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248节

  年轻作家们显然还是爱热闹的,短暂的适应之后都兴奋起来。

  李小牧在前面引着这近四十人的大团队往「歌舞伎町」里走,一边介绍起这里来当然,都是“净化版”,主要强调了这里的吃喝玩乐,风俗产业就不提了。

  而歌舞伎町的业内人士看到李小牧领着这么庞大的一支团队,还是以年轻人为主,也大为佩服这位「无料案内人」的揽客功夫。

  不一会儿,众人就站在了一家名为「吟月」的餐厅门口。这间餐厅外围是一个“枯山水”庭院,并且用几丛竹子将餐厅的主体建筑给掩住了大部分,只露出一角和风屋檐和几点灯光。

  李小牧介绍道:“「吟月」是一间主营‘怀石料理’的餐厅。‘怀石料理’是日本传统饮食里特别讲究精致烹饪、精致摆盘的一种。

  更主要的是,‘怀石料理’的大部分菜肴都是做熟的,而且还有米饭这样的主食,比刺身、寿司更符合咱们中国人的肠胃。

  今天晚上这里被商会包了下来,只接待大家!”

  说罢,一个身穿和服、脚踩木屐、面敷白粉、头盘大髻的日本女人踏着小碎步走了过来,和李小牧对话几句以后,李小牧道:“这是「吟月」的女将,咱们进去吧。”

  「中国青年作家代表团」的三十多位年轻作家,带着好奇和兴奋,踏入了庭院之中……

  就在邹光明带着年轻人们在日本接受款待的时候,身在燕京作协办公室的铁宁,也刚从一天忙碌的工作当中脱身出来。

  这次她虽然没有随队去日本,但是大大小小的事情她几乎都要参与决策,尤其是张潮在日本引发的诸多争议,作协内部一度想要取消这次代表团,或者至少取消「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这个行程。

  这些压力都被她顶下来了,不仅代表团如期赴日,行程也基本按照之前的构思安排妥当了。

  就在她要收拾东西离开办公室的时候,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来了,铁宁一看是个国际号码,不敢怠慢连忙接了起来,听了一会儿以后,她对着话筒郑重说道:

  “好,我可以代表中国作协向您承诺,在交流互动中,尤其是产生分歧的时候,绝不首先使用张潮!”

第366章 民以食为天

  张潮放下手机,感到颇为郁闷,心想自己有那么可怕吗?

  原来铁宁下班前接到的是「中日青年文学家交流」活动主要的筹办人饭容教授的电话。

  饭容教授表示,参与这次交流活动的日本年轻作家,像绵矢莉莎、青山七惠都“委婉”向饭容表示了担忧,生怕在交流过程中,张潮“一时兴起”就把她们撕吧撕吧当零嘴吃了。

  毕竟石原慎太郎这种怪物都扛不住张潮的火力,连一次正面交锋都没有,就人生下线了。

  饭容教授只好打电话给铁宁,希望通过她这边的安排,让张潮可以收敛一些锋芒,毕竟石原是石原,这次愿意参加交流活动的,都还是态度友善者居多。

  张潮接到铁宁打来的电话时,正在东京银座4丁目的冢本总业大厦地下一楼,著名的「数寄屋桥次郎」寿司店里用餐。

  这家「数寄屋桥次郎」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纪录片《寿司之神》里年近90的资深寿司师傅小野二郎的店面。

  只不过这时候距离《寿司之神》这部记录片的诞生还早,小野二郎也才过80岁,仍然经常捏寿司,位置也不是特别难订,张潮一时兴起和角川书店方面说了声,立刻就为他订到了晚上黄金时间的位置。

  张潮虽然对寿司不是特别感兴趣,但是对亲身体验一下一些前世没机会验证的“都市传说”还是比较有兴趣的。

  「数寄屋桥次郎」在纪录片上映前仍然保持了比较“亲民”的作风,既没有强制性的15分钟用餐时间,也不会禁止客人在用餐期间接电话、拍照或者交谈。

  主厨的小野二郎脸上偶尔也会有笑容,不至于像出名以后不少中国饕客去体验后回来说的那样严肃而且不近人情。

  角川书店给张潮订的既然是黄金时间,用餐的都是颇有身份地位的客人,自然是小野二郎亲自给捏。只见他用枯瘦、遒劲的手指在米饭和鱼肉上一阵捅咕,一贯比目鱼寿司就从小野二郎手里,放到了张潮面前的盘子里。

