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张夫人去厨房炒俩菜,准备明天带饭。
反正要摘新鲜的,家里的不用省了,食堂她是不打算再吃了。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中午下了课,张夫人回到办公室,从包里拿出饭盒匆匆赶去食堂。
她今天虽然带饭了,但是要用学校食堂的微波炉热一下。
所以还得过去。
热饭的人挺多,等了一阵。
等张夫人热好午饭进去食堂大厅的时候,已经晚了些。
三中食堂很大,就餐的地方都用的不锈钢八人长桌,一排一排摆了好几十张。
足够几百人同时用餐。
这还只是一楼,在二楼还有一层小食堂,带包间的,供给教职工用。
不过二楼领导太多,像张夫人她们这样的一线老师们都不太愿意去。
张夫人端着饭盒,站在一楼大厅里找了一圈。
看到熟悉的几个人,
一排排的八人长桌径直走了过去。
也是一张八人长桌,已经坐了七个人,专门给她留了位置。
这里坐着的六个是高中年级组的女老师们,还有一个是女学生。
高三三班的班长刘欣欣。
小姑娘很有礼貌,见张夫人走来抢先站起来叫了一声:“张老师好。”
神奇吧,张夫人其实也姓张,也是老师,甚至两个张老师的名字发音都一样。
男张老师叫张越,女张老师叫张悦。
他俩也是因为点名而结的缘。
张悦笑着冲欣欣应了一声,又跟周围老师们打了个招呼,把饭盒放桌子上坐下,然后就看见了对面刘欣欣的餐盘,几乎没动,“欣欣又吃不下啊?”
刘欣欣摇摇头,低下头小声说,“不想吃。”
“唉,这孩子。”刘欣欣旁边坐着的曲老师眉头皱着直发愁。
刘欣欣可是曲老师的心尖尖,小姑娘懂事、听话、有礼貌,学习好,妥妥的清北苗子。
就是心思重,马上高考了,压力大,吃不下饭。
张悦是因为吃药食欲不振,了解那种明明肚子空空但就是吃不下去的感受。
随即把自己的饭盒打开,往刘欣欣那边推了推,“欣欣啊,要不要尝尝我这里的。”
刘欣欣本想拒绝的,但是饭盒揭开,一股浓郁又霸道的香味直冲鼻腔,让她忍不住喉咙一动,拒绝的话又咽了回去。
“谢谢张老师。”
张悦在刘欣欣答应之前,已经热情的拿起勺子,往她餐盘里盛了两大勺菜。
曲老师和其他几位闻到了味道,也顺着香味看过来,“小张老师,你今天带饭啊。这么香,手艺真好。”
坐在张悦对角的一位老师夸了之后,才看见饭盒里的菜,呃……怎么说呢。
两层饭盒,一层米饭,一层两个菜,西红柿炒蛋和芹菜豆干。
看卖相,只能说一般,是熟的,绝对没有食堂特聘的大师傅做的好。
但为什么这么香呢?
求推荐票啊!!!!!
木有了!!!!
一张都木有了!!!
第33章 找校长去
张悦对那位老师笑了笑摆摆手说:“我哪有什么手艺,顶多是能吃,主要是食材好。”
然后又转头招呼刘欣欣,“欣欣,尝尝,看合不合口味。”
刘欣欣闻言,拿勺子浅浅舀了半勺饭配菜,送进嘴里。
丝丝甜、丝丝酸、丝丝咸揉在一起,勾动味蕾,霸道、浓郁、鲜美,美味无比。
一小团饭和菜在嘴里滚了两滚就吞下肚子。
紧接着又是满满一勺,又一勺,又一勺。
等刘欣欣反应过来的时候,一盘菜和饭都已经进了肚子。
曲老师还有其他五位老师,也不吃饭了,都直勾勾看着刘欣欣把最后一口饭吃完。
然后齐齐看向张悦。
“小张老师,你这买的是精品菜吧?找的哪家代购?能不能推给我。”曲老师问的又迫切又兴奋。
心尖尖吃不下饭可把她急坏了,没食欲就吃的少,吃的少就没营养,营养跟不上影响成绩的,特别是在高考前这个关键时刻。
之前打算找代购从精品超市买 39块 9一斤黄瓜的就是这位曲老师。
另外,她也知道张悦在吃氨茶碱,副作用大,同样食欲不振,还以为这是张悦为了治病花大价钱找代购买了之前说起过的精品菜呢。
结果张悦回答的却是:“曲老师,这个不是精品菜,就是本地的,就是吧,就是……”
关键时刻卡壳了,可把曲老师急的,“就是什么啊?你倒是说啊。”
张悦知道曲老师就是个急脾气,也没在意,加快语速把纠结的地方全说了。
“这个菜我在超市在市场都没见过同样品质的,只见过一家在卖,而且卖的很贵, 15一斤,还不能挑品种,给什么是什么,都是一个价。另外他也不在外面卖,每次都是约好时间亲自送过来。”
其实不是不让挑,只不过每次男张老师都不要求,骆一航也就自己搭配了。
张悦可没敢说这价钱是她那憨兮兮的傻老公随口一说,那边就随口定了,从里到外就透着那么随便。
听了张悦的描述,曲老师揉揉眉头,喃喃道:“这倒是挺神秘的。”
接着又问,“那你是怎么找到的?”
