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只要那绿底金字的片头出现在屏幕上,所有的孩子都会屏息凝神,用最高的专注力享受那至为美好的几十分钟。
但是另外一方面,投资《你的名字》以及定期送人去日本参与制作、学习技术,那也是自己真金白银地掏了不少钱,上美厂就这么来“技术交流”,有点自来熟了。
张潮在心理年龄上,也基本过了为情怀买单的阶段了。
“你想什么呢?”王蒙问道。张潮接到《新芽》赵常田的电话的时候,正在王蒙这里做客。他今天专门抽空,给在燕京的几位老师、前辈送请柬,邀请他们参加《你的名字》的首映礼。
张潮就把上美厂要他去上海“技术交流”的事,还有自己的犹豫说了。
王蒙听完以后“哈哈”笑了两声,然后才对张潮说道:“你觉得现在的上美厂,还是‘艺术至上’的那个制片厂吗?”
张潮对其中内幕并不十分了解,好奇道:“这怎么说?”
王蒙道:“现在的上美厂,就是一个重荷难返的衙门。虽然每年还在出产一些动画片,但是本质上它已经衙门化了。你想想看,一个衙门,过来开个会,真就把你的技术学去了?
他们有本事升级技术,早升级完了。你完全可以利用人家的这个邀请,给自己的电影再造造势嘛!”
张潮被王蒙这么一点,也醒悟了过来。这十几年世界动画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最先进的3D动画也面世超过10年了,可是上美厂有半点学习的迹象么?
上世纪80年代,宫崎骏和高勋来中国访问,带着“朝圣”的心情,专门造访了上美厂,还向上美厂赠送了《风之谷》的胶片。
但是上美厂的领导在双方的座谈中,对技术问题完全不感兴趣,而是详详细细地询问了日本动画界的薪酬制度和吉卜力的薪酬制度,以及怎么短平快地制作赚钱的短片等等。
让宫崎骏和高勋彻底地失望了。
所以张潮最后还是同意和上美厂进行“技术交流”,不过不是张潮去上海,而是上美厂派人来燕京。上美厂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就同意了,还发送来了访问清单。
同时这场活动还邀请了媒体参与,起了个高大上的名字潮汐文化&上美厂《你的名字》先期观影暨中国动画动产业技术升级转型研讨会。
时间,就定在《夜宴》首映礼的前一天,9月9日。由于《夜宴》首映时间是9月10日的0点0分,走红毯等活动自然放在9月9日的晚上,所以相当于同期举行,针锋相对的意味极浓。
这下张潮和华宜之间的火药味一下就被嗅觉敏锐的媒体嗅到了。张潮之前不是一直和华宜合作愉快吗,《少年如你》和《悬崖》都又叫好又叫座,大家都以为张潮要和冯晓刚、王晶花组成华宜的“三驾马车”呢。
这友谊的小船怎么说翻就翻?
王仲军本来就已经被《夜宴》的舆论风波搞得焦头烂额,此刻又要出面回应:“我们与张潮之间的合作非常愉快,没有任何问题,研讨会和《夜宴》首映礼安排在同一天,纯属巧合,不要过度联想。”
张潮则保持了一贯的态度,不回应任何有关的问题但这种事不回应,就相当于回应了。大家也就坐实了双方关系确实已经破裂了。
这可是比什么电影首映式更有爆炸性效果的新闻。所以到了9月10日那天,很大一部分媒体的资源,都从《夜宴》首映被分流到了“潮汐文化”与“上美厂”的这次研讨会上。
这对于《夜宴》来说,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一部大片,如果在它上映的第一天不能吸引到绝大部分的文娱媒体资源的话,那对票房来说,就是一个极端危险的信号。
9月10日下午,张潮带领着夏答等“潮汐文化”美术部门的同事,以及上美厂的厂长、导演、动画师的十多个客人,连同三十多家媒体的记者,一起在燕京金逸影城的专场影厅观看了中国版《你的名字》。
当正片的第一个画面出现在银幕上时,影厅里就开始惊呼声不断。虽然预告片已经在媒体和网络上放了十多天了,但是真的亲眼看到,仍然震撼了现场每一个观众毕竟小屏幕的视觉张力是无法和大银幕媲美的。
大家也不是没有看过制作精美的日本动画,宫崎骏在国内也有无数拥趸。但是他那种偏清淡的手绘风,在“第一眼”的观感上,是不如新海城这种强烈的光影对比和色彩调制的。
随后整个故事流畅的叙述节奏、细腻的情感表达,以及对中国场景的唯美再现,一次又一次刷新着上美厂来访人员和现场记者的认识。
“原来动画还可以这么拍……”一个在上美厂工作了30年的老画师,口中喃喃道。
随即他实在忍不住好奇心,不顾动画还在播放,转身问起了身边“潮汐文化”的画师:“为什么刚刚那几帧画面里的水面变化可以那么真实?你们是一副副画的?”
