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属于B级,这3700万美元中包含了200万美元的版权费用,剩下的则是制作费用和宣发费用。
在好莱坞,B级才是常态。
来面试的演员们自然不会挑三拣四,A级项目一年才有几个,要多好的运气才能轮到他们。
所以他们能争取的机会大部分都是B级的。
更何况《暮光之城》还是畅销小说改编,有这一条已经足够让他们趋之若鹜了。
三人挑的眼花,敢竞争女主角的,就没一个长的难看的。
如果说全中国的美女都在横店。
那么全世界的美女就都在好莱坞。
美女在这里是最不值钱的资源,无数道目光在张辰身上转来转去,张辰感觉自己好像是一块唐僧肉,被众多的红粉骷髅觊觎。
用身体做个交换什么的,在这里太平常了,都不叫潜规则,就是规则。
塞纸条,挠手心,时不时飞来的媚眼,张辰从没有感觉自己在北美如此受欢迎过。
戴安还时不时的冲他挤挤眼睛:“Boss,需不需要我帮你安排一下,双飞或者三飞都没有问题,你只需要付出精力就可以了……”
那不就是白嫖吗?
张辰苦笑着拒绝。
嗯,flag是怎么立的来着?
在自己的剧组,坚决不能搞那些乱七八糟的。
然后就想起了昨晚的布莱克莱福丽。
半夜敲响自己的门,想走后门。
都是老熟人了,张辰不好意思拒绝她。
只能满足了,走了后门。
但别以为女主角就是她的了,只是给她一个进入候选名单的机会。
“嗨,大家好,我叫克里斯汀斯图尔特,02年我与朱迪福斯特合作过《战栗空间》,04年我在文艺片《不再沉默》中饰演一名被强奸、校园霸凌而患上抑郁症的高中生……”
克里斯汀介绍着自己的简历,她一出现就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梅尔觉得她的形象很像自己小说里描写的女主角,凯瑟琳则对她的形象很满意。
凯瑟琳是美术师出身,她为《暮色》设计的是冷光色调。
她觉得克里斯汀的形象在冷光色调下会比其他的候选者更加出彩。
只有张辰没有表态。
有什么好表态的。
克里斯汀是《暮色》里的灵魂,她这个女主角张辰从来没想过要更换。
出题目,表演,克里斯汀表现的很不错。
演技过关,形象出色。
“好的斯图尔特小姐,你可以回去了,如果我们有意向的话,会电话通知你的。”
凯瑟琳最后说道,克里斯汀道谢之后离开。
后面又轮到了布莱克莱福丽。
莱福丽并没有因为和张辰睡过了就表现的怎么样,依旧卖力的表演着。
张辰至多会说一句:“这位莱福丽小姐之前与我们公司合作过《屏住呼吸》,演技非常不错~”
女演员试镜完,之后是男演员。
《暮色》这种青春片其实选拔的原则并不复杂,年轻,帅气,演技不出戏就大致可以。
最后人选总算定了。
女主基本就在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和布莱克莱福丽两人中选一个。
男主则是罗伯特帕丁森和保罗韦斯利二选一。
罗伯特帕丁森是《暮色》原本的男主,但张辰明确表示不喜欢他。
这一版的《暮色》,哪怕冒着风险也要把这家伙换掉。
实在是这家伙有点不地道。
原时空,他明明是靠着《暮光之城》火起来的,成名后却狂喷《暮光》低俗,《暮光》的粉丝也是一群垃圾。
标准的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拜托,《暮光》可能确实低俗,但你怎么说都是靠这部戏起来的,算是既得利益者,却转头就做出那种事情,一点感恩之心都没有吗?
后世国内也有一个差不多。
对于这样的人,张辰只能敬谢不敏。
至于保罗韦斯利,其实是《吸血鬼日记》的男主,也是帅哥一枚。
唯一的缺点是现在还没有过作品,不过张辰觉得这并不重要。
最后在张辰力主之下,保罗韦斯利拿下了男主,成为《暮色》的男主角。
但关于女主角,却迟迟没有定下来。
第444章 上映在即
《月球》下画了,最终票房1.4亿。
星辰娱乐没开庆功宴。
破亿而已,有什么好庆祝的~
这是张辰接受采访时候的原话。
网民们普遍认为他飘了。
但并不觉得有什么错。
你要是能20天拍一部太空科幻片,还能破亿,你也可以飘~
业内对《月球》的心态很特殊。
既佩服,又有点酸葡萄。
在此之前,谁也没想过太空题材的电影可以这么拍~
说起太空题材,正常人的第一反应,一定耗资巨大。
然后张辰亲自给他们示范了,如何用小成本拍太空科幻片。
还不止于此。
《月球》最牛逼的地方不在于它的成本多低,收益多高,而在于它的出现填补了国产电影太空题材的空白。
在此之前,国内没人想过拍太空题材。
就很奇怪,明明华夏也是航天大国,但关于天空题材的电影却少之又少。
……
办公室里,张辰正在通电话。
“艾德兰,特效方面你一定要替我盯紧,我不在这段期间,每三天吧,跟我汇报一次进度……”
“好的,Boss,你放心好了,我以我的信仰发誓,绝不会让那些狗娘样的占到我们一点便宜……”
艾德兰是《环太平洋》的特效总监,电影进入后期阶段正是他最忙的时候。
别以为交了钱,那些外国的特效公司就会保质保量的给你交活,那是做梦。
如果没有一个内行人盯着,他们照样玩各种猫腻。
《哪吒》不就是吗~
饺子一开始找了国外知名公司帮忙制作,但人家看你是华夏的项目,交出来的活都是糊弄了事。
饺子无奈,最后只能找国内友商。
这年代,类似的事情可不少。
比尔中国就发生过一件事。
当时贸工技要做一个系统,找到了比尔中国。
系统并不复杂,比尔中国报价几十万,这个报价大概是国内其他软件厂商的两到三倍。
贸工技觉得比尔是大厂,就同意了。
然后过了一阵,贸工技高层去比尔中国参观,看到一个女生在编写代码,就上去攀谈。
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她正在编写的程序刚好就是贸工技的那个系统。
高层大喜,进一步询问。
“你们多少人开发这个系统啊。”
“就我一个。”
“一个人就能开发一整套系统?那你一定是技术大拿了?”
没想到那个女生却道:“不,我是实习生,这个系统就是我的转正作业。”
贸工技高层大跌眼镜。
那时候,外国企业就是这么赚国内钱的,所以,千万别把他们想的多高尚。
……
与艾德兰聊的越多,张辰越有一种钱不是钱的错觉。
特效真的太费钱了。
《环太平洋》的特效,平均每天要烧掉大约40万美元的经费,光是想想都觉得肉疼。
但这份钱却不得不花。
好莱坞掌握技术,人家要多少,你就得给多少。
这就是受制于人的弊端。
想要特效费用大幅度降低,起码还得十年,等国内的特效技术发展起来后,就可以白菜价了。
现在说这些还太早,张辰这次拿给国内的特效也都是最基本的,稍微难一点的根本做不了。
别说国内,就算是立方体,拿到的其实也是边角料。
真正的大头都在工业光魔。
张辰挂断电话,登录邮箱,正准备处理一下工作邮件,就发现一封来自希杰娱乐的邮件。
邮件是郑长盛发来的,大致内容是《新世界》在韩国的口碑非常好,已经报名了今年的釜山国际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