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兵开始的都天灵官路 第136节

  “哼哼,老爷的心思谁敢揣测?只是若是不出意外的话,老爷一向是言出必行的……”

  徐总管……不,如今已是要称作武枫、枫总管了。

  武枫老道亦通些许的为人臣道,并不去揣度断定武庸接下来的动作,只是隐晦地感慨了一番武庸的性格。

  随后也不再与这群庆云界出身的道人下属多作计较,招手唤来一团蒲云,一个纵身踩在庆云之上,只见其背负妙法宝弓,腰间揣着一册缚灵符册,驾云而行,颇有一番老仙风采!

  待到这枫总管紧赶慢赶踏入大殿中时,几乎整个大殿蒲团上都已经坐满了人。

  上首的英武青年似龙凤仪表,见到其姗姗来迟,也不生怒,面含笑意,轻轻招手让其赶紧进来。

  再转头过来,对着殿中近四十名二转以上的术士总管、道吏们,温声道:

  “诸位,人已经齐了,那咱们就开始了。”

  随后,武庸再往后轻轻退了两步,坐回了主座上。

  将身前椭圆的长案让与他的佐官,金富贵、晏云月,这两位精擅庶务的术士总管!

  二者对殿中诸修微微一拱手,而后双掌有些颤抖着,将一式数份的支度单册分别垒开。

  晏云月上前将着支度单一一转递到各术士手中,而金富贵则是吞了吞口水,开始汇报其中数据。

  “我东海道场自定律以来,牧渔法令认购三百六十七份,后根据诸部反向数次调整,今第一个五年,灵岛、渔场、采珊场等等,总收支约为三千八百万道铢!”

  “再有东海至三洲内河商、行、兵、资数类,凡行往者小船只须定三万道铢,大舰十万为顶,商队则是按八分细资之法……”

  “至如今,亦……合八千万道铢。”

  这般惊人的数字,仍旧是让心中已有一定猜测的众人一惊,你望向我,我望向,声音都有一些嘶哑了。

  “还有道府在海域中自划了三片,在长环仙岛,北、东、南,各有采珊府一座,渔场两座,仙岛及其属内七座灵道上有灵田灵庄五座,总计为六百万道铢。”

  “先前,先前查抄各地豪强宗贼抵资灵材,约莫四千万道铢!”

  入主东海五年,再有一年平定。

  循环收支已逾亿数,这东海所得不可谓不重。

  然而更令众人更加紧张而揪心却是如何分配,毕竟数目越大,每一分差池影响下,结果就是截然不同!

  在众人炽热的目光拥垒下,武庸起身行至这长案面前,右手一挥,将殿内外门窗皆以玄黄道力密封。

  再右手轻曲,食指的指节轻轻叩着案几。

  “道场中开辟的采珊,牧渔,灵田灵庄乃是武氏花了一千余万道铢请黑山流风祝氏开道场时所建,不仅我的私产,且这本都还没回,你们倒是先把主意打到我的脑袋上来了?”

  武庸右手以沉缓的节奏慢慢叩击的案几,似笑非笑地望向众人。

  那如一泓清泉的目光此时却令众修心头一沉,心中暗骂是哪个疯魔了的,打主意都打到道官的私产上了。

  连忙附和道:“法尊息怒,我等皆知,我等皆知!”

  “若是有哪个不晓事的混账敢伸手,我等必先剁了那爪子!”

  “……”

  见得众修开始许诺认可,武庸才屈指一弹把那卷道场私产的单子丢进了金总管的怀中,再开始进行分封。

  “昔年东海道场开场,有三百银甲道兵,三十道宫候补,如今再加上府衙佐官、仙岛洒扫道童。”

  “又须备上岛中诸修所用资粮、维护数百道修的法具、法器、坐骑、宝船”

  

  “这道场中开支自然是第一笔分拨,光每年开支就达八百余万道铢不止!”

  “再是如何部曲分封,我等各封的也不可能比府衙还多,那样,道庭那里可就说不过去了。”

  “府衙支五成吧,一亿一千八百万道铢,府邸且先入库五千九百万道铢!”

