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14节

  “近年来,我县教育事业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一线教育工作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刚刚过去的市高三一模考试中,我县一中和三中的学子表现出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此,我们的记者来到了校园……”

  接着就出现了记者叶卓颖那张充满知性美和职业感的脸。先播出的是一中学生的访谈,毕竟是一中,而且成绩确实也比三中略好一点。

  一中打头的就是徐颖枫,这次的全市文科最高分,670分。这个女生长的也十分清丽,就是比较内向,说话声音也低低的。

  一中几位同学访谈完成后,就轮到三中了,最先出场的考了文科第三的申明。申明面对镜头显得很紧张,不过在巧妙的剪辑下,倒也没有丢人。

  不一会儿就轮到张潮了。他有些得意地对父母道:“你们看,电视里的那是谁?”

  张潮父母第一次看到儿子出现在荧幕上,大感新鲜;又见儿子的谈吐从容,全无其他学生那样的窘迫、拘谨,又不禁感到欣慰。

  就连张潮母亲也忍不住夸了一句:“考试不咋地,嘴巴挺能说。”

  张潮内心:“老妈,要笑就笑出来,你嘴角的弧线快压不住了。”

  采访部分播完后,叶卓颖继续在镜头前道:“我们的同学,不仅在考试上有出色的发挥,同时综合素质也很优秀,是全面发展的祖国好青年。这次一模后,取得全市语文第一名的张潮同学创作了一首励志歌曲,《你的答案》,由三中的宋诗语同学演唱,今天也送给电视机前所有的同学。”

  接着,宋诗语天籁一般的歌声就从电视里传出。电视台还贴心地拍摄了宋诗语那天在录音棚里录歌的画面,与那天的采访画面穿插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简单的MV。

  张潮父母难以置信地看向他,似乎第一天认识这个儿子。

  张潮父亲幽幽地道:“写写写……也没有什么不好嘛……”

第21章 一样的新闻,不一样的夜晚

  长福县碧水岸小区,是县里第一个堪称高价的豪华楼盘。开盘单价达到了惊人的2200元/平米,一套大四居的房子就要近30万元,已经接近福海市市区的房价了。

  宋诗语的家在碧水岸最贵的顶楼复式房,两层280个平方。一家三口也正在一边吃饭,一边看长福县新闻。

  宋诗语的爸爸宋天成,长相儒雅随和,是福海市最大的广告公司“精影传媒”的老总。平时都在市里,最近快过年了,才会经常回老家福海住。

  宋诗语的母亲刘美君,原来是市音乐团的女高音,宋诗语决定回长福上高中以后,她就请了长假,来长福照顾女儿。

  此刻看到宋诗语在电视里的精彩表现,父亲宋天成乐得笑开了花,道:“语语唱得真棒,吉他弹得也好。就是这县台的摄像机不行,画面有点糊……早和许台长说过换设备,他就是不肯。”

  刘美君的脸色就没有那么好看了,等节目播完以后,才有点严肃地问道:“你什么时候又开始弹吉他了?”

  宋诗语小脸一下又没了血色,,小声道:“……在学校,偶尔……”

  刘美君道:“我早说过了,弹吉他指尖容易起茧,影响你钢琴触键。而且吉他这种乐器,那是正经人弹的吗?说好听点是弹,说难听点是玩。只听过‘玩吉他’,你有听说过‘玩钢琴’的吗?

  还有,下个月就是央音的校考了,要是影响了发挥,有你哭的时候!”

  宋诗语只能点头应道:“是。”

  而每到这时候,宋天成也只能假装看报纸。

  宋诗语放下还剩小半碗的饭,站起身,说道:“吃饱了,我去练琴。”

  等家里的琴房穿出“叮叮咚咚”的悦耳琴声,刘美君的脸色才缓和一些,不过仍然狠狠剜了宋天成一眼,道:“都是你惯的。”

  宋天成放下报纸,无奈苦笑,只好转移话题道:“语语这首歌竟然是她同学写的,就是最后接受采访的那个张潮吧?写的不错,谈吐不俗,是个人才啊。”

  刘美君不屑地道:“有些小聪明而已。尽写些流行歌曲,那都是一阵风就刮没的东西。”

  宋天成摇摇头,知道妻子在音乐上的门户之见很深,也就不再说话了。

  而在长福另一个小区里,同样有一家人在看新闻。

  如果说住“碧水岸”在长福象征着财富,那么住在这个小区在长福就象征着权力。

  这个小区没有正式的名称,只有一个门牌,“胜利南路2号”。长福人习惯叫“2号院”。

  兰婷一家就住在这里,不过今天是个大聚会,除了兰婷一家,还有她舅舅一家。所以客厅里热闹极了。

  等宋诗语的歌唱完,一家人叽叽喳喳地聊了起来。

  兰婷的舅舅叫殷平,笔名杨平,是市文联副主席,是本地小有名气的作家、诗人,同时还是本市民间曲艺山歌戏的研究者。

  当然,他最正式的身份是福海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系的副教授。

  殷平夸道:“这个张潮不简单啊。这首歌写得相当好!婷婷,你这个同学有才华!”

