。
再翻,第三页还是。
一直翻,发现整本都是!
《时代杂志》为了林源的电影,出了专刊?
一个难以置信的念头,闪过了林源的脑中。
第490章 空前绝后的票房?
《时代杂志》的专刊?
这是林源都没想到的待遇。
此时还是纸媒时代,和之后的电子刊物时代,传统严肃媒体的姿态是截然不同的。
在这个时代,像《时代杂志》这样的出版物,第一看重的是什么?
绝不是销量,而是话语权。
《时代杂志》的最高追求,就是紧跟时事热点,然后在第一时间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个声音必须被同行认可转引,必须被大众接纳。
这样才能起到控制话语权,进而控制民众的思想。
比起话语权,销量什么的真不重要。
所以在这个纸媒时代,《时代杂志》还是高高在上的精英姿态,一副教化万民的模样,尽力保持着自己的逼格,而不会因为某个明星特别火,就迎合粉丝的喜好跪舔。
甚至某个明星如果红的不够名正言顺,反而是《时代杂志》这类出版物最喜欢的靶子。
把那些只有热度,却经不起推敲的“大明星”,放在公众面前拷打,反而是更能树立权威的事。
而《时代杂志》,却在今天疯狂的追捧林源,在日常发行刊中上一个封面,写一篇报道还嫌不够,甚至直接出了专刊。
《时代杂志》的CEO凯恩.索托斯固然和林源关系很不错,也来参加了《大唐英歌》的首映礼,但想要出专刊这种事,却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决定的。
因为这相当于,用整个《时代杂志》过去几十年累积起来的所有信用和荣誉,在给林源背书!
以往能够获得《时代杂志》出专刊待遇的,寥寥无几,可以简单列举几个例子:
1950年,新中国建立一周年专刊,这个不多说,意义有多重大懂的都懂。
1975年,纪念越战结束专刊。对于美国来说,二战后最受关注,对国内冲击影响最大的战争,就是越南战争了。无数的文化作品,从各个角度探讨了这场战争,可见其重要性:《第一滴血》,《阿甘正传》……
1981年,摇滚文化专刊。摇滚音乐,在欧美流行文化中的基石地位不必赘述,在这本专刊中,系统的探讨回顾了:猫王,查克.贝里,约翰.列侬,大卫.鲍伊,小理查德,吉米.亨德里克斯,巴迪.霍利,米克.贾格尔……等一系列摇滚巨星。
上述的几个例子,已经足够证明,什么样的重量级,以及影响力才能让《时代杂志》出专刊。
但是今天,林源获得了同样的待遇。
这意味着,在《时代杂志》看来,林源划时代的影响力,已经足以和上述历史事件以及文化潮流,放在一起比较和讨论了。
这怎么不是在拿《时代杂志》过去几十年累积起来的所有信用和荣誉,在给林源背书?
万一大众普遍提出质疑,认为《时代杂志》为了追捧林源,连脸都不要了,必然会动摇这本北美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刊物基石。
《时代杂志》敢这么做,只能说明是看到了舆论的风向,知道自己这么做,绝不会引来非议。
“大家看到这本专刊,反响还好吗?”林源虽然知道应该不会有问题,但还是问道。
“反响好不好,可以看销量。你猜猜这本专刊的销量有多少?”霉霉笑着问道。
“一百万册?”
时代杂志发布的专刊太少了,林源也不知道要怎么猜数量,他只能随口说了一个数。
一百万册,就是《时代杂志》日常发行刊的销量水平。
一本《时代杂志》周刊的价格,换算成人民币大约是90元,一百万册就是9000万人民币的收入,相当不少了。
霉霉笑着说出了一个数字:“一千二百万册!”
听到这个数据,林源简直不敢相信。
虽然他心中,也有想过可能会比一百万册的正常销量多,但也不过就是多个两倍,三倍就很离谱了。
但多十几倍,简直就是天荒夜谈,比故事还要更夸张,太不合理了。
“怎么可能这么多?”林源问道。
“《大唐英歌》首映场之后,口碑就彻底的炸裂了,甚至超越了你过往的所有电影。看过电影的人,都在疯狂的讨论电影中波澜状况的战争场面,古代大唐盛世的繁华,以及你贡献了影史中最惊险的两段动作戏。
导致电影票完全脱销,排片率给到了史无前例的62%,都依然一票难求。”霉霉说道。
林源点点头,他也没想到北美院线的排片率这么高,但这和专刊卖一千二百万册有什么关系?
