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52节

  张潮没有说谎,和权勇先聊过《悬崖》以后,他回去算了一笔账,发现再不重视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资源的话,那么真有点暴殄天物了。

  《你的名字》小说、漫画,以及将来必然到来的动画化,加上各种周边,只要好好经营,绝对拥有着年入千万级别的潜力。

  《少年如你》仅仅小说销售和电影版权,今年就将给张潮带来千万级别的收入。

  即将完成的《蜗居》,在原时空中,拍成电视剧以后,也是现象级的作品。

  还有权勇先正在吭哧吭哧写个不停的《悬崖》,同样是现象级的电视剧后来还衍生出了一部十亿票房的电影前传。

  最不“争气”的《少年的巴比伦》,其实也有人在问影视版权的事,只是他没有答应而已。

  一部部注定要爆火的作品搁在手里,自己却还想过独自逍遥的日子,只是赚个“授权费”的话,那作品的潜力远远不能被完全开发,甚至有可能遇到各种纠纷和麻烦。

  这也是这次集英社希望他授权开发《你的名字》周边,他却想让夏答来设计的原因。

  如果是在国外,像张潮这样的作家早就签约文学经纪公司,由职业团队来运作开发作品的商业价值了,根本不需要他亲力亲为。

  但现在的国内,别说文学经纪公司了,连演艺经纪公司也大都是草台班子,张潮怎么可能放心把自己作品的版权交给他们。张潮做出成立公司的决定,其实就是被事情赶到这份上了。

  不过张潮目前还不想把摊子铺的太大,先从《你的名字》的周边开发开始做起就好,也不需要大肆招兵买马。但是他要上课,日常事务还是需要有人管理的,人手可不好物色。

  这才是张潮现在最头疼的。

  吃过晚饭,张潮独自一人回到了家里,刚在在电脑前坐了没多久,手机就响了,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喂,我是张潮,您哪位?”

  “张潮先生你好,很冒昧地打扰你,我是杰弗里黄,咱们在‘博客中华’的办公室见过。”

  “哦哦,杰弗里黄,哈佛高材生。”

  “您叫我黄杰夫就好,这是我的中文名字。”

  “‘姐夫’?算了,我还是叫你杰弗里吧。找我什么事?”

  “张潮先生,你赶紧劝一劝BOSS,他疯了!”

  紧接着他就向张潮描述了最近几个月东方兴的行为其实总结起来,无非就是所有被钱烧昏了头脑的互联网企业一样,不顾一切的扩张,盲目扩大规模,制定夸张的市场目标,公司内部山头林立、管理混乱……关键是,一点自己造血的能力都没有,全靠风投维持。

  又拿到了几笔热钱的东方兴,这些坑那是一个也没有躲过去。“博客中华”现在已经搬进了燕京最贵的写字楼,人员规模扩大到了500多人,是之前的10倍还多。

  “博客中华”的目标,已经从“成为国内的门户网站之一”,变成了“成为国内最大的门户网站”。

  杰弗里黄最后用接近哀求的语气道:“我知道您对BOSS的影响力很大,您可能是唯一能劝住他的人了。公司现在就像一头中枪的野牛,看起来跑得很快,但马上就要死了。”

  由于事情太多,对于博客中华他已经很久没有关注了,只偶尔发点短文、随想在上面,只觉得网页改版比较频繁,一两个星期就有新花样,倒没有想太多。

  对于东方兴,张潮还是抱有善意的,两人的交情也确实过得去,刚好第二天早上没课,于是答应他的请求,约好到时去见东方兴。

  第二天一早,张潮就来到了“博客中华”,东方兴依然很热情,带他参观占据了半层楼面积的新办公区。

  回到东方兴巨大的总裁办公室,张潮才开口说了两句话,就被东方兴打断道:“好了!是杰弗里叫你来的吧?张潮,我很真诚地和你说一句写作,我没有你懂;IT,你没有我懂。我们现在就是要快,快到让那些大公司反应不过来,市场就是我们的!

  所有跟不上这个速度的,都要被淘汰。”

  张潮知道好言劝不了该死的鬼,只能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又说了两句,便匆匆告辞了。

  离开“博客中华”没多久,张潮就给杰弗里黄打去了电话,告诉他自己劝不住东方兴,结果杰弗里黄失魂落魄地道:“已经与我无关了,他刚刚把我开除了。”

  张潮不禁感叹东方兴现在真是“杀伐果断”,忽然心思一转,问道:“你只是个职业经理人,据我所知,东方兴也没有给你什么股权激励。你怎么显得这么难过?”

