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请问王小帅导演,就靠文艺电影,挡得住好莱坞吗?
国内为什么给香港团队那么好的待遇诸位想过吗?
鲶鱼效应啊。
国家希望国内的电影人快速成长起来,这样才能应对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
现在你们还觉得中影不应该把钱投给《环太平洋》吗?
实话说,听到你对韩总的指责,我很气愤。
我就一个原则:
为众人拾柴者,不可使其冻毙于荒野。
他是公职人员,有些话不好意思说,那我就必须替他说。
你们说中影厚待《环太平洋》,却对艺术电影不屑一顾。
我替韩总问问,艺术电影对电影产业有什么推动作用。
是能促进影视技术的发展?
还是能催生新的电影技法?
能创造就业岗位?
又或者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艺术电影除了能表达导演那一点卑微的个人想法,什么作用都没有。
我说句难听的,日本AV起码还带动了录像带和DVD市场的繁荣呢,艺术电影有什么贡献?
你们只会迎合西方,拍很多落后的地方,找所谓的人性。
这样的电影,即便获奖也是向世界传达的错误的信息。”
张辰真是什么难听说什么,王小帅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张辰的大道理一套又一套,和他比起来,自己简直就是没文化。
倒是有一名记者问道:“那张导,国内的艺术电影就没救了吗?”
“当然不是~”
张辰缓了缓:“冯小钢导演说过,导演就想是厨子,电影则是他做出的那道菜。
既然是厨子,那厨艺必然有高下,有做的好吃的,就肯定有做的难吃的。
怎么办,也简单~
一种食物难吃,通常有两种处理方式:
一是不吃~
二是改进做法,将它做的好吃~
这道理很浅显吧~
不是一定要把电影拍的让人看不懂才叫艺术电影~”
张辰恨铁不成钢。
电脑前,正在观看新浪直播的冯小钢口中不自觉冒出一句‘妈卖批’,我是说过厨子这话,但怎么从你嘴里说出来就好像为你站台一样……
张辰这么一通说,媒体记者们倒是真的对《环太平洋》期待起来,张辰的做法,简直就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拍电影。
同时也有人为第一部国产科幻片担心:“张导,《环太平洋》真的可能赔本吗?”
张辰马上换上另一幅笑脸:“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我给大家讲讲为什么~”
“先说国内市场总量。
02年,全国的总票房是8个亿,03年涨到了10个亿,04年刚才那位记者朋友说了,是15个亿,05年变成了20个亿……
按照这个增长趋势,大概每年25%-50%,我们取个平均值,就算35%好了,那么今年的总票房大概在27亿左右,06年可能就是36亿,07年可能是48亿,08年就是52亿……”
张辰说完,等待下面的反应。
果然,记者们一片喧哗~
不算还好,张辰这么一算,下面的人立马就坐不住了。
02年才8亿,08年就52亿了,接近600%的涨幅~
张辰是不是想的过于美好了?
“连续6年百分之三十的涨幅,这也太夸张了?”
有人忍不住问道。
张辰打个响指:“问的好,正常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但我要告诉你的事,这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因为票房总量增长的背后是院线和电影院数量的增长,荧幕的增长……”
“2002年我们进行院线改革,建了11条跨省院线,19条省内院线,这些院线基本都是以前老电影厂旗下的电影院,属于国有资产。
经过统计,年底全国共注册35家院线,加入院线的电影院有1024家,银幕数总共1843块。”
“2003国家广电总局、商务部、文化部(第 21号),多部联合颁布《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这项规定自04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
“而在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电影院和电影院线等领域,允许非公有资本投资参股电影制作发行放映领域的国有文化企业。”
“在这样政策的支持与鼓舞下,万达院线于04年初正式成立,成为我国第一条完全由民营资本主导的电影院线公司。”
“此后,民营资本相继投资入驻院线建设,就在今年,另一家私营院线大地院线成立,我手下的嘉禾院线也尝试在内地扩展业务,就在今年,同时兴建了多家电影院。”
“根据我拿到的数字,2004全国可统计影院数是1188家,银幕数增至2396块,这个数字到了05年就变成了1404家,荧幕数量2733块,到今年,荧幕数量可能突破3000块,未来只会更多……”
“从上面的情况来看,院线增长的数量可能会放缓,但电影院的建设一定会增多,各家都在布局市场,并且新建设的电影院普遍为多厅模式。
这也意味着可以放映更多的影片,影厅的使用率也更高,电影票房会进一步提高,国内电影产业,一定也会迎来大踏步发展!”