“买不到电影票的观众,只能先买一本专刊解解馋。看过电影的观众,更是要买一本专刊收藏,于是专刊也脱销了。”霉霉笑着继续说道:
“原本《时代杂志》已经很大胆了,预先印刷了300万册,但没想到瞬间就被抢空了。
想要加印,可出版社的印刷产能完全跟不上,不得临时下单给北美好多家印刷厂,但依旧来不及。这一千二百万册的销量中,一大半是还未交付的预定单。”
“真是没想到,《时代杂志》这一波应该也是赚翻了。”林源答道。
一千二百万册,将近1.5亿美元的销售额,足以让《时代杂志》大赚一笔。
更重要的是,几乎相当于北美每七个家庭,就有一个买了专刊。
这绝对是国民级的销量,足以证明林源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恭喜你,你现在已经成为了美国的文化符号之一,再经历一些时间的沉淀,就可以变成文化图腾了。”霉霉笑着说道。
林源无可奈何的笑笑,他知道霉霉说的是实话,但是有点荒谬:
“我一个华人,拍摄的是发生中国古代大唐时期的电影,竟然爬上了影响力和口碑的巅峰,被认为是美国的文化符号?”
“哈哈哈,别想那么多,你在世界各国就是这么吃香。别说美国了,和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韩国,日本,不同样把你当成是自己人吗?甚至连一度极为排外的印度,都默默的把你捧到了难以想象的位置。”霉霉说道。
“印度?”林源不解道。
“你不知道你现在在印度的影响力有多大吗?这次《大唐英歌》在印度的票房,我一会儿告诉你。
只说我们的专机要直飞西隆机场时,原本因为天气原因,可供降落的时间窗口很窄,很难获得通道许可。
但当机场方面知道是你要来时,他们甚至不惜拒绝了本国两个部长,也要把飞行通道留给你。
我都不敢想象你在印度竟然这么有影响力了。”霉霉说道。
听到霉霉的话,林源想了想,也许有他的电影的功劳,也有穆克什.安巴尼这位盟友的助力。
但不管怎么说,他现在在印度,也已经是极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了。
“希望我的影响力真的有用,因为今天我们就要前往印度去拍戏了,否则我还真是相当的不放心。”林源说道。
林源去过印度,德里和孟买这样的大都市,都依旧脏乱差,治安尤其令人担忧。
特别是贫民窟小女孩阿玛娅的妈妈,在光天化日下遭受不幸的事,给林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次林源前往更加偏远的乞拉朋齐拍摄,还带着霉霉和GAKKI酱这两位美女,肯定是有所担忧的。
但好在乞拉朋齐所在的梅加拉亚邦,人口主要以卡西族为主。
卡西族多半信仰原始宗教和基督教,而不是印度教,那就令人放心许多了。
关于印度教和强女干的关系,再次就不展开细说了,只要知道强相关即可。
但无论如何,林源和剧组来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拍戏,如果他真的有足够的影响力,必然会感到安心许多。
对于林源的回答,霉霉笑着说道:“完全不用担心,克林.伊斯特伍德导演已经在那儿,借着你的名义四处行事了,你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有多好用。”
林源也不再纠结这个问题,继续问道:“还有什么要和我分享的吗?”
霉霉说道:“还有两点值得一提的,你有关注《大唐英歌》的IMDB评分吗?”
听到霉霉的话,林源有些羞愧:打开一个网页就能看到的,可是他这两天忙着陪不同的女人,愣是没空看一眼。
他回答道:“最近有点忙,所以还没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霉霉也不戳破,笑着答道:“恭喜你,再创IMDB评分新高。现在的分数高达9.6分!”
这一评分超越了《谍战之王》创下的9.3分,创下了一个可能再也无法被超越的成绩。
9.6分要怎么超过啊?已经几乎没有更高的空间了。
林源也笑着回答道:“看来大家都很喜爱,不过这么高的评分,也许就是我自己都难以逾越的巅峰了。”
霉霉继续说道:“另外一件值的说的事,就是因为电影的热播,大量的观众对电影中展现出来的中华文化,以及旅游景点充满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