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皇室中人方才明悟,所见之未来,即为此事心中之所想。
未来无数,时刻变化。
贤皇帝喜爱幼子,所以在他预见的未来里,幼子所呈现出来的,就是最好的那个未来。
他有可能,成为贤皇帝所期待的那个人。
但是也有可能,走岔了路,朝着其它方向而去。
因此,天下之宝器传承,不能单靠对未来的预见而去判断,还需要佐以其它的方面去判断。
未来之见,存于人心偏私。
“罢了!罢了!”老皇帝似乎想到了点什么,摆了摆手,说话显得没有头绪,也没有一个像样的结尾。
当然,还是没有人会追问他。
前朝有皇帝倚重内侍而引祸,甚至被太监把持了朝政,擅言帝王之废立。
故而到了夏朝,历代皇帝对太监都不假颜色,时常苛刻以待。
也让这夏朝的太监都夹紧了尾巴,安分守己,未曾出过什么亮眼的角色。
此时的老皇帝,眼中的浑浊显得有些涣散。
他正想着上一次,见到大儿子之后,所窥见的未来。
未来里,他的大儿子挥舞着宝剑,手持着火枪,杀进了皇宫,然后将脚踩在了龙椅之上。
老皇帝知道,这样的未来,与大儿子还没有太大的关系。
是因为他自己对大儿子起了一些杀心。
杀心一起,自然看见了对大儿子最不利的未来。
然而虽是如此,心中却始终扎了根刺,无法拔除。
“宣威皇帝当初也曾预见自己的太子会杀他夺位,最终却选择了禅让皇位,退居太上皇的位置,却自此父慈子恭,相安无事十几年,双日并天多年,却没有发生任何乱子,也是奇闻。”老皇帝这样按压下自己心头的杀意,随后又皱眉审阅奏折。
虽然每年从各国流入大夏的财富不计其数。
但是在这些大臣的奏折里,却总好似夏国将亡一般,不是某处赤地千里,就是某处水灾泛滥、饿殍遍地,一张张嘴全都是要钱的。
老皇帝知道,所谓干旱和水灾或许不假。
但是其中可做章可就太大了。
对于地方官员而言,可控制内的自然灾害往大了说,提前找好背锅人,可以有利于他们向朝廷敲竹杠,挖空国库,然后肥了自己的私库。
反而是真的出现了巨型灾情,却要隐瞒,为的是不想背锅,要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老皇帝的应对很简单。
只需派人查看各地而来的商贾,所运货物是否相比之前减少,然后再看看城外的难民,是否有增加,又来自于何处,许多事情,便多少有了概念。
当然,也仅仅只是概念。
想要掌握确切的讯息,实在太难了。
监察百官的密探组织,夏朝也有,却也吸取前朝教训,未曾让这个组织坐大,掌握过多本不该属于他们的权利。
所以效果也相对有限。
“电气时代这本书有点意思,我似乎看到了未来,真的会有人,创造出这样的时代。只是我或许等不到了,真是可惜啊如果能早一点到来,或许对于国家的掌控力,会更强一些。”
“不过还是不要来的那么早了!夏国已经经过了一次洗牌,看似繁花似锦,实则烈火亨油,所有的势力都被紧绷在一条线上,再加一把力,世界就会天翻地覆。”
“还得再养养再养养。老大还是太激进了,他不合适或许老三更适合一些,毕竟他。”想到这里,老皇帝不免看到了未来,三皇子继位后,无为而治使得天下富足,百姓安居乐业,君臣相得的场景。
即便明知,其中有心理暗示引导的作用,老皇帝依旧难免露出了微笑。
第七百一十四章改变从细节开始
此时的林溪,已经坐上了同大皇子一起返回皇都的火车。
火车的速度当然谈不上快,一些快一点的快马,都能赶超火车奔跑的速度。
不过,相比起来,火车的舒适性,还有运载能力,以及续航能力则远非原始的畜牧力可比。
故而虽然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夏国依旧在全国范围内,尽可能的铺设铁路,通行火车。
毕竟,铺设铁轨的代价再高昂,也远远小于开凿一条贯通全国各地,运输南北的大运河。
唯有流通,才能刺激经济,推动发展。
这是很多年前,夏国朝堂便已有的共识。
如今的所谓保守派,在更早以前,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群人眼中的改革派?
舒适的包厢内,大皇子亲自为林溪满上一杯酒。
无论是否真心,至少此时他愿意将某种姿态做足。
“此番返回皇都,便全都要依仗先生了。还请先生鼎力相助,我若有做的不足之处,先生尽管提点,我定不会辜负先生的苦心。”大皇子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林溪,同时发动了皇室奇技。
拨开了未来的迷雾,在他预见的未来里,他在林溪的辅佐下,成功的解决了一切的障碍,然后顺利的登上了皇位,在林溪的支持和帮助下开疆拓土,将大夏之威严,更进一步的洒满整个世界。
更多的财富,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奴隶被运回大夏。
夏国的国力,更进一步,达到了难以想象的高度。
更甚至他还看见了一些奇妙的场景,比如整个城市的灯火辉煌,不夜之城宛如地上天宫。
间隔遥远的人们,通过一些特殊的工具,能够做到及时交流。
紧接着大皇子又微微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