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隋刚登基,你说这是西游记 第113节

  嗡!

  一阵金光飞舞之间,杨广再抬眼看去,只见供桌上的虚空中,有淡金色的华光浮现,照落在这秘阁之中!

  随即,华光之中显现出一个个字迹。

  【立隋之言:四方胡虏,凡有敢犯者,必亡其国,灭其种,绝其苗裔大隋帝君杨坚亲笔记:嫡次子阿言!】

  一个个金色的文字,如同镌刻在天地之间的道文,一笔一划之间,尽显帝王霸气!

  冥冥中,无上威仪涌动而出,令人不得不俯首遵从。

  这是帝王之道!

  在看到这些字迹的刹那,宇文成都和秘阁内一众内侍,纷纷跪了下去。

  而此时,杨广怔怔看着这些字迹,以及最后落款的名字。

  “阿……”

  杨广心中微动,这是他的小名,或者说是前身的小名。

  也就是说,这真是前身所说的话,被杨坚以某种伟力,镌刻记录了下来,并且印在了匾上,供在秘阁之中。

  这些字迹之中,伴随着不可思议的力量,蕴着帝王威仪。

  其本身,就是规矩。

  因此,宇文成都和一众内侍,犹如见君,俯首而拜。

  “等等……这么说来,杨坚应该掌握一些神通法术之力才对,怎么会这么轻易就死了?”

  杨广微微眯起眼睛,隐隐觉察到一丝不对劲。

  他的记忆里面,似乎对杨坚之死,也有些模糊了。

  就像是杀人凶手,最后却回忆不起来,自己杀人的经过和细节,仿佛杀人的根本不是他一样。

  “……”

  杨广默然无语,这方世界有仙神存在,更有隋唐、说唐和西游记等等!

  实在是太复杂了,一时半会儿,根本不可能完全窥探到整个世界的全貌。

  “不过,不要紧,我有的是时间和耐心,我会一点点揭开整个世界的面纱!”

  杨广深吸口气,看着秘阁里跪倒一片的内侍,摆了摆手:“都起身吧,东西搬完了就退下,朕要与天宝将军聊聊。”

  话音落下!

  一众内侍恭敬的拜礼,随后缓缓退出秘阁,只留下宇文成都和杨广在里面。

  “今日,你父亲在朝会上,可是玩弄的好一手以退为进啊!”

  杨广看着宇文成都,说起了朝会上发生的事情。

  当然,其中大多都是他的猜测,因为没有真凭实据,哪怕宇文化及认了,也很难抓到他的小辫子。

  可宇文成都听后,却是一本正经点头道:“这确实是父亲的手笔!”

  “能够串联诸多大臣,甚至让礼部尚书、镇南王都为他说话,只有父亲能办到!”

  闻言,杨广笑了笑,打趣道:“你倒是不避讳,不为你父亲在朕面前辩解一下吗?”

  宇文成都摇头,直言不讳道:“陛下此前虽有昏庸荒淫之时,但如今明断是非,心中自如明镜一样,洞悉一切!”

  “更何况,陛下若是会对父亲下手,也不会继续让父亲留在中书省了!”

  杨广挑了下眉,若有所思的打量起宇文成都,点头道:“看来让你在这秘阁为一书吏,确实是做对了。”

  “如今的你沉稳了不少。”

  此前,宇文成都即便面上不说,可心里仍然是执着领兵征战沙场。

  那时候的宇文成都,就像个急于证明自己的小孩子。

  可如今,在秘阁之中这几日,饱读各种典籍、书经,宇文成都的心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杨广眸光一转,想到朝会上张须陀提出的建言,当即道:“领军卫大将军张须陀,在朝会上提出,请求朕允许其领着十二卫的兵马出城剿匪,美其名曰练兵。”

  “天宝将军觉得如何?”

  宇文成都脸上露出疑惑:“练兵?”

  “陛下,臣有些不解,张须陀为何突然想练兵?”

  十二卫乃是大隋最为精锐的兵马,每一名士卒都可凝聚出气血,由主将掌握法门,可进行军势化形,摧城拔寨,不在话下。

  杨广面露沉吟之色,随后缓缓道:“朕想是此前安齐王叛乱和杨谅叛乱……让洛阳城中一些将领,看到了机会。”

  军队是很简单的一个群体,没有太多勾心斗角,几乎是唯军功论。

  因此,在宇文成都没有立下赫赫战功之前,骤然为金吾卫大将军,才会招致张须陀等人的敌对。

  而现在,张须陀凭着安齐王叛乱,一跃晋升为领军卫大将军。

  之后,又有南阳侯伍云召,凭着平定河东道叛乱,斩杀反王杨谅之功名扬天下。

  这两件事一结合,立刻就刺激到了洛阳城中其他的将领。

  于是,就有了张须陀在朝会上的请缨。

  简单来说,就是军中大将们有些蠢蠢欲动,迫不及待想开疆扩土,建功立业。

  宇文成都皱眉,终于是反应过来:“陛下,这并非是什么好事!”

