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你要当娱乐圈纪委啊? 第535节

  后面的大船,也没觉得怎么样,就成了世界之王。

  大家好像就是吃他这套。

  《阿凡达》更是以一己之力推动了全世界3d电影的发展。

  在阿凡达后的十年间,全世界的3d影院都在疯狂建设,大片几乎都有3d版本。

  但这其实是个错误的方向。

  没看十年后,就没什么人再拍3d电影了吗?

第473章 《环太》开机

  张辰无力改变所有人的想法,他只能尽量影响身边人。

  这也是他经常来北电分享的缘故。

  只有这一批人的想法变了,他才会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北电的学风也还算开放,一切唯市场论。

  重工业电影,也就只能说说。

  只有数据摆在面前的那一刻,人们才会真正的警醒。

  演讲完的当天,就有视频流出到网上。

  持续发酵~

  等过了一晚上后,突然就火了。

  人们对《月球》感兴趣,同时也觉得张辰说的那些提气。

  有媒体找到了星辰娱乐,想要采访,却惊讶的发现张辰已经启程飞去了横店。

  横店,有吉尼斯世界纪录,有史以来记录的最大的摄影棚,专门为《环太平洋》打造,高100米,长1100米,80米宽……

  此时的摄影棚中,一座‘暴风赤红’的巨大模型矗立其中,周围,则是各种各样的人忙碌着。

  张辰随着郭凡走入,一路上各种问好。

  来到导演组的房间,入目全是各种设计稿和概念图。

  郭凡找到一大摞资料抱了过来:“这是分镜头稿,一共8023个,这是概念图,3031张,这是拍摄计划表,全部在这里了……”

  张辰打开翻了翻,整理的很完善,在册子外围还用不同颜色的标签做了区分。

  “辛苦你了~”

  郭凡对这部电影的付出,目前为止,远超过他。

  各种各样琐碎的事情都是他定的。

  可以说大方向是张辰定的,但具体的细节,全部是郭凡来落实。

  目前为止,这位都做的不错。

  拍摄计划表他早已经烂熟于心,随便翻了翻后,抬头吩咐道:“你去通知所有的主创半小时后到导演组办公室来开会,我们一起过一下~”

  郭凡去通知了,张辰则找了张椅子坐下,开始慢慢看起分镜稿来。

  特效大片,通常筹备期都特别长,因为要建模之类的,这块的工作量很大。

  反倒是拍起来会很快。

  一般的好莱坞大片,别看动辄就是一年多两年才能上映,但真正的拍摄时间也就三个月,耗费时间的都在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环太平洋》的拍摄应该更快,因为基本没什么实景,全都是特效。

  那就不用到处跑,只要在绿幕前表演就可以了。

  半小时后,他见到了这次《环太平洋》的全部主创。

  美术指导,约翰巴里,《星河战队》的美术指导;

  特效总监,理查德艾德兰,曾参与《星球大战》系列,《夺宝奇兵》系列;

  摄影指导,宋晓飞,张辰的老搭档;

  动作指导,布拉德利詹姆斯艾伦,程龙推荐的,曾经是成家班的成员之一,也是原时空《环太平洋》的动作指导;

  主创团队中一大半都是老外~

  没办法,科幻片这个领域,厉害的基本都在国外。

  张辰环视一周,这些人每个人身后都是一整个庞大的团队,张辰身后则是众多的副导演和执行导演。

  外围,则是中影,上影,万达和老李派来的资方代表,还有华纳的代表史密斯。

  “各位,都汇报一下各自这边的进度,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明天正式开机~”

  “郭凡,你先来~”

  郭凡闻言冲着众人点点头:“《环太平洋》预计拍摄三个月,五月前杀青,进入后期阶段。

  目前常驻人员3000人,加上后期,总共大概涉及到7000人左右~

  这3000人的饮食,住宿都已经安排妥当,其中外籍演员基本上都是招募的留学生,只要稍微化妆就可以入镜……”

  张辰点点头,郭凡就像是个大管家一样,对这个项目的方方面面都心中有数。

  某种意义上,他的角色更像是制片人,而不是副导演。

  张辰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演员的外语训练怎么样了?”

  这时候坐在后排的一个像是外语老师模样的人举手答道:“几个主要演员,他们自己的台词已经都没什么问题了,口音,语气全部达标,每天都会至少过一遍台词,多余的时间也有练习日常口语,进度各有快慢,但不影响电影拍摄~”

  对方说完,张辰满意的点点头。

  别看老谋子一直被骂,但他有一点说的没错,那就是现在的大片,国内无法收回成本,所以在制作的时候必须考虑迎合国外。

  所以《环太平洋》是全英语对白,这方面有些对不起国内观众,但相信大家也能理解。

  “力量训练呢?”

