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119节

  在他看来,天大的事也只要躲一阵就过去了。但他的“朋友”们,似乎不这样想。

  南风喝了一会儿酒,昏昏沉沉到下午2点多,门口忽然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一向混不吝的他,心里也有些慌了。

  南风蹑手蹑脚地来到酒吧门口,顺着门缝往出去,结果正和顺着门缝往里面看的另一个人看了个对眼。

  门口的敲门声更猛烈了,并且伴随着喊叫声:“大伙,里面有人!就是南风,我看到他那部大胡子了!开门!汉奸!开门!”

  更多的人鼓噪起来,都是年轻的声音:“汉奸!开门!汉奸!滚出来!”听动静至少也有二三十人。

  南风知道这些都是附近的年轻人们,不少人估计还是自己这里的熟客。他们成天看着酒吧讲座上那些人慷慨激扬、为民请命的模样,还真以为是些“真正的知识分子”。

  结果呢?嘴巴上都是主义,肚子里全是生意!

  南风只能庆幸大学生已经放假了,不然自己酒吧门口聚集的人员数量估计要翻几番。

  现在出去肯定要挨顿揍,南风也没有这么傻。酒吧大门为了防醉酒闹事加固过,这些人又不是真有破门槌,只要自己不开,那谁也拿自己没办法。

  门口的人群闹腾了一会,见南风装死狗不露面,也没了兴致,就要散去。南风不禁松了口气……

  但是很快又有人在敲门,不过声音与之前不同,显得非常沉稳,然后就是一个例行公事的声音传来:“有人在吗?请马上开门,我们是警察。”

  南风吓了一大跳,心想自己这点事情怎么也至于惹警方上门啊,该不会是骗子吧?于是又顺着门缝向外望去,果然是两个帽子叔叔,后面隐隐约约好像还有摄像机的镜头……

  南风知道躲不过去了,心想这也算是送上门的成名机会,自己要是“因言获罪”,那也算给NED交了投名状了。

  于是把心一横,咬着牙开了酒吧的大门午后的阳光刺得他的眼睛有点疼,他伸手挡了一下,看着眼前的几个大盖帽和他们身后跃跃欲试的媒体记者,鼓足一生的勇气大声喊道:

  “你们没有权力抓我,我是公民,我享有言论自……”

  没等他喊完,一个大盖帽就打断他道:“谁说抓你了?你就是‘方块酒吧’的老板南风?”

  南风:“……嗯!?”愣在原地。

  大盖帽道:“是,还是不是?”

  南风道:“……是。”

  大盖帽拿出一张纸在他面前晃了一下,道:“我们是扫黄打非办的。有人举报你的酒吧涉嫌销售非法涩情音像制品,请你配合调查。”

  南风脑子“嗡”的一下就炸了,还没等他组织好语言,另外几个大盖帽就鱼贯进入酒吧。

  这时候记者也瞅准机会把话筒塞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道:

  “南风先生,请问您和方老师等人为什么昨天突然退出直播?”

  “南风先生,请问您收了‘燕京春天’基金会多少钱?”

  “南风先生,请问那个‘卡尔森’先生的全名是什么?”

  大盖帽显然没有阻挡记者的意思,反而让到一边。但是南风的注意力显然不在回答这些问题上,反而时不时焦急地往酒吧里张望。

  但是花城的记者显然博采众家之长,尤其是港岛记者的精华,总会问出一个让人破防的问题:“南风先生,有人说您在哈尔滨求学期间,曾经因为性骚扰女生被司法警告过,请问是真的吗?”

  南风当场就崩了,怒骂道:“说直播就说直播,十几年前的事有什么好提的?痴线啊……”

  这时酒吧里传出一句令他绝望的话:“找到了!酒柜后面有暗格!”