小伙子第一次被这么询问,顿时有些慌乱,看向了两个座位外的张潮。张潮也注意到了,明白是怎么回事,轻轻点了点头。
小伙子这才低声回答道:“当然,不是一副副画。我们是先找到合适的水景……然后用……分解成若干个……接着再用……处理细节……上色我们用的是……然后再用……渲染……”
上美厂的老画师才听了个开头,眼神就开始茫然起来。小伙子口中不时蹦出来的各种中英文术语,还有各种电脑软件名称,他完全理解不了。
只能大概知道想处理出这样细腻的水面光影和纹路变化,在有成本限制的情况下,依靠手工作画几乎不可能,必须大量使用计算机。
他参与过《宝莲灯》的制作,其中有几秒沉香从乐山大佛脚下经过的画面,上美厂专门还专门派人前去乐山取景,反复斟酌,耗费了大量人力,才完美呈现了整个过程。
按照这个小伙子说的,根本不用这么复杂,派人到现场多拍几张照片,放到计算机里处理一下就行了?
但是计算机的成本又是多少呢?
就连上美厂的金厂长都感兴趣了,低声问身边的张潮道:“方便讲一下,这部动画片的制作成本吗?”
张潮犹豫了一下,伸出右手,摊开巴掌,把5个指头都展开来,晃了一下,说道:“5亿……”
金厂长差点没从座椅上跳起来,还好张潮马上补了一句:“……日元。”他才舒了一口气,但是很快反应过来
5亿日元,按2006年的汇率计算,也就是2000多万人民币?这样一部动画,才2000多万?
金厂长又不平衡了。1999年上美厂砸锅卖铁、勒紧裤腰带制作了《宝莲灯》,成本还花了1200多万,而且耗时整整3年。
《你的名字》在日本制作,只花了8个多月、2000多万,从效果来看,和《宝莲灯》简直就是两个时代的产品。
张潮解释道:“原本要不了这么多。因为既要制作中国版,又要制作日本版,所以成本多了近1亿日元……”
金厂长知道不是细问的时候,只能在内心感慨了几句,就继续安静地观影了。
110分钟的电影放完以后,除了张潮以外,现场所有人都久久沉浸在复杂的情绪里,不能自拔。就连参与了制作的“潮汐文化”工作人员也是一样,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完这部电影。
良久,现场响起了掌声,虽然因为只有几十人,并不那么如雷如潮,但却整整响了2分多钟才平息下来。
甚至有感性的女记者哭了出来,不知道是被动画的情节所感动,还是被电影的画面所震撼。
但是大家都确定了一点,这场本来因为只有“潮汐文化”和“上美厂”两个单位参加,而显得有点夸大其词的“中国动画动产业技术升级转型研讨会”,此刻完全落到了实处。
相比于好莱坞动辄上亿美金投资的3D动画技术,新海城的这种制作思路,似乎更加适合今天的中国动画升级、转型。
当然,只有张潮知道没戏!从上一世的经验来看,中国动画最终闯出一条新路,靠的还是3D技术。只不过那要到10年以后了。
但是这并不妨碍张潮在随后的研讨会和记者采访中,把自己这几天“恶补”的《你的名字》的动画制作术语,不要钱一样倒向上美厂众人和记者们。
把所有人都灌得晕乎乎的,仿佛学到了一切,但是好像又什么都不会。这种感觉汇总起来,对张潮和“潮汐文化”就一句话
“这个,就叫做专业!”
