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本身没有什么问题,没有等候太长的时间,论文很快通过了审稿,并且成功在最新一期的《科学》上登刊。
而随着那篇论文的发表,当人们了解到发生在STAR装置上的奇迹之后,几乎整个等离子体物理学界都为之沸腾了。
一小时是什么概念?
就在一年前,各国托卡马克项目的研究,都还在以秒为单位的突破上较劲。
然而随着这篇论文的登刊,直接将各国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甩开了一大截。
虽说如果采用脉冲式点火的发电方式,也可以无需做到这么长的约束时间,但这个一小时带来的震撼,还是震惊了所有关注着这台装置的学者。
而除了学术界之外,STAR装置取得的成功,也引起了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更是由此引发了网络上热烈的讨论。
有的人点赞,认为这是迈向未来的一大步。
也有人表示担忧,认为人类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也有人漠不关心,毕竟可控聚变的新闻也不是第一次看到了。二十年前就有人说过,最晚二十年就能实现可控聚变的发电,然而直到现在也没有人兑现当初的诺言。
但无论如何,对于这项重大的科学突破,TV都站在政治的高度上,给予了最大程度的关注。
在最新一期的新闻联播中,央视用了一个专题的时间,对这件事情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报道。
“日前,华国金陵STAR仿星器研究所在《科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披露了他们最新一次可控聚变实验的相关细节。”
“在实验中,由我国知名学者、诺贝尔奖得主陆舟教授主导的研究团队,成功完成了一小时等离子体约束时间。”
“根据业内人士评论称,该项技术的突破,将有望为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开启新的篇章……”
在新闻中,央媒按照惯例,援引了一段外媒的采访。
坐在镜头前的是97年诺贝尔奖得主、三阿尔法公司顾问、斯坦福大学教授伯顿·里克特,当被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台的记者问及他对STAR装置的看法时,他连用了三次难以置信这个单词,抒发了自己心中的震撼。
“……当有我的同事告诉我,有人将等离子体的磁约束时间做到了一小时以上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个滑稽的玩笑。直到他从最新一期的《科学》上找到了那篇论文,并且将它摆在了我的面前。”
“即使是现在,我心中依旧充满了惊讶。尤其是当我了解到,这台装置是在EGA装置的基础上改装的时候,我心中的震惊更是无以复加。”
“EGA绝对不可能做到这种程度,就算是升级之后的螺旋石7-也做不到。”
“我认为在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上,华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面。如果最关键的超导材料、等离子体控制方案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的解决,他们只需要再解决等离子体辐照对第一壁材料的损伤效应,或许用不了太久就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聚变反应堆。毕竟将热能转化成电能,本身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说到这里,伯顿·里克特教授的表情有些复杂。
“我们在可控核聚变研究上领跑了半个世纪,但很有可能输在最后几秒上。我不是在开玩笑,能源部应该重视起来……”
不管美国能源部重不重视,STAR装置取得的成果,已经引起了华国高层的重视。
而与此同时,就在刊登在《科学》上的那篇论文成功将可控核聚变这个单词推到了全球媒体关注的风口浪尖上时,一封由陆舟亲自执笔的信,也出现在了长老院的办公桌上。
也正是这封信,牵动了无数人敏感的神经……
第518章 四百亿的大工程!
上京。
一环路内,某个神秘的地方。
站在办公室的门口,吕局长深呼吸了一口气,伸手轻轻敲了敲门。
在听到了一声“进来”之后,他推开门走了进去,恭敬地说道。
“您找我?”
看着站在办公室门口的能源局的一把手,老人淡淡笑了笑,开口说道。
“我这里有一封信,你拿去看看吧。”
没有犹豫,吕局长走上前去,从桌上拾起了那封信。
刚刚看到标题的部分,他心中便暗道一声果然。
想想也是,能把信直接送到这里的人,国内也就那么几个。
正如他所预料的,这封信和金陵的那件事儿有关。
【尊敬的……阁下。
相信您已经听说过,在STAR研究所的最新一次实验中,我们的研究员已经成功将磁约束时间,做到了0分钟以上。
这项研究成果使我预见,在并不遥远的将来,氘资源将成为一种全新的、重要的能源,被我们所利用。这种能源比我们所熟悉的一切能源都要高效、清洁、且更接近“本质”。
理论上,公斤氘氚混合物完全反应可以释放.08亿千瓦时的能量,按照35%的比例换算,可生产3780万千瓦时之电能。
由此估算,只需7吨氘氚混合物便足以满足华夏全年之需求。
抛开可以作为中间产物滞留的氚素不谈,作为主要消耗的氘素,一公斤成本不到4000元。并且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该成本还有着极其广阔的削减空间。
基于这些显而易见的数据,我们只需通过一个并不复杂的计算便可以看见,核聚变发电成本将不到传统火电成本的千分之一,甚至是更低。
该能源的诞生,将彻底改变现代社会的能源结构,也将彻底改变我们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是我们所熟知的一切。
在此,身为一名学者,我有义务提醒您:我们已经站在了时代的转折点上,而通往新时代的大门就在我们的眼前。
当然,推开这扇门的代价注定不菲。
至于是否打开它,决定权在您。..
……
】
信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后面还有关于可控聚变技术商业化的时间表,以及DE示范堆的预期目标,以及一张预算表。
暂且没有去翻后面的内容,读完第一页的吕局长,眉毛狠狠地抽搐了下。
整封信中,满篇委婉的措辞全在写聚变能的前景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重要,然而从那斜斜歪歪的字缝里,他只看见满篇都写着两个字是“打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