  没一会儿,几个大盖帽就抱着三个颇为沉重的纸箱子走出来了,当着记者的面,从里面拿出一张封面极端暴露的碟片晃了晃,然后对南风道:“这也在酒吧的营业范围内吗?看来你需要跟我们回去进行进一步调查了。”

  南风绝望不是没有来由的。这是他酒吧的另一条生财之道一张碟片10到20块钱,进货成本才2块多,暴利程度堪比卖酒。他的酒吧名为“方块”,LOGO是一个“凸”字和一个“凹”字上下拼合成的方形,性暗示的意味非常明显。

  在他的世界观里,“性”和“权力”就是一切的源泉!

  如果是因为质疑了张潮进去了,他也算“死得其所”,以后也算有资本可以通过NED下面的基金会运作,去美国大学做个访问学者什么的。

  但是因为卖黄碟进去了,名声可就彻底臭了,那谁还理自己啊!

  望着眼前的大盖帽和记者,还有周围一大群面露鄙夷之色、拿着相机或者手机在拍照的年轻人,南风只觉得眼前一黑……

  等坐到铁椅子上,他才清醒一点,连声道:“我交代!我全都交代!叫我写文章的刘主任,全名叫做……”

  大盖帽都无奈了,打断道:“这和我们无关,你先交代碟片的事,从谁那儿进的货,卖了多久了……”

  南风卖黄碟的新闻,很快登上了当天各大电视台的晚间新闻,而最早掀起这场风暴的莲岳,躲在厦门的家中,着急又惊慌地反复拨打一个号码。

  他的妻子下班回到家里,看到老公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气就不打一处来,呵斥道:“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找那个什么马成,有用吗?人家早就躲了!”

  莲岳喃喃道:“不会的,不会的,马主编告诉我他有办法让我去日本避避风头。还会给我一笔安家费……”

  妻子冷笑道:“他连上面给你的钱都吃了,你还指望他能帮你躲去日本?人家是堂堂报社主编,有身份、有地位、有人脉,就是吃准了你没胆子、没出息!”

  莲岳听到妻子的话,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双目圆睁道:“老王八蛋!他不就不怕我揭他的老底!”

  妻子依旧不阴不阳地道:“你要是真敢揭,那还算个男人……”

  莲岳阴笑道:“现在有人骂我是汉奸我让他们看看,谁才是真正的汉奸!”说罢,就起身回了自己的书房。

  深夜,不少熬夜的网友忽然发现沉寂了好几天的莲岳博客忽然更新了,标题是:《记马成老师两三事》。

  文章并没有直接提到张潮一事,而是从初识马成开始娓娓道来:

  【我与马成老师相识是在四年前,彼时他还是XX报的主编。在我印象里,他是一位温厚、博学的长者……】

  【马成老师在2002年受报社派遣,前往日本交流访问。回来以后,他向我讲述了他在日本的见闻和经历。在他的描述中,日本是全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干净、最文明、最讲礼仪的国度……】

  【他在交流访问期间,特地去著名的“痉国神厕”参拜了一番,大赞那里环境清幽,民众前去祭拜是为了和平,而不是为战犯招魂……】

  【在马成老师的影响下,我也开始热爱上了那里的文化和环境……】

  【这次质疑张潮,是马成老师特意到厦门来找我,和我深谈了一次……】

  文章发出以后,再次震撼了舆论界。

  其实马成老师亲日在圈里也不是什么秘密,还出了好几本相关的书籍。只是这些书都是拿人家的经费出版的,没什么销量,所以他说了什么出格的话,那都是“茶壶里的风暴”。

  之前大家对这个“马主编”具体是谁还不太确定,现在可真是目标明确了!没过几天,马成在回家的路上,被几个蹲守了许久的大汉套上麻袋,揍了一顿。

  而XX报,也很快做出反应,立刻就让他提前退休了……

  ……

  看着国内的纷纷扰扰,方老师都摸了一把冷汗。不过这些和他就没有关系了,他现在已经在飞往美国的飞机上,就要降落在洛杉矶的机场。

  只要办了入境手续,往位于圣地亚哥的别墅里一躲,再过几年,自己又是一条好汉!