  张潮看着眼前鱼肉雪白、米饭莹白的寿司,再斜着眼乜了一下旁边那位小姐盘子的,发现自己这贯比人家的确实大上一圈,果然印证了小野二郎会根据客人的性别、身材来调整寿司大小的传说。

  张潮也没有用筷子,直接用手把寿司捏起来放进嘴里,随即眉头一皱寿司的米饭部分比张潮前世今生吃过的都要酸,而且酸很多,让他非常不适应。

  不过比目鱼鱼肉的香气与特调的寿司酱油的味道,还是让他把这贯寿司吃下去了。

  可能小野二郎也发现了张潮的表情不对劲,他对着身边的徒弟轻声说了句什么,徒弟来到张潮的身边,用磕磕巴巴的英语解释道:“我们是「江户前」风格的寿司,也就是早期寿司的调味,醋饭会更酸一些。”

  这能咋办?自己挑的馆子,还花了3万日元,含着泪也要吃完啊!

  张潮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当年心胸还没有那么开阔的安倍桑请奥巴马来这里吃寿司时,奥巴马吃了几道就不吃了,尽用聊天转移注意力了。

  记者甚至拍到了其中一贯寿司他只咬了一口,剩下就摆在盘子里不动。

  毕竟“原汁原味”不是谁都受得了的。张潮这个福海人都觉得太酸,更别说奥巴马这种生长在夏威夷,从小吃美乃滋加州卷的美国人了。

  接下来是乌贼寿司、针鱼寿司、平贝寿司,几贯吃下来,张潮终于有些适应了「江户前」寿司的酸味,可以渐渐品尝出这些鱼、贝的鲜甜。

  作为福海人,张潮并不缺少食用海鲜的经验,也有一根颇为敏感的舌头,生食虽然不是自己所爱,但其新鲜的味觉体验仍然让人眼前一亮。

  不过更让张潮感兴趣的,是结合前世观看纪录片的记忆,近距离亲眼见证小野二郎制作寿司的整个过程。

  从任何方面考量,寿司都是一种再简单不过的餐食,起源也是方便市民阶层食用的快餐。一直到二战后,寿司都不算什么高大上的食物。

  就是这么一种平民餐食,借助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日本经济腾飞的势头,竟然逐渐成为了日本高端饮食的一种,可以和怀石、会席等日本传统的“大餐”平起平坐。

  如果论客单价,像张潮这一餐3万日元的费用,更是超过了高端的怀石料理。

  这不仅要靠对食物的改良例如从使用腌制、发酵、醋泡的鱼肉,到使用鲜鱼还要仰赖于其加工、用餐过程仪式化的改造,以及日本文化人不遗余力地吹捧和神秘化。

  什么女人不许做寿司,因为体温比男人高一点,会影响醋饭的口味;什么切鱼使用的刀具,必须是本土的玉刚加精碳锻造而成,才不会有铁腥味……

  经年累月的宣传下,终于让寿司登堂入室,成为世界范围内都极受欢迎的食物。

  张潮看着手里的寿司,心思早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直到小野二郎提醒,他才回过神来,发现旁边的客人已经比他多上了两贯寿司。

  张潮一口吃掉手里的鲔鱼大腹寿司,小野二郎才松了口气。

  眼前的客人虽然年轻,但是他绝不敢轻视,更别说用糟糕的态度催促甚至呵斥了那是摆给普通客人的态度,绝不能在贵客面前显露半点。

  这个年轻人自己不仅在这几日的电视、报纸上多次看到过,知道他是“气死”了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中国作家,而且今天这个座位,还是东京饮食界中极有地位的大人物亲自给他打电话协调出来的。

  能这样“插队”,可见绝非只是一个毒舌的作家这样简单,同样是个大人物。

  自己七老八十了,只想在死前多捏几贯寿司,可不想莫名其妙被送上新闻头版。

  小野二郎其实绝非后来在纪录片以及探店博主的描述里那个不苟言笑、难以亲近的「寿司匠人」,毕竟早期的寿司店并不是什么高端餐饮,除了寿司以外,还要提供小菜、酒水,客人在店里大声谈笑、畅饮,甚至与主厨开玩笑都是常有的事。

