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139节

  张潮可不管那些,而是热情而真诚地对旁边一个看起来就爱凑热闹的胡同大妈道:“阿姨,您帮我看看他镜头里有我吗?”

  大妈果然是个好事的,探过脑袋看了一眼道:“拍着呢!拍得真真的!”

  张潮道:“那您帮我看好了,让他好好拍我,把我说的每句话都录下来。”

  大妈领了“任务”,喜滋滋地道:“好,有我盯着呢!你放心!”

  张潮又把声量放大了道:“大家好,我叫张潮,是个作家,还有点小名气!大家也许在电视里看过我。大家手机能拍照的尽管拍,拍得越清晰越好。不要只拍我,也拍他们

  我刚刚已经报警了,如果真是我撞人了,我该赔钱赔钱、该坐牢坐牢;如果不是,还请大家给我做个见证。大家还可以打电话给电视台的热线,把线索告诉他们。等记者来了,想上新闻的我可以一起带着出镜。”

  张潮的坦诚一下就让围观群众对他的印象反转了,不少人也认出来这是前段时间老在电视新闻和报纸版面上出现的小伙子。

  虽然不如那些娱乐明星那样令人印象深刻,但好歹也混了个脸熟。明星犯法、犯错被人逮住了都什么样?耷拉着脑袋、捂着脸,生怕被人认出来。

  哪有张潮这样提醒大家多拍照的。难道真是碰瓷?

  一旦有了怀疑,那这三个人就越看越可疑。小老头光“哎哟”不流泪,手也是一会儿捂着小腿,一会儿捂着膝盖。

  “夏利”和“桑塔纳”一看就不是好人,一个光着脑袋、胳膊上纹条带鱼;另一个贼眉鼠眼,脖子上挂条部分褪色的大金链子。

  张潮和他们对比起来,简直就是一股清流!

  这时候后头的车已经堵成长龙了,不停地按着喇叭,好多司机都下车朝这边走来,嘴里还骂着街。

  “桑塔纳”和“夏利”眼看着事情越闹越大,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立马就怂了,也不再背着手拱脑袋了,而是悄悄地往自己车的方向移动。

  这时候轮到张潮一闪身挡在他们身前了,温和地笑道:“两位见义勇为的热心群众,别着急走啊,警察和120都来了呢。”

  果然,远远地就看到警灯和救护车灯交错闪烁着往这里靠近,只是堵车的队伍比较长,一辆辆地靠边挪要时间,一时半会到不了身边。

  来得最快的还是这片的民警,他们不用开车,就在附近巡逻,接到警情一阵小跑就来了。

  “张潮同学,怎么是你?”熟悉的声音传来,张潮转头一看,这不巧了吗,正是自己“体验基层生活”的豆腐胡同派出所民警余占冬,为他提供了毕业作品素材那位。

  余占冬身边的也是熟人,一起抓过嫖的女警凌丹蕾。她看到张潮也一脸惊喜,但是好歹记着现在是工作,没忙着打招呼。

  张潮这才想起来,这条辅道往里拐,就是豆腐胡同派出所管的那几十条胡同之一。所以报警后可不就是余占冬他们出警么!

  张潮连忙道:“余队长,我下班回家在路上开车,遇到这位在前面骑自行车,突然就倒在我车轮前面了。非要说是我撞的……”

  余占冬顺着张潮所指方向,借着路灯,一眼就看到了瘫在地上的小老头,脸上就挂上寒霜:“胡三儿,怎么又是你?”

  小老头看到余占冬,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张潮走出派出所的时候,已经是早上10点钟了。他的车被暂时留在交警队,他自己就打了个车回到住所,好好地补了一个觉。

  昨晚的事情解决得还比较顺利。正因为张潮把事情搞得很大,一点儿稀泥都没和,后来还来了三四家电视台的记者,所以交警和派出所,对这件事的重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虽然事发路段没有摄像头,但是其他路段有啊!