  可他不知道的是,在机场大厅里,有几位“不速之客”,也在等他的到来……

第221章 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

  方老师对自己能全身而退还是比较有信心的,甚至觉得只要身在美国,就可以在自己的“新莽原网”上继续向张潮开炮这口气自己无论如何是咽不下去的。

  飞机穿过云层,透过舷窗,可以清晰地看到洛杉矶独特的山脉、海洋、沙漠并存的地貌,以及市中心高耸的塔楼、郊区像地毯般排开的独立屋。

  如果降得再低一些,视野再好一些,甚至可以看到著名的HOLLYWOOD标志牌。

  空姐也开始提醒乘客飞机很快就要降落,请收拾好行李、收起桌板,并开始给有需要的外国乘客分发报关表格。

  方老师看到空姐拿着表格向自己走来,摆了摆手,用英语轻声说一句:“我有绿卡。”然后就矜持地不再说话。

  空姐闻言微笑地向他点了点头,身边的其他中国旅客也向方老师投去了羡慕的眼光,这年头有一张美国绿卡还是非常让国人羡慕的。

  方老师开始闭目养神,似无所觉,但是背却挺得更直了一些。

  但是这时候侧后方却有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传来:“神气什么呀?当汉奸暴露了就溜来美国,有种别跑啊!”

  方老师差点被怼得破防,但是人家也没指名道姓,他也不想在落地前惹出什么是非,索性装作没有听见。

  幸好对方也只是咕哝一下就不说话了。

  又过了好一会儿,方老师只觉得自己屁股在座位上重重颠了几下,知道飞机安全降落在跑道上了。他才缓缓睁开眼,徐徐吐出一口气。

  从机舱出来,方老师拎着行李,跟着人群走了一会儿,就看到入境大厅的通道分成了两边,他自然走的是Citizen通道,与其他黑头发的同胞分道扬镳。

  这时候方老师才微微侧头,瞥向另一边的人流,想看清楚刚刚骂自己的是什么人

  是那个秃了顶、大腹便便的中年人?不像。这种人一看就是蝇营狗苟之辈,怎么会关心国内文化圈的事。

  是那个戴着棒球帽、穿着科比球衣的小伙子?也不像。这种年轻人精神空虚,眼里只有明星,哪里会认得自己。

  是那个穿着西装、一脸拘谨的业务员?更不像。这分明就是第一次来美国的土鳖,满脑子还在复习英语单词,哪里顾得上讽刺自己。

  那是谁呢?

  “嘿,姓方内孙子,别瞅了,你爷爷我在这!”一个穿着T恤、其貌不扬的年轻人朝他扬了扬脑袋,接着道:“记着你爷爷我这张脸,打击报复的时候别认错喽!”

  被对方这么一喝,方老师反而不敢细看了。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低着头,匆匆进了入境通道。当面与人冲突向来不是自己的强项,回头网上骂死他。

  排队等了一小会儿,就轮到方老师了递交证件,边检人员检查无误后,闸机打开,往前再走一步,就算是正式踏上美国的土地了。

  这时候方老师才感到自由和放松。

  “嗯?这几个人是谁?”方老师只见好几个人,有男有女,有穿职业装、有穿制服的,目标明确地直奔自己而来,神经一下子就绷紧了。

  在短短几秒时间里,方老师把自己在美国的所有事情都过了一遍脑子,确定没有违法之举,才略微放心一点。

  这时,几人已经来到他的面前,其中两个男人掏出证件在他面前一晃,上面赫然是“OGE”三个大写字母,并说道:“我们是联邦政府道德办公室(Office of Government Ethics)探员霍奇,他是探员特纳。”

  方老师虽然在美国生活工作多年,对OGE却很陌生,于是问道:“我能知道你们的来意吗?”