  杰弗里黄答道:“我有我的职业操守和职业声誉!我从美国来到父亲的国度,是看中这里的机遇,我想打造一家伟大的公司。我不允许我的职业生涯里有不体面的收场……”

  张潮耐心地听他絮叨,才对杰弗里黄道:“你现在在哪儿?有空的话,过来我的办公室一趟,在潘家园这边。我有一份工作可以提供给你,你有没有兴趣。地址是……”

  杰弗里黄心想现在反正无事可做,去去无妨,就按照张潮给的地址打车去了。

  结果到场一看,张潮所谓的公司,是在居民小区里,总面积还没有东方兴的总裁办公室大。

  房子里面只有一个满脸笑嘻嘻的年轻人,和一个见到陌生人就躲进房间里去的漂亮女孩,还有几张破桌子烂椅子,剩下的完全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

  杰弗里黄怒气冲冲地吼道:“张先生,你在耍我吗?我是一个有理想的职业经理人,我不接受这样的侮辱!”

  张潮笑咪咪地对他说道:“办公条件是简陋了点……可是,你不是在为一个20岁不到的大学生工作啊

  你是在为一个已经一年内写出了两本销量超过100万册的小说的作家工作!你是在为作品改编的漫画能在岛国最大的漫画杂志上连载的作家工作!你在为今年每年都会有影视剧就要在全国上映的作家工作!

  你是在为未来的乔治马丁、JK罗琳和鸟山明工作!你经营的作品,将会变成《冰与火之歌》《哈利波特》《七龙珠》那样的经典你还觉得我是在侮辱你吗?亲爱的杰弗里黄。”

第99章 张潮,你为什么不谢罪!

  2004年11月22日,上海,《新芽》杂志社。

  赵常田、李启刚等一众人在会议室面色凝重地坐着,眼前的会议桌上,整整齐齐摞着高高的稿件,还有一些摆在地上。

  李启刚问旁边的编辑许敏霞道:“就这些了?都统计好了吗?”

  许敏霞点点头,答道:“就这些了,统计下来,一共是4755份。”

  会议室里安静得像坟墓4000多份什么概念?第一届新理念作文大赛初赛收到的投稿数量都比这略多,第二届就增长了20倍,到了8万多份。

  而上一届,《新芽》杂志整整收到了40多万份初赛稿件,可以把这整间会议室堆满,哪里还能坐得下人。

  从巅峰跌到谷底,仅仅隔了一年。

  而还在与《新芽》合作高校,仅剩下复大、厦大、武大、中大等寥寥几所沪上本地和南方的高校,燕大等北方高校几乎全部都退出了。

  留下来的高校,也没有了对一等奖得主的优待政策,仅仅只是挂个名而已。“新理念作文大赛”可以说已经彻底失去了吸引力。

  许敏霞自己就是第一届新理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的得主,当年获得了直接进入复大中文系就读的资格。去年毕业后,她就来到了《新芽》杂志社工作。

  她来的时候正值第六届的征稿期,那种如日中天、烈火烹油的热闹还记忆犹新。

  赵常田缓缓开口道:“现在不仅大赛的初赛稿件数量,掉到了1999年的水平;我们杂志的销量,也快回到1999年的水平了。去年我们每个月还能卖出去30多万份,现在呢?启刚,你说说看。”

  李启刚道:“除了去年就已经征订了今年杂志的读者,我们的零售销量每个月都在萎缩,现在已经不到2万份了。”

  赵常田道:“那明年的征订情况呢?你也说说吧。”

  李启刚无奈道:“虽然征订还没有结束,但目前来看,应该还不到今年的5分之1……”

  众编辑都倒吸了一口冷气。他们对这种情况有所预料,但是没想到恶劣到这种地步。但细想想也不奇怪,参加“新理念作文大赛”的每份作品,都要附上报名表。

  而这个报名表,印在每年5-11月的《新芽》里,要剪下来附在信件里。所以“新理念作文大赛”的衰弱,也必然带来《新芽》销量的萎缩。

  赵常田叹口气道:“杂志现在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了。怎么起死回生,希望大家都说说看吧。”

  一个年轻的编辑犹豫了一会儿,开口道:“不如,不如我们再和那些大学谈谈看……”

  李启刚粗暴地打断道:“怎么谈?今天早上我刚接到复大中文系倪教授的电话,今年的初赛评审,他和其他几个教授、作家都要退出了,而且之前已经答应我们的有些复赛评审也不一定会来。”

  赵常田自嘲道:“才4000多份,我们自己编辑室就能评审完,确实不需要麻烦人家。”

  许敏霞咬着嘴唇,欲言又止,赵常田看出来了,就鼓励她大胆说出来。

  许敏霞犹豫了一会儿才开口道:“我认为大赛虽然遭遇了挫折,但是这么多年办下来,也积累了一些最宝贵的财富,用好了,也许就能扭转乾坤。”

  李启刚疑道:“财富?”

  许敏霞接着道:“对,我们大赛最宝贵的财富,就是那些从这里走出去的作者。韩涵、小四、家俊、越然……虽然可能他们哪一个,都没有,嗯,‘那个人’影响力大,但是加起来就不一样了。

  如果我们能请他们为杂志、为大赛发声,甚至请他们参与大赛的流程,比如给获奖者颁奖,我们就可以把大赛的影响力重新提振起来拥有影响力,就拥有一切!