不仅再次拉高了全国观众对这部动画电影的期待,也彻底让《夜宴》媒体热度变得不温不火。
王仲军终于控制不住,摔了一个杯子:“你不仁,我不义!张潮,咱们走着瞧!”
第244章 高端的商战,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潮汐文化与上美厂的“梦幻联动”,同时引发了动画、影视行业内外的双重震动。
根据媒体报道出来的内容,业内人士敏锐地发现了张潮似乎从日本引进了一种不依赖手工作画、成本还较低的动作制作技术。
原本大家看预告片,评估这部动画的投入怎么也不会少于3000-4000万元,毕竟是在成本高企的日本制作完成的。
但是最后据说才花了2000多万,还是在制作了中、日双版本的情况下,这就大家对这种动画制作技术的兴趣拉满了。
短短两三天内,张潮就从各种渠道收到了无数邀请,希望也能提前观影。
但是张潮全部都拒绝了,原因很简单,中国版《你的名字》进入了最后的制作阶段广告植入!
这次张潮把寻找植入品牌的机会给了上次在日本一起观影的几大院线负责人,动画本身又在国内引发了这么大的轰动,所以进展格外顺利,很快就敲定了20多个品牌的植入。
每个品牌根据植入位置、品类、时长的不同,支付了20万到50万不等的广告费用,合计超过了600万,这一下就让张潮收回了70%以上的前期投资。
而心痒痒想要提前看到《你的名字》的国内同行,有些甚至忍不住专门飞去日本看了全片,效果就是一看一个不吱声,然后继续通过各种渠道疯狂联系张潮,想要进行合作。
而在普通影迷层面,《你的名字》的爆火,无意中带动了一家网站开始进入大家的视线范围:时光网。
这样的对话悄然出现在QQ群和各种聊天室里
“你们看了《你的名字》预告片了吗?”
“当然看啦!但是好短哦,只有两分钟,张潮GG真小气。”
“嘿嘿,其实预告片不止一部哦。你把这个网址复制到浏览器的地址栏……”
“嗯!?”
“看到了吗?”
“看到了!哇!首页就是!这个时光网好棒!谢谢大虾!”
“谢谢大虾!”
“谢谢GG!”
……
成立于2005年的时光网,在今年并购了互联影库和电影博客,一跃成为web2.0时代最专业的中文电影专门站,有着全网最强大、最全面的影视数据库,拥有超过20万部的电影资料及130万影人资料。
俨然是全球除IMDb之外的第二大影视数据库。
时光网原本是专注于影评、影讯和行业消息的发布,但是《你的名字》的爆火让网站的创始人、CEO侯凯灵机一动,连夜改版网站,将《你的名字》预告片放在了首页最显眼的位置。
仅仅这样当然还不够,时光网还把日本版上映前发布的3部预告片,翻译了字幕以后,一起放在了中国版预告片的下方,一下子引发了病毒式的狂热传播。
毕竟日本那边已经上映了,3部预告片包含了更多的情节和画面,关键是能让如饥似渴的影迷、书迷们看到更多《你的名字》那瑰丽、绚烂的视觉效果。
在短短两天内就把时光网的访问量10万级别干到了百万级别,服务器差点没瘫痪。
毕竟大部分的门户网站,“电影”往往只是娱乐版块下面的一个小分类,还不如明星八卦。要想看到《你的名字》的预告片,至少要点开四五个层级的菜单,哪有时光网在首页这么直白明了。
时光网也正式“破圈”,从过去的小众影迷专业站,逐渐走向大众化的电影资讯站,几乎复制了东方兴“博客中华”的崛起之路。
“潮汐文化”原先给邢思媛打造的高冷炫富人设账号“柒公子”,又来了次火上浇油:
诺大的影厅内,只有一个长发婀娜的女子坐在最黄金的位置上,露出身材比例极好的背影;而巨大的银幕上正播放着灿烂精致的动画场景,不是《你的名字》还有哪部?
