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的风生水起。
最出名的莫过于他和宋长英的那些事,打打闹闹,吵吵嚷嚷,明明是两口子,却打出狗脑子,情节堪比小说。
再说一下《十月围城》。
同样是主旋律题材,张辰非常喜欢的一部戏。
和《风声》一样,同样是群像戏。
这并不是张辰的项目,严格说起来,应该算是陈德森的。
陈德森在香港并不算知名导演,只能算二流。
自高成就是执导过程龙的《特务迷城》。
但张辰更喜欢的是他的另两部作品《十月围城》和《一个人的武林》。
其中《十月围城》这个项目,2002年,他就在筹备了。
当时他认识了UFJ银行副总裁曾献基。
曾献基看完剧本后觉得非常不错,决定投拍。
但预算很吓人,居然要6800万港币。
算下来,起码两个亿才能回本。
这在02年是不可能的。
但曾献基还是投了。
原话是:“《十月围城》一定是一部好片,放胆去干吧。”
谁知道屋漏偏逢连夜雨,金融危机,金主出了意外。
陈德森心如死灰,远走温哥华,项目搁置。
原时空,是陈可欣07年找到他,说我的《投名状》火了,内地市场打开了,我给你做监制,这片不就有戏了。
然后黄建新四处斡旋,电影局和投资方纷纷开绿灯,影片再次重启,在沪搭建,众星加盟,问世后遂成经典。
这一世,伯乐变成了张辰。
张辰一句话,陈曦找到陈德森,霸气宣布:“《十月围城》,你当导演,嘉禾给你兜底。”
项目最大的投资是香港老中环的搭建。
但这个在张辰这边根本不叫个事。
和横店说一声,那边马上开始改造,并且全免费。
两个月后,老香港中环拍摄基地保证改造完成,不耽误电影的拍摄。
现在要做的,就是定下人选。
导演不做他想,就是陈德森,而且嘉禾准备长期合作。
《十月围城》之后,还可以继续开发《一个人的武林》嘛。
陈德森的电影都很另类,《十月围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影,《一个人的武林》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武侠。
算了,这个以后再说。
重新说回《十月围城》,很多人奇怪,十月围城到底什么意思,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原时空导演和胡君是这样解释的:
因为孙中山是十月到香港与十三省革命代表会面,而胡军扮演的阎孝国带着杀手包围了香港中环对孙中山进行追杀,所以叫十月围城。
《十月围城》的演员,张辰依旧决定采用原班人马:
梁佳辉演的陈少白,甄子单演的沈重阳,王学圻演的李玉堂,谢逼王演的邓四弟,巴特尔演的少林僧王复明,黎明演的刘郁白,胡君演的阎孝国……
其中刘郁白和阎孝国有一场很精彩的打戏。
电影的牛逼之处就在于,没有反派。
传统意义上的反派是为了衬托主角的正义,但《十月围城》其实是两种信念的碰撞。
阎孝国作为清廷派来围剿孙中山的杀手,本来应该是面目可憎的。
但胡君表演出来的却是一个忠君爱国,视死如归也要报效朝廷的军人形象。
实在是让人恨不起来。
你可以说他迂腐,看不清事实,一条道走到黑,但他也是在坚持自己的大义,他也有自己的信念。
这就是《十月围城》的魅力所在。
以往的武打片,打中的是肾上腺。
《十月围城》,打中的是心口。
基本的演员都不动,只有李宇春的那个角色,叫方红,张辰不确定要不要换成大甜甜。
主要是这片子上映后留下一个很著名的梗,是方红最后救了孙中山,所以是李宇春拯救了新中国。
哈哈哈!