  那个时候来店里的人,三教九流都有,甚至不乏「雅库扎」,小野二郎要真板着一张脸服务客人,这家店也开不到现在。

  所以他养成了察言观色的本领,任何来店里的客人,他都能一眼看出脾气、秉性来,然后提供贴心的服务。

  小野二郎从张潮吃下第一贯寿司皱眉头,就知道这位年轻人不喜欢他的寿司,但是出于尊重和体面,并不会让主厨难堪,所以算是比较优质的客人了。

  所以他在后面几贯寿司里,特地用手法和调味,降低了酸味,增强了其他味道。

  张潮并不知道短短的十几分钟里,自己就已经让眼前的老头愁肠百结了,只是注意到一点这店里并没有摆放「米其林」餐厅的标志。

  这时候这里还不是什么「米其林」三星餐厅吗?张潮对「数寄屋桥次郎」的了解仅限于纪录片,对其发展历史就不甚了了了。

  其实最早让角川书店方面帮他订餐厅的时候,他甚至都说不出小野二郎的名字,更别说「数寄屋桥次郎」这么长的店名了。

  「寿司之神」这种中二的称呼出于羞耻心张潮也不好意思问出口,给荻原美比划了好半天,才让对方明白自己要吃哪家店。

  张潮有些好奇地问在一旁打下手、懂得一些英语的二郎徒弟道:“你们还不是「米其林」餐厅吗?”

  二郎徒弟不敢“私自”回答这个问题,于是询问了身边的师傅。小野二郎显然对这个问题比较谨慎,停下了手里的活儿,认真对张潮叽里咕噜说了一大串日语。

  说完之后二郎徒弟翻译道:“师傅的意思是,我们现在虽然还不是「米其林」餐厅,但是我们提供的食物品质和用餐服务,完全不输给任何「米其林」餐厅无论它是几颗星的。

  师傅更希望客人是因为喜欢他捏的寿司才来这里,而不是因为这里挂了几颗星星。”

  张潮心里嘀咕道:“现在说的好听,等到摘星了该有另一种说法了。”不过嘴上却很客气:“我当然是因为二郎师傅的手艺来的不过我想知道,二郎师傅对「米其林」餐厅的评选怎么看?

  如果有一天我说如果「数寄屋桥次郎」成为了「米其林」餐厅,甚至是「三星餐厅」,二郎师傅会对此抱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二郎的徒弟英语不算太好,张潮重复了两遍,才把完整的内容复述给小野二郎。

  小野二郎显然没有想到这个客人会提出这么棘手的问题。他犹豫了一下,为一位客人捏完一贯寿司后,用干净的毛巾擦了下手,停下手里的活儿,向其他客人鞠躬道了一个歉,说了些什么。

  其他客人闻言都把好奇的目光投向张潮,其中不少都认出了他是谁,不过基本都保持了克制,只有一两个年轻的女客捂住了嘴巴。

  小野二郎给众人道完歉后,又转向张潮这边,认真地回答了起来,徒弟也在一边翻译道:

  “我知道您是一位大作家,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您的这个问题关系到「数寄屋桥次郎」这家店的名声,我不得不认真回答你。

  首先,能拿下「米其林星」对任何餐厅来说都是一种荣耀。但那是努力工作的结果,而非目标也就是说在我心里面,目标始终是做出好吃的寿司。

  至于说能不能摘下「米其林星」,我当然希望的是,能。因为这可以给店里带来更多的客人,也让让「数寄屋桥次郎」系的寿司匠人,也就是我的徒弟们,开店容易一些。”

  现场响起了客人们的轻笑声。

  小野二郎将双手撑在桧木案板上,身体微微前倾,眼尾的褶皱随着思考的眸光轻轻颤动,继续道:“但是「三星餐厅」就像松树上的积雪,太阳出来就会融化。

  但松树会继续生长三十年、五十年……无论有没有那几颗星星,只要我活着,就会继续捏寿司,「数寄屋桥次郎」也会继续开下去。”

  张潮听完以后,趁着小野二郎还没有拿起切鱼的寿司刀,回到工作的状态,又追问了一句:“你认为源于法国的「米其林星级餐厅」的标准,能适用于日本的传统饮食吗,比如寿司、刺身,还有怀石这些料理形式?”