  “烈总管,府衙这几年先前向扶摇武氏赊借的两千万道铢,你让扶摇山来人取了回去罢……”

  东海道官府邸收度五成,尚有不少的盈余,场中各人算了算,还盈余将近两千万道铢。

  但也没有异议,他们还真就不能拿得比道官府邸中还多,否则的话,不是把道庭堂堂的四品道官名号当壳子,借鸡生蛋了吗?

  虽然道庭也不需要地方上给玉京上供太多的资粮,但也不能真就没有了个德行!

  “剩余五成再分为六份,由各部道吏统领。”

  “第六方道吏本该是流风祝氏的,他等在丹江上下游一线做得不错,府内佐官亦有其中之人,晚上召令祝氏来长环仙岛申领他等那一份吧。”

  “记住咯,六方道吏以及吏部随从皆由道吏本人承养,这是分封予道吏之机,可莫要传到外面,说什么我们东海几世家瓜分了云云……”

  “你等,可知?”

  武庸右手做指,重击了桌案一下,沉声叮嘱道。

  “是,法尊阁下!”

  “我等皆知。”

  下方众修闻言,心中一紧,连连称声应是。

  一方道吏,每五年得千万道铢,已不逊于一座寻常五六品世家的收益,只需遣上一支队伍出入东海,履行终职责。

  真有状况,府衙亦有护庭道兵、猖兵阴神以作臂膀。

  平素里,法具、坐骑、法器修行之资都能在长环仙岛解决,更在整片东海颇为横行!

  除了那紫灵赵氏,各家也算是得了个满意的答卷。

  只有那紫灵赵氏,特意以一尊法师入驻,但这得来的收益吧,比起当初整条丹江的收入来说肯定是不如。但若说不满意的话,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

  “那各路豪强宗贼抄家所得,也算是我东海唯一的一道杀孽了,便与诸部各论战功例行分配吧!”

  武庸此话一出,那赵伶的神色终是有了些动容,在以战功论之后自然大头是武氏与他赵氏共得,各自有近千万,其他各家共分所余……

  这般一分封之后,终是各家皆得了惠,心满意足地离开。

  若是如此盛况不变,一个甲子过后,各家底蕴便会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武庸望了一眼缓缓离去的众人,将金富贵、晏云月唤来。

  “年底修书一封,取一千万道铢的资粮送往玉虚殿,以后每五年押送一次,从第二次开始就可以少些了!”

  “对了,族中自我传了地煞神通-服饵之术如今不是颇为盛行练饵丹么?

  “我看你们的有些乙木灵丹还挺纯净,再加上一些我闲暇时炼的赤阳还丹,由道场出道铢换成部分灵丹再上供玉京……”

  乙木灵丹并非丹药,而是采草木精气练作的饵丹,在于一个纯净,用以练气只是以作练气之饵,使得修行时提炼的灵气法力更加纯粹、凝练!

  目前武氏不少道人皆会炼上一颗乙木灵丹,服饵练气,高价从武氏道修手上收录,也可顺势给他们一些道铢上的扶持。

  至此,东海道场的初创算是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各家一手执权一手得利,可谓是为未来的“东海世家”奠定了基础。

第142章 将行

  自出关后,武庸时常往返于东郡与长环仙岛之前。

  数次亲驭那鲲形法舰或遁入九天青冥、或深行三千丈深的蓬莱海底,总而言之,这青金色的楼鲲法舰,更像是一尊重器了!

  武庸时常在外御行他的法舰,行散以伏丹汞,祭炼符、壮魂强魄。

  而东海的长环仙岛中,却是承受着些许压力。

  “见过道佐、道吏。”

  “门外中央蓬莱道场中连传九道金令,敕令东海发兵与其同伐仙傀门等……”

  “那蓬莱道官出身上族,又恰恰高上我东海半级。”

  “不知我等该如何回复是好啊?”