“卖菜这家跟我老公认得。”
“呃……”这回答差点没把曲老师腰给闪了,这个无语啊。
前半段说的跟啥秘密交易似的,实际上……人家这不就是有交情照顾朋友么。
不过照顾朋友的都卖 15,真正往外卖的得多贵啊?
再看看刘欣欣吃饱了安安静静坐在那里抱着水瓶喝水,瘦的都有些脱相的小脸蛋。
看着看着,曲老师扭头问张悦:“小张老师,这个菜还能买么?”
张悦回答说:“能啊。”
话音未落,曲老师一拍大腿站起来,“小张老师,走,跟我找校长去,让咱校就定这家的菜,最起码把高考这段应付过去。”
其他几位老师一听这话也恍然大悟,纷纷应和,“对对对,找校长去,哪怕贵也得买,高考就一个多月了,耽误不得。”
她们都是教高三的,哪个没几个心尖尖,哪个的心尖尖里再没有一两个食欲不振的。
只不过刘欣欣状况最重,曲老师才一直放身边看着。
就算不是心尖尖,高三的学生压力都大,食欲不振,吃不下饭,恶心反胃甚至厌食是普遍问题,很影响成绩的。
如果这个菜能解决,那拼了命也得让学校买,天大地大,高考最大。
眼看着群情激奋的老师们要去冲校长室了,张悦赶紧将大家拦住。
“先等等,先等等,卖菜那家人明天喊我跟我老公去他那里玩,顺便摘菜。那明天我多带些,后天周日,正好周日高三正常上课,我先做了带来给学生们试试,真有效再找校长,们觉得怎么样?”
曲老师想了想,觉得可行,就又重新坐下,并嘱咐张悦:“行,那你先去看看,看看那边到底怎么样,是不是都是这种的,还有产量多少,有多少品种。尽量每样多买些,记着数,回头我让财务给你报销。”
张悦点头答应。
并且心说,曲老师不愧是三中唯二的特级教师,说话就是硬气,说找校长就找校长,说找财务就找财务。
啥时候我也能评上特级啊。
……
骆一航这时候还不知道,马上要有大客户了。
他今天一天都在和骆诚一块上山收猪苓。
昨天回到家,骆一航把要卖猪苓的事情,和周六人家就要过来的事情跟骆诚和张桂琴一说,老两口都吓傻了。
骆诚更是惊喜的叫出声来,“啥子??前年随便点在山上的猪苓,又能卖一百五一斤了?老天开眼咯,可算涨回来咯。”
三百一公斤,就是一百五一斤,算数没错。
但是啥叫涨回来了?
骆一航赶紧解释:“爸,是我找隋娃朋友给评的特级,所以才能拿到一百五一斤,现在市面上价钱还是 20一斤。”
他也顺着骆诚的话按斤说了。
结果老两口听了更高兴了,张桂琴更是满口的夸赞,“从小就看隋娃孩子好,现在这么大本事了,后天来是吧,行嘞,我得好好弄几个大菜给娃补补。”
骆一航这才意识到,刚才自己话里好像有歧义。
“不是……”算了,现在没人听,以后再解释吧。
天快黑了,赶紧上去一趟探探路。
骆一航撂下一句话,喝了口水,风风火火又跑出去了。
先在杂物棚子里收拾了背篓,再装上蒙布,固定带,铁锨,还有个三爪小耙子,就往外走。
刚出门口,骆诚急忙跟出来,说也要去。
骆一航:“我今天就上去探探路,您先歇着,养养力气,明天有的是活要干。”
好说歹说把老爹拦下来,自己上了山。
探路是次要的,上去好几回了,哪里好走已经摸得门清,主要目的是得试试看,一趟能背下来多少货。
山上千把斤呢,即便是练气三阶,一趟也抗不完啊。
骆一航这次没有蹿,而是沿着山路慢慢往上走,一边走,一边拿铁锨把不好走的地方顺手平整一下。
简单来说,一个多小时后到了种猪苓的杂树林子。
然后开挖。
那就更简单了。
几天没见,一片片猪苓都从地里冒出来头,一圈一圈盘在地面上,好像是粑粑。
这种一圈圈盘着的就叫一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