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潮一旦用出这些惯用的伎俩,他已经想好了几十种办法把张潮逼到死角,给他打上“包庇同谋”的标签。
但是所有的构思当中,都没有张潮大大方方、坦坦荡荡承认确实有不公发生的选项。
林志恩有些慌,近乎于本能地追问了一句:“没有其他解释了吗?”
张潮有些奇怪地问道:“不公平就是不公平,有什么好解释的?我们没把香港的初赛办好,挨骂不是应该的?靓坤都说过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
知识分子总不能连古惑仔的担当都没有吧?”
“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张潮是用粤语说出来的,他在酒店房间里练习了上百遍,终于能做到字正腔圆。
这句话出口,效果奇佳。不仅摆明了态度,而且不失幽默,让不少观看直播的香港人都一边笑,一边点头。
林志恩脑子开始宕机了,他下意识地翻了翻自己的手卡,不知道下一步该问哪一张上的问题。
张潮从林志恩开始作妖,就把之前准备的很多内容都放弃了,包括向公众解释出现资源集中在BAND1学校这个现象的原因。
因为他想明白了,个中缘由其实每个关注过事件的香港市民都能猜的八九不离十,无非就是社会分层、资源择优倾斜那一套,早就见怪不怪了。
所以与其长篇大论地解释原因,不如爽爽快快地承认错误、担起责任。大家是想从张潮的回答中,获得情绪上的安抚,如果张潮后面还能提出好的弥补方案,那么风波也就过去了。
有些问题,看起来复杂,是因为总想逃避责任。这次的事情虽然是潘要明弄出来的,但张潮却主动把黑锅背了,以后只要潘要明还要这张老脸,那张潮在香港要做什么事,他这个头衔多得一张名片塞不下的文坛大佬,基本都要鞍前马后地给张潮办好。
直到双方都觉得彼此的人情还清了为止。张潮想来想去,发现自己这个黑锅背得妙,因为人人都能看出来自己是主动接锅,反而没有人会真的觉得是他的责任。
关键是这黑锅几乎不会对他造成任何实际损失,无非就是一点差旅费和一块物有所值的田黄石。
“好啊,好啊!”金镛在自己的办公室内,对着电视连声赞叹。然后又转身对潘要明道:“你看这个张潮,处理方法就比你好得多嘛。”
潘要明老脸一红,小声说道:“我也不知道现场临时换了主持人。”
金镛道:“换的好,换的好。要是按你和TVB那边沟通的那样,把问题问得扭扭捏捏、吞吞吐吐,市民又不是傻瓜。群众的眼……”说了半句,又吞回去了。
潘要明有些狐疑地道:“直接承认,不会让舆论影响更坏吗?”
金镛道:“事情做错了,就要承认。不承认,就永远是你的弱点。你之前老是想捂住错误,内部消化、内部解决,结果呢?还不是被人捅了出去。
张潮这一招,是‘以拙破巧’‘以直通曲’!”
潘要明这才恍然大悟,脱口而出:“‘珍珑棋局’!”。
金镛闻言,差点就喜上眉梢,但终究是几十年的养气功夫深厚,克制住了情绪波动,勉强“八风不动”,只是微微颔首。
“珍珑棋局”是金镛小说《天龙八部》里,由逍遥派掌门无崖子所创立的一局残棋。此棋劫中有劫,既有共活,又有长生,或反扑或收气,花五聚六,复杂无比。
无崖子创立“珍珑棋局”几十年,没有一个棋道高手可以破解。最后却让不懂围棋的虚竹,闭着眼睛胡乱填子后破解。原来要破此局,只能先“自毁”一块好棋,方能盘活局面,另寻胜机。
虽然现实中的围棋没有“珍珑棋局”,但是张潮的应对策略确实与虚竹有相似之处。
这时现场的张潮冷冷地对林志恩道:“您似乎不满意我的回应。”
林志恩意识到自己失态了,于是勉强挤出一个笑容道:“怎么可能!你很坦白,这点上确实让人赞赏。那你怎么看待这些通过不公平的手段获得复赛权的学生呢?
他们还有资格去沪上参加复赛吗?”
张潮听完问题,身体忽然往林志恩的方向微微一倾,盯着林志恩的眼睛道:“你在混淆视听?”