  通过录像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张潮出了潘家园小区没多远,就被“夏利”和“桑塔纳”给跟上了;叫“胡三儿”的小老头,也在辅道前面一截的马路牙子上等了半天,直到接了个电话才骑车下了辅道。

  再一查三个人手机的通话记录,一切都明明白白了。

  “胡三儿”是豆腐胡同派出所辖区里一个有名的“老炮”,其实就是个老混混。80年代是东城区有名的顽主,严打以后坐了几年牢,出来以后嘛本事没有,就靠着家里留给他的两间大杂院房子,和坑蒙拐骗过日子。

  胡三儿去医院虽然大呼小叫,但检查结果却是毛也没有掉一根。即使他一再宣称自己走不动道,但还是被余占冬拿轮椅拉回了派出所。

  不过胡三儿也是光棍,在审讯室里咬死了自己不是受人指使,就是自己想讹点钱使。余占冬想审出点真东西,且得一阵。

  张潮又困又累,没耐心等待,确认自己没事了,就先回家睡觉了。

  张潮睡得安心,可是王仲军、王仲磊却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他们原本是想通过偷拍张潮被碰瓷之后的反应,通过剪辑,把最不利张潮的那一面放到媒体和网络上传播。

  特别是“开宝马车撞人”这种噱头,很容易就激起普通人的愤慨,从而拉低张潮的路人缘,给将要上映的《你的名字》抹点黑。

  所以王仲磊还特地交代中间人,让胡三儿千万不能讹钱,只需要去医院装模装样地检查一下就行,交警来定责了也不要张潮负责,能和解就和解。

  他们需要的只是张潮和他们接触的那一小截录像就够用了。谁知道张潮竟然完全不怕把这种事情闹大,又是报警、又是报纸。

  今天所有媒体的头条都在报道【青年作家张潮遭遇神秘碰瓷,幕后恐有黑手操控】了。

  虽然雇佣胡三儿至少隔了两层,但是谁知道警察会不会顺藤摸瓜到自己头上?

  王仲军在办公室里徘徊了半天,才道:“算了,我们还是去找老爷子吧!”

  王仲磊惊道:“这么点事就找老爷子,那,那,以后……”

  王仲军阴沉着脸道:“你觉得这还是小事,要是……”

  话没说完,手机响了。王仲军拿起来一看,脸色就变了,连忙接起来,用恭恭敬敬地口吻道:“三爷,下午好。找我有什么事吗?好……好……我一定准时到!”

  说罢,挂了电话,颓然坐到了椅子里。

  王仲磊好奇地问道:“三爷?谁?”

  王仲军没好气地道:“还能是谁,韩三爷!他让我明天一早去中影办公室找他,有话和我聊。”

  王仲磊脸色也变了,道:“怎么?事情让他知道了?”

  (两章合一)

第246章 盗版危机

  “大哥,三爷怎么说?”王仲磊看到王仲军从中影门口出来,连忙迎上去问道。

  “上车说。”王仲军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钻进了车,王仲磊也跟着上了车。

  一直等车开出了中影的停车场,王仲军才说道:“韩三爷说来说去,就一句话‘我不想看到《你的名字》上映受影响。’”

  王仲磊惊道:“还真是这件事……这种小事怎么会惊动他?中影一年那么多片子。”

  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影集团公司,中影每年投拍、制作、引进、投资、发行的各类电影将近200部,国内全年票房的80%都有它的身影。

  《你的名字》虽然影响不小,但是一来是引进片,二来是动画片,在中影的大盘子里占比是微乎其微的。作为中影集团的掌舵人,按理说根本注意不到才对。

  可是他不仅注意到了,而且还专门把王仲军叫去谈事。

  王仲军阴沉的脸道:“韩三爷说得很清楚,华宜和张潮的恩怨是我们之间的事,他不想管。但是《你的名字》是中影花了真金白银的项目。”

  王仲磊不服气道:“谁不是真金白银。我们的电影在他们中影的院线上映,他收到的就不是真金白银?《夜宴》票房都这样了,也没见他说句话。这《你的名字》还没有上线呢,他就给张潮保驾护航了?

