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第362节

  然后,完蛋。

  小小满也看了全过程,也终于知道了好吃的肉肉就是这些光溜溜的怪物啊。

  每天起通感阵,这小东西就一个念头,“猪猪是家里的,猪猪好香。”

  怕倒是不怕了,一百八十度旋转直接变成了馋。

  老想着逮一只回来让骆妈给煮了吃。

  骆一航一遍一遍的强调,猪猪还小,猪猪不能吃,要等小猪长成大猪。

  小小满听懂了,可能是想明白了,长大了吃得多。

  倒是不想着逮回来了煮。

  却变成见天往猪舍跑,盯着小猪吃饭,有哪只敢不吃,上去就是一爪子。

  给小猪们吓的啊。

  给骆一航和张峰愁的啊。

  这熊孩子,怎么这么难带!

第371章驯兽大王丁小满和蚯蚓场

  唉。

  骆一航每天晚上起阵,每天晚上拉着小小满上课。

  一遍一遍的教啊。

  成宿成宿不睡觉。

  终于把丁小满给惹怒了。

  有一天它很晚才回来。

  一到家就冲着骆一航喵喵喵,声音不是软萌萌那种,竟然是带着严肃的。

  骆一航赶紧起阵。

  很快,一串思绪冒出。

  “傻人……猪……听话”

  “傻猫……爪子……不打”

  “打猪……打傻猫”

  ???啥意思?

  你叫我什么?傻人?

  你个没良心的,我供你吃,供喝,你还骂我!

  骆一航当场就翻脸了。

  蹭的一下站起来就去抓丁小满。

  丁小满又撂下一句:“傻人。”

  嗖的顺窗口窜出去,蹭蹭几下爬上房顶,一溜小碎步,啪啦啪啦翻墙跃屋钻进骆爸骆妈房间。

  马上屋子里就传来了骆妈的声音,“宝啊,你咋来了,今天要跟奶奶睡啊~~”

  “跑的倒是快。”骆一航从自己家门口悻悻离开。

  回去一看,小小满趴在它的小床上嘤嘤嘤的哭。

  走进阵中。

  “大猫骂我”

  “不傻”

  “傻人也不傻”

  “不打猪”

  骆一航心软的哟。

  赶紧过去把小小满搂在怀里,胡撸胡撸毛,“小小满不傻,我们不傻哈~~”

  第二天。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小小满还是会偷跑去猪舍看猪。

  但这回猪舍里的小猪突然不害怕了。

  小小满一来,整齐划一齐齐冲向食槽,吭哧吭哧就是吃。

  也不互相挤了,也不打闹了,也不在该吃食的时候不吃溜达着到处跑了。

  相应的,小小满也不去打猪了。

  “这是咋了?转性子了?猫娃子跟猪娃子都转性了?”

  张峰满脑袋都是问号,他养了几十年猪,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骆一航揉揉鼻子没说话。

  还能是咋了,咱家驯兽大王丁小满又出手了呗……

  

  不管怎么说吧。

  猪算是养起来了。

  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等了许久,终于等到了召唤,过来上班。

  开始了他们的社会生活。

  同行的还有两名老师。

  跟着齐若木又过来了,带着蚯蚓种苗还有蚓茧,也就是蚯蚓的卵。

  人到位、猪粑粑到位,蚯蚓养殖场也该启动了。

  齐若木带来的蚯蚓种苗两种。

  一种叫白颈环毛蚓的。

  这种蚯蚓具有松土、产粪、改良土壤等多种用途。

  还有一种叫赤子爱胜蚓,是专门产粪的。

  白颈环毛蚓又黑又粗,赤子爱胜蚓细细红红。

  上一次凌同杰来,主要干的是夯实了土地,做了排水,搭建了苗床。

  齐若木亲自过来,就是来投放种苗,然后手把手的教中途的养护。

  蚯蚓这东西,养起来还挺麻烦,湿度、温度、日常管理还有采收,分段饲养什么的,要求挺多。

  而且养这东西还得过心理这关。

  大箱子打开,满满的蚯蚓团成一大团在里面钻啊蠕动啊。

  骆一航看着都麻的慌。

  特殊学校的娃子有好几个当时就哭了。

  哇哇的哭啊,被吓坏了。

  两位老师和张峰赶紧把他们带走,这几个孩子就安排在养猪场吧,蚯蚓场这边不适合。

  但是呢,还有几个孩子表现的却很好奇,还有一个想要伸手去摸。

  这几个百分百安排在蚯蚓场了。

  

  之后的一个月,骆一航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培训上面。

  特殊学校的孩子们,优点特别多。

  勤劳、听话、不怕脏、不怕累。

  割草,煮猪食,打扫猪舍,铲猪粪,拿手掏蚯蚓团,拆废弃菌包投饵料。

  小猪拉的粑粑不够多,蘑菇房里废弃的菌包又特别多,都是有机质,同样能拿来养蚯蚓,只不过没有粑粑效果好就是了。

  属于多费力又少产出,效率不高。

  这些别人不愿意干,又脏又累还恶心的活,他们勤勤恳恳干的特别好。

  堪称优秀员工。

  但是呢。

  这些孩子同样有许多问题。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一根筋。

  一次只能做一件事,动作慢慢的,时刻不停的,只做一件事。

  中途让他变一下。

  完蛋了,节奏全乱,根本反应不过来。

  事情干的一塌糊涂不说,有时候还会受刺激。

  大喊大叫,满地打滚,做出疯狂举动。

  刚开始的时候骆一航他们不知道,没概念。

  出了好几次这样的事情。

  幸亏有两位老师盯着,紧急处理并安抚,才没闹出大事。

  后来,骆一航、齐若木、张峰,研究着把所有的工作都标准化,流程化,一件一件连续起来。

  中途有需要更改工作方式的。

  索性就另外派人。

  熬了好几个夜,反复调试。

  最终把猪舍和蚯蚓场的工作内容变成了一张网,每条横线和每条竖线都安排了不同的人。

  并且把每个人的工作,周几,几点到几点干什么,干完之后再干什么,全都打印出来挂在他们脖子上。

  并且在各处竖起大牌子。

  上面同样写好。

  每个牌子上再挂一个时钟。

  这才把问题解决。

首节上一节362/92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