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说明写的是,
全国冰激凌消费额,2020年已经达到1470亿元,2021年市场规模超过1600亿元,稳居全球第一,预计到2027年,全国冰淇淋市场规模将达到2061亿元。
另,冰激凌市场的销量季节性变化正逐渐减弱。
尽管冰淇淋属于季节性食品,但在冬季也会吃冰淇淋的消费者比例超过了七成。
这表明,冰淇淋的消费不再局限于夏季,而是逐渐成为全年的消费选择。
产生这一趋势的原因是线上销售渠道的发展。
2020年之前,冰激凌线上销售比例仅占5%,但2020年后,线上销售占比翻了4倍。特别是冬季,相较于2020年以前,增长了98.7%。
而消费者选择线上消费的主要驱动。
包括冷链物流的发展。
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消暑食品向追求健康、美味和新奇体验的多元化需求转变。特别是健康因素,有13%的消费者在选购冰淇淋时会着重考虑健康因素,对减糖、科学配料等的关注度在逐步提升。具体参见下一章节。
品牌商家口味创新。
社交媒体和网络营销。
即时零售模式,即网络商超、小时达等。
高端化趋势:随着消费者品味的提升,高端冰淇淋市场迎来快速增长。
而消费者偏好中的健康因素。
在下一章节又有一张表。
健康食品市场正经历快速增长,2015年市场规模达到6500亿元,2020年超过8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1408亿元。
见骆一航看完了报表。
柯少彤继续说道:“糖墩墩红薯完全能够承接两个快速增长的市场,特别是健康。红薯是粗粮,本来就代表健康。另外去年的冰薯泥成品,添加了各种口味配料之后,百克热量80到100大卡。而生牛乳、稀奶油、乳粉、麦芽糊精成分制成的0蔗糖冰激凌,热量也在240大卡以上。”
“两者差距高达三倍。”
“所以我们的口号可以是减肥期也可以吃的冰激凌。”
柯少彤的话讲完了。
骆一航思考了一阵。
发现有广阔的市场、有实际的优势、有去年做的尝试。
天时地利人和齐全。
貌似干的过啊。
“具体的呢?”骆一航又问。
柯少彤又看了一眼刘漂亮。
刘漂亮贱索索伸出手指搓了搓,“钱。”
很好,很强大。
可不是要钱么。
“需要多少?”骆一航问道。
“很多,五千万起。”刘漂亮报出一个果然很大的数字,并解释说,“这东西现在就咱们有,一步先,步步先,咱先把棍立起来,确立品牌,率先建立品牌认知,建立竞争优势,甚至掌握定价权。这叫什么来着?”
刘漂亮一时没记住,看向柯少彤。
柯少彤暗暗叹了口气,帮他回答道:“市场营销中的第一者优势。”
刘漂亮对柯少彤笑笑,转头重复道:“对,第一者优势,咱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理由挺充分。
骆一航点点头,掰着手指默默算账,五千万,流动资金够不够啊……
刘漂亮又开口了,将骆一航打断:“骆哥,这钱不用咱自己出,也不能咱自己出。”
骆一航停下手指,投去一个疑问的眼神,但马上反应过来,“你是说要拉投资?”
