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战斗服,进入驾驶舱,驾驶舱与机甲连接~
这段的节奏拍的非常好,配上爆燃的配乐,让人欲罢不能。
迈克尔贝发现到目前为止,这个中国导演做的都非常不错,与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致。
然后,暴风赤红首次亮相!
镜头自始至终也没有给过任何一个全景镜头,全部是细节特写。
头部,肩部,腰部,背部,手臂,腿部……
镜头从上到下一路扫过,暴风赤红的各处细节一一呈现,同时背景呈现关于暴风赤红的文字介绍。
守卫香港七次,是至今环太平洋参与战斗次数最多的机甲。
逼格满满~
但最主要的,那种要溢出来的巨大感……
和之前的航母镜头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部片子的导演似乎非常在意巨大感的营造。
迈克尔贝回想刚才的镜头,竟然有种镜头里装不下巨大机甲的错觉。
他明白,这个错觉正是这部戏的导演不知不觉间给他植入的……
他又开始反思,这种营造的手法自己是不是也可以用到《变形金刚2》里去。
《变1》很成功,迈克尔贝自己也非常满意。
但续集肯定要在前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可怎么创新一直都是个难题。
一个搞不好就有可能让续集陷落,或许这种关于巨大的营造是自己可以学习的。
爆炸贝能够从一个广告片导演晋升为好莱坞A级大制作的导演,当然不是偶然,善于学习正是此类人的特质之一。
《Pacific Rim》还在继续,有节奏的配乐很能激发人的共情。
迈克尔贝注意到这部《环太平洋》的美术风格。
与《变形金刚》完全不同。
《变心金刚》的每一帧画面都是精致的,每一次的汽车变形都是那么炫目多彩。
观众们最大的念想是搞清楚变形的详细过程。
比如擎天柱的脑袋是从哪出来的?
他的胳膊变成大卡车后是什么部位?
而《环太平洋》呢?
处处透着一股浓浓的重金属工业风。
驾驶员的战斗服粗糙而厚重,有些地方甚至看到油漆磨损的样子。
还有驾驶舱,裸露的齿轮,巨大的液压联动装置,时不时冒出的白色蒸汽……
三名驾驶员的每一次动作都显得那么吃力,这种感觉太真实了。
迈克尔贝不知道张辰是如何拍的。
总不能是真的造了一台液压装置来配合表演吧。
那种铺面而出的力量感。
《变心金刚》立项之初也做过类似的选择,机器人,是让他们笨重一些,还是灵活一些。
最终结果,灵活的意见占了大多数。
理由也很简单,变形金刚是生命体,是高等生命,那就不应该显得笨拙。
所以明明是厚重的机械体,但变形金刚们一个个身体灵活的不像话,就好像大侠一般。
拍摄的时候,迈克尔贝就使用了当下最先进的动作捕捉技术,屏幕上高大的变形金刚,其实都是真人动作演员,身上沾满了传感器,这么表演出来的。
接下来的场景快速变换,所有的场景都在一到两秒之内快速剪辑,看的人肾上腺素飞升。
在迈克尔贝看来,接下来的打怪兽反而落了下乘,中规中矩。
关于导演为什么将发生战斗的时间定在晚上,很简单,因为黑暗的环境对特效更加友好。
举个例子,如果战斗发生在白天,那太阳光线照在机甲上的角度必须与水滴的反光,机甲表面的反光一致。
一旦有哪个地方做的不好,立马就会给人一种很假的感觉。
而如果是夜晚,那很多情况都不不需要考虑,不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减,制片方的预算也能少不少。
对此,迈克尔贝有些嗤之以鼻,他觉得张辰还是不够有魄力,不敢将大场面弄在白天。
《变形金刚》就是在白天,自己精益求精的后果就是那些影迷们也都白跟着大唱赞歌。
第524章 卡梅隆的评价
电影还在继续,机甲与开菊兽之间的战斗也在继续。
