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你要当娱乐圈纪委啊? 第262节

  和质量比起来,宣发起码占七成。

  口碑逆袭?

  哈哈,这个年代是不存在的。

  那是移动互联网产生后才可能出现的情况。

  现阶段的网友那都是满身反骨,你一大堆差评,我就是要看看这电影到底是怎么个烂法。

  当年的《富春山居图》就是这么干的。

  所以这几年的电影,只要宣传到位了,好片烂片的票房差距并不大。

  因为票房主要靠前两周的爆发,或者说前十天。

  那时候口碑还没形成呢。

  至于十天后,盗版也就出来了。

  哪怕像《英雄》那样的人盯人,也最多就能防十天。

  所以很多电影上映,正版DVD也就是十五天后上市,因为要和盗版抢市场。

  ……

  月票翻倍啊,都投给我吧

第286章 《超级访问》2

  一部电影的口碑重不重要,当然也重要。

  但也不重要。

  前一世,《石头》被称为小成本逆袭的里程碑之作,那是因为它拿到了2300万的票房。

  在此之前,并不是没有小成本电影。

  恐怖片,喜剧片,情色片是以小博大最容易的类型,这个说法虽然现在还没有,但道理大家都懂。

  电影院里,那些冷门档期,小成本的恐怖片可不少,粗制滥造,故弄玄虚,但为什么一直有,因为挣钱。

  虽然挣得不多,但也挣。

  有的公司就专门拍这种片,甚至还有院线参与,因为院线也需要生存啊,冷门档期人家也需要能赚钱的片子来填充。

  这种片子挣什么钱,当然是快钱。

  上映十天,半个月,口碑还没出来呢,人家已经下线了。

  热门档期的电影也一样。

  这时候的人,看电影前不会特意上网去看一下口碑,很多时候都是被铺天盖地的宣传勾起了兴趣,就索性走进了电影院。

  等看完后觉得上当了,也未必会去写观后感。

  所以,一部电影,只要前期宣传做得好,票房肯定差不了。

  即便电影不行,票房也不会差,否则凭什么《无极》能拿一个多亿。

  如果电影院敢把电影票改成观影一半后再付钱,《无极》的票房可能连1000万都达不到。

  这方面,国外就做的要好一些,就像陈可欣说的,《无极》在全世界都卖的很烂,唯独国内好。

  所以这年代,宣传为王。

  你就是一坨屎,只要包装的好,吃的人照样络绎不绝。

  宁昊这么说也相当于是在炒作,制造话题嘛。

  《石头》的热度越高,出现在媒体的频率就越高,对他感兴趣的人就越多,票房才会好。

  “我一直搞不懂这些影评人和专家一直鼓吹说要拍文艺片,要拍文艺片。

  文艺片有什么好的?

  我之前就是拍文艺片的。

  后来渐渐的回过味来了,他们鼓吹文艺片,因为他们只懂文艺片。

  你拍个商业片,他们不懂啊,不懂还怎么指导你?不指导你怎么体现他的优越性?”

  谁也没想到宁昊突然就发飙了,这是什么都敢说啊。

  连张辰都惊讶,哥们,你这是不准备在北电混了。

  他原本都想好了,得罪人的事他来做,宁昊就说一些中规中矩的话就好了。

  没想到宁昊乱改剧本。

  但别说,真挺解恨的。

  一针见血!

  对面的两位主持人心潮澎湃啊,这一期的收视率稳了。

  说起来真的要感谢星辰娱乐,同时也好奇,你们公司的每一个导演都这么头铁吗?

  宁昊巴拉巴拉说了许多,并没有指名道姓,但张辰知道他说的是谁谁,黄式宪嘛~

  黄式宪说一个导演,应该先拍艺术片,再拍商业片。

  这也能成为指责的理由?

  拜托,你说话之前都不查资料的吗,人家宁昊就是先拍的艺术片,才拍的商业片。

  不管宁昊怎么想的,张辰这时候肯定要挺他,主动接过话头:“宁昊刚才有一句说的不错,想让我按你的方式拍电影,你算老几啊?

  这句话我特别认同。

  那些所谓的专家,你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凭什么让别人做?

  《石头》就是一部很普通的娱乐属性的电影,它唯一的功能就是让人笑。

  让人笑,懂不懂?

  我们在宣传语也说的是,这个夏天让你笑。

  这样的电影,你非要和我聊什么深度,哪来的深度?

