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第662节

  “对咯,不好摘还不好保存,发快递半道坏一半,翻山越岭的不够人工钱。”骆一航道出了实情。

  “那本地消化?”林师傅还不死心。

  “本地消化不掉。”褚杰接了一句,“就拿刚说的略阳打比方,略阳一个县,面积却和潮州、东莞差不多,比深市还要大三分之一。人口却只有十来万。全县97%是山区。山上全是这东西,运不出,卖不掉。能被鸡吃已经算有效利用了。”

  褚杰举的例子用的都是广东的市。

  林师傅心里马上有了概念。

  潮州、东莞,那都是有几百上千万人口的城市,深市更是快两千万人口了。

  差不多面积的略阳,才十几万人。

  不过也是因为略阳全都是山,就没有几处能住人的平地。

  但山里好东西才多啊。

  林师傅也是明白了,西部物产之丰富。

  对一个厨子来讲,这是何等爽快的一件事。

  林师傅谈性高涨,变成追着骆爸问:“除了鸡以外,您还知道什么好东西么?”

  “那可多了。”有人肯听,骆爸可有的聊了,马上炫耀道,“老周还跟我聊起过,洋县的西沟村,有一种香谷米,那米啊甜香甜香的,滋味好的不得行。可就只能在那里产,到了别的地方,就是普通米。它啊,非得用当地一个山洞里的水来种,才有香味。”

  “还有镇巴那边大巴山野林子里,长着一种叫树花菜的东西,采回来之后晾干了,吃的时候拿温水泡发,必须得拿肉汤来煮,一烫就熟,完了凉拌了吃,入口微苦,回味清丽。而且养人的很嘞。老周说叫什么来着,药食同源。”

  “镇巴产的竹荪也是极好。其他还有宁强山里挖的薇菜、洋县那边用橡子做的凉粉。”

  “对了,洋县还有五彩米,黑、红、黄、绿、紫五个颜色的米。那边的米有绿的,长出来就是绿的,没染过色,你就说新奇不新奇吧。”

  “其实老周知道的还多着呢,我没细打听。”

  骆爸咣咣咣一连说了好几样,都是新、奇、特的稀罕玩意,最后还谦虚了一把。

  看来老周,周技术员过来的时候,俩人没少聊啊,他是没细打听么,他是没少打听。

  “周叔带的小河虾好吃。”李永云一直静静听着来着,此时忍不住插了一句嘴,说完还又强调一遍,“特别好吃。”

  “那是刚流出来的山泉水里养的小虾,能不好吃么。”骆妈怜爱的摸摸李永云的头,也回忆起小河虾的鲜美,“老周什么时候还来啊,让他再给带些吧。”

  “看他发朋友圈前两天在西乡呢,我问问,要不让他再帮着买头牛吧。”骆爸回答道。

  家里人多,公司快百十口了,买牛都得论头。

  徐师傅闻言,接话道:“西乡的牛好啊,再弄副牛肚牛肺牛舌牛心,小林那里有上好的山姜,要点来整个夫妻肺片。”

  “小林,小林。”

  林师傅没听见,他已经沉醉在这一桩桩一件件神奇的食材中,悠悠神往。

  徐师傅拍了拍他,这才回过神来。

  根本没管那山姜。

  而是开口问道:“这位老周是何许人?能否……”

第723章团伙忽悠三大厨

  林师傅什么意思。

  又开始食指大动,喜欢,想要了呗。

  徐师傅对此可有经验,就逗林师傅道:“小林啊,你觉着什么人最知道哪里有好东西?”

  “当地老人。”林师傅回答道,然后想了想,摇摇头,“当地老人只知道本地物产。应该是收山货的商贩。”

  这是他们找好食材常常接触的人。

  徐师傅笑笑,“你说对了一半,还有一种人,知道的最多。”

  “什么人?”

  “农技站的技术推广员。”

  “哦,官方人士。”林师傅马上就明白了,“这位老周就是推广员。”

  “没错,老周应该是市里农技站资格最老的推广员了,干了得有二十来年。”骆爸补充道。

  老周本职是搞水产技术推广的,天汉这边水多嘛,水产类目是农技站设立时候第一批项目。

  那时候老周就在。

  他这人没什么“上进心”,就喜欢到处串,到处跑,一边推广技术,一边寻觅点好东西。

  一年一年的也没奔着往上升,一直留在基层岗位上,在青山绿水间,混个嘴巴舒坦。

  近些年他主要负责带新人,顺便干干本职工作。

  这下子跑的地方更多了,不养鱼不养虾的地方也跑。

  二十多年下来,天汉九个县、两个区、152个镇,1800多个村,就没有他没去过的。

  装了一肚子的好东西。这是两层意思。

  

  话聊到这,褚杰可算找到机会说正事了。

  他刚才铺垫了一把刚要说,被骆爸打岔打出老远。

  “我们公司和各地农科院、农技站都是合作单位,关系非常好。您几位如果有需要的话,不仅仅天汉的好东西,全国的好东西都没问题啊,全能给您弄来。”

