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已经做了一桌子美食,祖孙四个做在一起边吃边聊。
古代可没有什么未成年人不能喝酒的规定。
而且古代的酒度数都很低,不到十度的美酒,喝上七八碗也很难醉倒。
这就显得古代人都是酒豪了。
换上五十度的五粮液给这些酒豪一人一杯,他们喝光一杯酒就能直接躺下。
酒席是柳的两个嫂子吩咐下人精心制做的。、
身为嫂子,小叔子回家,她们不能亲自来探望,但该有的关心还是要表现出来的。
两个嫂子是这两年相继进门的。
大嫂是秀才家的女儿,家中贫困,柳家给了不少聘礼,将大嫂娶进门。
二嫂是县丞家的庶女。
原本县丞是想将庶女嫁给自己的上官做妾的,二嫂不愿意,设计了一出自己落水被柳二哥所救的戏码,嫁入了柳家。
她虽然听过柳家男人克妻的传言,但柳二嫂宁愿被克死,也不愿意给老头子做妾,被正房弄死。
而嫁入柳家后,柳二哥对妻子挺尊重的,柳二嫂的日子过得不错,便将那传言丢在了脑后。
此时,两个嫂子都已经怀上了身孕。
柳让下人将给柳大哥夫妻和柳二哥夫妻的礼物给他们送去,期间有专门给两个嫂子的礼物。
两个嫂子拿到礼物后十分满意。
傍晚的时候,柳大哥和柳二哥回府了。
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吧了团圆饭。
柳终于见到了两个嫂子。
长得都还不错。
两人都已经身怀六甲,再一个月就要生产了。
柳想了想,觉得自家克妻的传言还是打破为好。
回到自家院子后,他让书墨去药铺买了一些药材,制做了两瓶保胎的药丸。
柳让书墨将药丸给哥哥嫂子送过去,当然不能说是柳自己制做的。
书墨告诉柳大哥柳二哥夫妻,药丸是柳游学途中认识到的一位医术十分厉害的郎中配制的,功效十分好,曾经给柳认识的一位友人的怀孕妻子服用过,那位友人的妻子平安生下了儿子。
书墨:“夫人可放心服用。”
若是柳二哥和柳大哥相互送药给对方,他们还会怀疑药丸有问题,但送药的是柳,两人便没有怀疑了。
柳的未来已经定下,是走官途中,不可能跟他们争夺柳家的赌场生意,跟他们两人没有矛盾,也不会害他们。
两人遂让自己的妻子服用柳给的药丸。
药丸的效果明星啊,柳大嫂和柳二嫂服用药丸后,发现身体轻松了许多,好些怀孕后的不良反应都减轻了许多。
两人确信了药丸的效用,对于柳十分感激。
如此,一个月过去,两个人相继生产。
因为药丸调节了身体,两人生产十分顺利,平平安安地生下了孩子,虽然都是女孩子,但柳家人都很满意。
毕竟孙辈已经有了柳文龙和柳文虎传承香火,柳世权父子三人已经不在意孩子的性别。
倒是柳大嫂和柳二嫂有些失望,不过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她们还是很疼惜女儿的。
两人平安生产,没有出任何问题,柳家人克妻的传言不攻自破。
那些没有将女儿嫁给柳大哥和柳二哥的人家很是后悔,一些人家将视线放在了柳身上。
柳虚岁已经十三岁了,到了可以说亲的年纪了。
媒人们开始登门,给柳说亲。
柳世权笑着应对着媒人,将这些人都打发了出去。
开玩笑,他儿子以后前程好着呢,未来可是官老爷,要娶也是娶大家小姐和官家千金,这城里的人家没有一个及得上柳家的,他们家的姑娘也配不上自家儿子。
据说乡试和会试过后有着榜下捉婿的传统,说不得那时候,自家儿子就被有钱有势的人家捉回去当女婿了呢。
柳世权喜滋滋地想着,收拾好行李,跟着柳出门了。
他要亲自送儿子去参加乡试。
柳和两个哥哥阻止也没用用,柳世权决定好的事情,八匹马也拉不回来。
所幸柳世权虽然年纪不小了,但因为习武,身体还是很好的,不怕一路上的舟车劳顿。
如此父子两人带着书墨以及五个护卫,前往了省城。
柳家在省城没有任何势力,也没有产业。
但柳家有钱,护卫用银钱开道,在考试的贡院附近租了一个一进的院子,住了进去。
柳世权又花钱雇了一个厨娘,负责众人一天两顿的伙食。
很快,乡试的日子到了。
柳世权亲自将柳送到贡院门口,看着柳走进贡院,心中担心不已。