  这回回答的是布拉德利:“这方面也没问题,相关的演员每天都有在液压机排练,他们已经很熟悉那里的环境了~”

  张辰说的力量训练就是几名机甲驾驶员在驾驶舱里架势机甲的场面。

  这可是个苦差事。

  不仅整个驾驶过程都在与液压系统做功,很是劳累。

  而且还很危险。

  驾驶舱是建在一整个液压系统之上的,高度在10米左右,相当于四层楼的样子。

  还没有任何防护装置,光是看着都晕人。

  这还不是最危险的,故事里驾驶舱有被袭击的画面,液压系统会带着驾驶舱左右摇摆,这对演员是很大的考验。

  “安全问题呢,你们做过对应的测试吗?”

  这是张辰最关心的问题。

  《环太平洋》里的战斗都是发生在海里,因此在拍摄过程中有大量的镜头都是有雨水喷洒进去的,有时候甚至是整股的海浪。

  这就对道具有极高的要求。

  那些设备可是通电的,而且是强电,弱电也无法驱动液压机。

  张辰就怕雨水造成电线短路,从而造成人员伤亡什么的。

  这次回答的是道具组:“放心吧,这点我们做过完善的测试,保证不会出现问题。

  事实上,每天开始训练之前,道具组都先自己测试一遍~”

  对于这一点,道具组信心十足。

  表面部分,雨水有可能接触到的地方,他们全都做了特别防护~

  听到每天都有做测试,张辰也放下心来。

  剧组一旦出现人员受伤就是大事。

  更别说,几名驾驶员的角色都还算重要。

  “特效方面呢?”

  终于问到了特效。

  艾德兰看了看旁边的崔斯特,崔斯特做了个手势,示意由他来回答。

  艾德兰道:“特效方面,我与崔斯特商量之后,决定将特效分拆,分别包给六家公司,这六家分别是工业光魔,位于洛杉矶的Mirada工作室和立方体工作室,星辰特效,还有中影数字和香港的先涛数码……

  其中主体部分由工业光魔负责,七只怪兽,五台猎人机甲还有巨兽洪荒都由他们来完成,另外,香港大战和结尾的深渊大战也由他们来完成……

  三分多钟的电影开头则由mirada工作室来完成,包括出现的所有怪兽和机甲……

  机甲内部和所有的物理特效全部由星辰特效完成,所有关于海洋的渲染都交给立方体工作室,剩余的香港市区镜头则由先涛数码负责……

  机甲内部和电影里出现的所有屏幕显示运动图形都由中影数字来承担……”

  艾德兰说完,看向旁边的崔斯特,那意思,你有没有要补充的。

  职位上,崔斯特是艾德兰的副手,但他是立方体的人,算是张辰的自己人。

  《环太平洋》最终如何,特效至关重要,所以这方面张辰必须安排个自己人。

  他也怕好莱坞这帮家伙坑他。

  如果只是坑点钱也就算了,万一影响到电影的质量,那才是不能容忍的。

  所以这块,张辰格外小心。

  星辰特效,听名字就知道是张辰自己的公司。

  特意为《环太平洋》的物理模型组建的特效公司,这块,工业光魔太贵了,干脆由他们自己来做。

  反正国人的动手能力是很强的,只要钱给到位,想要什么都能搞出来。

  至于只给中影分了一小块蛋糕,这也是张辰吩咐的。

  上次《月球》的合作,他对中影有些不满。

  效率太低了。

  现在的中影数字特效中心已经不是当初和他合作《鲨滩》时的那个了。

  要不是得给韩三坪个面子,这点汤他都不想给,立方体完全就可以搞定。

  接收到艾德兰的目光,崔斯特点点头,补充道:“特效任务都已经分解完成,分发到各公司,前期的建模工作也已经基本完成,但钱花的也差不多了……”

  说完他还不着痕迹的看了张辰一眼,这话是张辰让他说的,目的就是要钱。

  果然,张辰下一句就问向财务总监:“财务那边什么情况?资金都到账了吗?”

  《环太平洋》采用好莱坞模式。

  专门成立一个空壳公司,用于电影的各项工作。

  账户是独立的,财务总监也不属于任何一方,是外聘的第三方财务人员,这样做是为了保证财务透明。

首节上一节535/74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