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抽!”
“给我停!”
指针开始减速,陆舟的心脏提到了嗓子眼。
指针停了,陆舟的心跳仿佛也跟着停了。
【恭喜您,抽中图纸!】
陆舟狂喜,果然这洗了脸就是不一样!
百分之五的概率都中了,妥妥的脱非入欧啊!
【得到图纸——梅森素数分布规律精确公式及其证明方法。】
陆舟愣住了。
WTF???
第六章 一道证明题的答案
身为数学系的学生,梅森素数是个什么东西,陆舟当然是知道的。
毕竟一说到梅森素数,就不得不提到一位伟大的华国数学家,以及他在92年发表的《梅森素数分布规律》,让梅森素数变成了一条可以被数学符号表达的公式,也就是国际上惯称的周氏猜测。
而在此前,虽然英国数学家香克斯、法国数学家托洛塔、德国数学家伯利哈特、印度数学家拉曼纽杨和美国数学家吉里斯等都曾分别提出过猜测,但他们的猜测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以近似表达式提出,并且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均难如人意。
而周氏猜测的精确公式却很简洁,即当2^(2^n)<p<2^(2^(n+1))时,Mp有2^(n+1)-1个是素数。
看起来很简单是不是?
我上我也行是不是?
然而就这么一条猜测,至今未被证明或反证,已经成了著名的数学难题,困扰了整个数学界二十多年。
不过这玩意儿就像黎曼猜想一样,虽然无法被证实,但并不妨碍后人假设他成立,并将它拿来运用。
当然了,即便有了精确的计算公式,即便将寻宝的工作交给了计算机,想要发现梅森素数依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截止到目前(2015年),数学界一共发现44个梅森素数。
至于这梅森素数有什么用?
好像也没什么用。
硬要说的话,RSA算法算一个,每次网购都得感谢隐藏在密码里拆解不开的大素数。与此同时,大素数还被用来考验计算机性能。比如intel检验芯片使用的就是GIMPS程序,SKYLAKE芯片也曾由此发现BUG。
另外,纠结数学是否有用,其实没什么意义。很多时候趋势数学家行动的动机,并不一定是解开一道算式能获得多少经济收益,而是因为它就在那里。
往大了说,人类不能只有眼前的苟且,还得有诗和远方。
然而陆舟就不乐意了,他可不想要什么诗和远方,他想要的就是眼前的苟且啊!
而且,为什么偏偏是周氏猜想的证明方法!给我来个黎曼猜想啊!要么稍微低一档的比尔猜想也行啊!
抛开学术价值不谈,比尔猜想的悬赏已经翻到了一百万美金,这笔钱将由德克萨斯州知名银行家比尔本人提供。
至于周氏猜想,尝试证明的人不少,可好像没人悬赏这玩意儿。
眼看着一套房子就这么飞走了,陆舟心情瞬间不美丽了。
不过往好的地方想,即便只是周氏猜想,如果自己能拿把它给证明了,那也是能在数学史上留名的好事儿。至于物质方面的奖励,虽然没有关于这个猜测的悬赏,但想来学校方面应该不会亏待自己,至少未来三年的奖学金是稳了的。
那位大二就证明西塔潘猜想的刘同学,不就是最好的证据吗?据说南大直接给了100万人,其中50万作为科研经费,50万用来改善生活。
金大好歹能排进全国前十,虽然数学系弱了点,可哪怕是为了面子,也不能被十名开外的南大给比下去吧?
这么一想,陆舟心情稍微好受了点。
冷静下来后,他把那个证明过程拿出来扫了眼。
和那瓶标签为【垃圾】的可乐不同,作为【图纸】这一大类的周氏猜想证明法,不是具体呈现在纸张或者电子档上。在想要看的时候,只要在心中默念一遍,整套证明步骤就能直接在脑海中浮现。
“完全看不懂……看来光是吃透这证明过程,就得要一段的时间啊。”
陆舟在心中思索着,该怎么把手头的证明过程顺理成章的拿出来。
首先,光会背没用,得自己看得懂才行。
其次,得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学霸。
不说别的,你连周氏猜想这种数学难题都解得了,总不能高数、数分连个满分都拿不到吧?算你大意丢个1分卷面,那也得99才行。
不过这个陆舟倒不是很担心,这两天他已经完全吃透了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两门课程。大学导师一般也不会刻意为难学生,考察的知识点绝对都是教材上有的。
煮熟的鸭子反正又不会跑,至于这周氏猜想的证明……陆舟准备等暑假过完了再拿出来。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会尽一切努力将自己包装成一个真学霸,将能得到的好处最大化。
多找导师交流学术问题是必须的。
数学LV1是必须的。
暑假留校也是必须的。
到时候还得给老爹老娘打给电话,下次回去可能得过年了。
奖励的事情告一段落,陆舟的心中又冒出来另一个问题。
抽奖得到的【图纸】,会不会和【学科等级】有关?
这个问题很关键。
否则为什么偏偏这么巧,不抽到别的,就抽到个特么的“证明题答案”?而不是头等奖“宇宙战舰”?