双方的战斗异常简单粗暴就是最原始的拳拳到肉。
暴风赤红的三条手臂起了很大的作用,拯救渔船,偷袭开菊兽,很多时候都是靠的第三条机械臂。
迈克尔贝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不知道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
每看到《环太平洋》的一幕,就会忍不住的和《变形金刚》对比。
《变形金刚》里,机器人的战斗比《环太平洋》更火爆。
机器人闪转腾挪,配合火炮武器的轰击和爆炸,很有画面感。
迈克尔贝觉得《变形金刚》在打斗方面是完爆《环太平洋》的,但内心深处,不知道为什么,又隐隐有一种想法机甲的战斗就应该是这样的。
70多米高的机甲其实就是驾驶员身体的延伸,透过驾驶舱的画面可以感受到驾驶员每一次动作都极其费力。
迈克尔贝终于找到了那股让他不舒服的地方力量感。
《环太平洋》里,每一下钢铁拳头的轰击,都能感受到那种力量感,感受到开菊兽的疼痛。
相比之下,《变形金刚》里机器人的身体就像是纸糊的一样。
等看到暴风赤红被镰刀头偷袭,一条机械臂被砍下,两名驾驶员被叼走的时候,观众们终于动容了。
再等看到下一幕的时候,更是脸上的表情都变了。
海边,一老一小两个人正在捡拾垃圾,然后就发现浓浓的雾气中似乎有什么东西。
下一秒,红色的身影出现。
踉跄着走上沙滩。
此时暴风赤红早已经是强弩之末,终于支撑不住,缓缓倒下。
巨大的富有压迫感的钢铁躯体,跪倒,然后如同英雄一般陨落在沙滩上。
这一刻,没有任何一名观众能够保持镇定。
这个镜头太经典了!
首映礼来的基本上都是圈内人,正因为都是内行,才更明白这个镜头的含金量。
如果是二流导演,刚才的大战肯定到暴风赤红杀死镰刀头为止。
但这个华夏人偏偏加上了这最后一幕,英雄陨落!
堪称点睛之笔。
正常的人对英雄陨落都会心有感触的,导演正是抓住了这个点。
此外,细节也是满满。
首先是浓雾,增加了神秘感。
暴风赤红踉跄的身影从迷雾中逐渐显现,无疑将观众的情绪进一步拉深。
其次就是拾荒者的视角,这点很重要,增加了代入感。
如果是上帝视角,暴风赤红倒在沙滩上,代入感绝对不会这么强。
可换成拾荒者,观众就会自动代入拾荒者的身份。
他看到的一切就是观众看到的一切。
其次还是那种巨大感。
拾荒者看到的第一个镜头,是一条巨大的机械腿,然后镜头上移,才是暴风赤红的上半身,但依旧是仰视视角。
紧接着是拾荒者目睹暴风赤红跪倒,直挺挺的摔落在沙滩上。
这一幕,对所有观众来说都是震撼的。
不少观影人都惊讶的张大了嘴。
神之一跪!
这是所有人心目中的第一想法。
詹姆斯卡梅隆这些做导演的则很确定的知道,光凭这个镜头,以后科幻影史上绝对有《环太平洋》的一席之地。
迈克尔贝则在反思,《变1》里自己对博派汽车人的牺牲处理的就不够好,观众完全没有代入感。
和《环太》的神之一跪比起来,《变形金刚》里两个博派汽车人的死就像是工具人。
接下来是三幕式的第二幕,范小胖退役,与熊猫洪荒的日常。
洪荒感染了怪兽血液,发生变异。
所有人都知道洪荒会成为异数,只是猜不到最后会成为哪一方的成员。
然后是政府的愚蠢,联合政府居然决定放弃猎人计划,改而修建防御墙。
华夏人对这点感触最深。
长城是防不住敌人的进攻的,只有自身强大才是根本。
机甲基地陆续被关闭,情绪压抑已经到达极点。
电影讲究欲扬先抑,所有人都知道,最后的大高潮即将到来。
大高潮是香港大战。
中美俄三国机甲出场,真是帅到爆。
三国机甲各有特点:
美国机甲重视攻击力,标准的战士;
俄罗斯机甲高防御,简直就是人形坦克;
中国机甲攻击和防御都不是最高的,却是最灵活的;
而且三个国家的机甲驾驶员,在关键时刻都不缺少勇气,是可以毫不犹豫的选择自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