  听完徒弟翻译的小野二郎陷入了比刚刚更深、更久的思考当中,几乎过了一分多钟,才缓缓开口答道:“「米其林」虽然是法国人制定的标准,但是法餐在日本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甚至成为招待外国客人的标准。

  据我所知,东京的高级法餐餐厅甚至比高级寿司餐厅还要多,而且街头巷尾也有大量的廉价法餐店,卖红酒烩牛肉这样的家常料理。

  所以就日本人的饮食认识来看,并不特别会觉得「法餐标准」是一种外来物。食物嘛,只要好吃就好。因此顺其自然就好,我们并不会为「米其林」评选做什么特别的准备,也不会考虑捏的寿司符不符合「米其林标准」。

  「数寄屋桥次郎」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每一天都是同一天。”

  小野二郎说完,店里的其他客人都轻轻地鼓起掌来。张潮在听完翻译以后,也轻轻地鼓了两下掌,并且不再问问题。

  小野二郎松了一口气,又拿起厨刀开始切鱼、捏寿司只是常来的饕客觉得,后面这几贯寿司的“舍利”(米饭团),比之前紧了一些。

  十分钟后,张潮离开了「数寄屋桥次郎」,走在银座的夜色中。

  他询问小野二郎对「米其林标准」的看法,并非心血来潮,而就是这一次的主要目的。

  过去,他主要从文学、文化的角度看待、思考日本人对外来文化的态度,毕竟还是狭隘了一点。而饮食作为一个国家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象征物之一,在这方面同样具有指标性的意义。

  小野二郎的回答看似不卑不亢、维护了日本本土饮食的尊严,赢得了一片掌声,但是张潮却比较失望。

  如果他没有看过《寿司之神》这部纪录片和此后诸多评价,不知道小野二郎在获得「米其林」三星之后,「数寄屋桥次郎」这间寿司店变得多么傲慢和膨胀,他可能也信了。

  但是今晚他体验完小野二郎“无微不至”的客套服务后,才明白“每一天都是同一天”这句话有多么虚伪。

  就连小野二郎这样干了60多年的老师傅,都很难抵挡藏在「米其林标准」后面那巨大的名利诱惑,何况其他人?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那日本的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对于后面几天的交流活动,张潮有了新的想法……

第367章 中国当代文学的大型社死现场

  “这就是……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

  「中国青年作家访日代表团」的成员,站在日本最大的连锁书店「纪伊国屋书店」新宿总店的二楼,看着楼下排得长长的队伍。

  这支队伍主要是由20岁到30岁的年轻人组成,女性略多于男性,有些完全就是学生模样;此外还有大概两三成是看着更成熟一些的社会人士,不乏西装革履的上班族。

  他们中的不少人兴奋地交头接耳,手上还抱着书或者卷好的海报。

  还有不少年轻的女孩子手上挥动着自制的应援旗帜,上面最显眼的字眼就是:「张潮」。

  “还真是受欢迎啊……”李傻傻感叹了一声。

  看到所有人的目光忽然都集中在他身上,李傻傻连忙道:“我说的是实情吧?座谈会不也是这样……”

  这一下说的所有人都没脾气了。

  前两天大家才和日本的青年作家进行过座谈,奇怪的是张潮并没有出现在现场,但话题中仍然离不开张潮。

  今年刚获得「芥川赏」的青山七惠不小心透露了实情:“其实大家都对张潮桑很敬佩,认为他不仅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个人更是有种日本作家所罕见的强大气质。

  但如果是在正式场合的话,给人的压力就实在太大了。”

  最年轻的「芥川赏」得主,长相甜美软萌的绵矢莉莎也补充道:“张潮桑据说私下里是个很体贴、幽默的男性,但作为座谈对象的话,简直觉得是一头老虎。”

  只有一头金红色长发的金原瞳一脸的无所谓:“谁来都不要紧吧?”

  接连三个日本女作家提到张潮,让现场的气氛都有了些变化,尤其是来自中国的女作家,几乎都产生了一种微妙的自豪感和警惕心。

  尤其是她们都作可爱、精致的打扮,年龄也都只有20岁多些,中国的女作家们在打扮上不免被压了一头。

首节上一节248/2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