书墨安抚柳世权:“老爷,公子这么厉害,一定能考上举人的,你不要太担心。”
柳世权:“我不是担心阿考得上考不上的问题,我是担心阿这几天在里面吃苦。”
第240章 水浒7
柳世权的嘴或许是开了光,还真让他说准了。
柳这几天还真是吃了苦。
柳家在省城没有人脉,柳在考场自然不会受到特别优待。
于是,很不幸的,柳抽取到了臭号。
那味道不用说了。
柳第一时间就点了自己鼻子附近的穴道,封闭了自己的嗅觉。
臭味是闻不到了,但就算闻不到,也知道臭味不会消失。
因此,柳是完全没有胃口吃东西了。
甚至喝水,他也会觉得恶心。
三天下来,柳只靠着一点点水度过,期间一点食物都没有吃。
吃考场中出来,柳虚得都走不动路了。
他第一件事情便是洗澡,然后大吃一顿。
鉴于三天没有吃东西,为了自己的肠胃,柳也只能吃粥。
想到接下来还要如此两次折磨,柳都想放弃这一次的科考了。
所幸,柳凭着自己的意志力熬了过来。
柳世权知晓柳的遭遇,心疼坏了,让厨娘熬了补汤给柳补身体。
所幸柳的身体本就好,还有内力护体,没有两天就完全恢复过来。
之后就是参加一些学子聚会。
柳因为年纪小,并不受其他学子的重视,没有人认为柳会考得多好的成绩。
直到放榜的时候,一众学子才发现少年竟然是大佬。
“公子,您中了,中了,是头名解元。”
书墨欢呼着跑进茶楼。
茶楼的其他客人纷纷看向书墨口中的“公子”,发现竟然是一个年纪只有十三四岁的少年,惊讶感叹不已,纷纷打听柳的姓名来历。
与柳同乡的学子将柳是小三元的事情一说,其他人不再质疑柳小小年纪就考中解元,纷纷夸赞柳的厉害,将柳夸成了天才。
许多人围着柳世权进行恭维。
柳世权得意得胡子直翘。
这些人对他的赞美,比城镇那些人对他的恭维,更让他觉得开心。
哎呀,他们老柳家祖坟冒青烟了,出了一个读书人,以后柳家就改换门楣,是官宦人家啊!
等回去就立刻开祠堂祭祖,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祖宗们。
柳和柳世权在省城又待了一个月,柳参加了鹿鸣宴,又参加了中举的学子们举办的几场聚会、扩充了自己的人脉后,这才跟着柳世权回了柳家。
柳大哥和柳二哥早已经得到消息,亲自炮除尘迎接亲爹和弟弟。
柳家又一次举办了庆功宴。
这一次没有人跟柳抢主角的位置了,他是绝对的主角。
便是本城的县令都主动上来向柳敬酒。
庆功宴后,柳便收拾行李,准备上京城了。
这一次柳世权不准备跟柳一起上京。
毕竟他年纪不小了,短暂的路程走下来没有问题,但京城距离柳家太远,长途跋涉对于一个六十多的老人家实在不友好。
路上太辛苦了。
养尊处优几十年的柳世权放弃了送小儿子进京的打算。
他给柳准备了大量的银钱,对柳道:“儿子,不要心疼钱,该花就花,不要亏待自己。”
想到儿子那几天在考场受到的苦,柳世权心疼地道:“要不就不要再进京考试了。你现在已经是举人了,已经可以做官了。”
柳:“爹,举人虽然能做官,但官职都不大,只是一些芝麻绿豆大小的官。成为进士,可是能直接从七品县令做起。以后晋升也比较容易。你放心,我绝对不会亏待自己。”
柳世权:“行吧,那你自己小心了。”
他转向书墨,吩咐书墨好好照顾柳。
书墨连连点头,就差给柳世权立下军令状了。
柳世权还不放心,又点了两个护卫陪着书墨和柳一起进京。
柳世权知晓书墨的武功高强,但书墨毕竟年纪小,很多江湖中的下三滥手段,他该是不知晓了,遂派了两个比较老道的人跟随柳和书墨,处理一路上的杂务。
这两人叫做赵达孙浩,本事江湖中的混混,但混得并不如何,吃饭都是问题。
后来两人投靠柳世权,跟着柳世权做事,有了薪水拿,后来还娶了老婆生了孩子,在小城安了家。
两人感激柳家的收留照顾,对柳家人十分忠心。
这一路上,两人殷勤地跑前跑后,将柳照顾得很好。
柳对着两人挺满意的,但这两人已经成家,有了安定的生活,是不可能跟着他从事冒险的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