林志恩看着张潮凌厉的眼神,心中又是一慌,勉强道:“我说的哪里有错?他们不就是……”
张潮立刻打断林志恩的话,一字一顿、掷地有声地道:“犯错的是我们这群组织者,这些学生在主观上没有任何依靠不公平手段获得复赛资格的意图。
不是‘他们通过不公平的手段’,而是‘我们使用了不公平的方法’。错在大人,孩子是无辜的!他们当然有资格参加复赛!”
电视机前的观众,又纷纷点头,再次对张潮的观感大为改善。
林志恩语塞难应。按照常理,他这时候应该问的问题,要么是“你怎么确保复赛的公平性”,要么是“你怎么补偿其他没有获得辅导的学生”。
但这等于给张潮传了一个助攻,他肯定准备充分,当然不能自投罗网。
林志恩深吸一口气,忽然余光瞥见台下的编导工作位上,站了好几个黑黢黢的人影,不出意外应该是TVB的高层,其中更有一个令他心惊胆战的红色身影。
其实香港的电视台不是不能容忍主持人自由发挥,甚至让嘉宾难堪只要有节目效果、有收视率,电视台的形象又不会受损,那即使有人要开除自己,肯定也有为自己讲情的声音。
但是反过来,电视台高层就绝对不会容忍了,等下插入广告、中断直播都有可能。
林志恩把心一横,语带嘲笑地道:“张潮先生,虽然你自诩是一个知识分子、文化人,但是我严重怀疑你的私德有问题。
说实话,我很担心香港和台岛的青少年如果以你为榜样,会不会导致文化良心的沦丧与个人修养的滑坡!”
第232章 混乱的现场
张潮闻言都是一惊,已经这么不顾体面了吗?抬眼看向主持人林志恩,发现他面目表情都已经略显扭曲,显然这个问题给他的压力也很大。
场边的TVB高层忍不住了,他对身边的导演道:“赶紧切广告,换人。”
但是红色身影的女人却开口道:“不要切。你看张潮,表情完全没慌乱,说明这个问题不会影响他的发挥。现在切,只会让大众觉得TVB在包庇张潮,反而对他不利。
不管那个林志恩今天发了什么癫,只要他还在TVB的聚光灯下,他都代表我们电视台。”
导演不知所措,一会看看高层,一会又看看女人。最终还是高层叹了一口气,道:“听阿姐的。”
在TVB能被叫做“阿姐”的,当然只有资深主持汪明全。年近60的她,是TVB大型节目的“御用司仪”,影响力非同小可,不是高层,胜似高层。
张潮略微一沉思,微笑地道:“你大可以说的更具体一点。”
林志恩面无表情地道:“身为一个作家,你不仅与内地诸多文坛前辈发生冲突,而且言辞毒辣,丝毫不顾及人伦尊卑,只顾自己逞口舌之快。
你似乎毫不顾忌我们中华文化中的尊老传统,请问你觉得这样的行为,能作为青少年学习的对象吗?”
张潮心想你酝酿了半天,结果就这个?但是旋即想到,对方的这个问题其实是有坑等着自己去踩的。港台作为所谓的传统文化大本营,不少中产阶级家庭的观念还是偏保守、偏传统的。
张潮如果低调地讲“这些都是理念之争,我其实还是很尊敬这些前辈”的套话,那么不仅观众会觉得张潮不够真诚,而且林志恩肯定会拿出一些更具体的细节与自己纠缠,那么今天自己参加这场访谈的目的就偏离了。
但是如果他表现地太过于“嚣张”,说出“挑战传统本来就是成为文学家的一个因素”之类的话,那么不少上了年纪的家长型观众肯定会对自己有意见。
张潮心念电转,立刻反问道:“你说的伦理,是日常生活的敬老爱幼,还是文学观念里的尊卑之别?”
林志恩道:“有区别吗?俗话说‘文如其人’。文学之道,就是为人之道。先学为人,后学做事,这不是常识吗?”
张潮脸上挂上了笑容和我讨论文学?从容地说道:“区别很大。你能说出这番话,说明你既不懂文学,更不懂做人。”
林志恩脸上挂不住了,就要出声反驳,但是张潮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而是继续道:“希望你有一个访谈主持人的风度与素质,下面不要打断我的发言。”
说罢不管林志恩青一阵红一阵的脸色,自顾自地道:“‘文如其人’只是普通人对于文学家人品的一种美好想象,就好像‘字如其人’一样。
历史上大奸臣蔡京、秦桧,都是大书法家,但是他们的为人和他们的字迹毫无关联。至于人品很坏的文学家,更是数不胜数
甚至就连杜甫、辛弃疾这样流传千古的大诗人,如果详细考察他们的私德,也有很多瑕疵。我们学了他们的诗歌,是不是也会变得偏激、酗酒,以及贪污、好色?
