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快老死,我觉醒了长生命格 第116节

  谢安告别唐林氏,拎着礼物直奔讲武堂去。

  心头却在嘀咕:

  什么教书先生这么夸张?

  连青乌县的天,还有知县大人……都要去听课?

  有点离谱啊……

第124章 气,明玉成!

  县讲武堂是专门培养文武人才的一所学堂。

  入学条件甚为苛刻,也只有达官贵人,豪绅大族的子弟,才有机会入内。

  当初乌桥镇的李少云为了来这里求学,李府上下可是花费了很大功夫。

  不过讲武堂只讲学,教武,并不提供兵器、药辅、功法等等。

  故而,来这里的多为一些年轻人,或者开蒙的少年大孩童。

  等到十几岁,往往就需要奔赴别处去寻找机会。

  饶是如此,讲武堂仍旧是青乌县培养人才的摇篮。很多大户人家都愿意把开蒙的孩子送去讲武堂。

  谢安赶到讲武堂的时候已是午时。

  由于第一次来,谢安免不得好奇的多扫视了一番。

  门口放着两座石狮子,还有一块大石碑,上面刻录着劝学的一句话:年华易老学难成,半寸光阴不可轻。

  谢安轻轻念叨了一遍语录,抬头看到旁边掉光了叶子的梧桐树,还有气派门头前方矗立着一尊手持书卷的大儒石像。

  油然生出一股肃穆和书卷的味道。

  有点回到前世学校的味道了。

  收拢心思,谢安向门子道明来意。那门子听闻谢安是唐家堡小红糖的小爷爷,顿时露出敬重之色,指着东南方向的一处别院,“五岁到八岁的,在晨曦园。”

  谢安道了声谢,随即入了讲武堂大门,往东南去,行百米,见到葱郁的松柏,还有一处方形的凉亭。

  三十多个五六岁的孩童,坐在各自的课桌上,眼巴巴的看着一位穿着蓝色衫的教书先生讲课。

  而在凉亭外围,则围着不少达官显赫,多是孩童学子的长辈,负责接送。约莫是这位教书先生讲的好,便是这些长辈们,都围在凉亭外面侧耳倾听。

  谢安大老远就看到了唐正阳,还有知县……文在清。

  相隔太远,谢安听不见那教书先生讲的什么,便靠到唐正阳身边,轻呼:“大哥。”

  “五弟……”

  唐正阳回头看到谢安,分外的吃惊。然后看到谢安手里提着的礼物,便知晓了谢安的心意,会心笑道:“五弟有心了。”

  “应该的,小红糖呢?”

  唐正阳指了指第一排的位置。

  谢安抬眼看去,果然看到穿着大红色精棉袄子的小红糖坐在第一排,因为个头偏矮,她坐直的时候,只有大半个头高出桌面。

  不过小红糖听的很认真,双手撑着下巴,一双大眼睛紧紧盯着那位教书先生。

  随即,谢安的目光也慢慢的转移到那位教书先生身上。

  第一眼,好俊!

  不似男人的那种俊秀。

  水蓝色的衫,很是修身,脚下是一双白色的靴子。发髻上插着根玉簪。脸蛋儿精致的不像话。

  待得谢安打开五感,运足目力看去,分明看到一缕斑驳的阳光洒落在那教书先生的脸上,谢安清晰的瞧见了那教书先生秀气的睫毛,眼眉,还有脸庞细腻如玉的肌肤纹理。

  直觉告诉谢安……这是个女人。

  祝英台女扮男装的故事,谢安前世从小听到大。当时谢安就很好奇,为啥作为观众的自己一眼就看出来祝英台是女扮男装,可偏偏故事里的人就看不出来。

  此刻谢安回头看向周围的一帮大佬大爷们,竟然也没人发现端倪……

  好吧,看来祝英台的故事还是有基础的。

  古代人……终究还是见得少了?

  再看唐老太爷,竟然再次听得津津有味。

  谢安便收回目光,仔细聆听。

  相比其他教书先生文绉绉的圣人语录,这位教书先生的确很有见闻,讲述的是少年屠龙,飞天遁地的故事。还说北有少年,读书三十年没成就,忽然一朝顿悟,著出千古名作,流芳百世。

  还有少年剑客,十年练剑,策马北上,斩妖除魔。

  直把那些个五六岁的孩童听的热血沸腾,眼神放光。

  对于谢安来说,这些故事早就在话本和札记里写烂了,老生常谈了。可是这位教书先生却说的非常详细,活灵活现,仿佛现场重现一般。

  便是谢安这个半百老头都听的入神。

  不知不觉,下课了。

  教书先生的声音,是那么的平静淡雅,叫人听了如沐春风。

  “今天就上到这里,大家早点回去,明天再来。”

  意犹未尽的孩童们听见了大人们的叫喊声,才纷纷走出学堂。

  而小红糖却很有礼貌的离开位置,像模像样的冲教书先生做了个礼,“先生再见。”

  教书先生瞥了眼小红糖那个有些扭捏却尽力做到标准的师生礼,便教小红糖做了标准的礼,“再见。”

  小红糖便依葫芦画瓢学着教书先生的模样,再次正了个礼,“我叫小红糖,先生有名字吗?”

