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轩摆了下手说:“设计本身没什么难度,这东西的难点本来就不是在设计上,而是难在如何实现设计上。华科院这边对咱们这个项目还是相当重视的,从BESII项目组那边抽调了不少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加入到了我们的项目组,减少了我们不少的工作量。”
上京谱仪的正负电子对撞机虽然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参与过BESII项目的工程师,都是华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在实验物理领域的顶尖大牛。
虽然这些人的名字或许在国际学术界排不上号,但这和他们本身的能力并没有多少关系,主要还是因为实验物理本身就不像高能物理那么容易发文章,也没多少抛头露面的机会,大多都是默默无闻的工作在理论学者的幕后。而这一点,从一些世界级奖项的颁奖倾向,便足以看出来了。
在听说陆舟打算在月球的环形山上造对撞机之后,即便知道这个计划实现起来很困难,但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专家们还是高度重视了这个项目。
毕竟对于经费严重短缺的国内理论物理学界来说,有人肯在对撞机上投钱实在是太难得了,不管这计划听起来多不切实际,他们也不愿意轻易错过这个机会。
试了之后成不了,那是能力问题,如果连试都不敢试,那未免也太可惜了。
“……另外,最近我们项目组这边成功勾搭上了CERN那边,CERN那边听完我们的计划之后,相当感兴趣,年初就派了几名曾经参与过LHCb建设的工程师过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问题。”
听到这句话,陆舟意外地看了罗文轩一眼。
“CERN那边肯派人过来?”
罗文轩笑着说:“一开始他们当然没这么痛快,那群欧洲佬听说我们打算在月面上建强子对撞机,他以为我们是在拿他们寻开心。“不过当他们听说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你之后,二话不说就把合作协议抢过来签了字。”
陆舟笑了笑问:“他们要求什么?”
罗文轩:“采购他们合作厂商的探测器,以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建成之后的月面强子对撞机上给他们留几个研究员的名额。”
听完了这句话之后,陆舟点了点头。
这些都不是什么很令人为难的要求。
相比起其它领域而言,理论物理这一块相对来说比较纯粹,各国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也相当密切,虽然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但在此之上还是以合作居多。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陆舟当然没有理由会拒绝欧洲的学者们,参与到月面强子对撞机的项目中。
毕竟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造福的是整个文明,这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使命,而是应该集合全人类的智慧,去完成的事业。
看着陆舟半天没有说话,罗文轩继续说道:“对了,我一直想问你一件事儿来着。”
陆舟:“什么事儿?你问吧。”
罗文轩语气认真地问道:“说实话,无论我们怎么对设计方案进行改进,整个工程的总重量都在千吨级这个单位以上。如果咱们真把这玩意儿给设计出来了,你真的有办法把这些东西弄到月球上去吗?”
面对着罗师兄认真的眼神,陆舟沉默了一会儿,用肯定的语气说道。
“我可以向你保证可以办到,就算办不到我也会尽可能想办法办到。”
如果要将成千上万吨重的设备投送到月球表面,以星空科技目前的技术能力,恐怕就算把他手上东亚电力的股票和锂硫电池的相关专利加起来全都卖掉了也不够。
然而,这仅仅是现在而已。
如果站在发展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并非无法解决。
等到正在设计中的霞光号完成之后,不出意外星空科技的地月转移轨道投送能力又会上升一个新的台阶。而与此同时,金陵高等研究院的航天研究所与国内其它研究机构,也正在开发能够在外层空间实现自动化开采、冶炼、生产的工业设备。
月球表面储藏有大量的钛矿以及系统资源,一些不是很精密的结构性部件,完全是有可能通过自动化加工的方式,在月球上实现生产的。
当然,做到这一步需要多久,陆舟自己也很难给个准确的时间。
毕竟他虽然是一名优秀的学者,但并非是一名同样优秀的工程师。
未来还很长,他也只能说走一步看一步了。
“工作上的事情先不说了,”将手中的茶杯放在了桌子上,陆舟结束了这个话题,笑着说道,“我这次过来看望你,一是瞧瞧你在这儿工作的还习惯不,二来就是来请你吃顿饭的。”
罗文轩惊讶地看了陆舟一眼。
“你什么时候这么大方了?”
陆舟无语道:“这话说的,我什么时候小气过?这附近有没有什么好的餐馆?”
“那行啊,这么好的事儿我可不能错过了,”二话不说从办公椅上站了起来,罗文轩笑着继续说道,“正好这附近有家不错的馆子,跟我来就行了。”
第737章 不得了的消息
虽说看罗文轩从椅子上站起来的架势,看着是打算让陆舟大出血一笔,不过真正到了目的地以后,却并不是什么装潢很气派的酒楼,只是一间坐落在街角的普普通通的小饭馆。
来这里吃饭的人,大多是附近华科院大学,高能物理等几个研究所的学生、教授或者研究员之类的。
虽然距离饭点还有一个小时左右,但里面已经是相当热闹。
在店里找了个僻静的角落坐着,服务员很快端着茶壶和杯子走了过来,给三个人分别倒上了一杯热茶,然后递上了菜单。
在罗文轩和陆舟点菜的时候,王鹏很淡定地溜达去后厨转了一圈,然后又很淡定地走了回来坐下。
对于陆舟旁边的这位如影随形的保镖兼司机,罗文轩早就已经习惯了,于是也没有见外,一边等老板上菜,一边和陆舟闲扯起了些有的没的起来。
“……这家店的老板和厨师都是鄂省来的,项目组聚餐经常会在这儿吃,每次来这儿必点的一道菜就是这里的杜家鸡。据我们项目组里的一个吃货说,这里的杜家鸡做法是这一带最正宗的,特别适合下酒。”
喝了口热茶暖了暖胃,陆舟随口问:“老板是江陵人?”
“好像是,我也不是很清楚……你以前来这吃过?”罗文轩惊讶地看着陆舟问道。
“怎么可能?我是第一次来这儿,”陆舟笑了笑说,“只是杜家鸡算是江陵那边的一道名菜了,我听你说这里的做法最正宗,那大概就是这样了。不过这么说来,我和这里的老板居然还是老乡。”
罗文轩摸了摸后脑勺,不好意思说:“原来这玩意儿是从你们那里出来的,那你岂不是吃过了。”
陆舟摇了摇头,有点儿感慨道。
“小时候家里穷,没吃过,等长大有钱了,没什么机会回家了……不说这个了,现在理论物理学界有什么新的发现没?”
这大半年来他都在忙活载人登月的事情,除了数学界的最新进展还有所关注之外,物理学界的事情他已经抽不出经历去跟进了。
“去年最大的发现就是杨米尔斯方程的通解和质量间隙问题了,”说到这里,罗文轩有些遗憾地看着陆舟说道,“这事儿确实挺可惜的,我们项目组里的几个教授都觉得,单凭借这个贡献,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怎么也跑不掉的,没想到诺贝尔委员会居然把奖颁给了量子限制斯塔克效应和霍尔效应的分数量化。”
看着罗师兄替自己惋惜的样子,陆舟笑了笑,不怎么在意地说道。
“没什么可惜的,诺贝尔奖我已经拿过一次,差不多也知足了。这要是没过两年又给我颁一次奖,就算是瑞典皇家科学院没意见,只怕学术界不少人也得不乐意了。”
对于大多数学者而言,诺贝尔奖可以说是毕生的追求。