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193节

然而巧的是,就在他挥手的时候,不远处正好迎面走来一个熟人。

拖着行李箱走出机场的莫丽娜,注意到了陆舟的招手动作后,微微愣了下。

显然,她没有料到陆舟会出现在这里。

因为她从来没有和谁提起过,自己返校是坐的哪趟航班。

很明显误会了什么。

脑洞大开的莫丽娜,嘴角勾起了一丝笑意,朝着陆舟的方向径直走了过去。

这时,陆舟也注意到了她。

然而就在他正准备打声招呼说声的时候,她先一步开口了。

“谢谢,我真没想到,你竟然会来接我。”

越过了陆舟,莫丽娜动作轻巧地将行李箱塞进了敞开的后备箱,同时顺手盖上了后备箱的盖子。

回头看了他一眼,她轻轻晃了晃那漂亮的金发,抿嘴微笑道。

“看在这个惊喜确实令我很惊讶的份上,我就不追究你是从哪里打听到我航班的事情了。”

很自觉地拉开车门,坐在了副驾驶位上。

见站在车外的陆舟直直地看着自己,半天没有任何反应,莫丽娜不由微微愣了下,困惑地皱起了一双柳眉

“……有什么问题吗?”

回过神来,陆舟摇头道:“没有问题,我也正准备回普林斯顿……”

虽然觉得他的说法有些奇怪,但莫丽娜心情不错,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拉开车门,陆舟坐在了驾驶位上,掏出钥匙正准备发动了汽车,忽然犹豫了一下。

虽然顺路带人回去没什么,莫丽娜曾经也送自己来过机场,但为了防止不必要的误会,他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澄清一下。

于是,在开车上路之前,陆舟最终还是将憋在心里的话说了出来。

“顺便说下,其实刚才我是来送我妹回国的。”

莫丽娜:“……?”

……

小彤回国之后,陆舟的生活也渐渐回归了正轨。

接下来的几天里,他每天几乎是三点一线,往返在高等研究院、弗里克化学实验室、以及宿舍公寓之间。

为了建立一个逻辑自洽的数学模型,同时完成自己的PPT,他需要更多的实验样本。

这听起来似乎很麻烦,但其实也还好。

对于一名数学家而言,尤其是研究涉及数学物理的数学家而言,知道结果,反推数学模型简直太容易了。

当然,这么做也不完全是为了敷衍那些“不懂数学”的材料学家。

一个有规律可循的数学模型,虽然不能准确地预测一个未经实验的材料样品的各项物理性能,但却可以为实验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比如,概率意义上缩小实验范围什么的。

另外,考虑到技术的推广,陆舟也需要对样品进行多次库伦循环,并通过设置石墨负极电池的对照组,对比两种材料在库伦效率等各项性能上的变化曲线。

学术界关注的是突破性,而工业界关注的是成本、安全性等等一系列生产问题。多准备一些材料,有助于提高专利谈判的筹码。

唯一让他比较头疼的是,做实验是个很花时间的东西,尤其是在贵重仪器上做危险品实验,实验室里必须留人守着。

这个活老板一般是不会亲自做的,通常都是丢给小弟。但陆舟本职工作是数学教授,带的三个学生都是搞数学的,根本帮不上忙。

好在奇里克教授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带的学生很多,除了几个经常带着参加会议和做实验的徒弟之外,其余的基本上都很闲。

当陆舟听说他带了十几个硕士生的时候,差点没被这个数字给吓一跳。

“十几个硕士?这么多学生你管的过来吗?”

奇里克教授不在意地说道:“找几个有潜力的培养一下就行了,剩下的不用管他们,也许读着读着就看不到人了。”

陆舟:“……”

果然,一个好的学者不一定是个好的导师。

这些家伙发offer的时候简直像荷官发牌,发完了之后就让人自生自灭了。

陆舟忽然觉得,自己这个老板当的,是不是太有节操了点……

……

无论如何,帮手算是找到了。

第二天奇里克教授便带着他的学生找到了陆舟。

这位小伙子看起来人高马大,不太像是搞研究的,反而有点像打橄榄球的。

不过有奇里克教授这个参照物摆在这里,陆舟倒也没觉得太奇怪。

“这就是我和你说的康尼,他有机材料、应用数学和计算机都还算在行,去年刚到我这来读的博士,应该能帮上你的忙。”进门之后,奇里克教授便向陆舟介绍道。

那个叫康尼的小伙子很热情地伸出手,看着陆舟满脸都是崇拜。

“您好,陆教授,很高兴认识您!”

被这热情弄得怪不好意思的,陆舟握着他的手,友善的笑了笑。

“你好。”

用力拍了拍康尼的肩膀,奇里克教授哈哈笑着说,“好了,康尼,需要做的事情已经交代给你了。你面前的可是普林斯顿计算材料学第一人,跟着陆教授好好学,可别给我丢脸。”

康尼咧嘴一笑:“放心吧教授,我肯定不会让您失望。”

陆舟轻轻咳了一声说道:“第一人谈不上,我只不过是做了点微小的工作。”

“不不不,请不要谦虚了,”奇里克教授摆着手,认真地说道,“这十几年来《自然》上刊登的论文很多,但能引起如此轰动的效果论文,两只手都数得过来,毫不夸张的说你改变了这个行业。如果这只是一点微小的工作,那什么样的工作才能谈得上伟大?”

