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43节

  《大先生过时了吗?》《房子、票子和面子》

  码到半夜,也才写完了第一篇。

  第二天,张潮重新回到鲁院,又上了几天课,每天都在争分夺秒,吃饭的时候都要拿他那黑莓手机打两行字。

  其他同学都夸:“小伙子热爱创作,精神可嘉!”

  张潮心里想的是:“你是没收人家20万……”

  终于熬到周末,这是张潮在鲁院高研班上的最后一天课,大家为他举行了简单的欢送仪式,邹光明副院长也将“燕大新生报到单”和“燕师大新生报到单”同时交给张潮。

  与同学们依依不舍地告别后,张潮挥别鲁院,回到了自己在北大街东院的小家。

  明天就是燕大新生报到,自己欠陆金波的杂评集就差3000来字了,一篇文章就能搞定。张潮心中大定,终于能喘口气了。

  门铃响了。

  张潮心里奇怪,这里的地址只有很少几个人知道,这几个人来之前应该都会给自己打电话。

  开了门,倒也不是陌生人,正是春风文学出版社的编辑单英琪,风尘仆仆的样子。见到是张潮开了门,她松了一口气,道:“你可太难找了!我问了一圈人,才知道你住到这里来了!”

  张潮连忙把她让进客厅,但尴尬地发现,自己这里连招待客人的茶杯、茶叶都没有,只能连声抱歉地给单英琪上一瓶矿泉水。

  单英琪道:“不用这么麻烦,我来这里就想请你帮个忙。没提前给你打电话,就是怕你躲我。”

  张潮问道:“什么忙?”

  单英琪道:“能不能把你那本《蜗居》给我们社。版税,印数,你说了算。”

  张潮道:“你怎么知道……?”

  单英琪道:“你们高研班的权勇先是我朋友,他告诉我你这有本好小说。”

  张潮道:“有是有。但是才开了个头,今年内能不能写完都不一定呢。”

  单英琪道:“年内能给我就好或者是春节以前。”

  张潮问道:“怎么这么着急啊?”

  单英琪叹了一口气,说起了缘由。

第80章 师兄出马

  原因其实很简单,春风社之前给小四出的那本《梦里花落……》,今年被人起诉侵权了,虽然判决结果还没有出来,但从目前的法庭攻防过程来看,最终很可能不利于小四和春风社。

  一旦侵权被判成立,那么春风社不仅要停止出版、销售本书,而且会与小四共同承担侵权责任。也就是之前赚的要吐出来,甚至还要再贴一点。春风社的一部分资金已经被冻结了。

  这虽然不至于让春风社伤筋动骨,但却是创社几十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奇耻大辱。

  春风社为了挽回损失和名誉,现在已经派出了精兵强将到处找作者约书了。其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张潮。

  张潮听完默默盘算了一下,目前他的两本书都是花城社出的,条件给的很优厚,合作也很愉快。但是开辟其他出版社的通路,保持多向选择的可能,对一个作者来说也很重要。

  他对春风社和单英琪的印象还是不错的。目前这场官司与出版社的关系不大,毕竟一个编辑不可能看过市面上所有书,因此这点上完全要看作者本人的操守了。

  春风社这次说是受了无妄之灾也不为过。

  张潮起身,去屋里把《蜗居》的开头拿了出来,递给单英琪,道:“这是已经写好的部分,你看看。不给看货就收钱,这不是我的风格。而且,我也不能保证我写的每本书都畅销。”

  虽然单英琪说条件由他开,但是张潮没想着趁人病要人命,只要合作,就不能彼此使绊子。

  单英琪感激地接过文稿,开始细细品读。不到半个小时,单英琪就翻完了最后一页,长长舒了一口气。这本《蜗居》她听权勇先介绍的时候,就知道不是张潮深耕多部的青春小说,而有着沉重的现实主义意味。

  她倒不怕张潮不能驾驭这样的题材,而是担心张潮会写成《少年的巴比伦》那样的纯文学作品,那确实不好卖。但是看过以后她就放心了,这次张潮仍然是走通俗小说的路线,几组人物关系和故事线都很有看点。结合近几年大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的社会热点,完全有畅销书不,爆款书的潜力。

  单英琪笑着道:“书没问题。现在我就想知道,你什么能时候能完成它。”

  半个小时后,张潮送单英琪出了门,进了电梯,单英琪道:“回去以后,我会尽快把合同给你发过来,确认无误了,我再过来一趟。”

  张潮笑道:“不用那么麻烦,我们上海书展上见吧。你们社肯定也要去摆摊的吧?”

