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第379节

  比如通过农技站联系到的普通种植户。

  再然后,就是更少更少的。

  跨过门槛,联系了农技站,发现不符合要求,却又再次联系,表明确实有苦衷,真的需要的。

  就会转到骆一航这边,寻求规则之外的一些便利。

  种植豌豆颠,毕竟也只是种农作物,不是法律。

  有限度的,手指松一松也是情有可原。

  不过这个度,就得由骆一航来把握了。

  毕竟,“小满一号”自身不能结种子,种植用的种子全靠亲本杂交,现在是在平安沟的连栋温室里,用那些骆一航不太懂的技术快速催熟收集的。

  数量有限。

  比如今天。

  就转来了一封很长很长的信。

  发信者是一个名叫杨秉承的贫困大学生。

  这位大学生给猫猫头发了好几封私信。

  得到回应后真的找了当地的农技站。

  可是农技站去他家的田地记录了之后,等了几天,通知说类似的试验田已经有了,抱歉。

  杨秉承不死心,又写了很长一封信,介绍了自己家里的情况。

  他家在贵州遵义桐梓县下面一个山区自然村。

  与众多普普通通的乡村农民一样。

  这名大学生的父母,半年种田,半年出去打工,供养出一个大学生,还拉扯着一个上初中的女儿。

  只不过,他家更穷一点而已。

  去年,他母亲生病了,医药费、手术费、营养费、陪护期间的住宿吃饭,掏空了家底。

  再加上两个主要劳动力无法打工减少的收入,一个普通的贫困家庭,即将落入更贫困的深渊。

  信里有卖惨的内容,但更多的则是在表达对新生活的希望,表达对靠着自己的双手努力过上好日子的自信。

  随信一同发来的,还有学校的证明,当地农技站的证明,以及她母亲的出院通知单,上面有手术内容和账单。

  骆一航看了之后大受感动。

  给杨秉承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想要去他家里看一看。

  (本章完)

请假一天

  严重卡文,写了删,删了写,重复多次,顺不下来。

  请假一天换换脑子。

  (本章完)