“没错。”刘漂亮竖起大拇指,“我骆哥就是机灵。”
骆一航轻吐一个字:“滚。”
会不会说话,什么叫机灵,那是说马小乖的。
被怼了。
哎,刘漂亮舒服了。
咳嗽一声摆正姿势,面露严肃说道:“我是这样想的,这件事咱们一家干不成,销售渠道、物流渠道都够不上,得多拉几家,一是分担资金压力,更重要的是资源互换。”
“我知道骆哥的清音农业敏感的东西太多,不能分股。所以我们俏小猫来做,我这边无所谓,多找几个股东盟友,以后上市也用得上。”
今天这一个个的,想的都挺远啊。
大方向谈好之后。
骆一航和刘漂亮还有柯少彤,在办公室里闷了一天。
商量细节。
做这个品牌,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模;拉哪些股东合适;做几条业务线;人事如何安排;产品如何设计。
全部商量完了之后,柯少彤去修改方案。
刘漂亮跟骆一航这边又聊了一宿。
闭门商量最重要的问题,股权。
眨眼间。
两天过去,来到了又一场会议。
川省农科院那边来了一位中心主任,姓谢;还有下属技术服务公司市场营销岗和技术推广岗两位经理。
清音农业这边骆一航、褚杰、时娟、刘漂亮、柯少彤、小赵拉来做会议记录。
对了,还有王绍鹏,也算是骆一航这边的。
众人齐聚在清音农业的会议室,围坐一圈,其乐融融。
双方互相介绍一番,又客套了几句后,会议直接开始。
今天是奔着商量事来的,也没搞什么领导讲话。
骆一航主持会议,先介绍了糖墩墩这次试种的面积、产量、特别是销售情况。
市场反响好的啊,不是小好,是大好啊。
褚杰也跟着补充,讲了一下网络上的反应啊,好评率啊,多少多少搜索多少多少互动。
再念了几个高赞夸夸评论。
哎呀,会议气氛好的啊。
作出成绩了嘛,大家脸上都有光。
而当第一个环节走完,进入正题。
骆一航打开ppt,介绍了己方的计划时候。
谢主任直接眼睛瞪的溜圆,颤巍巍说道:“骆总,第二次区域试种,一下子增加三万亩?步子是不是迈的有点大啊,稳妥起见,要不然还是沿用小满一号的计划如何。”
小满一号第一次试种二百亩,第二次三千五亩,第三次一万亩。
第四次,也就是今年正在执行的计划是两万亩,范围不再限于西南三省一市,扩大到了八个省市。
这也是一个新品种正常的试种扩大步骤。
而骆一航的计划,是直接从一千,变成三万。
这是正经主粮作物的试验规模。
想想也挺刺激的,骆一航这边还没有弄过万亩一级的农作物呢……
第697章第一次融资
对于谢主任的质疑。
骆一航简单讲了一下自己这边的计划。
拓展糖墩墩红薯的应用场景,开拓新方向,创建品牌进入食品深加工领域。
同时这也是培养市场,为消费者确立习惯。
对以后,糖墩墩红薯进入普通种植户家里农田,辛苦劳作一季后,喜获丰收并能顺利卖出很有帮助。
重点是顺利卖出。
农产品种出来是一方面,种出来之后怎么卖一直是个大问题。
而要培养市场,确立品牌,产品数量少了肯定不行。
骆一航也没瞒着,也讲了自己的心思,抢先一步,第一者优势,第一个吃螃蟹,吃最肥的一口。
对此谢主任非常理解,无利不起早,人家拿好处是应该的,双赢多赢才是真赢。
但是,理解归理解,认同也是认同,但谢主任还是觉得风险太大。
“小骆总,您要想清楚啊,三万亩的投资可不小,万一出点纰漏,损失可就太大了。”
骆一航闻言连连点头,“没错,三万亩投入得好几千万,请您来主要就是想想,怎么规避风险。”
试验田的种植成本相对低些,种苗是自己的,只算个成本价,地租也有补贴,这两项就省了最少三分之一,其他杂费、人工、肥料、农药、农机租用,每亩成本大概一千出头。
三万亩种植成本得三千多万。
但是,糖墩墩的利润高啊,加工之后利润更高。
三万亩,只要一半能达到正常产量就不亏。
当然,产量能多还是尽量多。
“怎么规避风险啊。”谢主任和两位经理商量了一番,组织了下语言缓缓回答说:“首先肯定是要分散种植,免得一场冰灾,一场暴雨全完。同时也能有效避免病虫害传播。”
“总而言之,避免连锅端。明白。”骆一航飞快总结道。
谢主任点点头,“对咯,哪怕出意外也只是一片,其他部分还能保住。”
“其次呢,三万亩的规模已经不是我们农科院自有试验田能满足的了,必须得借助社会力量。”谢主任接着说道。
“就是租用农户或者村集体或者合作社的土地。”骆一航说道。
“对,统一管理,也安全些,种苗遗失的风险也要考虑到。”
这可是老成之言啊,种苗遗失骆一航还真没考虑到。
“第三,这毕竟是新品种,种植方式和日常管理还在摸索中,各地的农技站和农技推广组织要尽快把技术手册发下去,并对技术员进行培训,以便于随时指导。”
“第四,要并建立风险评估和应对体系,事先呢,也要做好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