  单英琪道:“好,那我们上海书展见!”

  送走单英琪,张潮转身往家走,迎面却遇上了一个精神矍铄、脑袋光溜、只剩脑后一圈的老头。张潮觉得有点眼熟,于是点头致意道:“教授好。”这个楼里遇到年纪四十往上的,甭管认不认识,喊一声教授总没错。

  老头忽然开口问道:“你就是买了老赵房子那个新生?写小说的?”

  张潮乖巧地回答道:“嗯嗯,是我。主要是为了写作方便点,住宿舍的话怕有点吵。”

  老头点点头,不再说话,等电梯到了就离开了。张潮一直等电梯门关上才走。

  回到家里,张潮才一拍大腿想起来了,这不是燕大中文系曾经的系主任、现代文学的权威严佳炎教授么。他应该早就退休了,不过还在带博士生。

  希望自己刚刚没有失礼吧……

  8月17日,燕大新生报到日。张潮早早地起床洗漱,换上一身干净、得体的衣服,带上报到证,就直奔燕大中文系的而去。

  因为他是从燕大的教师住宅区出发的,所以过了中关村北大街上的天桥,再往北走,一路就进了燕大的东门,然后沿着路牌的指示,就到了中国语言文学系的楼群前。

  到了地方一看,虽然也都有迎新的横幅、标语,但是怎么冷冷清清?只有三三两两的新生看着是在参观,而不是报到。不过还好有迎新的学生志愿者,上去问了才知道,新生报到统一在体育馆。

  做志愿者的学长疑惑道:“你真的是新生?”

  其他新生全是从正门进来,标配是行李拖着、爹妈陪着、接送车坐着、志愿者带着,哪有他这样耷拉着俩爪从教师住宅区一个人跑过来报到的。

  张潮又赶忙往体育馆跑,这里果然人山人海,全是喜气洋洋的人群,各系各院各自摆摊,接收新生。

  不过张潮还没有找到中文系的摊位,立刻就有个志愿者过来,把马甲和帽子往他怀里一塞,道:“赶紧来帮忙,人手不够。”

  张潮:“……”

  志愿者催促道:“愣着干嘛?你个子这么高,一会儿去门口帮着抬行李。”

  张潮无奈地道:“学长,我是新生。”

  志愿者满脸疑惑:“……”

  张潮掏出报到证,道:“你看……中文系的……”

  解开了误会,志愿者连连道歉,把张潮引到了中文系的迎新摊位上。

  张潮还没有走到负责老师的跟前,就被那个叫“欣”的女生叫住了,她全名是程欣,中文系03级,上次课题组就有她。不过那时候她还是大一,现在是大二了。

  程欣惊喜地道:“都说你今天会过来,你果然来了。”

  张潮笑道:“师姐好。我也没想到能来燕大学习。”

  程欣道:“你可一定要加入我们争鸣社哦!”

  这时候一道黑影罩住了两人,一个穿着志愿者马甲的男生眼神不善地盯着张潮,闷声道:“是学弟啊……我叫杨鸣,信科03级。”

  张潮一看也很眼熟,连忙道:“沸羊……杨学长好!”

  程欣问道:“你行李呢?需不需要帮你搬到宿舍。”

  杨鸣道:“我看学弟人高马大的,应该不需要吧。”

  程欣白了一眼道:“这是搬得动搬不动的问题吗?这是做学姐学长的态度问题。”

  张潮尴尬地道:“真的不用了。我走读,就住附近,没带行李。”

  程欣:“……?”

  杨鸣:“……?”

  张潮趁机赶紧拿着报到证,递给了负责的老师,老师一看名字,抬头道:“哦,你就是张潮。你和其他新生不一样。你是鲁院委派过来,插班到大三学习的,所以你直接拿着报到证去教务处,那边的老师会帮你办手续。不过你新生体检和军训还是要跟着大一的一起做。”

  接着对还在发愣的杨鸣道:“你就带着张潮去教务处吧。”

  程欣看看张潮,又看看杨鸣,喃喃自语道:“大三?那岂不是刚入学就成了师兄?”

