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隋刚登基,你说这是西游记 第517节

  李纲很显然早就知道他今日要登门造访了。

  “不愧是一位结合了三家学派修行的修士,而且还是迈入了三不朽境界的真修……”

  “果然不是好糊弄的啊!”

  杨广暗暗摇头,脑海里的运朝录,也在此时浮现出神秘的金色纹络,勾勒出一道又一道线条。

  随即,一张华丽无比的面板,便是映入了杨广的眼中。

  【姓名:李纲】

  【境界:炼神返虚境巅峰】

  【身份:北周大学士,儒家弟子,法家弟子,道家弟子】

  【命数:太子之师】

  【宝物:步云舆,谏言金锏,东宫玉圭,北周三品布泉】

  【神通:因果回溯,鼎革天机,礼缚】

  【法术:凌霄步,金玉良言,浩然正气,驱魂术】

  【功法:《天工开物鼎》,《礼记礼运》,《道德真经壹》,《商君书弱民》】

  【总结:作为北周名门之后,李纲一出世便是意气风发,担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彼时开始修行儒家和法家的功法,初露锋芒。

  但奈何,宇文宪命数有变,英年早逝,遭到了宣帝冤杀,李纲冒死为其收殓安葬,扶棺恸哭。

  当时,齐王昔日僚属皆避之,唯有他坚守气节,也因此迈入儒家‘三不朽’之一的立德境。

  一日之内,李纲修行的儒家功法《礼运》大成,携此威势,撞碎了北周的天命气运,并将其中三分之一带走,从此销声匿迹。

  直到北周灭亡,大隋取而代之,李纲受隋文帝杨坚所邀,辅佐太子杨勇,为太子府洗马。

  期间李纲多次劝谏杨勇戒除奢靡、远离奸佞,但奈何皆都无用。

  初见为晋王的杨广之时,心生好感,宛若再见昔日北周皇朝的齐王宇文宪,甚至心生怀疑,曾到城隍庙,探寻杨广的前世身份,奈何无果。

  后来杨勇被废之时,李纲直言隋文帝教子失职,反获赞赏,升任尚书右丞。

  但此举也遭杨素、宇文述等人排挤。

  因其刚直不阿的性子,与杨素等人不合,最终被贬。

  在离开洛阳城之时,遭到截杀,一度丧命,幸得宇文成都相救,保住了性命。

  此后,李纲身陷牢狱之灾,在牢狱中见到了国子监的老祭酒,受其点拨和预言,放下寻死之念,等待那预言中的后世帝王。

  一直到杨坚病逝,杨广登基继位,大赦天下。

  李纲因此得以出狱,从此隐居在洛阳外城,建起了一座学堂,并以自身掌握的三家之学,无偿教导洛阳城周遭的孩童。】

  “还真是有些意外收获啊……”

  杨广微微眯起眼睛,凝视着李纲的面板,思绪在不断涌动。

  与其他人相比,李纲的面板无疑是要华丽许多。

  而且,最重要的是李纲面板透露出的信息。

  “预言中的后世帝王?”

  “如果不是我,那就应该是紫微了!”

  杨广深吸了一口气,又想到在荆州的时候,从洛阳送来的那些折子提到的事情。

  “国子监……看来在科举召开之前,必须要去一趟了!”杨广眸光闪烁。

  他没想到,李纲与国子监的那位老祭酒,竟然还有交集。

  而且,看起来那位老祭酒还曾对李纲做出过预言,并且成功将这位大学士的寻死之念打消了。

  这就让杨广生出了不小的好奇心。

  主要是对国子监那位老祭酒的!

  “长平王在洛阳作乱的那一夜,忠孝王为手刃贼人,是不是身受了重伤?”杨广忽然问道。

  在旁跟随的宇文成都等人,闻言皆是怔了下,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回陛下,确实如此,但后来忠孝王在太医院中得到了救治,又被送去国子监中养伤,已然好转。”

  一名看着不起眼的中年男人,宛若账房先生似的,耷拉着肩头,很不起眼,但却让人无法忽视。

  正是当今户部侍郎王翼,也是开皇年间的第一批进士。

  “我听说忠孝王受伤不轻,是老祭酒出手,这才保住了忠孝王的性命,还让他因祸得福,修为反而增进了不少?”杨广若有所思。

  这些事情在洛阳城递来的折子上都提到过。

  不过,具体的情况,并没有人知道是怎么回事。

  即便是太医院那边也只是禀告,说是国子监的老祭酒,让人送来了一样天材地宝。

  由太医令巢元方出手,炼制成了丹药,保住了伍建章的性命,并且治愈了他的伤势。

  除此之外,其他更多的细节,就都没有了。

  这也是杨广感到好奇的地方。

  因为,他原本还想着以国运之力,借此机会,顺势让伍建章破而后立。

  这样或许有可能,让伍建章能够更进一步。

  但没想到,竟然有人‘截胡’。

  “这……微臣不知。”

  王翼迟疑了一下,随后缓缓道:“不过,老祭酒向来深不可测,有此手段,也不足为奇。”

  “只是,老祭酒已经有许多年不曾过问朝中之事,这一次为忠孝王出手,倒是有些稀奇。”

  听到这话,杨广忽然想起,在他身旁就有一个人与国子监有着不浅的关系。

  随即,他转头打量起王翼,问道:“说来倒是忘了,王卿与国子监的关系不错,可曾见过老祭酒?”

