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妃一脸谦虚的笑容,然后又扔下了一颗不小的炸弹。
距离刘亦妃最近的徐争擦了擦头上的汗,他知道当地的华人商会看的不是剧组的面子,他们充其量就是一堆拍电影的,还不能让一堆资产十数亿的商人们高看一眼,他们看的是刘亦妃的面子。
具体来说,是跟管先生有关系的刘亦妃的面子。
所谓华人商会,就是在泰国经商的中国人在一起抱团取暖,共同抵抗当地商人的倾轧。
大使馆才是他们最大的靠山。
泰国的华人圈子就那么大,刘亦妃的车队直接开进院里,和管先生一起吃饭的消息传的很快。
不管刘亦妃具体有什么背景,反正肯定不好惹就对了,所以华人商会很快就找上了刘亦妃,率先提出帮刘亦妃查清楚剧组外包业务的具体细节。
徐争正在看的报告是下午刚刚改出的一版,里面很多外包公司的账务明细、人员供词都是新鲜出炉。
这些非常详细的账目正好打在了徐争的痛点上。
外包业务始终是剧组查账时最难解决的一部分,徐争公关了很多人才将账目做到天衣无缝,结果不仅被刘亦妃的降维打击打击的体无完肤,还成为了案板上的好鱼肉,任凭刘亦妃下刀。
一个小时之后,黄博心满意足的放下筷子,不管其他两人如何,反正他是吃饱喝足了,而且还和刘亦妃拉近了关系,属实是收获颇丰。
刘亦妃对黄博的观感也不错。
演技没的说、人很幽默、相处下来很舒心。
最主要的是跟华亿没关系。
永远不要小看女人的记仇心,表面上笑嘻嘻的,实则内心在问候对方的所有女性相关亲属。
女人对同类下手更狠。
饭局结束后,黄博很有眼色的站起身告辞,王保强紧跟其后,他们都默契的没提徐争这茬。
徐导还有功课要做,没看几乎是一口没吃,将二十来页的财务报表都翻烂了。
刘亦妃没有阻拦黄博离开,反而走出包厢送了一程,她要让徐争好好的冷静一下,让他放松片刻,神经紧绷太久后突然松弛下来并不是好事,再进入紧绷状态时会更疲惫。
这不是苏君教的,苏君没这么损。
乱七八糟的书也不是白看的,不要以为刘亦妃只会看心灵鸡汤,她连心理学的书都看过几本。
博学和损之间只有一线之隔。
“《四大名捕》首映礼一定要来,我介绍苏君和其他人给你认识,苏君是个非常好相处的人,你们应该聊得来。”
酒店门口,刘亦妃发出了邀请,相比于还是华亿签约艺人的王保强,拉拢跑单帮的黄博明显性价比更高。
对于刘亦妃的邀请,黄博很开心。
“没问题,我就是在南极拍戏也得赶回去,肯定不会让亦妃和苏总失望。”
这种能认识一堆大佬的机会黄博肯定不会放弃,有刘亦妃的介绍,他肯定能跟金乌影业的高层搭上关系。
人脉同样是一种资源,还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资源。
黄博和王保强两个人走在路上,前者一脸开心,后者则是满脸心事,他在做一个很难的决定。
就是不知道正确与否。
“博哥,我想在合约到期的时候彻底离开华亿,是不是有点忘恩负义的感觉?冯导和王总对我还是不错的。”
一直无法下定决心的王保强决定征求一下黄博的意见,毕竟局外人会看得更为透彻。
黄博叹了口气,他不知道王保强是傻还是憨,华亿那种地方有什么可待的,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日子,也就王保强还记得当年的那点恩情。
“保强,哥今天跟你说几句掏心窝子话,你能听进去就听,听不进去的话就当没听过就完了。”
“博哥你说。”
王保强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
“我也不多说太多,有几个问题你需要仔细考虑一下。”
“华亿有项目适合你吗?”
“你记着冯导和王总对你的好,他们还记得有你这个人吗?”
“要是真记得话,为什么华亿的几个大项目里都没有你的影子?你终究是一个外人。”
黄博的话让王保强呆住了,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话,完全是直击心灵,打碎了他为他自己建立的围城。
另一边,刘亦妃在门口玩了会手机,过了将近十分钟才收起手机,慢悠悠的回到包厢,留给徐争的时间不多了。
如坐针毡、度日如年的徐争在见到刘亦妃进来后的第一时间就站了起来。
“刘总”
刚刚吐出两个字,徐争就停了下来。
他是《泰》的导演和主演之一,他要是因为一些事情吃了官司,肯定会影响电影的正常上映和最终票房成绩,只要金乌影业稍有顾忌,他就能争取到一段不短的缓冲时间。
如此一来,至少《泰》上映前他是安全的。
再后面的事情他就没办法了。
无非是“听天由命”四个字而已,毕竟刘亦妃手中的证据非常齐全,他找不到翻盘的可能。
所以徐争需要先稳住刘亦妃,这是他唯一的生路。
生活就是如此的充满喜剧性,十天前他还是剧组一言九鼎的人物,那些外包公司的人看见他就跟看到亲爹一样,恨不得把他捧到天上去。
就连最漂亮的小姐姐都让给他。
结果现在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甚至有可能吃官司,他的人生真是充满了大起大落。
看着徐争一脸欲言又止的样子,刘亦妃伸手示意他先坐下,然后她坐在椅子上开始酝酿情绪。