  这名供职于东海道场的二转术士轻轻一揖,朝着府衙中几名主官发问。

  他便是五年前自天渊之上下来的三十名道宫候补学子之一,得益于东海道场颇为丰厚的资粮报酬,再加上武氏的乙木灵丹啊,东海盛产的筑基灵药-金晶珊瑚之类啊,竟让他短短五年内直接筑基功成。

  他倒是对这江海道官,以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中庸之道,造成如今的宽松环境颇为喜爱。

  只是那中央蓬莱道场到底是上族袁氏的嫡子,连发数道敕令,显然是动了火气了。

  “他也配连发九道金令?”

  “昔年那袁仲入东郡,便是打着要我武氏交出上品道兵法,呵呵,结果在东郡外被东州世子硬生生打断了双腿,自此在东州再无颜面。”

  “九道金令?呵呵,可笑!”

  武烈双手抱胸靠在太师椅后,以他那刚烈的性子,当初袁仲的打压仍是历历在目,怎能搭理那个蠢货。

  甚至场中就不少人巴不得袁仲被仙傀门干翻。

  那家伙在寿春的时候几乎将大半个东州都得罪了……

  见得场中一下子就怨声四起,金总管立刻打了个圆场安抚下来了众人,而后转身对着这术士温声笑道:

  “你也知道老爷……道官大人时常闭关、或云游九州,三尊阴神也各有要务,紫尊又是与道官寸步不离,东海实在是无力支持。”

  “只需实话实说,去婉拒了门外的家伙便可。”

  “什么九道金令,不必理会,要是道官在此,谁敢给他连发九道敕令,高低得受上法尊几记雷火齐发……”

  那袁氏子贪心不足,欲以那等传承了上万年的大宗立威,如今倒是弄了个不上不下。

  那等大宗,虽说久在海外,仍旧秉持着较为保守的练气一脉修行之法,上层修士也并不算太多,可一宗横跨海上数国甚至数十小国,论战争潜力可是极为不俗。

  如东海一般,保守些,不也挺好?

  道场中几位道吏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但可不想去浑水,万一再拉下来几个宗派,可就真的要斗成一锅粥了!

  思虑再三,还是连连婉拒了其征召。

  而此时的武庸腰间的传讯符微闪,亦是刚刚收到了金总管的传讯,轻笑着回了一道传讯。

  再把传讯符往下翻。

  先是何嫣位列六方道吏之一,不料分封下来,得了一千五百万道铢,与她共投武庸的道宫学子也是个个都红了眼。

  二十余人将道禄分下,何嫣做主为他们团体中所有人各自换了一件法器,得到了所有人的再度拥戴,又赏下了诸多灵丹宝材……

  到最后还是有六百余万道铢转到丹阳何家手中,这让何老爷子在堂中捧着那芥子囊老泪纵横,一时间竟愣在了原地。

  久久之后才回过神来,自那之后,又向武庸的传讯符中发了不知道多少条消息!

  除此之外,东郡郡守嬴冀也对武庸连传数道讯息,言辞之间喜色尽露,末尾还连连相邀武庸入他黑水坊一叙。

  那黑水坊是嬴氏的族地,乃是极为封闭所在,嬴氏祖规颇为保守,就连东州景氏都不许进入他们族地。

  能以此相邀,也算是对武庸颇有些认可了!

  除此以外五火周氏的传讯也是极为亲昵,黑山祝氏的祝婴更是打趣到要来武庸手下跑腿了……

  直到最后一条,赵氏的元祖赵贞亦是留讯武庸,其言倒也是颇为认可,愿与东海一脉共存亡。

  只是赵氏的老家伙果然是巨贪,又言想要在海上寻一座灵屿,开上一座采珊场。

  武庸翻动着传讯符,将其中所求所寻一一回复,再与赵贞一信,让其遣人入东海一趟,自去开渠便可。但又打趣道,该认购的牧渔法令一个子儿都不能少!

  经此一打岔,武庸法力一动,周身气机链接法舰,直接化作两个公里长的青鲲,自蓬莱海底中鱼跃而起,直往东海而去。

首节上一节136/3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