见奇里克教授都这么说了,陆舟笑了笑,也就不再解释了。

是否称得上伟大,还是交给世界去评价吧。

总之,随着康尼的加入,他总算是从一些繁琐而无趣的重复性工作中解脱了出来。

或许是在奇里克教授那里坐了太久的冷板凳,为了从陆舟这里学到东西,康尼这小伙子也是挺拼的。

不管前一天走的多晚,第二天早上总是6点准时出现在实验室,就差没有在实验室里打地铺了。

就这样,在繁忙中过去了两个半月的时间。

终于赶在11月份的黑色星期五之前,陆舟拿到了六组分别完成1000-2000圈库伦循环之后的锂负极电池的样品。

结果非常喜人,六组样品无一例外,除了负极材料的截面小有褶皱之外,没有一组出现锂枝晶。

至于作为对照组的七号样品,没有使用PDMS材料,铜箔上已经被野蛮生长的锂枝晶填满,彻底报废。由此便可以直观的看出来,他的研究成果究竟有多么的惊人。

到此为止,所有准备工作终于就绪,就等会议开始了……

第271章 MRS秋会!

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也就是黑色星期五之后的第二天,MRS秋会如期召开。

因为是受邀参会,陆舟也算是享受了一回贵宾的待遇,下了飞机之后便坐上了接送的专车,抵达了主办方安排的五星级酒店。

一般来讲,MRS会议的持续时间至少是一个星期,偶尔会拖到第十天。

至于这一次,情况有点儿不太一样。

随着锂枝晶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这段时间锂电池相关概念的论文呈现井喷式增长,连带着光伏材料这些和新能源挂钩的论文数量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很多春会已经做过报告的研究机构,甚至炒冷饭地把以前报告过的东西改一改,赶了篇论文出来申请口头报告会,以至于主办方不得不将会议时间延长到了十二天。

至于陆舟的报告会,被安排在第二天上午。

刚到波士顿的他,今天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于是打算在这附近转转。顺便听几场报告会,熟悉下这里作报告的风格。

将随身的行李放在了床边,陆舟去洗手间洗了把脸,然后便下楼前往了酒店附近不远的会场中心。

即便已经参加过不少报告会,见到MRS秋会真容的陆舟,还是忍不住在心中感慨。

就规模上来讲,MRS会议实在是太大了,和数学界的会议简直不在一个量级上。

几十个会场,数百个专题,以及数千乃至上万名会议参与者。

每年到这个时候,会场附近的酒店、宾馆都会异常火爆。因为大多数人都是自费参会,甚至仅仅是过来凑个热闹,对于这一部分人主办方显然是不可能负责解决食宿的。

从形式上来讲,MRS会议的模式和联邦数学学会在普林斯顿举行过的学术会议没什么大的区别。

每一个会场都分为口头报告会和海报展示两个部分。

前者一般都是大牛在做,有很多高质量的论文和报告。这部分不但是报告会的精华,同时也是麻省理工、哈佛、康奈尔这类强校的“战场”。

尤其是涉及到一些热门且前沿的领域,讨论通常会格外的“激烈”,就算万一发生了肢体冲突也千万不要觉得奇怪。

至于后者,门槛相对较低,只要投稿会议的论文过得去,哪怕拿不到口头报告的机会,通常也能拿一个相应专题的海报展位。

然而也正是因此,这一块相对来说鱼龙混杂,有水平高但缺乏机会的小牛,也有传说中的“PPT创业者”。可能是这里的因为关注度不高,大家讨论问题的时候都比较热情,但总的来说还算克制。

穿过会场中心的陆舟,四处张望了下,发现大家行为举止目前来说都很友好,三三两两走在一起,有的拍照,有的有说有笑……

总之,并没有奇里克教授形容的那么夸张。

见到这一幕,陆舟也算是松了口气。

刚下飞机的时候,他还在犹豫要不要买件趁手的家伙防身,但现在看来自己的考虑纯粹是多余了。

不过保险起见,他还是把系统奖励的那个“手表”带在了身上。

即便大概率是用不上的。

……

在海报展示区闲逛了一会儿,陆舟正好走到了锂电池专题的会场。

当他路过第一个报告厅的时候,一场报告会正在进行中。

看了眼门口张贴的学术海报,他发现上面的内容竟然是传说中的锂空气电池,眼中顿时浮现了一丝感兴趣的神色。

见报告会好像没有开始多久的样子,台上的教授还在准备PPT,陆舟便从后门走进了报告厅,在后排找了个位置坐下,准备听讲。

严格意义上来讲,包括锂空气电池在内的一系列锂电池概念,其实并不能完全算是材料领域的课题。

但就和光伏概念一样,当一个大命题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都出在材料上,它自然就变成了材料学的命题,即便它看上去更像是新能源的问题。

很快,报告会开始。

站在讲台上的,是一位头发梳的很整齐的教授,约莫五十多岁的样子。

看PPT封面上的文字介绍,他的名字叫萨罗特,来自康奈尔大学。

“女士们,先生们,很荣幸站在这里。众所周知,就在不久前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陆舟教授,在《自然化学》上发表的那篇关于改性PDMS薄膜材料的论文,攻克了锂电池技术中最关键的难题!”

“如果是半年前的春会,你们可能会对锂空气电池的概念嗤之以鼻。但现在,我们必须承认,新的时代已经来了!”

首节上一节193/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