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韩三平的女儿,这几个只要想,动用周围的关系,圈里没有她们摆不平的事。
一个小小的《爸爸去哪儿》,韩三平和苏君稍微开口,一切就都没问题了。
芒果在童局那里没面子,但苏君和韩三平有。
有了苏君掺和的娱乐圈,和他记忆中的娱乐圈有了很大差别,特别是电视剧行业,不是一般的卷。
要是没有大明星加盟,没有一个天文数字的投资,根本不好意思宣传。
比如说华亿着重打造的《古剑》,由范小胖和一堆流量小鲜肉领衔,就是冲着年轻人群体去的,4.5个亿的投资,扬言要全方位碾压《诛仙》,重塑经典。
额,苏君就听一乐。
不过现象还是不错的,即使投资没有那么的真材实料,但至少这些家伙没有把钱用来包养女明星,算是花在了正道上。
既然圈子里都这么卷了,苏君肯定要帮《无方少年游》多叠几层buff。
反正芒果早晚会达到目的,这种白捡的人情苏君肯定不能放过。
金乌影业倒是用不上这种人情,送给刚开始涉足电视剧制作领域的和颂传媒正好,苏君神隐于幕后,操纵这一切,自然不会被人发现端倪。
说白了,苏君嫌这种人情没用。
也很不干净。
倒是和颂传媒,公司正处在一个新的的发展阶段,根底稍微有点儿问题无伤大雅。
又有几个公司在新创立时纯白无暇,不都是碰见机会就上吗!
一周的时间转眼而逝,《寄生虫》的内部放映即将开始,来人除了导演外,没有其他人,苏君自然不用安排什么。
没看现在,他还有时间和姜闻在这里扯皮,额,话题还算正经。
不是他们两个正经,而是刘亦妃和周韵都在,荤段子说出来无法收场,两个自诩纯爷们的家伙,在家里的地位都比较堪忧。
“你什么时候给我写个剧本,我也手痒了。”
“苏总啊,可不能厚此薄彼。”
姜闻将苏君的好茶一口气喝干,大着个嗓门开始嚷嚷,一双牛眼盯着苏君,让苏君非常无语。
“屁的厚此薄彼。”
“张导签在了土豆,属于自己人,他拍公司的戏天经地义,你…………”
“啧啧啧!”
苏君吐槽一声,一副很无语的样子。
“就你那种风格,我可没办法迎合,等你什么时候就开窍了再说,导演的风格岂能一成不变。”
几个大导演里面,其他人都在探索新路,惟有姜闻一个人的风格始终不变。
可惜的是,苏君认为姜闻风格的集大成者是《让子弹飞》,之后的作品是一部不如一部,完全没有超过《让子弹飞》的迹象。
可以说是江郎才尽,也可以说观众对姜闻的期待太高了。
“这种东西岂能说改就改。”
姜闻叹了口气,茶叶的苦味在嘴中蔓延开来,他何尝不知道需要寻找新路,但许多年形成的思维定式又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
就像他即将上映的《一步之遥》,姜闻总感觉差点意思,可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总之,他也是没有办法。
“算了算了,不说这些糟心事了。”
“你这是第一次当演员,我一定要看看你的表现,要是演的不咋地,我可不会手下留情。”
姜闻摆摆手,将话题岔开,他不适合签约公司,就他拍戏的费钱程度,能把金乌影业和土豆拖死。
圈里的人都知道金乌影业高产,也知道金乌影业只做精品,同时他们也知道金乌影业下资金链非常紧促。
要是被他一个人拖崩了,可真就是罪大恶极了。
“姜导,这你就放心吧,苏君的演技差点就比我好了。”
没等苏君回答,刘亦妃就笑呵呵的接过了话题,声音中满是自豪,她感觉自己的眼光是真的非常好。
有钱有颜、演技还很好,绝对的优质股。
姜闻看了看刘亦妃,又看了看神色莫名的苏君,整个人陷入了沉默,他对《寄生虫》的期待瞬间小了不少。
话说帅哥靓女适合演文艺片吗?