  只要我们能熬过这一届的低谷,前面一定有转机!”

  赵常田赞同道:“小许抓住重点了!我们之前钻了牛角尖,总以为解决之路在高校那里。其实,解决问题的钥匙,在我们自己手里。这个办法,可以一试。”

  李启刚道:“那我马上去联系他们,相信他们都会念这份香火情,为我们说两句话是没问题的还有媒体那边,我们也要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散会后,赵常田一个人坐在会议里,大口抽着闷烟,还低声念叨着:“影响力……影响力……”

  很快,以沪上为中心,一则名为《新理念作文大赛:薪火相传、新益求新》的通稿在媒体间发酵。这份通稿可谓情真意切:

  【……今年,新理念作文大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但“新芽人”并没有气馁,不断反思、总结,我们始终认为,只要不忘初衷,再艰难,新理念作文大赛也要继续走下去……】

  【……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舆论给我们多一点点包容;热爱文学的青年们,再信任我们一次;……】

  【……我们希望每个从新理念走出去的少年,都能常回家看看……】

  最后的总结尤其能“说服”人:

  【……新理念作文大赛毕竟才七岁,它还是个孩子啊!】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到一周时间,十几位在新理念大赛中成名的青年作家,也都纷纷发声支援《新芽》杂志和“新理念作文大赛”。

  在收割了一波同情流量以后,开始有媒体将矛头对准了张潮,认为张潮当初炮轰新理念大赛一战成名,最后的结果是,他美滋滋地在燕大、燕师大读书,还“拜入”大作家于华门下,名利双收。

  而其他文学青年、文学少年,却凭空少了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虽然新理念作文大赛还在办,但是没有大学直接录取、降分录取等噱头以后,已经毫无媒体关注度了。

  文学,现在最缺的不就是关注!?

  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富有正义感的第六届新理念作文大赛参赛者,在网络上发帖,将张潮比喻为青春作家里的“伏地魔”,声称在不少文学爱好者群里,大家都不愿意提及张潮的名字,只用“那个人”来代称

  【……要不是“那个人”,今年的中国文学,将至少有三到五个新星冉冉升起我,可能也是其中一个。但是现在,谁还记得第六届的一等奖是谁,二等奖是谁……】

  【……“那个人”自己吃饱了饭,就把锅给砸了,这是一种怎样的人品?】

  【……“新理念作文大赛”和《新芽》并没有谋杀中国文学,“那个人”才是真正的侩子手!】

  【……黑幕!黑幕!绝对有黑幕!】

  帖子被多家媒体转载。

  时隔数月,讨伐张潮的舆论声潮再次甚嚣尘上,所有记者也都想要采访他,看他如何回应。但是张潮却和大家打起了游击,每天下了课就不见人影,同学找他都难;发到邮箱的采访邮件更是一个都不回复。

  这种沉默,让许多不熟悉张潮风格的批评者开始弹冠相庆

  “张潮怕了!”

  “张潮,你心虚什么?”

  “张潮,你为什么不谢罪!”

  但更多与张潮打过交道的媒体,却都没有跟进。

  《新燕京报》的李烈对蠢蠢欲动的同事们劝道:“这小子肯定憋着坏,别露头当傻子。”

  一直到12月中旬,沉默了近两个星期的张潮,突然间同时同意了多家媒体的采访要求,并借用了燕师大新闻传播学院的媒体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就安排在张潮下午下课后。20多家媒体准时来到现场,济济一堂。张潮也没让众人久等,很快就出现在镜头面前只是身边还带着他的“班主任”,于华。

  众记者都懵圈,难道张潮真的是想“谢罪”,所以要带个有份量的“家长”镇场?不过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有人评价你能在燕大、燕师大校园求学,也是一种高招录取黑幕。请问你有何回应?”

  “请问如何看待自己被称为青春文学‘伏地魔’?”

  “对于‘新理念作文大赛’这个培育文学新星的园地目前的处境,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你会向《新芽》杂志和文学青年们道歉、谢罪吗?”

  “其他文学青年还在挣扎,同是学生的你却在享受从他们身上剥削来的青春与名声,你能安心吗?”

  ……

  张潮挑了挑眉,上大学以后他就和媒体接触比较少了,还真有点不适应这种举世皆谤的感觉。

  不过很快他就调整过来,开始回答问题道:

  “首先,我要再次为燕大、燕师大澄清一个问题我不是作为一个高中生通过高考录取的途径,被‘特招’入大学习的。我是作为鲁院‘第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的学员,一名作家,被委派到这两个学校学习的。所以关于‘黑幕’,恐怕是有人产生误会了

  不是对我、鲁院和燕大燕师大有误会,是对他自己的才华有误会。不过,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富有正义的同学’,文笔进步还是蛮大的,可喜可贺。

首节上一节52/2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