第382章 378杨秉承的故事

  第382章 378.杨秉承的故事

  杨秉承是一名大三学生。

  关注猫猫头已经有大半年了。

  不过他只买过一次猫猫头的产品,还是帮同学代抢的魔芋爽。

  也是因为那一次,杨秉承知道了猫猫头,并关注。

  与其他人不太一样。

  杨秉承关注猫猫头不是为了买东西,因为穷,他买不起。

  他是在通过直播来学习。

  杨秉承家里就是种田的嘛,他家所在的桐梓县,一直到2018年才摘了贫困县的帽子。

  他家日子也紧巴巴的,将将温饱。

  杨秉承的父亲也一直在想,等把杨秉承供出来,大学毕业找了工作,家里攒点钱,也弄个大棚或者鱼塘啥的,挣钱多。

  而猫猫头的直播,经常会出现温室啊、农田啊、鱼塘啊这类场景,也会提及一些相关知识和小窍门。

  比如他以前就不知道,原来温室里的辣椒还可以搞成无限生长的,只用种一次,就能一直摘一直摘。

  杨秉承家里也种辣椒,大田种的,每每自家的辣椒成熟的时候,别人家的辣椒也都成熟了。

  市场上多的不行,收购价被压的很低,赚不到几个钱。

  而收购价贵的时候,家里的辣椒还没长出来,或者已经摘完了。

  要是有了大棚,再弄个无限生长,收购价贵的时候就有货卖了,多赚好多钱。

  还有啊,猫猫头还会展示一些农产品直接卖掉之外的深加工、二次加工的事情。

  一个辣椒,被他们玩儿出花来了。

  杨秉承从小就跟着家里干活,看的出来猫猫头那些原料用量多少,成本多少。

  再一算售价。

  利润率吓死,羡慕坏了……

  而且猫猫头的直播里讲的都很有趣,一听就能明白,角度往往就是站在农民自身考虑,是是经过实际操作后总结出来的。

  所以杨秉承在勤工俭学打工之余,有时间就看看直播,听听知识,还有幻想一下自己家以后也会变成直播里的样子。

  他的目标是,自己上学时候勤工俭学,自己赚生活费。

  父母半年种田,半年打工,养活妹妹和承担自己的学费。

  等两年后,他自己找个工作,上班,自己养活自己。

  父母那边把他的学费省出来,自己再省吃俭用,尽量积攒一点。

  然后,在家里搭一个猫猫头那种的,带水肥一体的自动化阳光温室。

  大概要三四万块钱。

  这个钱不能省,看看人家猫猫头,用高科技种出来的,质量又好产量又多,还能卖高价。

  再然后,种辣椒也好,种别的也好,多赚些钱。

  第一阶段的目标。

  就是搭一个七八十米的大棚,种螺丝椒,种菜椒,一年产六七千斤,只要能赶上几次过年前菜价最高的时候,回本不成问题。

  这样一来,以后每年家里多个三四万块钱收入。

  父母中有一个就能一直待在家里,不用出去打工,小妹不再当留守儿童。

  再过两年,妹妹上大学之后,就不必跟自己一样一边上课一边打工。

  年纪轻轻的小女娃,就该跟别的同学一样,过上几年轻松的大学生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杨秉承的从没想过自己一毕业就能赚大钱,把父母都接到城里享福。

  也从没想过毕业之后回去山沟沟建设家乡,那不现实。

  他就想立足于现实情况,用上几年时间,让家里日子过好一点,一点点就够了,跟其他普通同学一样就够了。

  可是。

  谁能想到。

  去年年底母亲一场大病。

  掏空了家底,打乱了他全部计划。

  小妹现在不是留守儿童了,父母都在家里陪伴。

  但是,家庭收入减少了一大半,却比没有陪伴更加煎熬。

  当杨秉承接到家里的电话。

  说母亲生病了,家里没钱了。这两年还要静养,家里离不开人,他也没法出去打工,来年的学费怕是交不上了。

  老父亲带着哭腔,一直在说,对不起……对不起……

  杨秉承当时感觉天都塌了。

  先大声质问父亲,母亲病了还做了手术,为什么手术完了才告诉他。

  但是马上又宽慰父亲,没事,没事,咱家出事了,够得上贫困生标准,可以申请助学贷款。

  学业肯定不会受到影响。

  让父亲不用担心,专心照顾家里。

  他知道父亲担心的是什么,就是担心他学业会受影响,所以母亲病重都没说,手术都没说,现在是真的支撑不下去了,才打来一个电话,满满的歉意。

  父亲那边是暂时宽慰住了。

  而之后发生的困难,远远超出杨秉承的想象。

  虽然他可以申请助学贷款,甚至还有贫困生补助,还有勤工俭学,自己这边是不受影响了。

  但家里那边,仅靠着家里的几亩薄田,养活家里的一家三口都困难。

  母亲的病,需要长时间静养,少了一个劳动力不说,还需要长期吃药。

  农村医保买药报销比例很低,一年的限额很快就花完了,然后父亲在家里借遍了亲戚朋友,根本没借到几个钱,支撑了两个多月买药就又全部用光。

  卖血的心都有了。

  这还是杨秉承打电话回去,小妹趁着父亲下田,母亲睡着了,偷偷跟他说的。

  这哪行啊,家里就一个劳动力,父亲要是垮了,那这个家就全完了。

  怎么办?

  怎么办?

  怎么办?

  杨秉承告诉父亲,城里的医保报销多,他借了老师的医保卡,能帮忙买药,报销90%呢,不过只能在这边医院买,买好了他寄回。

  实际上,咋可能嘛。

  杨秉承从打一份工,变成了打三份工。

  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剩下十几个小时连轴转。

  过年都找了借口没回去,就为多赚点钱。

首节上一节379/506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