  这话说的口气真大,但却没有错。

  清音农业还真是各个农科院的合作单位,今天上台子上抓鹅的时候瞅见门口挂的牌牌了。

  那一大堆。

  林师傅闻言,眼睛一亮再亮。

  刚要开口感谢。

  却被徐师傅扯了一下袖子。

  徐师傅可太了解了,指着褚杰调侃道:“你这个娃子,最不老实,肯定憋着坏呢。”

  头前就是褚杰打电话,说糖墩墩红薯下来了,请他来品鉴,结果高高兴兴过来,被摁在镜头前面忙活一上午。

  褚杰风评被害,倒也不恼,笑嘻嘻的解释说:“绝对没有坏心,我就是想请几位一起拍个节目而已。”

  “拍节目?我们?”三位大厨全都在纳闷。

  “很简单的,就做一档美食节目,您三位都是大厨,一身的本事,何不一起拍个纪录片,美食纪录片,肯定受欢迎。徐师傅那些视频播放量非常高。”褚杰继续忽悠。

  说的骆一航也纳闷了,小声问道:“什么意思?”

  怎么要拍纪录片?之前没说过啊。

  褚杰凑过来小声回答说:“刚决定的。最近因为安忆那事情,研究了一下娱乐圈,发现做节目卖给视频平台很赚啊。影响力也大。当然有影响力的前提是要拍的好。新鲜、有趣、能唤醒观众认同。其中美食纪录片是其中一大类,投资也不大,正适合练手。咱们现在有三位大厨,机会难得。”

  明白了。

  既然投资不大,又有资源……

  骆一航正琢磨着呢。

  王师傅敲桌子了,“哎哎哎,那边俩人,怎么回事啊,说小话呢?”

  褚杰笑道:“没有,我在跟大老板哭穷,我们汉韵最近收入上不去,想着让他劝您几位帮忙,拍纪录片赚点钱呢。”

  “褚杰你不是你不就是这边的人么,怎么又成汉韵的了?”王徐两位都没搞清楚两边的关系,林师傅就轻松了,他啥都不清楚。

  “汉韵就是原来的网络部,分出去了,跟市里融媒体合资开的新公司。您就当成我们,还有市里电视台、报社、各个县的电台什么的团吧到一块,合伙给市里和市里的企业单位做宣传的就行。”褚杰简单解释了一下汉韵怎么来的。

  然后又说道:“我们汉韵各种资质和资源都现成的,您三位又有顶级的好手艺,强强联合,一块做一档美食纪录片。汉韵负责投资和拍摄,您几位出镜展示手艺。当然,劳务费肯定按照顶格的给。汉韵这边卖片子挣点钱,您几位得名,得利。”

  “虽然您几位名利都不缺,但汉韵的态度得做出来。”

  “另外,就像刚才说的,我们跟各地农科院农技站关系都好,肯定给您弄来好东西,天下好物尽情把玩。”

  他又给绕回来了。

  三位大厨齐齐摇头,“不行不行,我们哪会拍节目。”

  还有小赵,脑子是真灵,鬼主意是真多。

  提前也没商量,通过只言片语就明白了两位老板的意思。

  “很很简单的。”小赵也出场了,“咱就以找食材为主题,您三位是主角,人设现成的,徐师傅是只用最好食材的精细大厨,王师傅是追求家常简单做出好味道的亲民大厨,您两位理念不和,总在争;林师傅是访友的粤菜师傅,来天汉寻找最好的食材,是您二位的粘合剂。”

  “您三位就这样走上了旅途。”

  “旅途的话,还得有个小娃娃,负责各种搞笑出力气,抓鸡刨土挖坑,提问题。得是个倒霉蛋……罗少安就你了。”

  她下午的素材真没白听啊,故事主线和人设都给做出来了。

  而且人设就是他们几个本人嘛,根本不用演。

  唯一意外中枪的就是罗少安。

  猛然间听见还有自己的事,当场就不干了,“凭啥我又是倒霉蛋。”

  “你倒霉蛋演的好,不许反对只许接受。”小赵一句话。

  罗少安认命了。

  俩人打岔的功夫。

  褚杰还假惺惺的,貌似体贴,换了个话题,“不知林师傅最近忙不忙,也没问您做什么工作的。”

  “退休了,在顺德老家开了个私房菜馆,招呼招呼老客。”林师傅太老实了,中计咯。

  徐师傅听明白了,但有点兴趣,打了把助攻,“他那菜馆,就一张桌子,管一顿饭。开两个月歇半年,纯为解闷。”

  诶,这就好了嘛。

  徐师傅是无业。

  王师傅,学校那边他就是盯着点,去不去都行,况且学生都该放暑假了。

第724章骆一航放大招

  在反复劝说下,三位大厨都有些意动。

  名利什么的无所谓,就是那句天下好物任凭把玩,太有吸引力了。

  包括王师傅。

  王师傅想着趁此机会,寻么点好东西给他学校的娃子弄过去,平安沟的菜好是好,但太少了,也太单调,没有肉啊。

  但是吧,一时还下不了决心,要拍节目,怪不好意思的。

  这时,就该骆一航出场了。

  他先讲了个故事。

  “我有个长辈,农科院的杜教授,国家级土壤专家,农业功勋科学家。此时正在云贵地区做调研。”

  “他们一行人,从天汉出发,先去了山西,然后内蒙的库布齐沙漠,接下来又去了甘肃、青海,现在到了云贵。”

首节上一节662/92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