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你要当娱乐圈纪委啊? 第113节

  再想想好兄弟,这样都扛得住,难道真的是脸皮厚?

  然后又有点怒其不争,你但凡争气一点,摘掉抄袭的帽子,至于让我们也跟着受牵连吗?

  然后高小松就接到了宋柯和老狼的电话,他们也是刚睡醒,然后知道了高小松被骂的事。

  “小松,你这都交的什么朋友啊,快绝交吧,丢你的份~”

  在了解了来龙去脉后,两位好兄弟并没有怂恿高小松找回场子,而是劝他赶紧划清界限。

  京城人,很讲究面子的,而且做事讲究个局气。

  他要占理,他能喷死你,但他要不占理……

  而且这几个都是水木的,心里是有那么一份骄傲的。

  虽然我们都是水木的败类,是水木不务正业的代表,但那也是水木啊。

  不能给水木蒙羞。

  “好了,我知道了,我有自己的主意。”

  挂断好哥们的电话,高小松也在琢磨着怎么收场。

  江湖上有句话,打不过,那就加入。

  不丢人,老祖宗就是这么干的。

  他想起了《水浒》,那些梁山好汉。

  打不过,纳头便拜,口称哥哥。

  打得过,那就杀你全家,替天行道。

  高小松准备认大哥了,但怎么认,得讲究方式方法。

  《三国演义》里,许攸投曹操,曹操高兴的连鞋都顾不得穿,迎出门外。

  同样是投曹操的蔡瑁,带着荆州和全副身家来投,到头来还是抵不住一个离间计,被砍了脑袋。

  这里面讲究大了。

  既要转变立场,立场转变的还要让旁人挑不出理来,觉得你是弃暗投明。

  投明?

  嗯,他又想起了《水浒》,投名状。

  要不说四大名著都是华夏灿烂文化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呢。

  随便一点摘出来那都是智慧。

  但这个投名状怎么纳有讲究。

  高小松琢磨良久,然后用他那双写歌的手在键盘上敲击着,片刻后一篇博客出炉。

  文章标题叫‘打脸’

  文章不长,三百字左右,通篇就表达了一个意思:张辰的文章真是把我气到了,我不是美国人,我可以晒户口本出来。

  同时艾特了好兄弟陆钏,说好兄弟,你也把你没抄袭的证据拿出来,咱兄弟俩一起啪啪打张辰的脸。

  然后下面配了一张截图,高小松的户口本页。

  博客一经发出立马被大量转发,各大网络媒体一个没落下。

  高小松骤然之间居然有点洛阳纸贵的感觉。

  好像从来没有这么红过。

  网友们很兴奋,戏称此文为‘高小松打脸篇’。

  但貌似打的不是张辰的脸。

  陆钏被高小松的骚操作搞得懵逼了,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

  这两天骂战,你见我回应过一次吗?

  为什么不回应你心里没点谱吗?

  就这智商,怎么考上水木的?

第135章 各方反应

  陆钏没有回应,他也不敢回应。

  倒是好事的网友,将各种搜集到的证据整理之后做成了一个链接,挂到了博客的评论下面。

  高小松点进去看了一下,发现都是关于陆钏抄袭的。

  华谊兄弟的支支吾吾~

  刘爱军的正面回应~

  陆钏的顾左右而言他~

  陆天名的闭口不言~

  几乎可以实锤了,《可可西里》确实涉嫌抄袭。

  然后高小松又开始骚操作了。

  之前针对韩韩的文章全部删除,然后新发了一篇文章--《高处不胜寒》。

  点进去,文章内容是空白的,只有一个标题。

  嗯?

  这是认怂了?

  举白旗了?

  网友在文章下各种评论猜测,但高小松始终不发一言,也不做解释。

  但谩骂仍在继续,高小松的文章下面,评论翻十几页,清一色的谩骂。

  韩韩和张辰都看出来了,高小松这是准备认怂了。

  两人商量了一下,华夏自古以来是不崇尚杀俘的,不吉利。

  然后韩韩发表了一篇文章,意思是呼吁粉丝冷静,不要说脏话,骂战虽然叫骂战,但要文明骂战,摆事实讲道理。

  署名是韩韩和张辰两人,算是联合发表。

  这算是给了高小松一个台阶。

  高小松也知道对方这是给他机会了,马上把握住机会,同样是一篇文章回应。

  【你终于开了金口,在文章里呼吁你的粉丝不要骂脏话了!

  我吵够了,也骂够了。

  我的本意就是想替好兄弟出头,但到今天才知道原来自己不占理。

  这场争论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我选择退出。

  之前说韩韩的文章里引用了我的歌词,属于侵权。

  现在这话我收回,我口头授权韩韩,我的歌词他可以随意引用,不需要支付我稿费,算是我的一点歉意。

  如果一定要支付,那就帮我捐给希望工程。

  江湖再见~】

  的确是文化人。

  张辰没想到对方会采用这么一种方式将自己摘的干干净净。

  确实有脑子。

  高小松摆出一副浪子回头,幡然醒悟的模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他的人设。

  他如果还紧咬着不放就落入下乘了,反而会给民众留下他不够大气的印象。

  所以对于此事,张辰和韩韩都没有回应,算是默认了吧。

  但高小松的提前离开并不意味着骂战的结束。

  陆钏没想到找来的好兄弟居然会搞背刺,恨得牙痒痒,但又无可奈何。

  他不敢在任何渠道发声。

  只要发声,网友们逮着他只问一个问题--你敢说没抄袭吗?

  这还让不让人说话了?

  全国各大书刊杂志,清一色的都在报道这场骂战。

  张辰和韩韩一方虽然人数少,但战斗力却强的出奇,一出手就搞掉对方一员大将。

  其实矮大紧在这场骂战里根本就是个小角色,敲边鼓的存在,但架不住媒体这么宣传啊。

  这事从作家们集体炮轰张辰的时候就已经出圈了,关注的人不再局限于娱乐圈的那些人,而是老百姓。

  情感上,大家是站在两个年轻人这边的。

  也有不少声音在批评两名青年人年少气盛。

  但不气盛还叫年轻人吗?

  ……

  京城一处宅院中,江文拿着一摞报纸看的直乐。

  弟弟江武见到哥哥这幅模样,忍不住好奇的凑过来:“看什么呢?”

  “两个年轻人和一帮老学究的骂战,挺有意思的。”

  报纸写的也很有意思,作者采用评书演义的方式描述了整件事情的始末,文笔很是有趣,每每到了精彩之处,看的让人直乐。

  “这个张辰,挺有意思!”

  江文看了一遍还不过瘾,又翻其他的报纸,他太了解媒体这帮人的操行了,肯定还有其他的版本。

  果然,虽然大致时间顺序相同,但细节处各有不同,甚至还加了不少笔者的臆测。

  要不野史比正史好看呢,他确实是好看啊。

  ……

  紫金花园,张国利的别墅前,冯小钢按响了别墅的门铃。

  开门的是张国利的儿子。

  “冯叔?”张末有些惊讶。

  “你爸在家吗?”

  “在,在书房呢,我给你叫去。”

  “甭叫了,我去找他,帮我倒杯茶送过来~”

  说完,冯小钢就轻车熟路的来到了别墅二楼,直奔张国利的书房。

首节上一节113/74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