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隋刚登基,你说这是西游记 第413节

  之后,朝会上便是围绕着帝驾何时启程返回洛阳城而议。

  至于科举的事情,在杨笠这位资历极老的宗室大臣,枪打出头鸟后,已经没有任何人敢再站出来唱反调了。

  更何况,之后还有杨玄感这个份量极重的礼部尚书,站出来为科举担保,就更没人愿意阻拦科举了。

  所以,他们转变了一下策略。

  既然拦不住科举,那就尽可能在科举这件事上,为自身谋得最大的利益!

  比如,因科举而即将设立的监察司,专门负责调查所有参与科举的人的背景和出身。

  听起来,这似乎与都察院的职能重合了。

  但实际不然,都察院的职责是监察文武百官,那些参与科举的学子,可不是官员,并不在都察院的管辖范畴。

  “此番朕倒是小看你了,没想到你竟然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不怕遭到你父亲和其他人的呵责吗?”

  散朝后,杨广漫步走在御花园中。

  他的身旁跟着杨玄感、牛弘,以及在身后不远,随侍护驾的宇文成都与一众禁军侍卫。

  “回陛下,若是臣怕的话,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了!”杨玄感摇了摇头。

  修行者,在修行这条路上,最忌心境不通。

  一旦心境不通,开始怀疑自己,或是道心动摇,那任凭境界多高,修为深不可测,也离着走火入魔不远了。

  他已经做出决定,背弃之前的阶级,那便是已经下定决心。

  “不错,你做得很好!”

  杨广闻言点了点头,眸子里带着几分欣赏之色,再看向杨玄感的时候,目光中已是多了一丝欣慰。

  杨广之前也与杨玄感有过接触。

  但是,这并不多,也不甚了解其人。

  更多都是从记忆中,以及他所知原轨迹中的事情。

  若是算起来,上一次狼族使节团入洛阳城,挑衅比斗,杨玄感的登场,倒是给了他眼前一亮的印象。

  除此之外,杨广对杨玄感就没多少印象了。

  也亏得杨玄感还是他的礼部尚书,朝中正三品的文武大臣。

  “此次科举事关重大,乃是朕登基继位之后,第一次开设,必须要办的漂亮,万无一失!”杨广郑重的嘱托了一句。

  这不仅事关各地州府空缺的官员名额,同时也是杨广的一次试验。

  在获得国运加持之后,他就在思索,要怎么才能与国运产生共鸣,或是增强国运。

  从国运这两个字,以及其存在的缘由来看,杨广想出了一些办法。

  其中,科举就是他做的一次试验。

  “臣等谨遵陛下旨意!”

  杨玄感和牛弘拱手作拜,冥冥中也感觉到了一些压力。

  显然,他们从杨广的话语中,也是感觉出到了。

  杨广对这一次科举异乎寻常的重视。

  “陛下,科举乃是面向寒门子弟的一条途径,那些世家门阀出身的人……要不要排除在外?”

  忽然,牛弘似是想到什么,轻声问询:“若是不将他们排除在外,最后通过科举的人,很可能大多都是这些世家出身的子弟。”

  与普通的百姓人家相比,世家门阀,名门之后,实在是占据了太大的优势。

  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

  “不必。”

  杨广闻言,神色没有丝毫变化,淡淡道:“若是传出去,岂非让天下人小看了朕?看轻了朝廷?”

  话音落下。

  杨玄感和牛弘皆是拱手,拜礼请罪。

  “朕开科举,便是要告诉天下人,朕有容人之心!”

  “不管是世家出身,还是寒门子弟,亦或是农奴的儿子,都可以参加科举!”

  杨广大手一挥,豪气万丈,眸光熠熠生辉。

  他心中的雄图壮志,远远比所有人想象的都大!

  那野心更是如炽焰熊熊燃烧!

  闻言,杨玄感和牛弘相视一眼,心悦诚服的拜礼:“臣等定当追寻陛下,为陛下效死而行,望我大隋兴盛!”