  再说了,他就算是天王老子,还管得了观众爱看谁?”

  王仲军瞪了弟弟一眼,道:“这种话,你可以在我面前说,在外面漏了半句,我们就准备关门吧。”

  然后又道:“三爷当然没有这么小家子气。如果《Baby计划》能在市场上打败《你的名字》,他自然没话说。但是……”

  王仲磊知道“但是”后面,哥哥省略的内容,毕竟说出来也是自己理亏,过了好一会儿才问道:“那怎么办?难道要我们给张潮磕一个去?”

  王仲军淡淡地道:“我们有什么怎么办?再要做什么,也是香港的杨老板做的。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王仲磊问道:“那胡三儿那儿?”

  王仲军道:“胡三儿那儿,你让人往他家里送点钱,让他嘴巴严实点。如果能放出来,送他去南方躲一阵。”

  王仲磊点点头,又用一种近乎绝望的口吻问道:“我们就真的……对付不了张潮了吗?”

  王仲军叹气道:“要搞臭一个人,无非就是‘财’‘色’‘名’‘利’四个字。‘财’和‘利’,张潮这么年轻,一个人一年的稿酬比大部分上市公司盈利还多。

  ‘色’,他年纪轻轻,又有‘作家’身份护体,你派个女明星去勾引他,怕是要肉包子打狗。剩下一个‘名’,前天我们倒是试过了,结果怎么样呢?

  就算你像马克吐温的《竞选市长》里那样,找几个小孩抱着他的腿喊‘爸爸’,人家也得信啊?”

  王仲磊喃喃道:“年轻……年轻……年轻真的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

  王仲军道:“年轻,意味着他比我们的时间多得多。我们输了这几部电影,可能上市就要推迟几年,甚至可能上不了市。

  他呢,就算丑闻缠身,就算票房失败,甚至身败名裂……他也才21岁。对他来说,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能重来。我们兄弟俩,过去就是真过去了,还有重来的机会吗?

  又不是那些乱七八糟的网络小说,被雷劈了还能穿越,吃两块地瓜就天下无敌。”

  王仲磊一呆:“你还看这个?”

  王仲军没好气地道:“别小看网络小说,很多故事都很适合改编成电影。今年有个动作冒险的小说叫《鬼吹灯》,我看就不错,得想办法把版权买过来……”

  “大小王”麻烦缠身,张潮也好不到哪里去。

  昨天傍晚睡醒以后,迎接他的不仅是饥肠辘辘,还有一大堆的未接电话。既有亲朋好友的,也有各路记者,还有许多号码不知道是何方神圣。

  张潮给自己煮了包饺子,一边吃一边挑拣着回电话、回短信,一直忙活到晚上8点多钟才消停下来。

  吃完打开电脑在各大门户网站和论坛上晃了一圈,自己的遭遇果然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妥妥的热点制造机。

  纵览新闻内容和跟贴回复,对他的评价好坏大概八二开,大部分网友都从现场照片和记者对围观群众的采访中,嗅到了阴谋的味道。

  尤其是胡三儿碰瓷的手段,实在太常见了,吃过这种亏的网友可不少。

  剩下20%的差评,基本集中在他的“豪车”上。虽然这辆宝马这两年被他当牛做马使唤得不轻,平时出远门不开就扔到公司当公车,保养也不上心,看起来半新不旧的。

  但那个蓝天白云的车标还是很容易激起一些人的反感。这些人认为张潮年纪轻轻、名利双收以后,从来没有想着怎么回馈社会、捐赠慈善,反而骄奢淫逸,开豪车、泡女星,简直就是给当代年轻人树立了一个极坏的榜样。