  教书先生愣了下,道:“我姓苏,你可以叫我苏先生。”

  “苏先生,今儿是我诞辰,请你吃牛轧糖。”小红糖走上前,踮起脚尖,送上一颗红纸包扎的牛轧糖。她有些害羞,但还是鼓足了勇气。

  苏先生蹲下身,仔细打量着小红糖,伸手接过牛轧糖,“谢谢,小红糖生辰吉乐。”

  “嘻嘻,谢谢苏先生,苏先生讲的太好啦。我明天一定第一个来。”小红糖一蹦一跳的离开,高兴的不行,“苏先生祝福小红糖啦,嘻嘻。”

  出了凉亭大门,小红糖看见了谢安,竟然直接撇下了唐老太爷,猛的蹦到谢安怀里,“小爷爷,你来啦。哇瑟,还有糖人和冰糖葫芦哩。”

  “小红糖的诞辰,我当然记得。”

  “嘻嘻!小红糖太开心啦,有苏先生祝福,还有小爷爷的糖人……要是能骑一下下小爷爷的肩膀,那就更完美了。”

  然后,谢安把小红糖骑在肩膀上,扛着小红糖走。

  走到拐角的位置,谢安似乎想起来什么。

  自己高低也是小红糖的小爷爷了,是不是得感谢下教书先生才合适?

  于是,谢安回过头,看向那个教书先生,而教书先生仍旧站在原地,手里还拿着小红糖送的牛轧糖,一双沉静的目光还打量着小红糖的方向。

  谢安也不知道对方是在看自己还是在看小红糖,反正回礼致意笑了一下。

  至于那教书先生是否知晓,也管不着了。

  礼数到了就行。

  回到唐家堡,大家都围着小红糖转,得知小红糖在学堂表现不错,并且愿意继续去学堂……全家人都松了口大气。

  特别是唐林氏,差点就激动的烧高香拜菩萨了。

  要知道,前几天临近开蒙的时候,小红糖可是用上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方式拒绝去学堂……

  一家人给小红糖办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宴席。

  最后大家问询小红糖有什么诞辰愿望。

  父亲唐清风表示愿意买新衣裳,二叔唐清云表示可以带她骑马,舞剑。唐林氏表示可以给她买吃的。唐老太爷表示,你想什么都可以……

  但是,小红糖却在所有人的注目下,鼓足勇气走到谢安身边,拉扯着谢安的衣袖,说出了自己的愿望,“小爷爷,我想你送我去上几天学。行不行啊?”

  全家哗然……

  谢安都感到十分的窘迫。

  不是……你撇下一家人的愿望不要,跑过来找我这个半路的小爷爷,只是为了送上学……如此的胳膊肘往外拐,让我这个外来的爷爷,很难做啊。

  就在谢安想着如何婉拒的时候,唐清云忽然哈哈大笑,“小红糖越来越懂事了。愿望都是想着上学,好事啊。五弟,你看着办。”

  “既然大哥都这么说了……弟自是欢喜的。”

  “嘻嘻,谢谢小爷爷。”

  既然答应了小红糖,谢安自然在唐家堡留宿。晚上还去中庭院和唐老太爷喝酒畅聊到深夜,才回到自己的院子休息。

  翌日,一大早。

  门外就传来小红糖的声音。

  “小爷爷,快,要迟到了。”

  “我怪……天都还没亮,你这是……干嘛!?”

  谢安赶忙起床洗漱,然后拉开们,看见小红糖穿戴整齐,还挎着个单肩的小布袋。

  大乾没有书包一说,男子盛行书箱,笈。而女子多挎个小布袋。对于小红糖来说,布袋子里装的当然不会是书籍,而是大把大把的牛轧糖,以及其他水果等。

  刷。

  小红糖一把拽住谢安的手,跟个小大人似得,“快走,我答应过苏先生,要第一个赶到学堂的。”

  谢安看了眼东方天空里的一点鱼肚白,嘴角抽抽。

  你这书包里连一本书都没有,也不像是认真好学的样子啊……这姿态摆的。

  出门的时候,还把唐林氏感动的眼眶翻红,觉得小红糖才开蒙就这么勤奋好学,将来必成大器。

  实际上,唐林氏真想多了。

  谢安也发现自己把事情想简单了。

  来到街上,小红糖先是去吃王大娘的包子,再去吃李大爷家的豆腐脑。然后等到集市开了,溜进去布坊买新衣裳,还有糖人……而这一切,毫无例外谢安买单。

  难怪小红糖许愿的时候拒绝了家人的示好。

  原来是小红糖知道家人对她严格,讨不到多大好处。而谢安这个小爷爷就不同了,选择小爷爷就等于……所有的都要了。

  谢安:“……”

  这小丫头片子,精灵鬼怪的很啊。

  纵然如此,小红糖还是第一个赶到学堂的。得到了苏先生的夸奖……来自先生的夸奖,可比家长的管用许多,直把小红糖高兴的不行。

  这丫头,简直把谢安给整的无语了。

  谢安自然守在外面,闲来无事也听着那位苏先生讲课。

  “昨天,讲了一大概,今天,我给大家讲讲圣人……”

  谢安感觉这位苏先生讲的通俗易懂,能让孩童听得懂,但是又加入了独特的见解。很是有感觉。

  特别是苏先生最后讲到:

首节上一节116/19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