一个个数字从张辰嘴里吐出来,有些人赶紧找纸笔记下这些数据,有些人则迫不及待的想要提问,不过被张辰示意稍安勿躁。
院线,荧幕,票房总量,这是三个最直观的数字。
“未来十年内,电影产业都是朝阳产业,随着私有资本的进入,这个产业一定会大幅度的发展。
我对《环太平洋》的信心正来源于此。
电影市场是标准的赢家通吃市场,头部效应非常明显。
当年《英雄》一部电影的票房占了当年总票房的四分之一,《环太平洋》不可能达到这个程度,但52亿的市场规模,拿下5-6亿的票房应该没有问题,这就完成了第一个小目标破了大船的记录。”
周围的记者听到张辰这么说,仿佛看到了那一幕,都露出会心的微笑。
张辰继续:“这还只是最基本的,如果引发了破圈现象,比如像大船那样成为现象级电影,放映的时间肯定会延长,那么拿下的票房也就更多。
这些加起来,虽然依旧无法让《环太平洋》收回成本,但已经可以减轻不小的压力。
这是国内,咱们再说国外。
《环太平洋》的机甲和怪兽的元素都是近年最流行的电影元素,都是有参照物的,机甲参照了《变形金刚》,怪兽则参照了《金刚》。
这两部电影都是好莱坞的大热门,《环太平洋》具备这些元素,欧美市场的认可度应该会很高。
而且这种题材很适合DVD和电影周边授权,这样算下来的话,收回成本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如果在北美能够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那么就会起到示范作用,在欧洲等外埠市场的票房应该也不会差。”
第418章 网络炸了
发布会一结束,各路媒体就迫不及待的都走了,今天的发布会绝对是大新闻,张辰太敢说了,明天舆论都得爆炸。
韩三坪没走,拉了张辰来到一处小办公室,两个人单独聊起来。
一开始二人谁都没说话,韩三坪看张辰的目光颇为古怪。
张辰摸摸自己的脸:“三爷干嘛这样看我?”
半晌后,韩三坪叹了一口气:“今天的事,多亏了你,是我大意了。”
没有道谢,但张辰明白对方的意思,其实就是道谢,只不过碍于身份,不好意思说出口罢了。
“三爷放宽心,你一片公心,大家都看在眼里的~”
韩三坪摆摆手,似乎不想说太多这种龌龊事,转移了话题:“你刚刚说的那些,都是真的?”
“哪些?”
“关于国内票房的~”
张辰点点头:“嗯,都是我根据现有的票房推测的,不一定准确,但应该也差不多,你们官方没有预测吗?”
“有,但没你这么乐观。”
韩三坪对电影事业那是真上心,两句话又拐到了工作上面。
“还有,你怎么就那么有信心,《环太平洋》能拿5亿票房?”
张辰心说我这已经是保守估计了。
98年的大船3.6亿票房,那可是98年啊。
02年国内总票房才8亿。
大船凭什么,普遍认为是凭的震撼的特效和铺天盖地的宣传。
张辰觉得不是。
其实大船的特效也就那样,完全没到《阿发达》那种碾压一切的程度。
人们追捧它,更多的还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最贵的电影。
成本两亿美元,还是98年,谁见过这个。
大家都想看看这么牛逼的电影到底是什么样的。
结果发现剧情其实也就那样,一个关于知三当三的故事。
但宣传那是真的没的说。
大船在国内的宣传那是空前绝后的,几乎已经成为社会性话题。
所有电影院的巨幅海报都是大船,几乎所有的杂志,不管你是什么类目,都会刊登跟大船有关的新闻。
因为只要刊登这些,杂志就会变得好卖。
当时也是人们见识少,所有人都在吹捧大船,以看过大船为荣。
肯定也有觉得不好看的,但他们的声音发不出来。
不少人二刷,三刷~
那个年代,省会城市一张电影票20元,大船敢卖60,甚至80,最贵的时候张辰见过100的。
在后世,这种现象有个特定的称呼出圈。
出圈指的是事件已经不再局限于自己特定的范围内传播,而是变成一种现象。
大船当年就是如此。
09年的《阿凡达》也差不多,还有17年的《战狼2》。
凡是出圈的电影,票房都是逆天的存在。
大船3.6亿,小蓝人12亿,《战狼2》56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