配的文字依旧是高冷的凡尔赛味儿:夜晚,东京,温暖的故事,让一个人的影厅并没有更冷。
这倒不是马伯慵他们特意安排的,而是邢思媛突然通过邮件发回来的。正常来说这,这时候她应该在美国上课,谁知道她突然就去了日本,还包下了一整个放映厅。
马伯慵、双学涛对邢大小姐的这一举动也只能报以“ORZ”的表情,然后马上安排美术人员作图、上线。
果然这期博客一更新,“柒公子”的留言板回复直接就爆了,虽然她之前的各种炫富花费比去东京电影院包场更奢靡,但是没有哪次像这样和大众关注的热点榫接得如此紧密。
尤其是“柒公子”开通博客以来,第一次回复了粉丝的提问
「姐姐姐姐,你是包场看的吗?」
「嗯,检票太麻烦了。」
短短一句话,再次刷新了大家对“有钱”这个概念的认识,下面的跟贴飞快地就超过了3000条。
一方面是“原来大小姐也有和普通人一样的爱好啊”,另一方面是“普通人的爱好大小姐爱起来真是不普通啊”。
两种奇妙心理的交织下,“柒公子”的这期博客彻底火了,转发量很快超过了百万。
张潮也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呆愣了半天了以后问道:“老马,邢大小姐的书写完了吗?”
听到这个问题,马伯慵的脸就微微扭曲,作为邢思媛的“文学导师”,每次改起她的小说,他都要呲牙咧嘴好一会儿。
不过他还是老老实实地答道:“已经写完了,正在做最后的修改。出版社也联系好了,就放在长江社。”
张潮满意地点点头道:“加油,争取在10月份就把书给出了。老马,你好好干,这可是个过亿的大生意!”
马伯慵心想张潮怎么最后还开起黄腔了?不过他也没多想,继续捏着鼻子帮“徒弟”修改文稿了。
张潮并没有注意到马伯慵的表情,又问起了双学涛《夜宴》上映这一个星期的情况怎么样了。和华宜的矛盾,张潮在内部只告诉给了双学涛,毕竟双学涛是法律出身,能提供更有建设性的意见。
双学涛道:“《夜宴》首日票房是700万,首周票房是3300万,比市场预估低了近30%。根据测算,到月底淡出院线为止,《夜宴》的票房大概在1.5亿左右。
这比上映前预估的2.3亿票房低了很多。即使算上后期的长尾收益,按照华宜自己公布的1.2亿成本,在《夜宴》这个项目上,他们也要亏3000万到5000万。”
张潮听完不禁“啧”了一声,华宜这下估计真要肉痛了。哪怕《夜宴》这1.2亿成本有虚报的成分,但损失在千万级别以上,也是板上钉钉的事。
自己和“大小王”的梁子也算是结死了。重生以后,他一直奉行的原则就是“就(发生的)事论事”,不因为自己上一世的记忆而提前下是非或者道德判断。
比如华宜公司,至少在他们刚起步的这几年,对国内电影市场的发展做的贡献是正面的。至于七八年甚至十几年后那些糟烂事,那和现在的华宜公司没有关系。
所以一开始张潮还愿意与他们合作。但既然现在对方已经开始下三滥了,张潮也不介意和他们彻底撕破脸对抗。但是面对接下来的竞争,张潮也没有十足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