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第879节

  这个人和这幅画特别有名。

  鉴宝人虽然是鉴定国内古董古玩的,但是这个西方人他也认识啊。

  尼玛梵高的自画像。

  “这是真的吗?”鉴宝人麻木的问道。

  真麻了已经。

  曼苏尔看看边上的标签,非常肯定,“是真的,06年在苏富比拍得,梵高的九十多幅自画像之一。”

  呼,鉴宝人吐了口气,“原来梵高有那么多自画像啊。真够自恋。”

  还以为就一个呢,吓一跳,原来有那么多。

  “确实,不是他最出名的几幅,只花了七千万美元。”曼苏尔随口说道。

  “咳咳~~”鉴宝人直接呛住了,06年的七千万美元,还只……

  随后,又看到了达利,以及笛福、狄更斯,还有福楼拜。

  后面几位不是画画的,所以这里是他们的手稿。

  来自西方的藏品之后,又看到了更多的阿拉伯世界珍宝。

  头盔、匕首、弯刀、盾牌,还有书籍。

  阿拉伯的多,头盔,匕首,弯刀,书籍。

  甚至还有埃及的木乃伊。

  这玩意放宝库里,也不嫌膈应。

  走过阿拉伯区域之后。

  终于到了东方藏品。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柜子甲片,上面还有字。

  “啥玩意!甲骨文的甲片!”鉴宝人如遭雷击,“这玩意可不兴收藏啊……”

第976章情理之外,意料之中

  “这些甲片很重要么?”

  听到秦书饱的翻译,曼苏尔好奇问道。

  他不知道什么是甲骨文。

  秦书饱在留学时候听说过甲骨文,但毕竟是外国人,也不了解到底有什么意义。

  给曼苏尔解释了一下,这是中国古代的文字之后。

  又问鉴宝人:“我记得中国有很多甲骨文,古代的文字,这些不能收藏么?”

  随后看看旁边的标签,“这些是1904年一个英国传教士送来的,用于交换二百磅咸肉,十五桶淡水,七百磅硬面包以及一千英尺绳索。”

  想想那个时间和东西,秦书饱表情有些低沉,“1904年,那时候英国是迪拜的保护国,英国人肯定是因为不想付钱,拿这些东西换取补给。我们的祖先不得不给。”

  而直播间里也沉默了。

  刚刚还沉浸在一个普通瓷盘,到了国外能消弭战争的荣光中。

  紧跟着,就看到了骨甲,国宝,刻着甲骨文的国宝,承载着文明历史,文化传承的基石的国宝。

  足足有几百片,每一片都有文字。

  被强盗抢走,却只拿去换了些咸肉、淡水、面包和绳子。

  原因是不想付钱。

  根本就不重视。

  1904年,晚清啊。

  唯有一声叹息。

  而看秦书饱的意思,他们也觉着受到了屈辱。

  废话,他们是外国人,又不懂上面的意义,即便是明白些,跟他们也没关系。

  1904年迪拜还是小渔村呢,穷的要死,一堆不能吃不能用的甲片,强买强卖的换走了那么多东西,能不屈辱么。

  沉默许久,鉴宝人在组织语言,好像作出了咬牙的动作,下定了什么决心后,急急说道:“甲骨文的每一个文字,都很重要,都是我们文明的瑰宝。我有个不情之请,这批东西对您来讲不是什么很珍贵的东西,我能不能将他们买下来,送回国内。”

  说完之后整个人好像都萎靡了,声音变得低低的,小声嘀咕着,“那个啥……我也不富裕,就是个小主播,钱……钱也没攒下多少,拜托,拜托,开价不要太狠。”

  此话一出,直播间里一片叫好,咣咣的大额打赏络绎不绝。

  【有志气,国宝不能再流落海外】

  【我虽然也没多少钱,也要尽一份力】

  【众筹众筹,买回来】

  【也不是他们抢的,他们看着也是受害者,还是买回来吧】

  听到鉴宝人的话,秦书饱有些为难,他不敢做决定,“等我问一下王子。”

  在鉴宝人和直播间里近十万观众的期待中。

  秦书饱转头和曼苏尔把话翻译过去,说了好长一串,八成在说明重要性,还有是否敏感之类。

  而曼苏尔的反应比较奇怪,满脸的疑惑,一点没有能赚钱的喜悦,而是皱着眉头在琢磨什么。

  突然眼睛一亮,叭叭叭说了一堆,秦书饱看表情也很错愕。

  还掏出手机划拉半天。

  扭头看向镜头,没说成也没说不成,先问了一句,“听您的意思,这上面重要的是字,而不是骨甲本身对吧。”