  怎么的,就一部电影,你还指望着看完以后科科考100啊?

  又或者杀人犯看完电影就从良了?

  我不否认电影具备引人深思的属性,但那不是每个电影人的责任,它只是电影的一种功能罢了,你愿意拍,你拍好了,没必要道德绑架其他人。”

  张辰巴拉巴拉说了半天,感觉说的时间太长了,将话语权交还主持人。

  李静想要做个总结:“看来你很不认可那些所谓的专家~”

  张辰立马道:“当然不认可,什么狗屁的专家,去他么的专家,中国的电影上不去,就是因为这些专家。”

  张辰自己也有些激动,说完之后才反应过来:“抱歉,这段剪掉~”

  李静狡黠一笑:“剪掉剪掉~”

  心里却在腹诽:“剪掉才怪~”

  张辰继续:“为什么香港电影人一直瞧不上我们内地电影,他们的媒体一直在鼓吹内地人不会拍商业片,因为确实不会,你看看内地拍出来的那些商业片,都是些什么玩意?

  我这么说吧,现阶段,内地的导演,除了张一谋和冯小钢外,其他的导演全不具备商业意识,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电影是一件艺术品这个阶段,所以他们推崇文艺片……

  但放眼看世界,现在还有哪个国家的电影市场是以文艺片为主的,文艺电影起源的欧洲,三大的大本营,电影市场照样被好莱坞攻城略地。

  别把欧洲人想的怎么怎么高雅,法国观众和我们的观众喜欢的一样,都是好莱坞的商业电影。

  商业电影之所以被称作商业电影,就是因为它门槛最低,最符合大众审美。

  大众是什么,大众是主流。

  你的电影得奖有什么用,艺术有什么用,还不是曲高和寡。

  就靠喜欢文艺片的那么几个人能撑得起国内的电影市场吗?

  我们的电影人,一听说好莱坞的商业片要进来了,就喊着‘狼来了,狼来了’,可自己却一点也不想办法改变。

  喊有用吗?

  你得跟着改变啊,你得适应市场。

  好莱坞毕竟是舶来品,他摸不准国内观众的喜好的。

  目前我们星辰娱乐在做的是什么,就是发展本土的商业片,尤其是喜剧片。

  你可能还不知道,本土喜剧是对抗好莱坞的一大法宝,这是在法国市场和印度市场都已经证明过的。

  答案都给你了,照着学很难吗?”

  张辰说的嘴巴都干了,拧开矿泉水喝了一口润润喉。

  戴军趁机问道:“我曾经在天涯上看过一个帖子,作者应该也是业内人士,他表达了一个很悲观的观点,就是国内的电影距离好莱坞电影起码有好几十年的差距,根本看不到追赶的可能。

  我自己其实也有同样的感觉,每次看国内的电影,再看好莱坞电影,就感觉差距好大。”

  张辰闻言摆摆手:“妄自菲薄了,好莱坞电影没那么厉害的?”

  “没有吗?”

  “当然没有。

  之所以我们会有那种感觉,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好莱坞电影都是好莱坞的精品。

  你想想,国内引进外片的名额,去年是8部,今年是20部。

  而好莱坞一年起码生产几百部电影。

  那什么样的电影才能进入引进名单之内,肯定是最优秀的。

  换位思考,如果是华夏每年选20部电影向外输出,我们会怎么选。

  肯定选最好的。

  所以能被我们看到的好莱坞电影,全都是精挑细选,各方面都最顶尖的那一批,这样的电影,你当然会觉得我们比不过。”

  说起这个他可太知道了。

  现在这个阶段,国内还只能靠行政干预来保证好莱坞电影不过分璀璨国内市场,国产电影保护月就是这么诞生的。

  可等再过十几年,那被保护的可就是好莱坞了。

  好莱坞虽然依旧执全世界电影之牛耳,但已经不是那么高不可攀了。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打铁还要自身硬。你自己足够强,就不会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

  你看我的电影里,什么时候香港演员敢摆谱?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我比他们香港导演更会拍商业片,我的票房比他好,我的市场比他大,那我说话就比他大声,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张辰说完,李静和戴军满眼都是小星星。

  每次张辰来上节目,都能说出一大堆道理。

  明明愤世嫉俗,但就是很有道理。

  他就好像是一个挑破黑暗的孤勇者,在正确又不被人理解的道路上独自前行。

首节上一节262/74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