  “老祭酒是个什么样的人?”

  闻言,王翼怔了下,随即陷入了回忆。

  良久之后,他才缓缓开口道:“陛下,微臣不知如何说。”

  杨广挑了下眉,神色古怪,难不成那老祭酒还是一个小黑?

  王翼皱眉,表情挣扎了一下后,艰难道:“若是非要对老祭酒进行一个评价的话……”

  “回陛下,老祭酒是一个活在现世的古之先贤!”

  话音落下!

  宇文成都等随驾之人有些意外,这个评价……可是有些太高了!

  ……

  “李纲,官历北周、隋、唐三朝,与太子很有缘分;先后担任过隋废太子杨勇的太子洗马、唐隐太子李建成的太子詹事、唐废太子李承乾的太子少师。”《旧唐书》

  “李文纪一生历经三朝,教导过三位太子,结果三位太子,两位被废、一位被杀。”《新唐书》

第309章 神通不敌天数

  洛阳城,国子监。

  作为大隋皇朝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坐落在洛阳城的皇城之中,位处最为繁华的地带。

  其占地足有三十里方圆,外不设防,以昭示国子监广开大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量。

  正门名为集贤门,高达百丈,门楣上浮雕着九州的万里山川。

  门柱非木非石,乃是用天外玄铁混合雷击枣木雕成,柱身缠绕九霄云纹,隐约可见“大隋”二字篆文流转。

  这是代表国子监的归属,以及大隋皇朝正统的象征。

  门前蹲踞一对吞云兽,双目如日月,口中衔着刻满千字文的青铜锁链,链上悬着十二枚玉琮,对应十二时辰。

  每个时辰一到,此兽便会吞吐灵气,赐福国子监的学子。

  穿过集贤门,一条三千六百丈的文曲御道,可直通国子监的核心。

  整条御道由天外陨铁铺就,每一块砖石刻有二十八星宿方位,道旁七十二盏琉璃灯,又暗合地煞之数。

  行至中段,一座三门四柱的九霄云纹琉璃牌坊,坊顶盘踞应龙,龙爪托着“隋开文运”的匾额,乃是昔年开皇年间,隋文帝杨坚亲赐。

  再往前走一段距离,便到了国子监的最核心建筑辟雍大殿,由工部尚书宇文恺,率领工部的官员,亲自筑造。

  九重飞檐挂着陨星打造的铜铃,风起时铃声伴着国子监学子的郎朗诵读声。

  整座大殿呈天圆地方之形,穹顶以周天星斗为图,北斗七星化作七盏琉璃灯悬于中央。

  灯焰是由国子监的博士们,以自身法力引动浩然之气点燃而成。

  而在大殿之中,九十九根盘龙金柱矗立,撑起了整座大殿,上面镌刻满历代大儒、先贤所著之书。

  相传,这些镌刻着无数文字的金柱,可由国子监的祭酒出手激活,一旦遇险,立刻便会映现一条浩然长河,唤来历代先贤的力量护持。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一种法宝与法阵的结合。

  在辟雍大殿的左右两边,分别为东西配殿。

  东侧是文昌阁,七层藏书楼,无顶无瓦,书架由百年雷击木制成,存放着诸多先贤与大儒的著书。

  其中,甚至有几本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古籍真本。

  而在西侧的是武曲殿,殿内供奉着九州历史上,诸位大儒、先贤的石像。

  为首的正是被尊为‘至圣先师’的那位老人家。

  然而,鲜少有人知道,就在武曲殿和文昌阁的后面,有一座极为简朴的茅屋。

  这茅屋与前面的武曲殿、文昌阁相比,毫无大道气韵,也没有一丝浩然正气,简简单单,普普通通。

  此时,老祭酒一身麻衣,盘坐在了溪流边上,手中握着一根杆子,正在垂钓。

  就在这时

  一名中年男人缓步走来,朝着老祭酒施了一礼。

  没等他开口,老祭酒却像是早就知道他的来意,缓缓道:“陛下已经回来了?”

  闻言,中年男人怔了下,心头一动,目中闪过一抹异色。

  “是,不过陛下似乎不想引起太大动静,身边只跟着宇文成都、王翼和刘仁恩等人。”

  “据政事堂那边的消息,帝驾此时还在许州。”

  老祭酒听到这话,轻轻一甩,直接将杆子收了起来,舒展了一下身子,淡淡道:“从许州来的……看来陛下还去了趟淮水!”

  “开河府那边估摸着是出了点状况,陛下放心不下,过去看了下运河的现状。”

  淮河,乃是大运河组成部分里面,最为重要的其中一条河系。

  而大运河是大隋皇朝的国策,无论是谁,都不能动摇这一点分毫。

首节上一节517/7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