  “对,最重要的是上面的字,当然骨甲本身也很重要,不过重要性比文字差远了。”鉴宝人马上回答道。

  秦书饱露出灿烂的笑容,摇摇头,“那就不用卖了,您也不需要买了。”

  “为什么?”鉴宝人还以为对方知道了这东西的重要性,要抬价不想卖了呢。

  秦书饱却说出了完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答案。

  “因为这上面的文字内容,在中国驻迪拜总领馆设立的时候,就已经被你们的人过来全部拍照带走了,这些骨甲本身,留下来做了纪念。时间是在1989年。”

  他也没记住总领馆什么时候设立,刚查的。

  原来上面的文字在八十年代就已经记录回来了。

  文字有了就行。

  甲骨还留下当纪念品了。

  看来关系挺好啊。

  为啥啊。

  甲骨后面就有原因。

  曼苏尔家宝库里,东方的东西是真不少啊。

  瓷器一柜子,字画一大缸,还有根雕、玉器、石雕、木雕。

  打眼看去得有一两百件。

  可算到了鉴宝人显本事的时候了。

  “清朝的,乾隆年间变釉如意盖碗,应该是官窑……”

  “这件青花,延年益寿福字罐,漂亮,应该是晚清的,咸丰光绪年间……”

  “同治年间的杯、壶、碟整套,还带火漆印啊,少见,好东西……”

  “錾刻银护、缠枝花卉纹,铁锈斑,这是明朝宣德年官窑特点……”

  “看看画,这首诗熟悉吧,枫桥夜泊,不是写的,这是碑帖,贴是老的,装裱是新的,应该是七十年代重新装裱过……”

  “这首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诗是古诗,写字的人也是古人,爱新觉罗奕志,他是嘉庆的第四子……”

  “吴毂祥山水图,这位是晚清民国的画家,嘉兴人。临摹的文征明最有名……”

  “石雕看不出是谁的作品,但是这是一方寿山石啊,技艺太精湛了……”

  这批东西,看的过瘾啊。

  “您家里这批东西,都够做一次拍卖,一次展览了,不少价值连城的,但您是对明清民国有偏好么?怎么几乎全是那时候的。”

  而且也没个主题,像是随便买来的,有些费解。

  通过秦书饱翻译,曼苏尔找到当时的纪录,翻了翻,回答说:“这些是1980年,和1981年,我父亲老亲王去东方访问时候购买的,他去了一次帝都,一次沪市,都是在一个叫做友谊商店的地方购物,那里有许多古董和工艺品。”

  “除了这些之外,还带回来两百匹丝绸和许多茶叶,我小时候还有一个木头的,小马。没有腿,下面是弯弯的,骑上去能前后摇……”

  说到木头小马。

  直播间里许多人都笑了。

  虽然没见到实物,但是听曼苏尔的描述,类似的小马他们也玩过。

  原来王子小时候也骑木头马啊,没准就是因为这个,他才喜欢的赛马。

  真有意思,老王爷来中国访问,还把玩具给家里孩子带回去了。

  友谊商店?

  好久远的名字……

第977章温了一遍历史

  鉴宝人恍然大悟,“原来是刚改开时期友谊商店买的,怪不得不成系统,还都是明清民国居多呢,这些东西在当时存量大,时代近,被用来出口创汇。”

  友谊商店是为外国人和华侨开的,里面只能使用外汇券,主要目的是赚外汇。

  鉴宝人嘴里说着,手里也不停,悄悄打字:【看过当时介绍,那会儿小日子花钱最多,离得近,识货,贪便宜。其次就是中东土豪,别看来的人数少,真有钱啊,各个都是冤大头】

  直播间里的观众特别赞同,丝绸一买就是两百匹,还有这一大堆古玩工艺品。

  这是扫货来了。

  “这些东西在当时花了不少钱吧。”鉴宝人赶紧问道,把注意力吸引过去,那边可是有个看得懂中国字的。

  曼苏尔翻翻纪录,摇头道:“没有很多钱,很便宜,总共只有一百四十万美元,”

  1980年的一百四十万美元。

  还“只有”?

  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之后,中东土豪是真有钱啊。

  而且,曼苏尔还真不是谦虚,他就没这个概念。

  指着眼前这一片古玩说道:“当时,这些所有的,包括丝绸和茶叶,一百四十万美元。现在,这里随便拿出去一件,十万美元总有的吧。”

  这里两百多件,一件十万,就已经两千多万了。

首节上一节879/92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