这个梗张辰有点舍不得。
除此以外,大美媛,杨小蜜张辰也准备一股脑的塞进去,对了,还有张俪,张俪可是嘉禾的签约演员。
嗯,合拍片就是这点好,可以疯狂的塞人。
《十月围城》属于典型的‘八方来客模式’,或者叫‘群英荟萃模式’。
即:
某精神领袖,把隐藏尘世之中的高手都召集起来,临时组团,一起去完成一件惊天动地的任务。
八方来客模式是电影里的经典套路,好莱坞有《十一罗汉》,香港则是《五福星》,内地则是《水浒传》了。
八方来客模式很固定,把各路英豪攒到一块儿,犹如百川归海,涓涓细流,先叙述各人牛B之处,每人做个亮相。
好比是一件一件把奇巧玩意儿放进包袱,一点一点拉高观影者的期待感,最后包袱一抖,数件玩意魔术般拼成一件光彩耀目的物事,好戏登场。
《十一罗汉》里乔治克鲁尼挨个召集其余罗汉;
《五福星》里,洪金宝扮演的鹧鸪菜就是精神领袖,花旗参,犀牛皮,大生地,罗汉果则是八方来客。
《水浒传》就更明显了,每个人都有一段故事,然后一起上梁山,聚集在蔡福,哦不,宋公明哥哥旗下。
放在《十月围城》里就是文化人、贩夫走卒、裁缝店老板、扛大包的,引车贩浆,一旦听到召唤,立刻锥出囊中,集合成无坚不摧的力量。
第530章 针对香港电影的阳谋
又到了年底,照例,电影局又举办了一次行业论坛,研讨会性质的,讨论中国电影的未来。
这样的研讨会几乎每年年底都会举办,去年张辰就去了,感觉没什么意思。
今年本来不想去,但电影局领导点名让他发言。
他当然要发言,国内第一部科幻片导演,票房又刚刚过了四亿,当然要分享经验。
时间定在一月中,张辰还有准备的时间。
12月的最后一天,《蓝莓之夜》上映。
一部墨镜王拍的文艺片,许多人别说看过,甚至都没听说过。
片子很王佳卫。
许多人说这就是外国版的《重庆森林》,连剧情都一模一样。
一个发际线偏后的英国小伙爱上了一个帮她解决残羹剩派的姑娘,然后在姑娘离他远去,并且搞了犹太妞之后思念至极。
电影的节奏非常慢。
王佳卫这个人被誉为电影大师,他的电影,喜欢的人算是喜欢的要死,不喜欢的是一点看不进去。
什么人喜欢他的电影,其实就是文清。
这年代,文清还不是一种病,相反,是潮流。
文清的人都有一种特质,对于看不懂的东西就极度追捧。
王佳卫的电影刚好符合这点要求。
获过奖,说明有知名度,还有淡淡的装逼感,给人的感觉就是高级!
文青们看了就无法自拔。
所以说,这是时代的产物。
你看2010年后还有人觉得他是大师吗?
因为老一代文青都长大了,知道了世界不是靠装逼运行的,而新一代的文青凋零,大家不吃这一套了。
不过现阶段,国内的观众就认大师。
电影拍的好不好看另说,听说是大师的作品,先看一遍再说。
其实他的电影真没几个人能看懂,但这两年的人对获奖作品有一种盲目追求的心态,好像自己看获奖作品,自己也跟着就高级了。
王佳卫上一部在内地上映的电影是《2046》,内地居然拿到了3000万的票房。
一部文艺片,你敢信?
同时期的《新警察故事》才4300万票房。
当时程龙尴尬的要死,在香港都不敢接受采访。
估计就是有《2046》的成绩打底,王佳卫信心爆棚,别人都挪档期,他不挪。
然后被《环太平洋》秒成了渣。
《环太》已经上映第四周了,票房仍旧要高于上映首周的《蓝莓之夜》。
墨镜王这个人,作为朋友或许不错,思想天马行空,可能是个聊天的好对象。
但作为合作伙伴,真的不敢恭维。
张辰和黄百鸣聊天的时候,黄曾经透露过。
那时候在新一城,墨镜王是公司编剧,黄是创作总监。
香港的影视公司,写剧本很快的。
然后到了墨镜王这里,一个月一个月的交不出剧本,黄就把他开了。
这说明什么,对待工作不认真。
不止这个,对待投资人也不负责。
《东邪西毒》超支的投资人差点破产。
一部《繁花》拍了三年。
就这还有人吹呢。
说什么慢工出细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