  兰婷喜滋滋地道:“上次那首诗《我是使爸妈衰老的诸多事件之一》您不也看过了吗。你知道吗,昨天晚上他给全体高三学生开了一场讲座,分享语文考试的经验,讲得可好了。”

  殷平道:“不仅能写会考,而且能说会道,确实是个人才。”

  兰婷道:“可惜……可惜他是个偏才。”

  殷平好奇道:“偏才?有多偏?”

  兰婷道:“他这次总分才330多,数学才考了8分,英语24分。”

  殷平错愕道:“这么偏吗?那不是和前几年那个韩涵一样,‘七盏红灯照亮前程’了?”

  兰婷的话也引起了其他大人的注意。兰婷的父亲叫兰勇,年近五十,两鬓已经斑白,但看起来极有气度,原本正在看个文件,闻言也被吸引了,放下了文件。

  兰婷道:“别开玩笑。他可和韩涵不一样,他没有那么叛逆。可能就是心思全用在了写作上吧,功课拉下了。但是这样以后不就没大学念了。”

  这时候兰婷的母亲端着洗好的水果走了过来,闻言笑道:“别拐弯抹角了,有什么话就和你舅舅说。”兰婷母亲殷胜眉是在市妇联工作,既擅长察言观色,又了解女儿,一下就点破了她的小心思。

  兰婷闹了个大红脸,不过很快就大大方方地道:“还是妈最了解我……其实我就想问问您,福海师范有没有针对他这样‘偏才’的特殊政策啊?你不觉得他天生就是念中文的料吗?”

  殷平哈哈大笑道:“我们的婷婷长大了……”见到兰婷的脸又红了起来,才认真地说道:“我觉得或者不觉得,没有用。招生得按着政策来,他的分数太低了,而且没有拿得出手的奖项,恐怕不行哦。”

  兰婷有些着急,忙接着问道:“那燕大、青大、复大这些学校,每年不都破格录取‘新理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得主吗?”

  殷平道:“那是那些985和211,教育部给他们名额了,我们这种小庙,哪里能有这个待遇。而且,你不知道这两天发生的事情吗?燕大它们暂停破格录取那个作文大赛的一等奖得主了。”

  接着就把沪上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把兰婷听得目瞪口呆。

  兰婷道:“想不到竟然发生了这种事……太刺激了吧。对了,我还有个同学今年去参加复赛了呢。他走之前才和我说,要拿到一等奖和燕大的录取名额呢。叫庞云。”

  殷平道:“一等奖里好像没看到这个名字……不过获奖了也没用了。大门已经关上了。”

  兰婷道:“那个叫‘午夜潮汐’的可真厉害,才用了三篇文章……还好我今年也没通过预赛。不然在现场得多尴尬,说不定能哭死。”

  殷平道:“谁让你那么倔,文章给我改改都不肯。不然你早就去复赛了。”

  兰婷道:“你改了,那还是我的东西吗?舅舅,您当年可都是凭借自己。我也要走我自己的路!”

  众人说说笑笑,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夜深人静。

  殷胜眉对丈夫说道:“你说咱们家婷婷,是不是对那个张潮……我可从没有见过她今晚这样子。”

  兰勇道:“那个张潮确实有点才华,咱么家婷婷也爱舞文弄墨,有点小心思也正常。”

  殷胜眉道:“你就不怕……”

  兰勇道:“怕什么?你还能一辈子把她拴在裤腰带上?婷婷18岁了,懂事了,你别瞎操心。如果她‘心里有鬼’,今天就不会在我们面前这么提这个张潮。这正说明她内心坦荡,纯粹就是同学之间的惺惺相惜。快睡吧。”

  殷胜眉闻言只好躺了下去,不过却还睁着眼睛。

  过了一会,兰勇道:“要不然……明天你和婷婷说说这男女大防的事……以防万一嘛,婷婷毕竟是女生,而且快高考了。”

  殷胜眉“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却也再没说什么,熄了床头灯就睡了。

第22章 黄健国主任压力山大

  周日到去学校前,张潮都被禁足在家里,认真“复习”,至少要拿本书装模作样一下。

  好不容易熬到下午四点,张潮才逃也似的离开了家离开家前,他才把受处分、请家长的事情告诉父母,没等母亲反应过来,就蹬着自行车一溜烟窜出了小巷。

  他刚到学校就钻进广播站,赶他的《少年如你》,晚自习也笔耕不辍。

  陈欢一脸哀怨地看着张潮:“潮,你变了……”

  张潮:“滚!”