不止文学家这样,科学家也不例外。牛顿心胸狭窄,培根穷奢极欲,爱迪生自私自利……那我们今天被电灯光照了,是不是也变得和爱迪生一样?”
林志恩显然对这些都不甚了了,张潮这么一说,不知道如何反驳,只能勉强道:“这些大师都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我们只享用他们的成果,不会受他们的影响。
但是张潮你是一个活生生的榜样,你从来不考虑自己和老前辈屡屡冲突,对青少年会起多么坏的负面作用吗?”
张潮道:“你听过维特根斯坦说过的这么一句话吗「一个人所写的东西的伟大,依赖于他所写的其它东西,和他所做的其它事情。」”
林志恩一脸茫然地摇摇头。张潮轻轻嗤笑一声,才接着说道:“我不敢说我写的东西能称之为‘伟大’,我也不会说那些攻击性极强的文字不是出自我的本心。
同时,我也不想在这短短的节目当中为自己申辩任何理由。我确实和那些‘老前辈’冲突了不止一次,而且我可以很笃定地告诉大家,我一次也没有输。”
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有些哗然,张潮这么坦白地承认自己的“攻击性”和“战果”,颇为出乎意料。不少正在看电视的香港家长眉头都皱紧了。
他们毕竟对大陆的资讯接触的少,也几乎没有什么人关注过张潮之前的几次“冲突”的前因后果,所以下意识地认为张潮确实有点叛逆青年的样子。
林志恩心中一喜,他给张潮挖了两个坑,张潮终于跳了其中一个。于是忙不迭地讥笑道:“看来你很骄傲!”
张潮面色不变,对着镜头说道:“我确实很骄傲。但是我不是为了自己没有输骄傲,我是为了我们大陆文学世界的广阔和包容性而骄傲。
我之所以说‘文学世界’,不说‘文坛’‘文学圈’,是因为‘文坛’‘文学圈’往往只包括作家群体,忽略了其他参与者,不是一个完整的文学生态。
所以尽管有很多所谓的‘前辈’对我的存在很不满意,我多次也算是‘死里逃生’。但是每一次,我也受到很多前辈的支持与帮助,哪一次,我都不是孤军奋战。
更重要的是,我还得到很多书迷的支持,让我始终有底气,与施加在我身上的质疑做反抗。一个足够宽广的文学市场与艺术环境,即使消沉了一阵,但也足以支撑我这样的一个年轻作家走到今天。
实际上,我并不是近几年来第一批取得成功的大陆作家。在我之前,还有韩涵、小四等人。虽然我们风格完全不同,但是即使取得很低比例的读者认可,我们也可以在文学这条路上走下去。
我的骄傲,是为拥有这样一个文学世界而骄傲,不是因为我和人吵架吵赢了骄傲,那没有什么可骄傲的。回到维特根斯坦的那句话
‘冲突’是构成我文学生命的一个部分,也许它不是不可或缺的,但既然已经存在了,我会接纳它,并不以此为荣,更不会以此为耻。
但是,能够定义这些‘冲突’价值的,是我其他文学作品取得的成绩,以及我做的其他事情收获的评价。
现在,我来香港,不是为了亲近谁,又或打压谁,我就是希望香港热爱文学的青少年,能去接触,甚至拥抱一个更广阔的文学世界。
至于我个人值不值得学习,很重要吗?各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家教这么没有信心吗,觉得自己孩子看了几眼我的作品,就会变得目无尊长?”
张潮借着林志恩的问题,强行拉升了话题的高度,没有为自己的人品辩解,而是向观众展示他的见识,也向所有香港的文学青年展示一个更具有可能性的未来。
至于个人的人品如何,在这样的宏大叙事面前,变得有些微不足道。
林志恩被说得哑口无言。他所有的准备都落在了张潮的自我辩解上,没有想到张潮对此完全无所谓,有点任人评断的意思,偏偏看情况还很成功。
台下的TVB高层终于松了一口气,开玩笑道:“节目效果好像还不错?可能也只有这么具有攻击性的话题,才能把更好的张潮激发出来。”
但是汪明全反而皱起眉头,对导演说:“随时做好切广告的准备。”
台下的众人都十分诧异,张潮不是都完美应对了吗,怎么还要换人?