  探员霍奇道:“你认识这个人吗?”随即拿出了一张照片。

  方老师一看,呼吸顿时有点急促,但是仍然强装镇定地点了点头,说道:“这位是卡尔森先生,我们在燕京见过。”

  两个探员互相确认地对视了一眼,然后探员霍奇道:“卡尔森涉嫌诈骗联邦对外援助基金。根据记录显示,有许多资金流向了你,所以需要你配合我们调查。”

  方老师顿时就慌了,连忙道:“卡尔森先生是允诺了资助我成立一个基金会,但是这件事还没有开始办啊……我没有拿到什么钱。”

  探员特纳道:“这些情况,还是到我们的办公室说清楚吧。”

  方老师强迫自己镇定下来,道:“那我能先回一趟家里,拿些东西吗?还有,我要申请和我的律师一起接受询问。”

  探员特纳道:“当然可以,这是你的权利。你可以马上给你的律师打电话。不过你购买圣地亚哥住所的资金同样涉案,已经被暂时查封了,你只可以回去拿一些必要的衣物和生活用品,而且必须在我们的监督下进行。”

  这时走另一个通道的中国旅客也陆续通过了入境检查,看到他被拦在这里,纷纷好奇地开始驻足围观,不少人都拿出相机和手机开始拍摄。

  方老师此刻才真正慌了神,圣地亚哥的房子虽然不大,但却是他目前在美国唯一的住处,也是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心血所在,如果被没收了,那自己与丧家之犬无异了。

  这时两个探员后面的人也走了上来,其中一个化着精致的白人精英妆的女人递给他一个文件夹,然后道:“方先生你好,我是兰登书屋的律师凯瑟琳。兰登书屋认为您对张潮先生的诽谤,严重影响了兰登书屋的商誉,损害了兰登书屋的利益,因此将会对你提起诉讼。”

  另一个西装男也走了上来,同样递给他一个文件夹然后道:“我是Simon&Schuster的律师豪特。张潮先生是Simon&Schuster重要作者和合作伙伴,你指控他作品有‘代笔者’,同样严重影响了Simon&Schuster的利益,我们也将对你提起诉讼。”

  方老师怒道:“我的文章是用中文发的!和你们在美国卖书有什么关系?”

  这时候刚刚被他看不起的那个西装“土鳖业务员”,上前递给他一张名片,用流利的英文道:“方老师你好,我是张潮先生的代理律师徐超,有中美两国的律师牌照。能在飞机上碰到你真是太巧了,这样我就不用特意去找你了。张潮先生委托我在美国对你提起个人名誉权的诉讼。”

  这时律师凯瑟琳道:“我们专门调查过,你发表文章并同时是创始人的‘新莽原网’,服务器就在美国,所以和你使用什么语言发表没有关系。”

  律师豪特道:“Simon&Schuster在美国读者当中享有崇高的声誉,对经由Simon&Schuster筛选的作者的信任是我们销量的基石。你的无端指控,动摇了这个基石,Simon&Schuster不得不选择用法律来维护利益。”

  方老师如坠冰窟。他知道在美国只要被大公司的讼棍缠住了,哪怕不死也要脱层皮。光是漫长的取证、谈判和诉讼流程,就足以耗光他的精力和财力。

  何况还有OGE的调查……虽然他确实没拿什么钱,有信心证明清白,但偏偏这项调查是和两大书商和张潮个人对自己的诉讼是配套的,一不小心就会陷入顾此失彼的窘境。

  请一个能应付这种情况的大律师,价格绝不是自己目前能承担得起的。

  这时那个毒舌的 T恤青年拍掌笑道:“溜到美国也不管用咯!”

  张潮在国内紧锣密鼓地筹备“三晋风流”专题片和“新理念作文大赛”复赛的事,直到接到徐超的电话才知道方老师竟然在美国出了这么狗血的事。

  不过他对方老师是毫无同情的,因为如果自己没能证明了所谓的“代笔者”不存在,甚至声誉毁于一旦,那兰登书屋和Simon&Schuster的两个律师,就是为自己准备的了。

  早在6月“代笔门”刚刚出现国内外联动的苗头时,法学出身的双学涛就专门提醒过他一定要注意美国两家合作出版社方面的法律风险。

首节上一节119/2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