  不远处,宇文成都看着这一幕,神情有些恍惚。

  但仅仅是一瞬间,他便恢复了过来,握紧手中凤翅镏金,率领一众禁军侍卫,恭敬拜礼。

  ……

  随后,杨广又与两人交谈了一些,有关科举之制的细节。

  寥寥三言两语之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就让两人心中凛然,感到不可思议。

  如果不是看着时辰不对,再加上外臣滞留宫中,传出去不好听,他们都想拉着杨广继续谈论科举之制。

  事实上,这一点对杨广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好歹他也曾经混迹各个论坛和帖子,本身更是个历史爱好者。

  杨广不敢说能将整个九州历史倒背如流,甚至一些细节的地方都不知道。

  但强就强在,他看历史看得很杂,懂得很多,只是不精。

  “跟两个货真价实的儒家子弟说这些,还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杨广看着离去的杨玄感和牛弘,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他自身对科举之制,其实也没有多么高深的见解。

  唯一知道的就是,科举能为天下寒门子弟,开一条浩然之路。

  让他们得以看到入朝为官,一步步走上青云的希望。

  仅此而已。

  至于其他的……大多是他东拼西凑的了解而来。

  与之相比,身为当世大儒的牛弘,以及修炼了‘文王世子’篇的杨玄感,都比他在科举之制上的领悟更深。

  “还好,总算是打发走了他们!”

  杨广收回目光,走到御花园中的一个亭子,挥手屏退了内侍,只留下宇文成都在不远处护驾。

  而后,他便是在脑海里唤出运朝录。

  那神秘玄奥的运朝录浮现而出,立刻便映现出一道道信息。

  正是杨玄感的面板!

  “说起来,运朝录升级之后,我还是第一次如此直观感受到运朝录的变化!”

  杨广眯起眼睛,之所以在散朝后,立刻唤出运朝录,查看杨玄感的面板。

  是因为刚刚在两仪殿的时候,他查看杨玄感面板之时,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杨广之前也看过杨玄感的面板,只是并未太过留意,也不重视。

  毕竟,跟宇文成都、杨林和裴元庆等人的面板相比,杨玄感只不过是一个区区的‘凡人’。

  即便面板再怎么瞩目,也不值得过多投入视线。

  但现在,杨广改变了看法。

  运朝录升级之后,再解析面板后,已经能够展露出更多的信息了。

  就比如现在……

  杨广凝视着杨玄感的面板,在其‘命数’那一栏落下目光。

  下一刻

  嗡!

  杨玄感的面板上浮现出一道光芒,璨绿无比,仿佛蕴着浓郁的生命气息。

  随后,一道信息便是跃入了杨广的眼中。

  【后必成器(绿):初降生之时,先天灵台受迷雾笼罩,自幼显愚钝,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展露惊人天资】

  这便是杨玄感的命数!

  也很符合他自幼至今的经历,少年之时,不显惊才绝艳的能力和手段。

  但是等到开始修炼,立刻就展露出了惊人的天赋,一步步突破,成为了当世炼神返虚境的真修。

  这是运朝录升级之后,杨广才发现运朝录已经能通过面板,窥探到一个人的命数的详细内容。

  此外,还有那道绿色盎然的光芒。

  根据运朝录给出的信息,似乎是对万物生灵的所有命数、命格,进行了一种划分。

  在运朝录的划分之中,杨玄感这个‘后必成器’的命数,被划分在了第二档的位置。

  而除了命数、命格之外,运朝录升级后,还能通过面板,显现出一个人即将有灾厄,或是劫难的危险。

  换句话说,就是未卜先知。

  这也是为何,杨广在运朝录升级后,会说出运朝录已经从最初的窥探天机,逐渐迈入推演未来的地步。

  除此之外,杨玄感面板显露出的信息,还有一点是让杨广在意的。

  “学宫……天刑学宫,我记得没错的话,应该是源自儒家那位先贤荀子所创,流传下来的儒家道统!”

  杨广思绪在流转,轻轻敲打伏手,若有所思。

  荀子,乃是儒家历史上无法绕过去的一位人族先贤,提倡‘性恶论’,强调礼法兼治与后天学习,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虽说是儒家的大儒,更是人族先贤,但所留的记载很少。

  杨广也只从秘阁中搜罗天下的典籍中,看到过一些记录,这位儒家先贤,应该还是一位修为通天彻地的大神通者。

  只是,不知道现如今是否还活着。

  “按照秘阁中记载的典籍来看,九州历史上许多先贤,最后不是飞升成仙,就是游历天下去了。”

  “天刑学宫乃是荀子所创,留在九州的道统,或许会有一些线索!”

  “以荀子在历史中的名气和声望来看,他的修为绝对在天仙境之上!”

  杨广心中微动,他突破到天仙境之后,能明显感觉到,自身修为和境界的提升,逐步慢了下来。

  这是触到瓶颈了。

  而且,秘阁中搜罗天下所得典籍里,对于天仙境之上的境界和修行,记载并不多。

  他若是不想止步于天仙境……那就要想办法,找到关于天仙境之上的记载和修行之路。

首节上一节413/7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