汪明全冷笑道:“我不知道林志恩为什么发癫。但是他既然已经这么做了,说明他做好了下台即被辞退的准备。现在局面已经对他很不利了,很难讲他没有准备一些鱼死网破的东西。”
果然,林志恩在台上道:“张潮先生果然是伶牙俐齿。但是你的私德,不止有与前辈冲突一项。据我所知,你还利用自己畅销书作家和编剧的身份,潜规则电影新人。”
一边说着,一边从桌上翻起一张足有A4纸大小的大卡片,上面正是他和宋嘉逛街的照片。那时候宋嘉还没有现在的名气,张潮也没有频频上电视曝光,所以两人都没有遮掩自己的脸,被照得一清二楚。
其实张潮和宋嘉的关系在大陆的文学圈和传媒界都不是什么秘密,只是要么出于和张潮的良好关系主动不报道,或者被压下来了;要么出于文化人奇怪的廉耻心,哪怕斗得再狠也不拿这个说事。所以没有人拿到台面上来。
张潮也不知道林志恩从哪儿弄到的这种照片,一时间也有点懵圈。
林志恩颇有点小人得志地说道:“这位是宋嘉小姐吧?据影视业内部人士透露说,她是因为你的推荐,才获得了电影《少年如你》里卫莱这个角色,甚至你还专门为她加了戏。后来你们就开始拍拖了。
请问,一个作家,利用自己手里的权力,让籍籍无名的小演员投怀送抱,你怎么解释?……”
这句话都还没有说完,全世界最热爱明星八卦的香港市民就开始翘首以盼。如果说前面的访谈攻防只是看个热闹,现在这个花边新闻,才挠到了他们的痒处。
作家潜规则女明星金镛当年都没成功过的事,张潮成功了?那一定要睇一睇。
没想到这时候直播画面突然被切走,一则广告强势插播进来“位元堂养阴丸,好似太阳温暖……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当然不是06年的广告,只是突然想到《破坏之王》了而已)、
“DIU~~~~~”电视机前一片粤韵风华。
而TVB的现场则乱做一团,现场的TVB高层和导演、场务,齐齐上前,把已经近乎于疯狂的林志恩深深从台上拉了下去。
“阿姐”汪明全走到张潮面前,用国语真诚地道歉道:“张潮先生,我是汪明全。我代表电视台向你致以深深的歉意。现场主持人出现这种状况,绝非我们本意,我们也非常意外。
我们一定会严肃地处理林志恩。接下来的节目,由我来接手主持,不知你可否愿意继续?”汪明全的国语发音不是那种播音员式的标准,但也几乎没有口音,听起来十分舒服。
张潮看着林志恩被许多人连拉带拽地拖进了后台,现场桌歪椅倒,一片狼藉。林志恩最后的嘶吼还在耳边:“张潮,你完了,你完了……”
张潮感慨地道:“其实我从来不想有这么多‘冲突’围绕着自己,但是好像每次我都会成为众矢之的。Liza姐好,我以前看了不少TVB的节目学粤语,很喜欢你的主持风格。如果后面是你来主持,我觉得可以接手。
但是节目结束以后,我希望TVB可以调查清楚,并给我一个解释。这件事,牵涉的绝不止林志恩一个主持人。如果TVB连这些都把控不了,我会非常失望,也会寻求其他的解决办法。”
说罢,伸手和汪明全握了一下。汪明全见张潮态度还算平静,提的要求虽然强硬,但还在合理范围内,心里略微放松了一点,接着道:“等下切回直播,我会对观众讲这属于你的隐私问题,不在本台的访谈范围内。你觉得可以吗?”
张潮惊奇地道:“那怎么行?那不就坐实了我潜规则女演员了吗?”
汪明全劝解道:“香港市民没有长记性的,过几天其他新闻一出,大家都会忘记这一桩。”
张潮摇摇头道:“那不行,我回避了这个问题,宋嘉咋想?”
汪明全诧异道:“宋小姐不是……要不然你说你和她只是普通朋友就好了。”她在演艺圈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见识过多少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像张潮这样多金又有才华的少年郎,和几个贴上来的小明星有几段露水姻缘再正常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