  又是新的一周。

  三中政教处黄健国主任早上课间操的时候,就把张潮的处分通报板板正正地打印了出来,仔细看了两遍,确认没有任何问题以后,只要盖上章,就正式生效了。

  黄健国主任很满意。上次庞云和张潮的冲突事件处理中,张潮实在太不给他面子了。

  别拿学校的主任不当官啊!

  今天张潮的家长还要来,自己又可以当面狠狠批评教育一番,然后把处分通报一巴掌拍到张潮和他家长的面前,再让张潮自己贴到公告栏里去,那才能出心头的气呢!

  正想着,黄健国就听到办公室外一阵步履匆忙,凭借多年的经验,他听出来其中好几个校领导的脚步声。

  有校长的,书记的,还有两个副校长。

  一般情况下学校的领导班子不会全体出动,这是出什么大事了?

  悄悄来到窗边,向行政楼下一瞅,发现来了两辆车,有四五个陌生人,被领导们迎进了楼。

  情况不明,黄健国也不敢贸然跟出去。在领导面前露脸固然是好事,但这么急急慌慌的,说不定是学校工作出了什么纰漏,上级派人来调查问责了。

  黄主任梳理了一下近期的工作,确认政教处应该问题不大,放心了一点但也没法全放。

  作为学校里最力争上游的中层,对于学校的动态还是要把握的。于是他又把干事小陆派了出去,拿上一叠科室的报销单,借口给校长签字,看能不能观察、打听到点什么。

  不过没一会儿,小陆就下楼回科室了,说道:“校长、书记他们在小会议室,和来的客人闭门开会。我和办公室小郑他们打听了一下,说是宣传部门、教育部门的领导带着两个燕京的客人来的。

  好像是谈宣传什么学生什么作文的事,太具体他也不知道,就是端茶进去的时候听了一耳朵。”

  黄主任心思一转,大喜过望。他觉得八成是庞云在那个什么“新理念作文大赛”上得奖了。那个奖一拿,就是要进燕大的节奏啊!

  长福县并不是年年都能出录取燕大或青大的考生的,有时候好几年才会有一个。毕竟只是县城,平时确实有个把子尖子生能考到全市前列。

  但是等每年过完年后,市区的名校开始发力,各县的尖子生就会被市区的尖子生甩开。这就是教育资源的优势。

  同样是顶尖的学生,大部分情况下,最终决定他们高度的除了智商,还有学校的支撑能力。只有极少数极其天赋异禀的学生能无视这种差距。

  所以庞云这是要鲤鱼跃龙门了?这种成绩,确实值得大肆宣传一番,那两位燕京的客人想必就是燕大的招生老师了。

  庞云得奖,难道没有自己的一份功劳在其中?

  现在的黄主任,压力山大!

  上周替庞云“摆平”张潮的事情,都还没来得及和他那个副书记叔叔邀功呢!现在庞云的身价直线上升,他这个人情只卖给副书记就太便宜了……

  那该怎么自然而然、毫不刻意在校长、书记,还有教育部门来的领导面前露个脸、邀个功呢?

  黄主任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突然就把眼睛盯在了张潮的处分通知上。张潮的处分通知不还没有盖章么?

  三中的规定是,记过以下的学生处分,政教处就可以决定,所以只要盖政教处的科室章就行了,包括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

  而记过及以上的学生处分,则需要在每周五的中层以上领导例会当中提交表决,所以通过以后要加盖一个学校的公章。

  张潮这个严重警告处分本来不需要申请学校用章的。但是这不就是个由头嘛……

  于是他马上交代小陆道:“你马上到楼上去,等他们散会了,立刻拨我的电话。”

  小陆道:“得令。”

  黄主任坐下来,点上一根平时舍不得抽的华子,静待小陆来电。

  作为资深的酒蒙子和麻友,黄主任下班后的时间只会干两件事,陪领导喝酒,和朋友搓麻。

  他是从来不看报纸也不看新闻的……

  半个小时过去,小陆的电话拨过来了:“主任,他们散会了。领导和客人去了校长室的会客厅。门开着。”

  黄主任一拍大腿,心里暗道:“天助我也!”立刻拿上张潮的处分通知,上楼来到校长室。

  校长室里,几位领导陪着几位客人,吃着刚买来的水果,言谈正欢,显然已经谈完了正事,正在闲聊。一般这种时候,只要是开着门,有具体工作需要请示或者签字的,都可以进来。

首节上一节14/2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