包厢里沉默了很久,徐争实在是受不了这种氛围,他都做好心理准备了。
责问他也好,威胁他也好,哪一种都比现在的沉默不语好,让他的心非常慌,这种不上不下的感觉真的很难受。
刘亦妃也没想一直跟徐争在这耗,感觉气氛烘托差不多后,略显艰涩的声音缓缓响起。
磨练了很久的演技终于派上用场了。
“徐导应该了解金乌影业的结构组成吧,苏总、夏总、陆导和我是最初的四大股东,后面加入的陈总拿的也只是期权而已。”
“公司成立之后,苏总独揽大权,夏总主导制片部,陆导负责公司的导演班,算是掌握了未来导演的选拔权。”
“只有我没有具体职务,徐导帮我参谋一下,我要怎么做才能摆脱现在如此被动的局面。”
刘亦妃在断断续续的讲述自己在金乌影业中的境况时,视线一直没有离开桌子上的财务报表。
混了很多年的徐争不仅是个玩咖,更是一个见惯了争权夺利的老油条。
虽然刘亦妃没有说得太明显,但是徐争已经听明白了,刘亦妃并不想只当金乌影业的股东,她想掌握实权。
其中弯弯绕不难想,刘亦妃或许和苏君有感情在,但是这种感情在他看来非常脆弱,至少刘亦妃不太相信,所以尽可能的寻找办法来巩固在金乌影业中的地位。
这种感情比不过利益的事情徐争看多了,心中没什么太大的波动。
而且徐争能想到刘亦妃要的东西是什么,无外乎让自己加入金乌影业,成为她手下的一个忠实马仔,逐渐在公司内占据一席之地。
徐争听是听明白了,但是他不想加入金乌影业,他一直想单干,自己当老板,像华亿的王钟军和金乌的苏君一样。
当导演和当演员才能赚几个钱,将公司上市,割股民的韭菜才是真正的赚钱。
所以说,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刘总说笑了,只要苏总一直站在您这边,金乌影业里谁敢对您不敬,我一个外人怎么帮的上忙。”
刘亦妃抬头看了一眼徐争,她知道陈祉希起过招揽之心,结果被徐争不留痕迹的拒绝了,而且十分坚决,没留下任何的余地。
今天一看确实如此。
也是,要是能正经谈下来的话,就不用苏君花这么大力气给他挖坑了。
徐争不知道的是,苏君给他准备的合同非常苛刻,特别是违约条款部分,能轻轻松松的让他倾家荡产,还要背上各种官司和指控。
徐争是一个好导演、好演员,但绝不是一个好人,苏君必须要防着。
第180章 被忽悠瘸的徐大导演
随着徐争的声音落下,包厢里面立刻变得安静下来,刘亦妃的手指轻轻点着桌面,她经常看苏君做这个动作,发出的声音会对人产生很大的压力。
“哒哒哒”
声音响了一小会儿后,刘亦妃轻笑一声,话中的威胁性拉满。
“那我就不多说了,徐导的建议我会好好考虑的。”
“我也给徐导透个底吧。”
刘亦妃将财务报告从徐争面前拿走,交到了自己助理手中,似笑非笑的看向一脸堆笑的徐争。
“明天是什么日子我已经说过了,苏总打算在正式履任土豆网董事长之后抓几个典型,用来向外界表明金乌影业和土豆网要做优质内容的决心。”
“确立公司光明优秀的形象。”
“徐导回国后一定要多走动走动,找人帮忙说说情,苏总并不是一个油盐不进的人,你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从第一句话开始,徐争的脑门就开始不断冒汗,他没想到苏君已经知道这件事的全部过程了。
他成苏君杀鸡儆猴中的鸡了。
注定是被杀的命运。
后面的话徐争没仔细听,但是他还是听懂了一些,说是让他去活动、去找人说情,看似是给他支招,其实却是在提醒他苏君油盐不进,一般人根本劝不动。
徐争也从其他人口中听说过苏君的不少事,能跟苏君说得上话的人不是公司高层就是圈内大来,他肯定是没这个资源。
所以说刘亦妃就是在点他,告诉他能救他的只有她,让他赶紧投诚效力。
“多谢刘总提点,《泰》这个项目是陈总的,我们还算有点交情。”
这是徐争最后的挣扎,虽说他和陈祉希交情不深,但陈祉希有可能保他。
《泰》是陈祉希的项目,陈祉希在金乌影业内不太受重视,她肯定要拼命保下这个项目。
唯一的项目无法正常上映,对陈祉希的打击将会是非常大的,甚至连制片部副总监的位置都保不住。
看着一脸认真,感觉自己抓住了救命稻草的徐争,刘亦妃突然笑了出来。
“陈总刚刚接手了三个大项目,现在正忙着前期筹备工作,根本没时间处理任何有关《泰》的事务,包括跟苏总力争要求电影上映。”
“土豆和金乌影业强强联手后,《泰》就不只有上映这一条路可走。”
“下午苏总跟我提了一嘴,可以直接将《泰》版权卖给土豆网,进行网络播放。”
“《泰》总投资不过4000万,通过网络播放和其他渠道能收回一部分成本,并不会亏损太多。”
刘亦妃的说法有理有据,和徐争这些天观察到的情况十分吻合。
为什么剧组中陈祉希的手下亲信一夜之间全部叛变,从和他称兄道弟到和刘亦妃同仇敌忾,这一切的变化现在都有了解释。
陈祉希突然得到重用,苏君用三个项目作为安抚,让陈祉希保持沉默,她手底下的人自然会配合刘亦妃工作,他这个导演就成了唯一一个弃子,成为了苏君用来立威的牺牲品。
电影杀青后,他一回到国内,苏君就会立马拿下他,跟他算总账。
而且他挪用电影拍摄资金肯定会被要求赔偿,到时候他的赔偿也会是电影回本的渠道之一。
总而言之,他是唯一的一个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