聊天打屁的时光很快过去,苏君几人起身来到放映室,里面人数不多,加起来也不到三十人。
剧组成员、几个大导演,还有金乌影业几个高层,没有闲杂人等。
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看电影,而且都是导演,就没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简单直接的开始看电影,
随着剧情不断推进,几个一开始还懒懒散散的导演坐直身体,逐渐沉入剧情之中,他们都能感觉到《寄生虫》的含金量有多高。
在艺术价值方面,《寄生虫》以阶级议题的普世性为切入口。
通过社会底层一人家寄生在富有人家的故事。
从半地下室的潮湿阴暗到豪宅的明亮开阔,空间对比成为阶级差异的隐喻,引发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共鸣。
同时也将人性的复杂完美呈现。
每个角色都无绝对的善恶,寄生一家的狡黠与富人一家的“无意”歧视,打破了非黑即白的叙事,赋予故事强烈的现实冲击力。
“拍摄手法上也很大胆。”
这是很多人脑海中的印象,空间符号的极致运用是最大的特点。
镜头通过垂直构图强化阶级落差。
如暴雨夜寄生一家下楼梯的长镜头,从豪宅到半地下室再到污水横流的底层,用空间下降直观呈现社会地位坠落。
半地下室的窗户设计,既暗示了底层对上层的窥视,也象征其被世界边缘的处境。
同时运用光影与色调来操控情绪。
别墅中的场景多用暖光与高饱和度色调,营造精致舒适的氛围。
地下室中的居住环境则以冷灰、暗绿为主,配合低照度光线,凸显压抑感。
暴雨戏中,明暗对比加剧,将贫富在灾难中的不同境遇可视化。
张艺谋和苏君的配合也很默契,第一次在文艺片中运用了喜剧手法,展现了寄生过程的荒诞。
电影中期时又转向惊悚,最终以悲剧收尾,类型的无缝切换增强了叙事张力,也让阶级冲突的爆发更具冲击力。
总之,………………
“艺谋的突破很大,这部片子……很好。”
陈诗人长叹一口气,看向张艺谋的表情十分复杂,故事是一个好故事,导演是一个好导演,二者加起来,绝对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嗯,也就比《霸王别姬》差了一点。
放映室的空间不大,又很安静,陈诗人的评价所有人都听到了,也说在了大家的心坎里面。
姜闻有些沉默,转头看向坐在淡淡光影中的苏君,陷入了思索之中。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张艺谋最近的两部作品和之前的差距非常大,不只是拍摄手法,还有剧本的内核与深度。
据外界传言,《大唐剑圣:裴》的剧本原作者是苏君。
《寄生虫》的作者同样是苏君。
一个能搞商业片,又能玩艺术片的编剧,圈内可没有几个。
况且编剧大概只是苏君的业余爱好。
“老张,这片子有意思啊,给我们讲讲你的看法。”
“是啊,我们都想听听。”
“…………”
电影放映结束后,一堆导演肯定不会放过张艺谋,由姜闻这个武力担当出马,将张艺谋留在放映室里面。
他们的意思很简单,电影是一方面,张艺谋的个人想法又是一方面,真人就在眼前,怎么可能放跑。
“苏总呢?怎么能让编剧跑了?”
“没关系,有张导在一样,张导肯定参与了剧本编写。”
“……………………”
听着身后传来的吵嚷声,苏君打了个哆嗦,他可不想变成基佬。
满身大汉的感觉可不好受。
一堆大老爷们,长得还一个比一个拿不出手,苏君才没时间和他们聊心得,况且《心花路放》今天开机,苏君要过去看一眼。
开机地点距离京城有一段时间,苏君靠在椅背上,双眼微眯,看着窗外的风景迅速退去,脸上露出所有所思的表情。
金乌影业拍了两部爆款大制作,将电视剧行业的内卷风气带起来了,后面按理说就该轮到电影行业了。
但问题是电影行业的变数太多,大制作电影接连扑街,导致现在很少有人敢开大制作。
苏君也不能违背市场规律,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
先从文艺片市场开始。
等到第一个华语三金大满贯出现,他就不信那些人还坐得住,人争一口气,怎么也要有点好胜心吧。
从今天的反响来看,姜闻和陈诗人明显被刺激到了,他们现在和张艺谋的差距不但,可张艺谋一旦大满贯加深,几乎就是影史顶点般的存在,他们绝对不可能继续安逸下去。
有人可能问了,苏君如此会不会有多此一举的嫌疑?
答案是否定的。
一个行业的繁荣程度直接决定了行业的上限,金乌影业想要继续扩大规模,辐射更多行业,就要将本身所在的娱乐行业发展起来。
基本盘不崩,才能走的长远。
无根之木又能支撑多久?
“卷吧,都卷起来才好。”
苏君闭上眼睛,轻声低语一声。
随后,车中陷入长久的沉寂,只有微弱的呼吸声在响起。
未雨绸缪始终是一种优良品质,影视寒冬看似遥不可及,其实不太远。
华亿倒了、博纳减产、光线沉寂,圈内其他一流制片公司一个接一个暴雷。
相比于娱乐行业被资本完全蛀空,成了他们收割流量和金钱的后花园,苏君更希望他们现在都卷起来,在养蛊一样的斗争中,培育出几个新的巨头。
如果娱乐圈比作一个水潭的话,苏君要做的就是将这潭死水变成活水。
至少让水流动起来。
第398章 礼物:一人一副银手镯【求追读】
怀柔影视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