  毕竟富布斯排行榜上的数字太过抽象,张潮这张年轻的脸站在宝马车旁边就具体多了。

  【如果文学创作,只是张潮攫取财富、炫耀名利的工具,那么我们就不奇怪他为什么始终争议缠身、是非不断了。……】

  【张潮一再宣称自己是“被动接战”,却从不反省是否是自己张扬的作风导致的摩擦与冲突。俗话说“苍蝇不叮没缝的鸡蛋”……】

  【不知道张潮坐在宝马车上潇洒自在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全国还有那么多的失学儿童正在等待他伸出援助的手。……】

  【那些娱乐明星,尚懂得通过建立慈善基金会、捐建希望小学的方式回报社会,张潮却过着香车美人、纸醉金迷的日子。……】

  【据说,他已经搬到了燕京最豪华的现代化豪宅里,那里的公寓,最便宜的都要300万一套。……】

  张潮看了只想给王家兄弟竖大拇指,局都破了,他们还在花钱砸舆论,生生把这些对他的负面评价砸到了不少新闻和主题帖的回复前列。

  在逆风局里还要跟他打舆论战的勇士,张潮也是第一次见。

  其实他误会了。王家兄弟知道了胡三儿进派出所以后,就已经预感到事情不妙,准备收手了。

  但在前期成本已经投下去了,而且通过代理人,把任务层层分包到大量的水军工作室里去了,不是他一句话人家就能把钱吐了、再把帖子吃回肚子里去。

  何况好多水军工作室是编辑好帖子以后,用脚本设定了自动发帖、回帖的机制,那还管你半夜发什么指令过来?

  结果就在“韩三爷”和王仲军谈话的时候,张潮的第一波反击就来了,从标题到内容,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没缝的叫钢管,不叫鸡蛋》

  文章用犀利的笔触指出,指责他“香车美女”“搬进豪宅”的舆论,都试图混淆他是受害者的事实:

  【……很多老话,粗听有理、细想无端,比如这句“苍蝇不叮没缝的鸡蛋”。是鸡蛋一定有缝,没缝的那叫钢管,孵不出小鸡来。……】

  【……可就算是无缝钢管,要是有人往上面抹了点屎,那苍蝇肯定也是叮的。所以被苍蝇叮怎么一定就是鸡蛋的错呢?……】

  【……如果这句老话有道理,那这句“新话”也一定有道理“疯狗不咬有裤子的小腿”】

  【……碰瓷案的嫌疑人,现在还在看守所等候警察侦办的结果;网络上的圣人们,已经把我打进了道德的监狱。……】

  【……开宝马是错、住豪宅是错,按照这个逻辑演绎下去,人家碰瓷我肯定也是我的错,如果我不开宝马车,他也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正是因为这世界上有人信奉“苍蝇不叮没缝的鸡蛋”这种歪理,所以抹屎者才敢肆无忌惮地把脏水泼向无辜的人。……】

  许多和张潮有过笔战和嘴仗的老冤家看到这里都怒目圆睁、火冒三丈了,又是“抹屎”又是“苍蝇”,搁这骂谁呢?

  不过张潮也没有一直开大,很快就把笔锋对准了碰瓷案的“幕后黑手”

  【……同理可得,如果我没有极力促成引入《你的名字》,没有花费高昂的代价,让十多名同事去学习了先进的动画技术,是不是前晚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谁也没有想到,张潮会这么直白地挑明,自己被碰瓷是有人指使的。在“圈子文化”里的人,遇到这种事,无论最终是自认倒霉,还是报复回去,表面的和谐总是不肯撕破的。

  但是张潮却没有兴趣和他们玩这种圈子游戏了。说实话,事情发展到今天,他都有些后悔和华宜这般娱乐圈的脏人走得这么近了。

  鬼知道再纠缠下去,自己有一天会不会被安排在一个陌生的酒店房间床上突然醒来,身边坐着一个个头比自己高、体格比自己壮、掏出来比自己大的女装大佬,然后帽子叔叔突然破门而入。

首节上一节139/2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