第81章 暗流涌动

  送走还在恍恍惚惚的学弟杨鸣,张潮在燕大教务处完成了自己特殊的报到手续。教务处的负责老师特地把张潮的课程安排给做了一个详细的说明。

  其实燕大和燕师大对怎么把张潮“一鸡”更好地“两吃”也是协调了许久,最后定下的方案是:

  理论类的课程,如文学史、文艺学、文艺心理学、美学等,在燕大完成。

  写作类的课程,如创意写作学、诗词写作、散文写作、小说写作等,则在燕师大完成。

  燕大中文系让张潮免修了语言类和一部分古典文献类的课程,燕师大的“作家研究生”课程不会太密,有大量研读作品和创作的时间,所以张潮勉强能穿插着把课上了。

  张潮办完手续,一个人悄悄地回到了家里。趁着下午半天的空闲,把最后那三千多字写了,几乎是压着协议里10万字的线,把稿子发给了陆金波。

  晚上陆金波就给张潮打电话了,这是上次聚餐不欢而散之后,他第一次打电话给张潮,一个字没有提之前的事,语气依旧十分亲热。

  两人商量的主要内容是这本杂评集的书名。由于创作时间太碎片化,因此张潮之前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陆金波倒是提议,要不然叫《邪》好了,差点没让张潮一口老血吐出来。

  这哥们真是操作韩涵上了瘾,就连张潮的书都想对标韩涵的《毒》。

  想了半天,张潮最终提议,把书名定为《暗流集》好了,得到了陆金波的赞同。

  接着陆金波又提出让张潮去摄影棚拍几张定妆照,有时间最好是拍成一个写真集,这样把他的照片穿插在书里,可以促进销量,不过被张潮严辞拒绝了。

  两人整体的沟通还是非常友好和客气的,互相都没有勉强对方。但是挂了电话以后,彼此似乎都知道,这是他们合作的第一本书,也很可能是最后一本了。

  莫名的,张潮心里有些堵,走到阳台,只听小区外超市门口的扩音器悠悠唱着歌: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

  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

  多么忧郁的花

  多愁善感的你啊

  ……

  那坟前开满鲜花

  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

  ……”

  这歌听着心更堵了!回屋,睡觉!

  第二天,张潮又去做了新生体检,结果表明一切无恙,可以进行军训。

  8月20日,张潮跟随燕大新生队伍,前往燕京郊区的军训基地。军训基地一共有3个,大兴、怀柔、延庆,中文系被安排在怀柔。

  燕大对新生军训的态度还是很严谨的,一到基地,所有人的手机便被没收了,所有非必要的外界信息基本被隔断,家里有急事要找人,也只能通过基地的办公电话。张潮虽然无奈,也只能接受。

  但是外面却有人找他找疯了。

  8月20日,沪上国际动漫展正式举行。这次动漫展将展出宫崎骏和矢口高雄的原稿,岛国的千叶彻弥、棒国的金童话,港台地区的陈志华、朱德庸、萧言中、敖幼祥等也都带着自己的原作亲临现场。

  展会特别设置了中华馆,首次展现跨越两个世纪、三个不同时代的中华漫画风云录。而国内目前具有相当人气的青年漫画家:宋洋、炎炎、蒋健玮、夏答等人,也都带来了他们的最新力作。

  岛国集英社社长谷山尚义,作为重量级嘉宾,出席了本次盛会。集英社麾下的《周刊少年Jump》是岛国发行量最高的连载漫画杂志。《七龙珠》《海贼王》《火影》等都是从《周刊少年Jump》走出来的作品。

  在参观中华馆的时候,负责人友好地赠送给谷山尚义几本最新出版的国内漫画杂志,包括《燕京卡通》《少年漫画》《漫画大王》等。谷山尚义也回赠了自己麾下的漫画集。

  谷山尚义编辑出身,对漫画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与敏锐。回到酒店以后,他就开始翻看今天收到的各国漫画。棒国的漫画市场现在几乎100%被日漫占据,本土画师只能在网络上连载作品。

  “网络漫画?成不了气候啊。”谷山尚义知道棒国的网络漫画产品,最近涌现出了一些不错的作品,例如《照明商店》《浪漫满屋》等,但是无论画风、分镜、故事,都与岛国漫画读者的口味相差甚远。

  至于米利坚漫画,他看都不看,就扔到了一边。在谷山尚义眼里,米利坚那些超英漫画纯粹就是配图小说。

  不一会儿,他就翻到了今天在中华馆收到的漫画。

首节上一节43/2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