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人群中马上响起了好几声“师兄!”、“学长!”的问好。
马志涛志得意满,冲下面挥挥手,然后做了请的手势。
“请大家跟我来,咱们先消毒,穿上鞋套,我带大家参观。”
……
“这是我们公司第三座菌菇工业化生产车间,我们习惯管它叫蘑菇房。”
“总占地面积一万两千平米,生产面积一万平米,足有一个半足球场大小。”
“这座蘑菇房采用了我们独有的区域模块控制设计。分成了十六个区域,最小的四百平米,最大的两千平米。”
“每区域都可以根据种植的菌菇品种以及生长阶段,自由控制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甚至还可以控制氧浓度。”
“我们都知道,蘑菇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有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并代谢出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抑制菌菇的呼吸作用,从而减缓其生长速度。”
“但处于抑制状态的菌菇,菌盖更厚,质地更紧密,风味物质积累的更多。”
“所以氧气与二氧化碳浓度,根据生长,不断的进行调控。”
“解决浓度调控,是菌菇生产中,特别是大规模生产中的重要难题,这点大家都知道吧……”
身后回答齐声响起:“我们不知道~~”
……
没关系,听不懂真没关系。
马志涛已经在努力讲的深入简出了,可是除了少数几个菌菇专业的学生眼睛越来越亮,表情越来越激动之外。
其他学生完全一头雾水。
但并不影响蘑菇房内,持续响起哇声一片。
一排排整齐又庞大的菌架,以及菌架上,堪称壮观的菌包和怒放的菌伞。
还有随处可见的各种探头、设备、管线,头顶上随时自动展开或收起的遮阳,两侧墙上自动会打开的通风,喷雾。
处处充满了,全都能分辨的出的工业之美,农业之美。
总之,大开眼界。
而第二项参观,更开眼界,开的人全身麻麻的,鸡皮疙瘩起一身。
看蚯蚓。
好多好多的蚯蚓,多到都冒到土外面。
一平米空间内,可以养三至六万条蚯蚓的蚯蚓场。
在这里介绍的是凌同杰。
凌同杰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前面刚帮着文师姐拍照选人,现在又来帮齐师兄讲解他的项目。
“这个项目主要内容很简单,就是将牲畜粪便及有机废料,比如使用过的菌包,混合泥土后养蚯蚓。”
“现在试验的比例,每亩投放250公斤蚯蚓种,消耗500立方米粪便,产出300立方米蚯蚓粪有机肥料,及3500公斤鲜蚯蚓。”
“投放五十公斤鲜蚯蚓,两立方米蚯蚓粪,也就是一千到一千六百公斤,可以改良一亩农田,低标准农田、盐碱地以及板结土地。”
“也就是一亩蚯蚓场的产出,一年可以改良70亩土地。”
“整套系统的目标有两个方向,一个是8000万亩严重板结的低标准农田,另一个是2.5亿亩盐碱地。”
“不过盐碱地改良还在试验中,我师兄现在就在海南台风海水倒灌区做尝试。”
“最好能够都实现,实在不行,实现一个也可以。”
“而且我们希望整套系统可以做到正循环,改良的土地种植饲料作物-饲料作物养殖牲畜-牲畜粪便养蚯蚓-蚯蚓改良土地。”
逻辑通顺,目光远大,而且现在就有实例放在这里。
在场的教授们都眼睛冒光,围着凌同杰打听项目细节,还纷纷提出合作。
废物处理啊、农田改良啊,特别是这套系统能正循环,做这项事情有的赚。
这点太重要了,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力量就会参与,民间力量比政府拨款,可强大太多太多。
当得知凌同杰是农科院杜教授的学生,这是杜教授另一个学生的项目。
在场的教授们信心更足了。
他们都知道,杜教授成名之战,就是在黄淮海科技会战时候,改良盐碱地。
如果真成了的话,没准几十年后,2.5亿亩盐碱地就没有了啊,全都变成标准农田,得什么劲头。
即便盐碱地失败了,还有八千万亩严重板结地标准农田呢,蚯蚓破板结,肯定没问题啊。
中国人,永远永远都不会嫌弃能种的田多。
能把差的田变好,能把不能种地的田变成能种。
千秋功业!
(本章完)
第494章 490坝坝宴
第494章 490.坝坝宴
教授们和少量有志于此的学生,围着凌同杰滔滔不绝。
其他学生可顶不住了。
成片成片密密麻麻团成一大坨的蚯蚓,实在是太吓人了。
没有密集恐惧症的,在这里也能被吓出来,全身鸡皮疙瘩一层一层往外冒。
有几个女生脸色煞白,眼看着就要两眼一翻,马上就倒给你看。
骆一航赶紧插入到教授们的讨论中。
“咱们已经耽误挺长时间了,要不然先去下一个参观项目。今天时间还长,有的是机会讨论,不用着急。”
众人回身一看,小娃娃们都快顶不住了。
这边的环境也确实有点差,立刻同意,继续参观。
简断捷说。
一组一组的学生们,在清音农业园区里各处参观。
最后都汇总到了二号温室这里。
集体进行最后一个参观项目。
不过在这里,就要按照学历分配了。
硕博研究生跟着文英去参观实验室。
其他大三大四的还有中学生们,由时娟和罗宏志带着参观育种种植区和智慧温室。
马志涛今天风光的很,被几个硕博校友一口一师兄,叫的美啊。
也跟着进了实验室,帮着做介绍。
学生们进入实验室后,看到这些设备就震惊了。
这么多,这么齐全还不算。还这么新!
山西农大一个博士生,激动的拉着马志涛的手不断摇晃,“师兄,师兄,你这里有离子迁移谱仪?还是最新型号!”
“对啊,咱学校不也有么。”马志涛奇怪了,怎么这么激动。
博士生苦着脸抱怨,“有是有,就一台,七十多个实验室抢。”
“哦。这样啊。”马志涛在学校时候没读研,只见过没用过,不知道还要抢。
但不耽误他凡尔赛啊。
“我这里用不着抢,随便用。”
气人。
气人是气人,但是真馋啊。
博士生壮起胆子,小心翼翼提了句,“师兄,我这快毕业了,您看能不能……您这……”
马志涛看了他一眼,秒懂。
今天接触下来,也能感觉得到,这位师弟醉心科研的。
伸手悄悄比了个十字。
小声说:“看你本事。”
懂了。
博士生抬起头,扫视一圈,进实验室的硕博学生得有五六十个,取十个名额的话,有希望啊……
其实不光学生们眼馋。
有些教授同样眼馋。
特别是从山西农大来的常教授。
转了一圈之后,常教授悄悄找到骆一航,问道:“骆总您建这间实验室,花了不少钱吧。”
说起这个骆一航心就抽抽。
苦笑道,“三个月花了我四千多万,后面还不知道要花多少呢。我公司一大半的利润扔这里了。”
“嘶~”常教授倒吸一口凉气,竟然四千多万啊。
就采购实验设备而言,四千万不算多,也不算少了。
特别是对一个私营公司而言。
更何况这是三个月置办下来的啊。
帝都农大和华中农大常教授不知道,应该会比山西农大强一些。
但他们山西农大的食品学院,一整个学院,五个专业,再加上好几个研究所。
才只有九千多万的实验设备,还没有这里新。
这位骆总别看年纪轻,但是真有魄力啊,胆子太大了,真敢投入。
怪不得能弄来这么多尖端技术和实验项目呢……
参观实验室的众人带着震惊离开。
参观温室的学生们同样震惊无比。
农学生们感叹,课本上的好多东西已经过时了啊,好多的猜想,在这里已经变为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