  “十二卫乃是守卫洛阳城的亲军,一旦擅动,或许引发不可预计的动荡!”

  “那些暗中蠢蠢欲动的目光也会因此……”

  忽然,宇文成都心头一惊,旋即遇上杨广凝视而来的目光。

  一刹那,他猛地反应过来!

  杨广未必不知道!

  但他是有意的!

  只见杨广点头,欣慰道:“天宝将军不愧是朕的心腹大将,我大隋天下横勇无敌的大将军!”

  “这短短三言两语,便已经看出了所有的事情!”

  “不错,很不错!”

  杨广没有再继续说下去,不过他的意思很明显了。

  他就是故意将十二卫调出去,让洛阳城对外看上去似乎显得很空虚。

  当然,他这么做的原因无外乎是钓鱼。

  可如今李渊已经伏诛,安齐王高和废太子杨勇,亦是相继自刎和被斩首。

  按理说,杨广不应该再担心洛阳城有变故才对。

  可他仍然这么做了。

  所谓防患于未然便是如此。

  宇文成都眸光一闪,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陪着杨广在这秘阁之中走了一会儿。

  “陛下,十二卫出城剿匪练兵,沿途定会经各地州府,是否让三省六部通知一下?”宇文成都问道。

  此时,他身着一身常服锦袍,不再披挂着盔甲,倒像是一名文臣了。

  “朕会让通政司传达一下,旨意只到各州府,至于下面的郡县,就让州府通知吧。”杨广道。

  大隋疆域极为广袤,比之他所知的更加庞大。

  举个例子,从洛阳城到郑州府,就有万里之遥。

  那是无数人想都无法想象的一个距离。

  交通和通讯的限制,令许多普通人甚至以为一州之地,就已经是天下了。

  哪怕是这一方世界存在仙神,有道法神通伟力,但很多人穷尽一生,也未能走出那座城或是那座大山。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隋仍然对天下各地有着至少看起来相当程度的掌控,已然是不可思议了。

  最开始的时候,杨广还不能理解,后来知悉这一方世界存在仙神,他就渐渐反应过来了。

  这大概是道法显圣的作用。

  其中,通政司在通讯方面的显现,最为让人瞩目。

  通政司的奏事人员,来往各地,脚力颇为不凡,修有御风的法术,日行五千里,轻而易举。

  因此,大隋也凭着通政司的手段,牢牢掌控住了各地州府。

  但这种掌控随着李渊、高和杨谅等人掀起的动乱,已经渐渐开始有些削弱了。

  杨广有种预感,在下一次大朝会到来之际,或许各地就会有某种惊人的变故发生。

  “嗯?”

  杨广漫步在秘阁之中,忽然余光一瞥,看见一本典籍放置在了‘奇闻轶事’的经楼。

  他心中忍不住一动,上前拿起了这本典籍,皱了下眉。

  “陛下,这本古籍有何异常?”宇文成都见状,忍不住问道。

  “这是你父亲搜罗来的古籍,朕在送进来之前,翻阅过一次。”杨广轻声道。

  随后,他翻开了典籍,忍不住凝目扫去,眉头越皱越紧。

  倒不是他发现了这古籍有什么问题,恰恰相反,他是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可这不对啊……杨广可是记得清清楚楚,这本古籍在放入秘阁之前,他是看过的。

  这古籍里应该蕴着一本修炼功法或是一门法术!

  最重要是,杨广并非是通过运朝录发现的,而是用肉眼看到的!

  可现在,这古籍上萦绕的道蕴似乎消失了!

  “奇怪……”

  杨广眸光一闪,沟通运朝录,分析眼前的古籍。

  下一刻

  【气运点-100】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已解锁!】

  嗯?

  杨广怔了下,这是法术还是功法?

  他带着好奇查看运朝录中浮现出的面板。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上古时期,人族身披兽衣,于大荒之中争一线生机,有华胥履迹雷泽,降生伏羲,时过境迁,天皇伏羲定节气,总观人间四季更迭,命大庭氏为节气官,参雷泽之相,惊蛰之景,创此宝术,以观节气更迭,震慑山林野兽,魑魅魍魉,谓之惊蛰,可生天眼,称为雷相】

  “雷相天眼……”

  杨广心中喃喃自语,手捧着这本被运朝录解析出来的古籍,翻阅了起来。

首节上一节113/7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