这个念头一从脑袋里冒出来就挥之不去,并且陆舟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当务之急是提升学科等级,尽快将数学升到LV1,解锁其他学科LV1等级上限。在此之间,将抽奖机会先屯起来?不过有抽奖没使用的情况下,不能刷新任务列表,囤积抽奖机会也不现实……”
他还清楚的记得,在领取了任务奖励之后,任务列表就变成了灰色。直到他两次抽奖机会用完,任务列表的选项才重新变成了可选中的状态。
关于这点,也只能等多抽几次奖才能知道了。
如果连着几次奖品都是“证明题答案”,那无疑自己的猜想就是正解了。
另外,话说回来,新的任务似乎可以领取了。
会是什么呢?
如此想着,陆舟心中默念。
“打开任务列表!”
半透明的全息屏幕浮现在面前。
【
任务1:浑水摸鱼的艺术
说明:浑水摸鱼也是门艺术,能躺着就把钱赚到,为什么要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
要求:巧妙的运用语言艺术,在科研经费百万级投资的科研项目上挂名。本着能不出力就不出力的原则,用最小的能耗,斩获最大的功勋。所以,尽可能的摸鱼吧,少年!
奖励:获得学科经验(经验类型由项目类型决定,经验数值与科研项目经费数值正相关,与宿主在项目中贡献程度负相关)。一次抽奖机会(100%垃圾)
】
【
任务2:苦练基本功(物理)
说明: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科学的大厦也不是一天落成的。
要求:解开200道大学物理习题(习题册由系统提供,针对宿主知识量储备,为宿主量身打造)
奖励:题目难度系数*2。积分50。道具-深度学习时间(类别:特殊。效果:有效时间24小时,效果持续时间内阅读书籍可进入深度阅读状态,对所学知识点永久掌握。)
】
【
任务3:学术从论文开始。
说明:论文是做学问的基础,一个只会写论文的学者不一定做得了大学问,但一个不会写论文的学者,一定做不出大学问。关于这点请不要和系统抬杠,系统即是真理!现在,发表一篇sci论文,开始你的学术生涯!
要求:发表一篇sci论文。
奖励:学科经验(由学术价值决定,下限值为100经验)。200积分。一次抽奖机会(95%垃圾,5%样品)。
】
看到最后一个任务,陆舟的表情有些古怪。
奖励的经验根据论文学术价值决定?
自己要是把这周氏猜想的论证过程,发到sci期刊上去,不知道能换多少经验。
这么一想的话,这个想法还挺诱人的……
第七章 在真学霸面前,一切凡人都是渣渣
最终,理智还是战胜了贪婪,陆舟打消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
一个大一的学生发表sci本身没什么,反正国内那些数学sci期刊灌水现象也挺严重,只要你英语功底OK,灌水灌的像那么回事儿,说不准就通过了。
这种滥竽充数的现象,以至于某位好事者,给国内几个出了名的灌水期刊列了个排行榜。排在榜首的那位,Applied-Mathematics&Computation(AMC),在灌水这一领域便是出了名的。
单说沪上大学,就在短短四年的时间里,在AMC上发了数百篇数学论文,某些灌水客一年灌个二十多篇那根本不叫事儿!
为了保证论文的学术质量,那些有节操的老牌期刊往往都会严格控制一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在100以下。而这个“巨无霸期刊”却皮得很,一年发表一千多篇论文,再加上交叉互引等现象,影响因子蹭蹭往上蹿!甚至由于大量伪审稿现象存在,某个编委在上面发了一百多篇!
其它的SCI期刊陆舟不一定有信心过,但AMC的话……
说他自信也好,说他膨胀也好。
总之陆舟觉得问题不大。
不过在SCI期刊上发表周氏猜想证明法,那问题就大了。不是能不能通过的问题,通过是肯定可以的,然而关键是通过了之后他能不能hold住。
最终,虽然陆舟还是选择了第三个任务,不过却不准备用周氏猜想证明法,而是随便写篇灌水论文过任务。
以他现在对高等数学和数学分析这两门课的理解,已经不逊色于研究生。再加上四级程度的英语,距离撰写英语论文,差的也只是一些专业术语而已,而这些都可以通过查字典解决。
反观另外两个任务,第一个他没那个人脉,也自认没那么高的情商。
第二个呢,大一都还没开大物这门课,只怕系统刷出来的都是高中物理习题,鬼知道难度系数判定才多少点。而且物理学等级对他的吸引力也不是那么大,名字一听就是大后期才用得上的,等需要的时候再去练也不迟。
选定了任务之后,陆舟拍了拍屁.股上的草屑,站起身来,哼着歌往宿舍的方向走去。
在外面耽搁了这么久,再不回去,只怕刘瑞得精神失常了。
这小子怪的很,虽然平时也很大方,但唯独在学习这方面,小心眼到让人无语。看一眼笔记能追你两条街,问一道题能甩你十几个白眼,大概说的就是这类人。在他眼里仿佛满世界都是他的竞争对手,而他所追逐的大概也不是什么学术高度,只是老师或者同学眼中的第一,或者说名为“学霸”的地位。
这种人算是学霸吗?
陆舟不认为。
在真学霸眼中,一切凡人都是渣渣,给你看了我的笔记又怎样?周氏猜想你会吗?摆你面前你也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